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年度财报

营业额及增长原因 - 公司2024年营业额为1.3258亿港元,较去年2384万港元大幅增长456%[13] - 营业额增长主要由于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增加[13] - 2024年营业额约1.3258亿港元,同比增长456%[18] - 汕尾金宝城项目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收益约1.2232亿港元,2023年为1302万港元[23] - 收益大幅增长至132,584千港元,同比增长456%[144] 溢利及增长原因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1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04万港元[13] - 溢利增长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营业额及汇兑收益增加[13] - 溢利增长亦得益于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增加部分抵消了溢利增长[13]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1711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04万港元[18] - 年内溢利17,105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041千港元[144] - 公司2024年净利为1710.5万港元,相较2023年净亏损404.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8] 物业项目表现 - 汕尾金宝城项目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收益约1.2232亿港元,2023年为1302万港元[23] - 金宝城项目预售款项约5226万港元(2023年:1.1355亿港元)列为合约负债[23] - 大亚湾项目2024年租金收入约141万港元,同比下降43%(2023年:249万港元)[22]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19] - 公司持有红海湾项目土地总面积约27.35万平方米[23] 项目相关法律及财务事项 - 唐海县项目收购代价约9249万元人民币,其中1200万元人民币因税务问题暂未支付[20] - 红海湾项目法律纠纷最终判决需支付约1670万元人民币(约1810万港元)[25] - 2020年就红海湾项目计提拨备约1400万元人民币(约1580万港元)[24] - 公司对绿地香港及上海合茂提起股东贷款诉讼,索偿金额为人民币1.239亿元(约1.342亿港元)[27] 成本及费用 - 溢利增长亦得益于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13] - 公司员工成本为1852万港元,较2023年1579万港元增长17.3%[38] - 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852万港元,同比增长17.3%[113] 现金流及财务状况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276万港元,较2023年4647万港元下降29.5%[31]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8.0187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1.3233亿港元[31]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5%,较2023年3.0%下降0.5个百分点[3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32,760千港元,同比下降30%[145] - 流动负债净额330,459千港元,较去年恶化[145] - 应付主要股东款项725,132千港元,同比下降6%[145] - 资产净额803,774千港元,同比下降5%[145] - 其他储备恶化至-179,505千港元,同比扩大27%[146] - 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956.7万港元,较2023年现金流入10.2万港元显著恶化[1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879.1万港元,较2023年2012.5万港元流出减少56.3%[150]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049.8万港元,较2023年3449.7万港元下降40.6%[150]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669.5万港元,较期初1505.1万港元减少55.5%[150] - 流动负债净额达3.3亿港元,存在持续经营风险[153] 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3.9881亿港元,较2023年4.6595亿港元下降14.4%[32] - 公司或然负债为人民币1.5563亿元(约1.6499亿港元)[35] - 公司已签约未拨备建设开发物业资本承担为1.9633亿港元[32] 联营公司及投资 - 集团应收一间联营公司贷款约1.25767亿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560.3万港元)[72] - 集团持有成耀集团50%股本权益但无法获取其2024年度完整财务资料[72] - 集团基于联营公司2024年6月30日未审核财务资料编制中期业绩[72] - 集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联营公司提供财务资料首次聆讯定于2025年5月[73] - 应收联营公司贷款账面价值约1.25767亿港元(已计提减值准备约560.3万港元)[124] - 联营公司财务数据仅更新至2024年6月30日,无法获取最新审计凭证[124] - 公司持有联营公司成耀集团50%股本权益[124] 审计及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对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71] - 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122][123] - 审计范围受限涉及联营公司权益及应收贷款评估[124][125]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3] - 2024财年董事会共举行4次会议[44]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6] - 2024财年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讨论董事薪酬和高级管理层奖金[49]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0] - 2024财年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讨论年度审核安排和财务业绩[53]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54] - 执行董事黄世再出席董事会会议4/4次(100%),股东大会1/1次(100%)[55] - 执行董事黄文稀出席董事会会议4/4次(100%),股东大会1/1次(100%)[5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康棋出席全部会议(董事会4/4、审核委员会4/4、薪酬委员会1/1、提名委员会1/1)[55] - 所有董事(6名)在2024年均接受企业管治及内幕消息相关培训[59]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9] 财务报告准则及会计政策 - 董事会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持续经营[62] - 公司采纳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 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 香港诠释第5号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15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 分类负债为流动负债或非流动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 