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2.70亿元,较2023年的69.82亿元增长18.44%[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8亿元,较2023年的5.78亿元增长12.06%[26]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41亿元,较2023年末的23.85亿元增长31.72%[2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4.86元,较2023年的4.34元增长11.98%[2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38%,较2023年减少5.16个百分点[28]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3%,较2023年增加0.47个百分点[28]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48亿元、23.39亿元、15.11亿元、30.72亿元[30]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4.84万元,2023年为775.92万元,2022年为3602.86万元[32]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为2905.33万元,2023年为2037.20万元,2022年为359.43万元[32] - 2024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为 - 979.07万元,2022年为19.55万元[32]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9757227.13元、16699911.96元、50367720.54元[33]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1290581.40元,期末余额109279749.19元,当期变动107989167.79元;交易性金融负债当期变动6504314.83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额为 - 6504314.83元[3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6970.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4%[38]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83.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38]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808.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7%[38] - 公司总资产1097150.47万元,较年初增长1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4120.20万元,较年初增长31.72%[38]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6,970.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4%[11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83.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6%[110] - 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4.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8%;稀释每股收益4.7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8%[110]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2.70亿元,同比增加18.44%;营业成本67.44亿元,同比增加19.47%[114] - 储能产品生产量11,411MWh,同比增35.40%;销售量11,815MWh,同比增90.19%;库存量3,524MWh,同比增11.22%[117] - 销售费用2.80亿元,同比增74.31%;管理费用1.94亿元,同比增16.44%;研发费用2.50亿元,同比增40.10%[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90亿元,同比增711.1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3亿元,同比增47.23%[113] - 储能行业营业收入81.93亿元,同比增18.27%;营业成本67.00亿元,同比增20.01%;毛利率18.22%,减少1.19个百分点[115] - 其他行业营业收入0.58亿元,同比增19.25%;营业成本0.25亿元,同比降53.55%;毛利率56.78%,增加67.72个百分点[115] - 境内营业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10.56%;营业成本64.13亿元,同比降13.78%;毛利率16.85%,减少2.35个百分点[116] - 储能行业直接人工成本3,560.10万元,同比增187.49%;直接费用9,712.95万元,同比增30.28%;运费14,490.71万元,同比增51.49%[119][12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3.2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0.17%;关联方销售额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0%[122] - 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332,192.30,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0.17%[12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79,618.8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6.66%,关联方采购额0万元,占比0%[125]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3,592,322,971.07,较上期期末数增长157.19%,因收入增长所致[131]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109,279,749.19,较上期期末数增长8,367.48%,因期末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132] - 存货本期期末数1,421,241,743.37,较上期期末数下降41.81%,因公司优化生产计划及交付管理,加速存货周转所致[132]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3,261,618,395.82,较上期期末数增长50.77%,因采购量增加,票据付款增加所致[133]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544,796,396.41,较上期期末数下降30.75%,因预收客户货款减少所致[133] - 境外资产69,969,559.06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64%[134] - 应收款项融资411,365.32元用于票据质押,受限资产合计561,278,806.31元[137] - 报告期投资额为54,507.37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8,081.25万元,变动幅度为43.13%[1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发布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覆盖共享及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储等领域[39] - 公司推出交直流一体储能预制舱等创新产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储能变流器实现商业化批量应用[40] - 公司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提升效率并节省人力成本[42] - 公司构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和碳管理体系,打造绿色工厂减少碳排放[42] - 公司参与建设多个标杆项目,如新疆哈密三塘湖风电储能项目、吉利融和临海制造基地工商业储能项目等[43] - 公司已与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法国独角兽企业NW、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等建立合作关系[46] - 公司顺利交付德国国王湖独立储能电站、芬兰分布式储能电站等海外项目[46] - 公司拥有以世界一流名校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涵盖多个交叉学科技术领域[47] - 公司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建立联合研发中心[47] - 