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3.16亿元,同比下降7.26%[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下降34.74%[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77万元,同比下降61.04%[1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338.5万元,同比下降25.37%[1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同比下降35%[1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19]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35.16亿元,同比增长8.87%[19]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36亿元,占全年收入的40.7%[21]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5794.9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915.8万元[25][26] - 2024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7亿元,扭转了前三季度的负现金流状况[22] 成本和费用 - 人工成本同比下降25.51%,从2023年的432,694,552.41元降至2024年的322,321,827.9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48.66%降至36.30%[81][83] - 外协服务成本同比增长42.92%,从2023年的222,778,488.84元增至2024年的318,399,378.04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25.06%升至35.86%[81][83] - 硬件及工程物资成本同比增长31.28%,从2023年的130,477,602.95元增至2024年的171,293,652.1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14.67%升至19.29%[81][83] - 办公及差旅费同比下降50.81%,从2023年的42,173,752.70元降至2024年的20,744,608.63元,占营业成本比重从4.74%降至2.34%[81][8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6.14%至43,014,539.80元,主要因接待宣传会务费用增加[87]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2.90%至112,547,997.69元,主要因职工薪酬减少[87]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1.49%至-3,615,225.81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87] - 研发费用基本持平,2024年为132,286,717.32元,同比仅增长0.96%[8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09%,占比达到55.89%[64] - 规划咨询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0.25%,工程设计与检测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1.84%[64]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27.09%,占总收入55.89%[75] - 工程设计与检测业务收入2.24亿元,同比下降31.84%,占总收入16.99%[75] - 规划咨询服务收入3.55亿元,同比下降30.25%,占总收入26.96%[75] - 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毛利率32.53%,同比下降4.82个百分点[79]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毛利率25.38%,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79] - 低空经济领域在手订单超过3亿元,2024年低空经济规划咨询业务确认收入1,858.56万元[69] - 软件产品销售合同1.15亿元,占软件平台及集成总合同23%,新增软件著作权139项[68] 各地区表现 - 深圳市收入占比79.31%,同比下降3.3%[75] - 中国区市场合同额10.1亿元,同比增长226%,占比从18%提升至36%[72] - 国际市场实现突破,落地3.5亿元的阿布扎比智慧交通及香港eMAAS项目[7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智能算力等新质赛道领域[153] - 2025年重点工作包括强化TransPaaS平台AI化能力、研发智能硬件与终端设备、加快整体解决方案升级[154] - 公司面临业务转型升级、多业态业务管理、国际业务拓展等风险[156][158][159] - 应对业务转型升级风险的措施包括优化组织架构、建立技术生态圈、利用上市公司激励机制[157] - 应对国际业务拓展风险的措施包括组建国际化团队、构建本土化业务生态网络[159]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持续超过年收入的10%,并牵头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59] - 累计形成超过350项发明专利和320项软件著作权,强化技术壁垒[60] - 2024年研发投入14,892.45万元,同比增加10.61%,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1.32%[65] - 2024年底新增国内发明专利88项、PCT国际专利8项,累计发明专利超过350项[68]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9.05%,从2023年的431人增至2024年的470人[117]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10.61%,从2023年的1.346亿元增至2024年的1.489亿元[1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9.49%提升至2024年的11.32%[117] - 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从2023年的2.6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1.17%[117]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05,6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1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6] - 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4月28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163] - 报告期内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164] - 报告期内共召开3次股东大会审议公司章程修订等事项[167] - 报告期内共召开9次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等事项[167]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战略、薪酬与考核、提名四个专门委员会[166] 子公司与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61.4759%的股权[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深圳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南京深城交科技有限公司等[12] - 公司持股15%的参股公司为深圳市湾区智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3] - 公司持股26.45%的参股公司为深圳市龙华聚泰设计产业园有限公司[13] - 公司持股34%的参股公司为湖州芯源科技有限公司[13] - 公司持股20.70%的参股公司为深研人工智能技术(深圳)有限公司[13] - 公司持股2%的参股公司为深圳市前海智慧园区有限公司[13] - 新视达子公司总资产为255,964,460.58元,净资产为55,719,350.55元,营业收入为147,538,474.67元,营业利润为28,076,809.30元,净利润为24,721,035.51元[150] - 检测中心子公司总资产为183,137,568.83元,净资产为104,811,283.44元,营业收入为127,058,249.52元,营业利润为31,186,992.29元,净利润为25,066,270.77元[150] 市场趋势与行业前景 - 预计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30] - 2025年和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计分别为0.7万亿元和2.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8%[31]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及基础支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7%、79.7%、56.7%和14.3%[31] - 工信部提出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31]
深城交(30109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