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药(00570) - 2024 - 年度财报
中国中药中国中药(HK:00570)2025-04-28 22: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 - 2024年营业额复合年增长率为2.76%,2024年营业额为165.09708亿人民币[8] - 2020 - 2024年毛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 3.68%,2024年毛利为78.56308亿人民币[8] - 2020 - 2024年经营业务溢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 39.41%,2024年经营业务溢利为3.35594亿人民币[8] - 202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 48.00%,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63109亿人民币[8] - 2020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 57.54%,2024年为0.54067亿人民币[8] - 2020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 57.58%,2024年为1.07分[8] - 2024年毛利率为47.59%,经营利润率为2.03%,净利润率为0.13%[8]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31.74%[8] - 2024年营业额较2023年同期下降8.9%,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下降98.5%[16] - 2024年公司营业额约为165.097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1.21861亿元减少8.9% [23] - 2024年毛利约为78.563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2.74492亿元下降15.3%;毛利率为47.6%,比去年同期的51.2%下降3.6个百分点 [24] - 2024年各业态销售成本合计约为86.534亿元,较去年的88.47369亿元下降2.2%[61] - 2024年其他亏损约为5.38914亿元,2023年其他收益约为428.7万元,主要因资产减值亏损、滞纳金支出增加及出售物业等产生损失[70] - 2024年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加约3.80699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06554亿元,较去年增加约9718.8万元[71]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54.19271亿元,较2023年的64.03201亿元下降15.4% [72] - 2024年行政支出约为10.57664亿元,较2023年的10.43318亿元增长1.4% [73] - 2024年研究及开发支出约为5.96007亿元,较2023年的6.85632亿元减少13.1% [74] - 2024年财务费用约为1.71535亿元,较2023年的1.99045亿元减少,实际贷款利率为2.65%,2023年为2.78% [75]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为95万元,较去年的369.9万元下降74.3% [76] - 2024年本年溢利约为2077.1万元,较去年的13.9607亿元减少98.5%,净利率为0.1%,较去年的7.7%减少7.6个百分点[77] - 2024年经调整溢利净额约为6.3554亿元,较2023年的13.9607亿元下降54.5% [79]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07分,较去年的25.52分下降95.8%;流动比率为2.4倍,2023年为2.1倍;负债比率由2023年的23.9%下降至18.5% [81]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余额约为26.97亿元,较2023年的30.34亿元有所下降;已抵押借款约为4.92亿元,较2023年的5.36亿元减少[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约为5.32亿元,较去年的7.50亿元下降[84] - 2024年12月31日已签约尚未履行且未在财报内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3958.6万元,较2023年的1.53亿元大幅减少[8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6753名员工,较2023年的17303名减少;报告期内薪酬总额约为24.13亿元,较2023年的23.87亿元有所增加[8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约为9.94亿元,较2023年的9.85亿元略有增加[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其他收入约为1.97696亿元,较去年减少31.8%[69] - 报告期内集团获得的政府补贴收入约为1.41亿元,较去年减少35.0%[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营业额约为13.86669亿元,同比减少25.3%,占总营业额的8.4% [23] - 2024年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约为33.14794亿元,同比增长17.9%,占总营业额的20.1% [23] -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额约为69.72013亿元,同比减少23.5%,占总营业额的42.2% [23] - 2024年中成药业务营业额约为45.52955亿元,同比增长14.0%,占总营业额的27.6% [23] - 2024年中医药大健康业务营业额约为2.83277亿元,同比减少19.6%,占总营业额的1.7% [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22省(区、市)累计参与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165个,共涉及108个中药材品种,基地面积逾47.0756万亩 [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7个,面积1908.78亩,涉及24个重点中药材品种 [28] - 2024年新增三七、淫羊藿等18个品种通过GAP符合性检查,累计共23个品种通过GAP符合性检查 [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20个省(区、市)建成并投产26家直营“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报告期内完成代煎、代配处方超700万张,合计生产超5000万剂,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29] - 2024年11月,山东省医保局集采45个中药饮片品种,公司共13家子公司、45个品种、84个品规成功中选[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22个省(区、市)纳入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覆盖范围、20个省(区、市)已实际执行集采,公司该业务营收和盈利水平受集采等因素影响回落[30] - 报告期内,公司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新增等级医疗机构客户超1400家[31] - 2015至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逐年下降,2024年上半年中成药行业营收和利润同比负增长,公司9个重点中成药品种规模过亿,多个品种销售额同比上涨[33] - 