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28.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406.2百万元增加1.6%[11] - 2024年度公司利润净额为人民币88.5百万元,相比2023年的人民币172.9百万元减少48.8%[11] - 2024年度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63元,2023年为人民币1.17元[11]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港元,2023年为每股1.1港元[1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4.284亿元,较去年增加1.6%;毛利为6.634亿元,较去年减少4.1%[21] - 2024年自有产品收入贡献为3.758亿元,较2023年下降1.6%,其中人工晶体收入贡献为3.169亿元,同比增长1.3%[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销产品收入贡献为8.193亿元,较2023年增幅1.3%[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技术服务收入贡献为2.265亿元,同比增加8.3%[27]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为7840万元,占自有产品收入的20.9%[28]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146亿元增加7.1%至2024年的7.65亿元[41] - 毛利从2023年的6.916亿元减少4.1%至2024年的6.634亿元,毛利率从49.2%降至46.4%[42]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4500万元减少41.3%至2024年的2640万元[43] - 销售及经销开支从2023年的2.488亿元减少6.4%至2024年的2.329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7.7%降至16.3%[45]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294亿元增加12.4%至2024年的1.455亿元[46]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5060万元减少27.5%至2024年的3670万元[47]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5290万元增加48.2%至2024年的7840万元[48] - 2024年净利润为8850万元,2023年为1.729亿元[51]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末的1.756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9770万元,2024年末主要是私募基金,预期回报率为2.5% - 4.5%[52] - 存货余额在2023年末和2024年末分别为3.285亿元和3.344亿元,周转天数分别为159天和163天[5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末的1.517亿元增加12.7%至2024年末的1.709亿元,周转天数分别为42天和41天[55] - 贸易应付款项原值从2023年末的9060万元减少22.4%至2024年末的7030万元,周转天数分别为41天和38天[56]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3年末的1.108亿元增加47.4%至2024年末的1.633亿元[57] - 商誉从2023年末的9.614亿元减少5.3%至2024年末的9.105亿元,减值拨备约2330万元[58] - 2024年高视耗材现金产生单位预算毛利率为33.17% - 40.33%,较2023年有所下降[60] - 无形资产(商誉除外)从2023年末的2.698亿元增加9.1%至2024年末的2.944亿元,新增7460万元[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为4.214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187亿人民币减少31.9%[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5.077亿人民币,其中短期借款1.706亿人民币,长期借款3.371亿人民币[6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的有效年利率介于3.90%至7.00%(2023年12月31日:5.10%至7.12%)[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为8120万人民币,相比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4560万人民币增加78.1%[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34.8%,2023年12月31日为39.1%[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收益3580万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亏损3660万人民币[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14.7%(2023年:13.1%),对单一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7.5%(2023年:7.3%)[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50.3%(2023年:42.6%),向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17.9%(2023年:15.4%)[121] - 报告期内,公司作出人民币130万元慈善及其他捐款(2023年:人民币28万元)[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667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5540万元[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雇员成本总额为人民币37520万元,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人民币35250万元[1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款国产单焦人工晶体已上市销售,正在研发高端国产人工晶体[13] - 公司自主生产的新一代干眼检查系列产品已上市销售[13] - 公司自主研发的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已拿到注册证[13] - 公司自主研发的OK镜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取得产品注册证[1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泰靓自研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产品组合获MDR CE欧盟认证[13] - 报告期内公司与18家海外品牌伙伴合作,其中16家有独家经销安排,新增一家韩国公司[14] - 2024年销售眼科医疗设备收入6.64878亿元、耗材收入5.30257亿元、技术服务收入2.26458亿元、其他收入680.4万元,总计14.28397亿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技术服务团队有133名工程师、13个技术服务中心,服务超26000人次,技术服务收入贡献为2.265亿元,同比增加8.3%[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生产人员共265名,占总员工数比约为30.0%,生产设施总面积超10000平方米[28] -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款国产单焦人工晶体、一款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Gaush iDea FOS干眼检测仪、Gaush iDea Topo干眼和角膜地形图测试仪、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获产品注册证[29][30] - 预计2025年光学生物测量仪拿到产品注册证,2025年底或2026年初OK镜取得产品注册证书[29] - 报告期内,公司与18家海外品牌伙伴合作,其中16家有独家经销安排,新增韩国Sometech Inc.