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营业收入为5.6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38.7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8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51.6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1.13%[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增长136.36%[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股,同比增长3150.00%[21]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5.69亿元,同比增长29.7%,2023年同期为4.39亿元[18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为6938.78万元,同比增长291.8%,2023年同期为1770.62万元[190]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营业利润为5902.4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415.02万元增长317.1%[190]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98.4%,从1055万元增至7367万元[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05%,增加9,335.75万元至32,079.18万元[10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95%,增加743.66万元至3,848.59万元[102]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27%,减少1,066.26万元至6,404.86万元[102]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60%,增加2,399.84万元至10,792.35万元[102]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3.95%[98][101] - 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14.27%[98][101] -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8.60%[98][101] - 公司2024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长28.6%,2023年同期为8392.51万元[18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3%,从8067万元增至1.011亿元[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流出减少1520.46万元[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19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20] - 公司总资产为66.6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20]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3387.17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807.66万元人民币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52.74万元人民币[26][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67亿元,较上年同期2.82亿元略有改善[19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62.21亿元,主要由于支付58.61亿元其他投资活动相关现金[19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66亿元,其中取得借款4.47亿元[19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32.8%,从2.6亿元增至3.455亿元[197]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106%,从84.86万元增至1023万元[19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现2021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24.5万元[19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9.034亿元,较期初31.5亿元减少22.47亿元[199] - 收到税费返还3258万元,上年同期仅为1179元[197] 业务线表现(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 中国增材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装备在成形尺寸、扫描激光数量、打印效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优于进口品牌设备[30] -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模具和动力能源等领域,并从小批量定制化进入大批量规模化阶段[31] - 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正向着大型化、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大功率、多激光头、上下游一体化整合等方向发展[32] - 铂力特已完成自研振镜应用验证,并实现了3D打印专用软件的自研开发[32] -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热加工的材料成形过程,需从原材料成分设计到检验检测方案等多个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33] 业务线表现(设备研发及生产) - 公司自主研制开发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激光立体成形、电弧增材制造等系列金属3D打印设备[35] -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主要用于中小型复杂构件的一体化精密成形[35] - 激光立体成形设备可快速成形大型金属结构件并进行损伤零件的快速修复[36] -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大尺寸/超大尺寸构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领域优势显著[36] - 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多光束增材制造装备BLT-S1500已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大尺寸复杂薄壁构件制造问题[78][84] 业务线表现(定制化产品制造) - 公司提供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业务涵盖设备研发及生产、定制化产品制造、原材料研发及生产等[34] - 公司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在国内航空航天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较高[44] - 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产品已在多个核心型号发动机上实现批量装机应用[38] - 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实现铝合金/不锈钢超大尺寸构件高效低成本制造,部分通过航天客户验证[38] 业务线表现(原材料研发及生产) - 自主研发20余种专用粉末材料(如TiAM1、AlAM1等),解决传统材料成形沉积态残余应力高等问题[39] - 已完成10条增材制造专用高品质金属粉末生产线建设,开发了包括TA1、TA15、TC4等16种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粉末材料[48] - 设计开发的"牙科激光选区熔化纯钛粉末"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8] - 公司TC4 ELI粉末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证,并开发了DED专用的TC4、TA15、TC11钛合金粉末以及高强β系钛合金粉末TB8和TB17[5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792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97%[24]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07,923,490.1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60%[59]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7%,较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59] - 