公司处方药业务新开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逾3000家次[33] - 公司OTC业务“10+200+N”等级合作模式下,9大主品在“10+200”连锁目录整体覆盖率达82%,销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34] - 公司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新形成发布指南等文件25项[34] - 公司中医药大健康业务新本草养生茶饮门店运营34家,国医馆诊疗服务量突破16万人次[35]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态营业额约为13.86669亿元,较去年下降25.3%,占总营业额的8.4%,毛利率为11.1%,较去年上升0.7个百分点[61][62] - 中药饮片业态营业额约为33.14794亿元,较去年增长17.9%,占总营业额的20.1%,毛利率为23.2%,较去年上升2.1个百分点[62][63] - 中药配方颗粒业态营业额约为69.72013亿元,较去年下降23.5%,占总营业额的42.2%,毛利率为56.9%,较去年下降8.6个百分点[64] - 中成药业态营业额约为45.52955亿元,较去年增长14.0%,占总营业额的27.6%,毛利率为63.6%,较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66][67] - 中医药大健康业态营业额约为2.83277亿元,较去年下降19.6%,占总营业额的1.7%,毛利率为24.4%,较去年下降2.8个百分点[68] - 中成药业态有9个重点品种销售规模超亿元,28个重点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集团将贯彻落实改革深化提升战略要求,以战略运营管控为核心抓手,以资源整合及改革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强化核心竞争优势[57] - 推进中药材生产及经营向高质效发展,强化基地建设,探索种子种苗经营业务[58] - 强化中药饮片区域龙头企业优势,深耕全国重点省(区、市)市场布局,打造特色中药饮片业务[58] - 巩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主导地位,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加强生产成本把控,实现商业模式及营销体系转型升级[58] - 挖掘中成药市场新增长点,推动产品临床价值建设,加速打造销售规模过亿品种,培育多个战略品种[58] - 重塑整合中医药大健康业务,促进资源横纵协同,强化优势品种,贯通品牌建设与渠道赋能融合[5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积极推动转型、创新发展与ESG治理,各业态经营取得进展[17][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2个等多个科研平台[36] - 报告期内,国家药典委新发布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51个,集团完成34个,占比67%;累计已发布316个,集团完成172个,占比54%[37] - 报告期内,集团累计申请专利172项,获授权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专业技术人才规模达1,005人,同比增长17.0%;认证内训师543人,同比增长23.6%[40] - 集团荣获2024年“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41] - 集团修订完善危险源辨识清单、制度文件和考核标准各36项,制定328份作业岗位标准化流程[43] - 集团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1,705场,组织节能环保内部培训108场,覆盖员工9,357人次[43] - 集团参研项目“数据驱动的苗药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36] - 集团选育的金荞麦“国荞1号”和淫羊藿“贵同柔毛1号”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37] - 集团自主研发的3.1类中药新药当归补血汤颗粒获批上市、桃核承气颗粒获注册受理[38] - 2024年1月10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规定部分中药资源及技术禁止或限制出口[45] - 2024年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各省医保局重视集采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45] - 2024年5月20日,国家医保局要求继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加强区域协同[46] - 2024年5月24日,国家医保局明确持续巩固落实三明医改制度性成果,开展“任务列表”[47] - 2024年5月27日,14部门提出统筹推进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48] - 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试点[48] - 2024年7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2025年1月1日起施行[49] - 2024年7月31日,国家中医药局计划到2026年底完成180项国内标准和30项国际标准制定,培养450名专业人才[50] - 2024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完善医保参保政策,2025年起对未连续参保者设待遇等待期[50] - 2024年9月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取消外资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限制[51] - 2029年全国中医优势专科将达1万个[55] - 2024年2月21日提出公司私有化附先决条件建议,因先决条件未满足,建议于2024年10月18日失效[89]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5港仙(约人民币0.32分)及特别股息8.30港仙(约人民币7.66分),派息总额每股8.65港仙(即人民币7.98分),2023年均无[90][94] - 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从事中药及医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93] - 集团股息政策自2019年1月1日生效,旨在为股东提供回报并维持财务稳定[95] - 报告期内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含实物金额)约为人民币14,436,770.96元[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独立非执行董事袍金为每年250,000港元[118] - 杨军、李鸿坚于2024年9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杨军任主席,李鸿坚任总裁[106][121] - 陈映龙于2024年9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106][121] - 刘海建、李向荣、祖敬、许京辉、黄灝于2025年1月15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8][121] - 杨秉华、王刊、孟庆鑫、李茹、杨文明、程学仁于2025年1月15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08][121] - 杨军、李鸿坚聘任协议自2024年9月27日起生效,一方提前一月通知可终止[112] - 刘海建、李向荣、祖敬、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