为独家伙伴[31] - 2025年3月,公司代理的德国视唯得公司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系统及配套接口、德国海德堡公司ANTERION眼科检测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32] - 2025年3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Teleon Surgical B.V.自研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产品组合获MDR CE认证[33] - 泰靓产品销往52个国家及地区,罗兰产品销往33个国家及地区[34] - 报告期内,公司举办多场线下市场活动,覆盖多个亚专科应用领域[35] - 公司开展20余场省区Gaush iDea圆桌会提升品牌区域影响力[36] - “高视在线”平台已有超6万名注册用户,线上培训课程累计浏览量超100万人次[37]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全球4+2”研发布局,境内在四个城市、境外在两个国家设有平台,销售网络覆盖超50个国家和地区,大中华区有133名工程师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70项产品组合,含69项自有产品,与18家海外品牌合作,其中16家为独家经销,产品销至超50个国家和地区,大中华区服务超5000家终端客户[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增加研发投入、推进国产化布局、加大手术治疗产品投入等[1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赵新礼58岁,于医疗及科学设备领域拥有约32年经验,2005年5月加入集团,2021年11月18日调任执行董事[79] - 张建61岁,1998年8月加入集团,2023年1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荣誉总裁[81] - 李文奇51岁,在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22年经验,2023年1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2023年8月2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2] - David Guowei Wang博士63岁,于医疗行业拥有逾18年经验,2021年11月18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83] - 冯昕54岁,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北京五五灵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86] - 王立新64岁,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拥有逾23年经验[89] - 赵新礼2002年12月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及中科院联合高管工商管理硕士结业证书,1992年10月获中科院理化所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7月获北大应用化学理学学士学位[81] - 张建1985年7月毕业于甘肃酒泉师范学校,1996年6月通过甘肃教育学院地理学高等师范专科自学考试[82] - 李文奇1995年7月获中国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1999年5月获中国财务部授予会计专业资格[82] - David Guowei Wang博士1995年6月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学士学位[84] - 公司于2017年11月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2年12月12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01] - 集团主要业务为眼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102]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00]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主要业务分析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03] - 集团于报告期内按业务分部划分的表现分析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04] - 公司主要附属公司的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05]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载于年报第99页的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内[106]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0.3港元(2023年:每股1.1港元),预期2025年7月25日向2025年6月27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须经2025年5月29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07] - 李文奇女士51岁,为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Simonov博士53岁,为首席技术官;高铁塔先生60岁,为执行董事及主席;刘新伟先生43岁,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赵新礼先生58岁,为执行董事兼首席合规官;张建軍先生61岁,为执行董事兼荣誉总裁[94][95] - Simonov博士在光学器械行业有逾22年创业及研发经验,2023年3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技术官[96] - 2023年1月9日公司额外发行35,500股股份,产生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77万港元,全球发售及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8648亿港元[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提高研发能力及专利商业化已动用1.0943亿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38.2%;提高产能及制造能力已动用8308万港元,占29.0%;扩展销售及营销已动用2722万港元,占9.5%;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已动用3037万港元,占10.6%;偿还计息借款已动用3638万港元,占12.7%[119] - 股东周年大会于2025年5月29日举行,5月26日至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最迟须于5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过户[108] - 为确定股东收取末期股息权利,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至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最迟须于6月24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过户[109] - 公司面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竞争、监管合规、招标中标、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经济状况等风险[111][118] - 公司致力于履行社会责任、提升雇员福利、保护环境等,详情见“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14] - 就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所知,集团在重大方面遵守相关法例及规例,报告期内无严重违反情况[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4789美元,已发行股份数为147887869股,每股0.0001美元[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发行任何债权证或可换股债券[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或集团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无向集团收取加入奖金、失去职务
高视医疗(02407)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