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36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90%[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4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2.52%[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4811亿元人民币[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0%[2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1.77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3%[22] - 2024年末总资产为62.45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9%[2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3.98元/股,同比下降506.12%[23]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2.52%[24]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5.98亿元[24]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9亿元[26]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3315.67万元,同比下降84.54%[29] - 2024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3.70亿元,同比减少4.70亿元[31]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54%,同比减少17.89个百分点[23]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13%,同比减少14.93个百分点[2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93%,同比增加2.77个百分点[23]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5.3688亿元,同比下降49.90%[1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1496亿元,同比下降502.52%[114] - 总资产为62.4532亿元,较期初下降12.79%[1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1.7786亿元,较期初下降14.53%[1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光伏与半导体领域收入3.3630亿元,同比下降66.03%,毛利率为-11.63%,减少35.13个百分点[118] - 交通领域收入1464.0万元,同比增长917.09%,毛利率为6.53%,增加29.49个百分点[118] - 锂电领域收入1.8172亿元,同比增长138.92%,毛利率为-28.56%,减少68.42个百分点[118] - 光伏领域产品营业收入为9.604亿元,毛利率22.42%,半导体领域产品毛利率最高达58.78%,交通领域产品毛利率为负22.96%[121] - 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量同比下降27.71%,销售量同比下降40.10%,库存量同比增加210.68%[121] - 锂电负极碳粉加工前端生产量同比增加411.14%,销售量同比增加390.00%,石墨化加工生产量同比增加264.73%[121] - 光伏与半导体领域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63.45%,直接人工成本同比下降51.79%,制造费用同比下降36.78%[124] - 锂电领域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加744.81%,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增加241.68%,制造费用同比增加414.90%[124] - 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I期5万吨项目投产,带动锂电负极碳粉加工产品销量增加[122]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2.0116亿元,同比下降41.70%,毛利率为-18.87%,减少27.82个百分点[118] - 华东地区收入2924.4万元,同比下降86.76%,毛利率为-24.44%,减少58.56个百分点[1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数,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前瞻性陈述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6] - 公司计划2025年推进碳基复合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提升低成本、规模化制备能力[149] - 公司将加速碳陶制动盘、锂电热场部件等新产品市场推广,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150] - 公司计划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升级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目标实现提质降本增效[151] - 公司2025年定增项目拟补充流动资金,目前需上交所及证监会审核通过[152] - 公司将持续推进ESG管理,加大绿色科技投入以实现低碳工艺革新[153] - 公司计划完善人力资源体系,通过人才引进与培育支撑业务发展需求[154] - 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碳陶制动盘、锂电热场部件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以改善业绩[10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9,087.4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93%,期末研发人员数量为139人[69] - 公司报告期内获得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累计获得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69] - 公司开发了气体扩散层(GDL)用碳纸、气体扩散层(GDL)材料,研发试制高强度高导电柔性碳基双极板等产品[68] - 片状碳纸、卷对卷碳纸和高性能卷对卷气体扩散层(GDL)均已实现小批量供货[68] - 液流电池柔性碳基双极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68] - 公司突破了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制造关键技术,产品已获得下游客户测试认可[72] - 公司研发产品、装备与工艺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45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96] - 公司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为90,874,207.53元,较上年度的151,715,373.87元下降40.10%[83][8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93%,较上年增加2.77个百分点[84]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5个,获得7个,累计发明专利118个申请,53个获得[81]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7个,获得7个,累计实用新型专利99个申请,90个获得[81] - 公司开发了碳/碳化钽超高纯热场部件制备技术,具有低成本、短周期和性能稳定特点[80] - 公司开发了赛道用高性能碳陶盘制备技术,满足赛道工况要求[80] - 公司开发了适应多工况的高性能气体扩散层技术,可满足燃料电池需求[80] - 研发投入总额下降主要由于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减少[85]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无重大变动[84][86] 市场与行业动态 - 2024年中国光伏硅片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54] - 2024年三季度中国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72.2%,辅材辅料净利润下滑62.9%[54] - 2024年中国光伏硅片名义产能增长至1,600GW,部分厂商开工率低于50%[54] - 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4.77%,但硅片价格下滑超50%[54] - 2024年N型TOPCon电池产能占比超60%,HJT电池产能突破120GW[54] - HIBC组件效率达到27.81%,打破晶硅组件效率世界纪录[54]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升至6,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6]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实现量产,部分企业正在研发12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5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59]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较上年增长6.7%[59] -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59] - 碳陶制动盘市场预计2030年达215亿元,复合增速将达22%[60] - 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动力、储能、数码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80GWh、335GWh、55GWh[63] - 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6%[64] - 新型硅碳负极已实现在3C数码领域的批量化应用,有望逐步向动力电池市场渗透[64] - 2024年国内制氢电解槽出货量达到1.1GW,国内PEM电解槽出货量将近90MW,同比增长150%[66] - 2024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同比分别减少10.4%和12.6%[66] - 车用市场对气体扩散层(GDL)的需求将在2030年突破2,000万平方米[6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廖寄乔[12] - 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4]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实施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9股,合计转增6,715.3481万股[41] - 公司完成第五次、第六次股份回购,回购股份159.8607万股,回购总金额6,010.99万元[41] - 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6次股份回购,累计回购股份396.0146万股,累计回购总金额41,236.51万元,其中3次注销式回购累计注销股份222.5184万股,注销金额11,016.57万元[41] - 公司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9股,转增股本67,153,481股,转增后总股本增至204,783,702股[189] - 公司2024年累计回购股份159.8607万股,支付资金总额6,010.99万元人民币[190]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不进行利润分配[190]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500,000股,占标的股票总数0.63%,激励对象49人占比15.03%[194]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000,000股,占标的股票总数1.25%,激励对象88人占比25.81%[194]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归属88,649股,授予价格17.57元/股[195]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无归属,授予价格35.83元/股[195] - 2024年5月27日完成2020年激励计划第三次归属,6名激励对象归属5.9496万股[196] - 2024年8月29日作废6名激励对象已获授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22.94万股[196] - 董事王冰泉等核心人员报告期内归属限制性股票17,642股,期末持有110,022股[197] - 公司董事及高管合计归属限制性股票88,651股,期末持有606,754股[198]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迭代风险,若市场出现替代新材料可能影响产品领先性[103] - 公司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存在关键技术突破失败或产品性能未达预期的风险[104] - 公司积极开拓半导体、交通等新应用领域,但面临市场知名度低、客户验证周期长的挑战[106] - 光伏领域销售收入是公司主要来源,客户集中度高,受行业政策及景气度影响较大[111]
金博股份(688598)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