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华控股(00021)
icon
搜索文档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8:19
Great China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大中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00021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24 年 報 目錄 | 2 | 公司資料 | | --- | --- | | 3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 | 5 | 主席報告 | | 6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 12 | 企業管治報告 | | 21 | 董事會報告 | | 28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 35 | 綜合全面收益表 | | 36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 38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 39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 40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 112 | 五年財務摘要 | | 113 | 主要物業之詳情 | 公司資料 董事 執行董事 黃世再先生 (主席) 黃文稀女士 (行政總裁) 非執行董事 李知真先生 獨立非執行董事 鄭康棋先生 梁坤先生 王紅欣先生 審核委員會 鄭康棋先生 (主席) 梁坤先生 王紅欣先生 薪酬委員會 鄭康棋先生 (主席) 黃世再先生 梁坤先生 王紅欣先生 提名委員會 黃世再先生 (主席) 鄭康棋先生 王紅欣先生 核數師 富睿瑪 ...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5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32,584千港元,较2023年的23,843千港元大幅增长[3] - 2024年毛利为40,217千港元,2023年为9,385千港元[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1,928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3,935千港元[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7,105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4,041千港元[3] - 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38,196千港元,2023年为53,396千港元[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43港仙,2023年为亏损0.10港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83,992千港元,2023年为1,328,839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801,867千港元,2023年为890,248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30,459千港元,2023年约为325,691千港元[5] - 2024年营业额约132,580,000港元,较2023年约23,840,000港元增加约456%[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276万港元,较2023年的4647万港元有所下降[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8.0187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1.323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约为2.5%,较2023年的3.0%有所下降[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总额约3.9881亿港元,较2023年的4.6595亿港元有所下降[5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或然负债约1.556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1.6499亿港元),较2023年略有上升[58]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盈利1711万港元,2023年亏损404万港元[3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物业收益122,322千港元,2023年为13,018千港元;2024年物业管理收入8,850千港元,2023年为8,339千港元[32] - 2024年租金收入总额1,412千港元,2023年为2,486千港元;2024年收益总额132,584千港元,2023年为23,843千港元[32]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254千港元,2023年为282千港元;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413千港元,2023年为329千港元[32] - 2024年租赁负债之利息69千港元,2023年为32千港元;2024年一名主要股东贷款之利息150千港元,2023年为109千港元[33] - 2024年承兑票据之利息947千港元,2023年为565千港元;2024年财务费用1,166千港元,2023年为706千港元[33]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20,273千港元,2023年为17,156千港元[34] - 2024年已出售物业成本为88,004千港元,2023年为9,821千港元[3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4,823千港元,2023年为106千港元[37]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6,571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7] - 2024年中国土地增值税为4,494千港元,2023年为513千港元[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亚湾东方新天地大厦商场及停车场租金收入约141万港元,2023年约为249万港元[46] - 2024年汕尾金宝城项目物业销售约1.2232亿港元,2023年约为1302万港元;2024年底已收取预售款约5226万港元,2023年底约为1.1355亿港元[47] 公司业务项目情况 - 公司有一个可报告分部,即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无经营分部资料呈列[30]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0,000平方米,分两期开发[44] - 2013年1月公司收购唐山曹妃甸99.99%股权,支付代价约9249万元,卖方未缴个税,公司尚余1200万元代价未支付[45] - 2013年12月公司与绿地香港联合发展上海合庆项目,完成后双方各持50%权益[50] - 2025年1月公司就合庆项目合作协议下股东贷款起诉,索偿约1.239亿元(约1.342亿港元)及利息和诉讼费[51] - 唐海县项目所在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公司需修改原规划并与政府商讨整体规划[45] - 红海湾项目暂停开发,公司正重新评估定位,视情况开展发展[47] - 2020年承建商向公司就红海湾项目索赔约4850万元,公司2020年底计提拨备约1400万元(约1580万港元)[48] - 2023年底中级法院判决公司向承建商支付约1850万元(约2030万港元),公司上诉[49] - 2024年底高级法院判决公司向承建商支付约1670万元(约1810万港元),公司申请再审[49] 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主要股东确认将提供财务支援,涉及约930,732千港元款项直至公司能偿还[11] - 公司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17][19][21][23][25] - 公司未提早采纳部分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预计未来采纳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26][27] - 2024年初步全年业绩公布财务资料摘取自财务报表,2024年财报核数师报告待出具[28] - 2024年和2023年无个别客户与公司交易占超集团收益的10%[31] - 2024年3月1日,公司3家全资附属公司与关联方大中华国际订立物业租赁协议,月租分别为2.8万元、4.36万元和9.3万元人民币,协议2025年3月31日届满[5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抵押其任何资产,与2023年情况相同[59] - 2024年12月31日,不计及董事,集团聘用81名雇员,较2023年的62名有所增加,相关员工成本约1852万港元,较2023年的1579万港元有所增加[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本公司上市证券[62] - 杨利女士自2025年2月16日起辞任公司秘书,公司将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6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全年业绩[65] - 公司持有成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50%股本权益[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一间联营公司贷款约1.25767亿港元,已扣除预期信贷亏损之亏损拨备约560.3万港元[69] - 公司仅能获取有关该等联营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69] - 公司将由2025年6月3日起至2025年6月6日止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2]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之权利,所有股票及已填妥过户表格须最迟于2025年6月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72] 贸易款项数据变化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844千港元,2023年为1,049千港元[4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5,311千港元,2023年为45,357千港元[42]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6:3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8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25千港元下降72.