公司易裂材料工艺参数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543万元,试制产品成功消除多个易裂材料内部微裂纹[64] - 公司增材设备国产化元器件验证项目累计投入2,747万元,实现光学及电气元器件国产化应用[64] - 公司金属增材制造工厂自动化项目累计投入5,841万元,实现数百台设备集中管理[64]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16项,有效授权专利343项(含发明98件、实用新型196件、外观设计49件)[45] - 报告期内新增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相关专利: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52]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9项,获得7项,累计发明专利263项,获得98项[57] 市场与客户表现 - 公司已与近2800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建设[44] - 公司是空客金属增材制造合格供应商,2018年签署A350大型零件联合开发协议[44] - 航空航天领域客户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5.90%[90] - 与德国EOS建立紧密合作,增强其金属3D打印设备本地化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42] 资产与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71.18%,减少至911,022,696.84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13.66%[106]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28%,增加至1,015,202,582.85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5.22%[106]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104.46%,增加至695,657,278.47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10.43%[106] - 短期借款从2023年底的6.10亿元降至2024年6月底的4.47亿元,降幅26.8%[183] - 长期借款从2023年底的1.75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2.46亿元,增长40.0%[18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3年底的47.38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48.19亿元,增长1.7%[184] - 货币资金从2023年底的31.61亿元降至2024年6月底的9.11亿元,降幅达71.2%[1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2024年6月底新增16.19亿元[182] - 应收账款从2023年底的7.85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10.15亿元,增长29.3%[182] - 在建工程从2023年底的3.40亿元增至2024年6月底的6.96亿元,增长104.5%[1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报告未经审计[5] - 公司报告期内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并保证报告真实性[5] - 公司承诺将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39] - 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不干预经营管理活动,不侵占公司利益[139] - 公司承诺若违反填补回报措施将依法承担补偿责任[13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345户[162] - 前十名股东中,折生阳持股45,041,825股,占比16.57%,为最大股东[164] - 萍乡晶屹商务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持股18,752,471股,占比6.9%,为第二大股东[164] - 薛蕾持股10,687,482股,占比3.93%,与折生阳为一致行动人[164][166] - 朱雀基金-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92,823股,占比2.39%[16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508,178股,占比1.66%[164] - 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持股4,444,444股,占比1.64%[164] - 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持股4,444,444股,占比1.64%[164]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折生阳持有45,041,825股流通股,占比最高[165] - 董事长兼总经理薛蕾持股从7,189,836股增至10,687,482股(+3,497,646股),主要因个人增持、股权激励归属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72] - 董事折生阳持股从32,172,732股增至45,041,825股(+12,869,093股),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72] - 董事长薛蕾期末已获授限制性股票358,680股,累计已归属1,137,310股[17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66,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59,866.92万元,累计投入62,157.61万元,投入进度103.83%[144]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302,854.61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00,739.59万元,累计投入69,408.02万元,投入进度23.08%[144] - 募集资金总额368,854.61万元,累计投入131,565.63万元[144] - 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累计投入62,157.61万元,投入进度103.83%,已于2021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47] - 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本年投入14,345.27万元,累计投入22,780.26万元,投入进度9.30%,预计2025年12月完成[14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本年投入42,800.16万元,累计投入46,627.76万元,投入进度83.49%[147]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最高额度为250,000.00万元,报告期末现金管理余额为161,000.00万元[149][150] - 报告期内未发生超募资金使用或募投项目变更情况[148] -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最高余额为161,000.00万元,未超出授权额度[149] 环保与社会责任 -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环保资金152.8万元[120] - 公司激光成形设备烟尘处理效率达99%以上,采用HEPA H13级滤芯内循环处理[121] - 筛粉、清粉等工序配套4套布袋式除尘系统,粉尘颗粒物排放浓度约为1.4mg/m³[122] - 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20mg/m³,二氧化硫未检出,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2.0mg/m³[122] - 实验室化学成分检测硫酸雾排放浓度小于4.5mg/m³[122] -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386mg/L,氨氮浓度为7.9mg/L,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123] - 荧光废水处理后的COD排放浓度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B级限值(500mg/L)[123] - 固体废物中残次品、边角料和废包装材料定期委托第三方回收再利用[123] - 危险废物(废机油、废切削液等)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委托资质单位处置[124] - 厂界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Ⅱ类限值要求[124] - 报告期内未采取减碳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当量数据未披露[125]
铂力特(688333) - 2024 Q2 - 季度财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