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52亿元,较2022年增长25.53%[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亿元,较2022年增长38.67%[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28.80万元,较2022年增长149.68%[1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7.3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09.82%[19]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65.2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15.26%[19]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69元/股,较2022年减少1.43%[20]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74%,较2022年增加1.1个百分点[20]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92%,较2022年减少1.79个百分点[20]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72,256.61元[26]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535,494.32元[26]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15,244.78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5.53%;营业利润10,506.35万元,较上年增长79.66%[29] - 2023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7,806.98万元[30]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分别为 - 3,378,579.74元、 - 2,001,702.60元、253,373.97元[27] - 所得税影响额分别为6,344,009.07元、8,778,605.59元、6,325,197.20元[2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35,949,384.72元、49,745,431.65元、35,842,784.12元[27]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183,471,469.39元,上年度为162,566,276.39元,变化幅度12.86%;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92%,较上年度减少1.79个百分点[69]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8347.1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5.92%,相比上年增长2090.52万元,增幅12.86%[70]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为494人,较上期435人有所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8.72%,较上期30.23%有所下降[83]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415.17,上期为5238.77;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5.01,上期为12.04[83]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15244.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3%[104] - 报告期内营业利润10506.35万元,较上年增长79.66%[104] - 报告期内净利润11023.74万元,较上年增长38.67%[104] - 报告期内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7428.80万元,较上年增长149.68%[104] - 报告期内营业成本60843.76万元,增幅45.81%[107] -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7518.19万元,增幅8.08%[107] - 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7048.08万元,增加288070.31万元,增幅739.06%[108] - 公司总营业收入1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53%,营业成本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81%,毛利率47.20%,减少13.47个百分点[111][112] - 3D打印设备(自研)直接材料成本2.43亿美元,占比93.70%,较上年增长24.71%[117]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直接材料成本6449.80万美元,占比21.59%,较上年增长22.89%[117] - 3D打印设备(自研)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成本较上年分别增长76.03%和70.37%[117]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制造费用占比增加6.93个百分点,直接材料占比降低5.53个百分点[117][118] - 销售费用本期数75181869.14元,上年同期数69564069.78元,变动比例8.08%;管理费用本期数150961826.60元,上年同期数221012772.58元,变动比例 - 31.70%;研发费用本期数183471469.39元,上年同期数162566276.39元,变动比例12.86%;财务费用本期数25035027.05元,上年同期数10023400.02元,变动比例149.77%[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130639244.11元,上年同期数 - 107524514.96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240769780.08元,上年同期数 - 199622573.52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3270480798.34元,上年同期数389777712.24元,变动比例739.06%[12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3160719615.76元,占总资产48.44%,上期期末数262108465.00元,占总资产8.65%,变动比例1105.88%[127]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785244229.18元,占总资产12.03%,上期期末数554483071.47元,占总资产18.29%,变动比例41.62%[127]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340246474.20元,占总资产5.21%,上期期末数164727066.73元,占总资产5.43%,变动比例106.55%[127]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609921858.56元,占总资产9.35%,上期期末数412174057.78元,占总资产13.60%,变动比例47.98%[128] - 资本公积本期期末数4188161077.80元,占总资产64.18%,上期期末数1162618758.83元,占总资产38.35%,变动比例260.24%[129] - 股本本期期末数192288642.00元,占总资产2.95%,上期期末数113107750.00元,占总资产3.73%,变动比例70.00%[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3年自研类产品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9.36%、24.23%、98.98%[29] - 公司是专注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完整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31] - 公司自主研制开发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32][33] - 公司通过自有金属增材设备为多领域提供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相关技术服务[34] - 公司实现零件减重、复杂内腔结构成形、整体化功能集成、损伤修复与再制造及单件定制化大尺寸构件快速制造[35][36] - 公司成功开发多个传统牌号钛合金材料,自主研发10余种专用粉末材料[36] - 公司高品质3D打印专用钛合金粉末材料应用于多领域[36] - 公司为客户提供金属3D打印技术服务,包括工艺咨询等[37] - 公司与德国EOS合作,代理销售其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本地化维护服务[38] - 公司构建完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生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39] - 2023年SLM技术加速突破,SLS等技术百花齐放,产业链生态丰富[41] - 全球3D打印行业美国主导,中国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41] - 中国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模式从直接制造走向设计制造[41] -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向大型化等方向发展,公司自研振镜获市场认可[43]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多光束增材制造装备420余台,持续稳定生产[91] - 航空航天领域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53.11%,工业领域显著增长[112] - 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收比上年分别增长19.36%、24.23%、98.98%[113] - 公司生产量299台(套),销售量241台(套),比上年增长41.76%,库存设备量58台[115] 各地区表现 - 除西北、东北地区外,其余地区营收稳步增长,华南、海外、华东地区较上年分别增长327.63%、118.46%、98.97%[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多应用领域、国际化战略,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提供3D打印“一站式”服务[140]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增材制造规模化应用[141] - 公司将通过技术改造降本增效,构建精益化管理长效机制[142][143] - 公司将打造高效率、高标准人才团队,创新绩效考核机制[14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593,578.57元[4] -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194,120,140股计算,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6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28,341,540.44元(含税)[4] - 公积金转增方案为每10股以公积金转增4股,转增后总股本增加至271,768,196股[4] - 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8年3月变更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七路1000号[13]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崔静姝,证券事务代表为董思言[14]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交易所网址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15]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董事会办公室[1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1720人,研发人员约占30% [47]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增材制造装备440余台,累积激光数量1610余个,相关分析检测装备120余台 [47]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42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09项,其中发明91件,实用新型175件、外观设计43件 [47] - 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了二十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装备,部分装备获国际、国内奖项及荣誉 [48] - 公司已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 [49] - 截止到2023年12月,公司与26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51] - 2023年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 [51] - 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出无支撑打印技术方案,可实现30°以下悬垂结构的无支撑打印 [51] - 公司2023年发布的BLT - S1500配备26激光器,最大成形效率可达900cm³/h,设备成形尺寸为500mm×1500mm×1200mm[54] - 德国EOS公司的3D打印机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54] - 荷兰的Additive Industries MetalFAB - 600成形尺寸为600mmx600mmx1000mm,使用10个激光器,成形效率达到1000cc/h[54] - 公司开展基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WAAM装备研制,实现4机器人、12机器人的协同增材制造,最大成形尺寸分别达到直径4m级和10m级[56] - 公司对现有4协同机器人设备升级改造,最大打印高度可达7m[56] - 2023年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取得新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6项,已获得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58] - 2023年LSF激光立体成形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新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59] - 2023年电弧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相关在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59] - 公司实现民用航天钛合金大尺寸主承力结构件的装机应用,突破铜/高温合金异种金属一体成形技术[55] - 公司开发高强度铝合金打印工艺,实现支架结构、舱段结构试验件的打印,缩短研制周期[56] - 公司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60][61][63] - 公司在2023年2月9日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绿色工厂荣誉[64] - 公司在2023年8月1日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64] - 公司在2023年12月28日成为首批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企业[64] - 公司承担的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总预算400万元,财政预算金额130万元[65] - 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实施周期为2023.12 - 2026.11[65] - 典型特征结构成形过程抗变形优化与反馈调控项目技术创新水平达国际领先,所处阶段为获批立项[65] - 公司建立1500mm级大尺寸/复杂结构构件的增材制造综合
铂力特(688333)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