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壳牌、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47]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和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48] - 公司报告期内主要通过销售储能系统产品获取收入和利润[52] - 公司原材料采购模式为以产定购,设置供应链中心,制定严格供应商准入和管理制度[54] - 公司运营中心提前制定生产计划,智能制造中心按计划生产,产品以自主和自动化产线生产为主[55] - 公司储能系统产品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客户,产品自主定价[56]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模式,组建研发中心、实验测试中心、未来技术中心等部门[57] - 公司成立13余年,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62]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企业,拥有领先测试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2] - 公司掌握储能系统全栈自研能力,实现技术、产品、应用纵向整合[67] - 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储能场景应用平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增值服务[67] - 公司电池数字化建模技术为储能系统多方面提供基础[68] - 公司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依托海博云平台,实现储能系统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追溯等功能[77] - 公司布局关键零部件自研自产,实现BMS、EMS、PCS等主要零部件自主研发[80] - 公司在多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储能应用解决方案[80] - 公司研发项目涉及储能交流侧产品线等,2024年相关项目金额分别为1117.51万、1289.2167万、1688万、1485.81216万等[88] - 海淀联合基金先进储能前瞻性研究项目金额为355万,上期为303.283297万[88] - 新疆、西藏等基地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前瞻性研究项目金额为1993万,上期为583.843787万[88] - 公司各项研发项目合计金额为1.688056亿,上期为9911.604815万[89]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中,公司位居第一[43][45] - 2023年,公司在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45] - 截至2024年7月,以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统计,无论以功率或容量单位计算,公司均位列中国大陆市场第一[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5年计划推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储能领域应用,推动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赋能[150] - 公司在国内重点拓展“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客户为主的储能系统业务,兼顾优质地方能源集团等客户的储能项目[152] - 公司已与Fluence、法国NW、施耐德电气、澳大利亚Tesseract等国际企业达成合作,进一步构建覆盖欧美、澳洲、中东、亚太的销售网络[15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1月27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上市后总股本为177,730,148股[7]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定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预计分配现金红利195,503,162.80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18%[7] - 本次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4]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通过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7]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4]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 - 公司中文名称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20] - 公司外文名称为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Ltd.,缩写为HyperStrong[20]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剑辉[20]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2号楼12层3单元1201,无历史变更[20]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2号楼12层,邮政编码为100094[20] - 公司网址为www.hyperstrong.com.cn[20]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hyperstrong.com[20] - 公司2024年新增订单毛利率下滑,因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价格整体下行,未来若价格持续下行,产品将面临毛利率继续下降风险[10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半年占比相对较高,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104] - 公司面临技术和产品迭代、人才引进与保持技术先进性等核心竞争力风险[98][99] - 公司面临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价格下降、客户集中度较高等经营风险[100][101] - 公司面临产业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下滑等行业风险[105][107] - 公司所处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影响,存在宏观环境风险[109]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占比超三分之一[156][159]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1名职工代表监事[157] - 董事和监事任期均为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156][157]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两次股东大会,审议议案全部通过[163] -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36,678,185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85.37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钱昊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5,161,597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58.57万元[165] - 董事兼副总经理舒鹏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3,350,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298.00万元[165] - 独立董事夏清、任晓常、沈剑飞报告期内税前报酬均为10万元[165] - 监事会主席、职工代表监事(离任)张猛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58,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83.81万元[165] - 监事(离任)赵青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07,000股,报告期内税前报酬114.70万元[165] - 徐锐直接持股数为200万股,对应数值为258.57 [166] - 杨洸直接持股数为98.3万股,对应数值为218.17 [166] - 高书清直接持股数为164.95万股,对应数值为295.00 [166] - 公司人员直接持股合计数为5054.7563万股,对应数值为2227.48 [166] - 张剑辉、钱昊等9人通过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嘉兴海博间接持有股份 [166] - 孙敬伟通过公司股东腾业创新间接持股 [166] - 杨世茁通过公司股东清控华科间接持股 [166] -
海博思创(68841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