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0.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3%,主要受欧洲市场需求放缓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25][2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80.88%,主要因收入减少及研发和市场费用增加[25][2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27元/股,同比下降85.68%[26]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0%,同比减少54.03个百分点[26]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307,284.27万元,同比下降31.30%[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60.05万元,同比减少80.88%[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56.64万元,同比减少86.39%[38] - 营业收入为30.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30%[104] - 主营业务收入3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1.29%[1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66%,同比增加9.51个百分点,因公司加速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26] - 研发投入48,113.86万元,同比增长75%,占营业收入比例15.66%[38] - 营业成本为19.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89%[104] - 销售费用为3.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1.82%[104][105] - 研发费用为4.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75.00%[104][106]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5%至4.81亿元,主要因多元化产品研发投入增加[12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1.82%至3.76亿元,因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投入加大[1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其他)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7%[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7299.51万元人民币,显著高于2023年的2939.04万元[31][3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8.77%[10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77%至7.54亿元[125] 业务线表现(储能产品) - 公司推出AELIO、TRENE系列工商业储能产品,功率覆盖50-125kW,电池容量100度~261度电[39] - 公司储能电池分为高压平台和低压平台,高压平台包括T58、T30、T50、HS25/HS36、HR25/HR36系列,低压平台包括LD53、LR25/LR36、LR51系列[46] - 工商业储能系统功率覆盖50~125kW,电池容量涵盖100度~261度电,支持10套系统并机拓展运行[47] - 公司开发的AELIO储能机柜提供100至200kWh容量配置,TRENE系列提供215kWh和261kWh两款容量,最高支持10台机柜并机运行[65] - 工商业储能系统收入0.99亿元人民币,为新产品收入[109] - 工商业储能系统作为新产品首次实现销售额9914.06万元[114] 业务线表现(逆变器产品) - 公司推出X3-GRAND HV、C3-GRAND HV系列产品,功率300kW至350kW[39] -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覆盖0.6kW至350kW,包括X1-Mini G4、X1-Boost G4、X3-Mega G2等多个系列[48] - 微型逆变器功率覆盖300W至2200W,包括A1-Micro一拖一、X1-Micro一拖二、X1-Micro一拖四等系列[48] - 并网逆变器销售量296,791台,同比上升63%[110] - 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为96.5%-99%[135] 业务线表现(其他产品) - 智能充电桩具备经济模式、光伏优先模式、快充模式和负载均衡模式,可与光伏储能组成家庭户用"光储充"系统[50] - 智慧能源管理软件SolaX Cloud平台提供能量变化决策、能源数据传输、实时检测控制等功能,支持Web和APP客户端[50] - 三联供一体机热泵产品营收1,935.38万元,主要面向家庭热泵需求[29] 地区表现 - 欧洲市场2024年户用储能新增装机约为12.3GWh,全球占比66%[56] - 欧洲市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导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下降31.30%至307,284.27万元[102] - 境外收入30.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8%[109] - 户用储能系统及产品境外销售收入为221,656.21万元,毛利率40.68%[139][141] - 工商业储能系统境外销售收入为8,697.17万元,毛利率40.75%[139][143] - 并网逆变器境外销售收入为57,930.53万元,毛利率27.94%[139][145] - 境外资产规模为59,386.1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9.68%[129] 研发和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达4.81亿元,同比增长75%,占营业收入比例15.66%,较上年增加9.51个百分点[77][78] - 新增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42项,累计授权专利244项[38] - 公司掌握储能控制技术、快速并网功率控制技术、并离网无缝切换技术等核心技术[65] - 公司储能电池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BMS系统,电芯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61] - 公司工商业储能系统采用4重消防保护,提升安全可靠性[61] - 公司2024年新增授权知识产权166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外观设计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67项[74][7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授权知识产权324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含5项境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9项、外观设计专利87项、软件著作权80项[74][7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098人,较上期增长36.91%,研发人员占比达36.53%[86][8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2,505.68万元,平均薪酬34.22万元[8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32.33%(博士11人+硕士344人)[8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计划于2025年度第三季度报告后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高于1.8亿元[8] - 公司2024年度实现盈利,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6] - 公司实施"光储产业链一体化"战略,推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新产品[161] - 公司计划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重点拓展日本、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163] - 公司与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合作,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163] - 欧洲能源危机缓解及电力价格回落导致需求放缓,影响公司业绩[102] -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按15%税率征收,有效期至2024年[96] - 公司境外收入占比高,主要采用欧元、英镑、美元结算,存在汇率风险[98] 生产和运营 - 公司采用"以产定采+战略备货"的采购模式,采购中心根据生产预测制定月度采购计划[52] - 生产模式为"长期销售预测+安全库存",根据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制定年度及月度生产计划[53] - 销售模式包括境内境外渠道客户销售及ODM合作,借助合作方渠道进入当地市场[53] - 公司2期年产2GWh储能电池及100万台光伏逆变器研发生产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41] - 公司投资10.5亿元人民币建设"大型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项目"[40] - 公司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5年8月底实现结顶[163] - 公司2024年10月与桐庐经济开发区签署协议建设“大型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并于2025年3月开工建设[162] 市场和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约为18.6GWh,同比增长5.68%[56] - 2024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约为12.749GWh,同比增长52.7%[57] - 德国政府拟投入1000亿欧元至气候与转型基金(KTF)用于能源等领域建设[56] -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欧洲累计工商业储能项目将从2020年0.7GW增至2030年8.8GW[67] - 2025年分布式光伏入市政策预计推动工商业储能市场增量需求[67] - 欧洲市场因政策、电价及技术迭代推动储能向大型化、工商业化转型[67] - 储能系统在发电侧可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能力[68] - 长时储能技术(超10小时)可有效应对风光发电间歇性问题[69] -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储能技术提供多场景应用机会[70]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约18.6GWh,同比增长5.68%,欧洲市场占比66%[153] - 2024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约12.749GWh,同比增长52.7%,中国市场占比64.32%[154] - 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容量约8.2GWh,同比增长72%[154]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到约596GW[157] - 欧盟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45%[158] 公司治理和股东信息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7] - 董事长李新富持股31,043,16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80.01万元[174] - 财务总监闫强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03.99万元[174] - 核心技术员工郭华持股501,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05.57万元[175] - 职工代表监事梅建军通过二级市场增持8,134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16.10万元[175] - 董事会秘书盛建富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71.40万元[175] - 核心技术员工施鑫淼持股180,24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16.45万元[175] - 核心技术员工宋元斌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7.93万元[175] - 核心技术员工魏琪康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94.81万元[175]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58,961,854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078.24万元[17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819.05万元[18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59.19万元(不含兼任董事的郭华为薪酬)[187]
艾罗能源(688717)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