Workflow
基石药业(02616) - 2024 - 年度财报
基石药业基石药业(HK:02616)2025-04-28 20: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4.072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授权费收入为人民币2.04亿元,同比增长113.1%[11] - 年内亏损为人民币9120万元,同比减少75.2%[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年内亏损为人民币9402万元,同比减少71.5%[11] - 公司年內亏损同比收窄75.2%至9120.7万元,经调整亏损为9401.8万元[64][73]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2.2%至4.072亿元,其中授权费收入增长113.1%至2.04亿元,部分抵消药品销售额下降[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34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931亿元[11]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780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049亿元[11]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1.338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6550万元[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46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1亿元[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行政及销售开支为人民币2.2439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138亿元[11]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4.5%至1.346亿元,主要因里程碑及第三方合约成本减少97.1%至1038.3万元[66][67]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57.4%至7780.2万元,主要因雇员成本减少72.6%至3049.8万元[67][68]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32.9%至1.337亿元,其中雇员成本减少88.9%至1361.3万元[70][71] - 渠道服务费从548.4万元大幅增至1.186亿元,部分抵消销售费用减少[70][71] - 经调整研发开支为1.246亿元,经调整行政及销售市场开支为2.243亿元[7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同比下降98.5%至298.5万元,主因2023年含转让艾伏尼布业务一次性收益1.795亿元[66]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46.4%至2705.8万元,主因银行利息收入及政府补贴减少[65]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28.8%至1516.7万元,因延期支付应付账款利息开支增加[71] 药品销售表现 - 药品(阿伐替尼及普拉替尼)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51亿元[11] - 阿伐替尼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销量大幅增加[31] - 阿伐替尼于2025年2月在中国开始国产化供应,带动毛利率显著上升[31] 产品研发进展 - 择捷美®在2024年获得三项新药申请批准,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第五个适应症一线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4] - 择捷美®在欧盟和英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主要国际市场[14] - 泰吉华®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6月和8月批准国内生产300mg和100mg片剂,预计2025年全面过渡本地化供应[17]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分别达到70%和100%[24] - 舒格利单抗在欧盟及英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IV期NSCLC,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发的首个获批抗PD-L1单克隆抗体[31]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第五项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GC/GEJC[31] - 普拉替尼(RET抑制剂)在中国台湾和美国获批用于甲状腺癌(TC)[38] - 阿伐替尼(KIT/PDGFRA抑制剂)在中国大陆获批用于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38]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5项适应症涵盖NSCLC/淋巴瘤/食管癌/胃癌[44] - 舒格利单抗在欧盟获批用于无EGFR/ALK突变的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42] - 普拉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NSCLC成人患者及晚期或转移性RET突变MTC和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患者[47] - 阿伐替尼片剂本地化生产申请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47] - CS5001(ROR1 ADC)进入1b期阶段,在实体瘤及淋巴瘤中均显示临床抗肿瘤活性[49] - CS5001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观察到客观缓解,第5-9剂量水平的9名可评估患者ORR为55.6%[51] - CS5001在DLBCL患者中第7-9剂量水平的6名可评估患者ORR为50.0%[51] - CS5001在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总体ORR为48.4%[53] - CS5001在DL8(125 μg/kg)剂量组的13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到76.9%[53] - CS5001在霍奇金淋巴瘤DL5-9剂量水平的1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60.0%[53]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DL7-9剂量水平的16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56.3%[53]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DL8(125 μg/kg)剂量组的1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70.0%[53] - 84.8%的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亚裔,81.8%的患者接受过至少3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53] - CS2009三特异性抗体全球多中心FIH临床试验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58] - CS2009临床前数据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PD-1/CTLA-4或PD-1/VEGF双靶点疗法[58] - 基石药业nofazinlimab联合LENVIMA®的全球III期HCC试验于2024年3月完成预设期中分析[58] - 恒瑞于2024年1月获NMPA批准CS1002联合疗法一线治疗非鳞状NSCLC的IND[58] - 恒瑞于2024年10月启动CS1002联合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的III期临床研究[58] 商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Ewopharma AG于2024年5月达成合作,在中欧及东欧和瑞士商业化择捷美®[16] - 公司与Pharmalink于2024年11月达成合作,扩大在中东、北非地区和南非的市场准入[16] - 公司与SteinCares于2025年1月签订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合作协议[16] - 预计2025年在西欧、东南亚和加拿大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16] - 基石药业与商业伙伴的战略联盟覆盖40多个国家[31] - 公司通过商业合作模式覆盖瑞士/中东欧/拉美/非洲等区域[38][43] - 基石药业与Pharmalink达成舒格利单抗在中东、北非及南非的商业化合作,涉及首付款、注册里程碑付款及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45] - 基石药业与SteinCares就10个拉丁美洲国家达成舒格利单抗商业化合作,包括首付款、注册与销售里程碑付款及药物供应收入[45] - 基石药业与恒瑞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授予其泰吉华®(阿伐替尼)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权[50] - 与Ewopharma合作覆盖瑞士及18个中东欧国家推广舒格利单抗[62] - 与Pharmalink战略联盟覆盖中东、北非及南非地区[62] - 与SteinCares在拉丁美洲建立商业化合作伙伴关系[62] - 基石药业与恒瑞就泰吉华®达成战略合作,收取首付款人民币3500万元[61] 产品纳入指南与医保 - 泰吉华®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支付范围涵盖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24年1月1日生效[18]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4版)一级推荐(1A证据)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CPS≥5)[46]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4版)一级推荐(1A证据)治疗晚期ESCC及HER2阴性食管癌[46] - 