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8,1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060千港元下降7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31,95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8,742千港元减少34.4%[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稅前溢利为9,3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170千港元下降66.8%[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从2023年的28.1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8.1百万港元,降幅达71.2%[2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从2023年的0.71港仙降至2024年的0.20港仙,降幅达71.8%[2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额为5,18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2%[4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12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1%[44]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99,23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28,839千港元下降2.2%[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1,46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0,248千港元增长1.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331,89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5,691千港元增长1.9%[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810,01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41,970千港元下降3.8%[4]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6,32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46,470,000港元略有下降[54]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1,46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890,250,000港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233,36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1,215,940,000港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7%,较2023年底的3.0%有所下降[54] 现金流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7,64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964千港元,同比下降253.9%[7] - 公司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5,16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5,308千港元,同比减少66.3%[7]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08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1,491千港元,同比下降29.7%[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60千港元,较期初的15,051千港元下降31.8%[9] 物业与投资 -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经营地点位于中国[10] - 物业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3,470千港元降至2024年的0千港元,降幅达100%[15] - 租金收入总额从2023年的17,245千港元降至2024年的4,390千港元,降幅达74.5%[15] - 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4,189千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18,831千港元,降幅达2.4%[25] - 发展中物业的账面值从2024年1月1日的591,925千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578,409千港元,降幅达2.3%[27] - 金丽湾项目第一期物业已获发预售许可证,并设立销售中心及展厅,即将开幕[45] - 唐海县项目第二期别墅的基本建设工程已竣工,但项目所在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可能需要修改原规划[47] - 东方新天地大厦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金收入为79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7%[48] - 金宝城项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预售收入为146,60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29%[50] 应收与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1,44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49千港元增长38%[28] - 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在2024年6月30日为1,18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1千港元增长37%[28] - 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公司认为预期信贷亏损不重大,未进行亏损备抵拨备[29]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6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938千港元增长18%[30]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13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357千港元下降3%[31] 资本与负债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6,31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5,948千港元下降4%[34] - 公司或然负债在2024年6月30日为190,78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368千港元增长13%[35]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446,32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465,950,000港元有所减少[55] - 公司为买家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总额为190,78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168,370,000港元有所增加[56] 管理层与股东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酬金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86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668千港元增长30%[38] - 公司董事黄世再先生持有1,848,162,476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6.49%[60] - 公司董事黄文稀女士持有635,801,409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99%[60] - 公司董事李知真先生持有49,448,73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4%[60] - 智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133,41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7.10%[64] 公司治理 - 公司未采纳任何新订或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未来采纳不会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3] - 公司未提供经营分部资料,因其资源已整合且无独立经营分部财务数据可供呈报[14]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 - 公司已全面遵守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66] - 公司董事已遵守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的標準守則進行證券交易[67]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審閱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68] - 公司董事會成員包括執行董事黃世再(主席)和黃文稀(行政總裁),以及非執行董事李曉華和獨立非執行董事鄭康棋、梁坤、王紅欣[69] 其他 - 公司聘用76名雇员,较2023年底的62名有所增加,员工成本为8,690,000港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未進行任何上市證券的購買、出售或贖回[65] - 红海湾项目涉及民事訴訟,公司可能需支付约18,500,000元人民币,案件二审尚在等待开庭中[51]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8:26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8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25千港元下降72.34%][1] - [期内溢利为81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060千港元下降71.06%][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20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71港仙下降71.83%][2] - [2024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51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725千港元,其中物业销售2024年为0,2023年为13470千港元;物业管理收入2024年为4390千港元,2023年为3775千港元;租金收入总额2024年为790千港元,2023年为1480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63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千港元,其中租赁负债之利息2024年为38千港元,2023年为27千港元;一名主要股东贷款之利息2024年为75千港元,2023年为0;承兑票据利息2024年为525千港元,2023年为0][1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扣除员工成本(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8701千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857千港元)等项目,2023年同期扣除员工成本(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7351千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852千港元)等项目][1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2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千港元,其中计入损益之递延税项2024年为0,2023年为 - 421千港元;中国土地增值税2024年为1228千港元,2023年为531千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8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1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3975百万股;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2024年为0.20港仙,2023年为0.71港仙][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51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873万港元减少约72%,主要因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及租金收入减少][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812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806万港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减少及营业额减少][20]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9923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28839千港元下降2.2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90146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0248千港元增长1.2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23336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15939千港元增长1.4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33189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5691千港元下降1.9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9673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3148千港元下降3.5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5732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1178千港元下降2.3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81001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41970千港元下降3.79%][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44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49千港元,整体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1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413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357千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632万港元,较2023年末略降][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9.0146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2.3336亿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2.7%,较2023年末的3.0%有所下降][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总额约4.4632亿港元,较2023年末减少][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为买家按揭贷款提供约1.9078亿港元担保,较2023年末增加][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与2023年末情况相同][3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15] 业务分部情况 - [公司拥有单一可报告分部,即位于中国之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已整合资源,无独立经营分部财务资料可供呈报][9] 财务报表准则 - [编制2024年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未来采纳预计也无重大影响][8] 财务报表审计 - [公司已向公司注册处送呈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独立核数师报告无保留意见或另行修改][7] 贸易款项情况 - [贸易应收款项主要指售出物业销售所得款项及应收物业管理费,免息无抵押,公司无重大集中信贷风险,无抵押品或其他信贷增强措施][17] 项目情况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已获第一期预售许可证,第二期建设待设计获批][20] - [大亚湾项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约79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48万港元][22] - [金宝城项目预售收取款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1.46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1355亿港元][23] - [红海湾区项目总土地面积约273534.2平方米,计划发展成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的综合项目][24] - [唐海县项目已支付收购代价约9249万元,尚余1200万元待卖方缴清个税,部分工程已竣工,或需修改规划][21] - [红海项目承建商申索约4850万元,最终裁决集团支付约1850万元,集团已上诉][25] - [合庆项目公司与绿地香港分别持有50%权益,项目已完成][27] 集团业务策略 - [集团业务专注中高端商业及旅游物业发展及投资,将定期调整发展及销售时间表][28]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用76名雇员,相关员工成本约8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黄世再持有公司1,848,162,47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6.49%][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黄文稀持有公司635,801,40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5.99%][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李知真持有公司49,448,73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24%][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智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133,41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10%][37]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39]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采纳并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的准则][4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郑康棋、梁坤、王红欣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42]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8:01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黄世再先生在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财务顾问、基金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经验[4] - 公司行政总裁黄文稀女士持有多个学位,同时担任酒店管理公司的行政总裁[6] - 非执行董事李知真先生曾在国际集团担任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金融经验[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康棋先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创办者,拥有超过35年的会计和税务经验[1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坤先生是律师,拥有近30年的法律经验,擅长民事诉讼和商业诉讼[1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红欣先生在国际投资领域拥有近30年经验,曾在多家公司担任重要职务[12] - 公司秘书杨利女士是特许秘书和公司治理师,拥有丰富的公司秘书经验[14] - 董事会负责审阅、评估和落实公司策略和政策,年度预算案和业务计划[189] - 董事会以保障和提升股东价值为角色,以忠诚谨慎的态度领导公司[190] - 董事会负责履行公司的企业治理职责,包括发展和审查公司的治理政策和惯例[191] - 公司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都具有足够的独立性[194] - 董事会已根据企业管治守则设立三个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198]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營業額约为23,840,000港元,较去年增长约89.96%[17]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擁有人應佔虧損约为4,040,000港元,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換算所产生的汇兑收益减少以及行政及经营开支增加[18] - 