附有契诺的非流动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3] - 香港诠释第5号修订本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5]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 供应商融资安排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 售后租回的租赁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9] - 公司尚未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但于本年度尚未生效的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170] - 尚未采纳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本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170] - 公司董事预期未来期间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不会对财务表现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影响[170] - 公司于附属公司之投资按成本扣除减值亏损列账 账面值高于可收回款项时个别削减至可收回款项[171] - 业务合并以收购法入账,转让代价按收购日期公允价值计量[175] - 商誉按成本计量,为总代价、非控股权益金额及已持有股权公允价值总和超出可识别资产净额部分[176] - 商誉每年12月31日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确认后不可拨回[176] - 出售业务时相关商誉计入账面值确定盈亏,按售出与保留部分相对价值计算[177]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参考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交易价格[178] - 公允价值计量分三级:一级按活跃市场报价、二级按可观察市场数据、三级按非可观察数据[181] -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考虑最高及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能力[178] - 资产可收回款项为使用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较高者[180] - 减值亏损仅当账面值超可收回款项时入账,使用税前贴现率估算现金流[180] - 非商誉资产减值亏损可拨回,拨回后不超过未减值假设账面值[180] - 租赁装修折旧率为20%[184] - 机器折旧率范围为10%至33.33%[184] - 家具及装置折旧率范围为20%至33.33%[184] - 电脑设备折旧率为33.33%[184] - 汽车折旧率范围为20%至30%[184] - 办公场所使用权资产折旧期为13个月[200] - 汽车使用权资产折旧期为3年[200]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1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7] - 短期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的付款在租期内以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96] 资产及物业详情 - 商誉账面价值约为1.907亿港元[127]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商誉减值评估涉及市价、毛利率、贴现率及现金流量的重大判断[127] - 发展中物业账面价值约为5.732亿港元[129] - 持作出售物业账面价值约为7.537亿港元[129] - 已落成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约为1.912亿港元[131] - 物业估值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129] - 可回收金额基于使用价值及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确定[127]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估值师资质及假设合理性[128][130][134] - 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关键假设下行变动的影响[128] - 估值依赖市场交易数据及可比较案例[130][134] 汇兑及公允价值变动 - 溢利增长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营业额及汇兑收益增加[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增加部分抵消了溢利增长[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1,602千港元[144] - 汇兑收益净额26,710千港元,同比增长13%[144] - 2024年汇兑储备因海外业务折算产生5530.1万港元亏损,较2023年4935.5万港元亏损扩大12%[14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160.2万港元[150] 股东及股权结构 - 黄世再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848,162,476股,占已发行股本46.49%[98] - 黄文稀女士持有公司股份635,801,409股,占已发行股本16.00%[98] - 李知真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9,448,730股,占已发行股本1.24%[98] - 智华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82,133,413股,占已发行股本7.10%[10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975,233,406股[98] - 黄文稀女士通过智华集团间接持有282,133,413股股份[101] - 李知真先生通过配偶权益持有20,353,730股股份[101] - 黄世再先生在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拥有权益,该公司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109] - 智华集团由黄文稀女士100%持股[105] 员工及客户 - 公司员工数量增加至81名(不包括董事),同比增长30.6%[113]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4.36%,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为10.97%[115] 其他公司活动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签订物业租赁协议,月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6.46万元[28] - 公司持有合庆项目50%权益[26] - 公司支付核数师酬金93万港元(核数服务)[64] - 公司无内部审计职能,但通过外部顾问检视风险管控系统[67] - 公司委派专人监控投资目标的业务运营和财务表现[69] - 公司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新内部政策加强投资目标管理[6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任何股息[86] - 公司自2025年2月16日起出现公司秘书职位空缺违反上市规则[77] - 集团投资物业及物业厂房设备变动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3/15[89] - 公司及集团储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权益变动表及附注40(a)[91] - 集团2024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2]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106] - 公司确认符合上市规则公众持股量不低于25%的要求[118] - 主要股东提供约9.31亿港元财务支持承诺[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