舒格利单抗被纳入ESMO指南(2025年2月),推荐用于一线治疗非驱动基因阳性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NSCLC的[I, A]级联合疗法[46] - 普拉替尼被纳入11项中国诊疗指南,并在2024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中升级为IV期RET融合阳性NSCLC的一级推荐[47] - 泰吉华®(阿伐替尼)于2023年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于2024年1月1日实施[50] 管线资产与技术平台 - 基石药业临床前管线包括超过九个潜在候选药物,每个拥有全球权益[27] - CS5001 (ROR1 ADC) 是目前同类临床进度排名全球前二的候选药物[33] - 公司拥有16款候选药物,涵盖ADC、多特异性抗体、免疫疗法及精准治疗药物[37] - 已成功上市4款创新药并获得涵盖9个适应症的16项NDA批准[37] - CS5001(ROR1 ADC)拥有韩国境外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39] - 管线包含10款临床前候选药物涵盖实体瘤/血液瘤/自身免疫疾病[39] - 临床阶段产品包含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等创新靶点[39] - 公司ADC技术平台支持多个管线项目包括CS5005、CS5006、CS5007和CS5008[60] 财务表现与盈利状况 - 基石药业2024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全年财务业绩持续改善[30] 现金及融资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9亿元[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9亿元,较去年同期10.267亿元减少34.4%[77] - 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182亿元,均为人民币计价[82] - 2023年配售8480万股获净收益约3.8907亿港元(约人民币3.3812亿元)[76] - 2019年IPO发行1.86396亿股,每股12港元,股份溢价账户计入人民币20.9016亿元[75] - 2020年向辉瑞配售1.15928803亿股,获资约2亿美元(约人民币13.559亿元)[75] - 2024年获得新银行授信人民币1亿元,已提取5000万元,剩余5000万元未使用[82] - 辉瑞以每股13.37港元认购115,928,803股,总金额约200.0百万美元(约人民币1,355.9百万元)用于合作协议开发活动[1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辉瑞认购款项未动用净额为人民币409.3百万元,计划2025年底前使用[196] - 2023年配售84,800,000股予独立第三方,每股4.633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389.07百万港元(约人民币338.12百万元)[197] - 配售款项20%(人民币67.62百万元)用于商业化及产品适应症拓展,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50%(人民币169.06百万元)用于管线产品开发,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53.47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20%(人民币67.62百万元)用于商务拓展活动,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52.31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10%(人民币33.82百万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19.11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负债比率达73.9%,较去年同期的72.5%上升1.4个百分点[78] - 截至2024年末无资产抵押(2023年末抵押资产价值1.01936亿元)[79]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末:无)[83] 人员与薪酬 - 公司总雇员人数为135人,其中研发人员83人占比61.48%,销售及行政人员52人占比38.52%[74]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200万至3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400万至5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500万至600万港元区间有2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600万至7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详情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135][137] 股权结构与持股情况 - 首席执行官杨建新博士持有69,524,256股股份,占公司权益5.41%[146] - 非执行董事Kenneth Walton Hitchner III持有2,613,481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20%[146] - 董事会主席李伟博士持有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16%[146] - 非执行董事胡正国先生持有2,921,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23%[14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84,237,212股(2024年12月31日)[14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84,237,212股[151] - WuXi Healthcare Ventures II, L.P.持有293,381,444股股份,占比22.84%[149][151] - Graceful Beauty Limited持有142,560,448股股份,占比11.10%[149][151] - Pfizer Corporation Hong Kong Limited持有115,928,803股股份,占比9.03%[149][151] - 杨建新博士持有16,304,256股股份,并有权获得最多3,000,000股购股权及1,99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Hitchner先生持有2,597,485股股份及15,996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李伟博士有权获得1,000,000股购股权及1,00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胡正国先生有权获得1,000,000股购股权、1,00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并于2024年10月25日购买921,000股股份[148] 股份激励计划 - 公司采纳三项股份激励计划,包括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153][154] - 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于2017年7月7日通过,后续经过三次修订[154]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从128,247,234份减少至73,262,106份,降幅约42.9%[158]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的服务提供者分项上限从12,763,640份微降至12,663,640份,减少100,000份[158]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78,621,058股,约占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的6.12%[158] - 2024年3月28日向三位董事(杨建新、李伟、胡正国)分别授予1,890,000份、1,000,000份及1,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0.944港元[163] - 2024年极18日向一名高级管理层成员授予2,000,000份购股权,不受绩效指标限制[162] - 其他雇员参与者的购股权数量从1,989,538份减少至1,702,487份,其中213,838份失效,73,213份被行使[156] - 杨建新博士持有的购股权总数达极48,230,000份,包含2016年授予的3,000,000份及2022-2024年多次授予的45,230极,000份[156][163] - 所有购股权的行使期为10年,归属期为4年,采用25%首年归属+36个月按月等额分期归属的模式[160] - 2023年11月8日授予杨建新博士的14,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35港元,较当日收市价2.28港元溢价约3.1%[163] - 2024年3月28日授予董事的购股权公平值范围在0.58港元至0.67港元之间极[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为82,547,155份[164] - 2024年3月28日授予6,28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760港元,公平值范围0.86-1.04港元[164] - 2024年3月28日授予其他雇员参与者的购股权数量为6,620,400份,行使价0.944港元[164] - 2023年3月23日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7,827,571份,行使价3.768港元,公平值范围0.75-2.01港元[164] - 2022年6月6日授予的购股权剩余3,059,502份,行使价5.274港元,公平值范围2.63-2.93港元[164] - 授予杨建新博士的购股权中包含14,000,000份按绩效指标里程碑分四批归属的购股权[165][166] - 所有购股权的行使期限均为10年[166] - 购股权归属可采用三种方式:周年日分批归属或按月分期归属[166] - 2024年极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