金寶城項目住宅部分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的销售及预售已开始,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销售所得款项约为13,020,000港元,预售款项约为113,550,000港元[32] - 紅海灣項目总土地面积约为273,534.2平方米,计划发展成一兼备住宅发展的旅游及娱乐综合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33] - 紅海灣項目承建商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本公司支付约人民币48,500,000元,其中包括建筑成本、潜在溢利及时间成本[35] - 紅海灣項目最终判决要求本公司向承建商支付合共约人民币18,500,000元,案件仍在二审聆讯中[36] - 合慶項目合作协议完成后,本公司及綠地香港各自持有该项目50%权益,作商业及办公室用途[37] - 物业租赁协议中,滙通中國需支付月租人民币28,000元,大中華(惠州)需支付月租人民币43,600元,大中華(汕尾)需支付月租人民币93,000元[41]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46,470,000港元,流动资产总额约为890,250,000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215,940,000港元[43] - 公司签约但未撥備的資本承擔總額约为465,950,000港元,包括建设及开发物业及应付一间联营公司之贷款注资[45] - 公司目前未设立协议或采购工具对冲汇率风险,通过密切监察外币汇率变动管理外币风险[46]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的或然负债约为人民币153,590,000元,较2022年增长约为人民币82,110,000元[47] - 本集团聘用的员工数量在2023年12月31日为62名,员工成本约为15,790,000港元,较2022年增长约为4,800,000港元[51] 环境责任 - 公司致力于環境與其經營所處環境之長期可持續發展,並已制定相應指標及多項舉措以管理天然資源[68] - 公司提倡減排,已以二零二三年為基準年制定管理及控制目標,以於二零二八年之前將空氣污染物排放物、溫室氣體排放及廢物生產密度減少3%[69] - 公司積極實施空氣污染物控制計劃、節能計劃、節約用料計劃以及節水計劃,並持續檢討及監察進展,探索達至各種環保目標的機會[69] - 二零二三年本集团營運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NOx)0.82公斤,二氧化硫(SOx)0.29公斤,懸浮粒子(PM)0.15公斤[72] - 二零二三年本集团營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排放為2,831.45噸二氧化碳當量,密度為1.10噸二氧化碳當量╱平方米[73] - 本集团已制定管理目标,到二零二八年前将能源消耗及水消耗密度减少3%,采取LED燈替代传统燈泡等措施[84] - 本集团在二零二三财政年度的直接能源消耗中,无铅汽油消耗为37.51千千瓦时,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0:52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全年收入为23,84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89.7%[1] - 二零二三年全年净利润为(4,04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107.6%[1] - 二零二三年香港财务报告準則第15號来自客户合同收入为23,84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12,546千港元增长约89.96%[32] - 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亏损约为4,04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53,020,000港元有所下降[46] - 本集团除税前(亏损)溢利已扣除员工成本、已出售物业成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等支出,二零二三年为3,93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的54,270千港元下降约92.75%[34] 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28,83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2.3%[3] - 流动资产总额为890,24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5.0%[3] - 流动负债净额为(325,69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9.2%[3]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61,17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3.1%[4] - 公司股本为983,26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持平[4] 业务发展 - 金麗灣項目将分两期开发,总建筑面积约为430,000平方米,第一期包括高层住宅,第二期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和酒店式公寓[47] - 唐海收购事项中,本公司已支付约人民币92,490,000元,唐山曹妃甸的卖方需支付中转唐山曹妃甸股权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50] - 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约为46,470,000港元,流动资产总额约为890,250,000港元[66] 其他信息 - 綜合財務報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8] - 綜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列示,所有数值已约整至最接近的千位数[10] - 公司拥有或然负债约人民币153,590,000元,主要是为银行向物业买家提供的住房贷款提供担保[70]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0:23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8,72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367千港元增长约194%[1] - 同期毛利为6,7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78千港元[1] - 除税前溢利为28,17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638千港元[1] - 期内溢利为28,0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776千港元[1][2]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8,7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1,036千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1.8725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6367万港元,其中物业销售为1.347亿港元和4474万港元,物业管理收入为3775万港元和786万港元,租金收入总额为1480万港元和1107万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中租赁负债的财务支出为2.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6万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扣除员工成本820.3万港元、已出售物业成本1002.3万港元等项目,2022年同期扣除员工成本840.5万港元、已出售物业成本329万港元等项目[18] - 集团在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产生税务亏损,未就香港利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计提拨备,中国土地增值税2023年为 - 53.1万港元,2022年为0,期内所得税(开支)抵免总额2023年为 - 110万港元,2022年为138万港元[18][19][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81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680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2023年为0.71港仙,2022年为0.93港仙[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187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37万港元增加约194%[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06万港元,去年同期约3678万港元[31] 财务状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00,6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9,807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835,02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48,351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130,47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6,403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846,62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5,366千港元[4] - 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186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62万港元,其中30天内分别为108万港元和63万港元等[25] - 整体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公司董事认为预期信贷亏损不重大,未进行亏损备抵拨备[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4366.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07.1万港元[2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452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74万港元有所增加[4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8.3503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1.3048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约为2.71% [4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未拨备资本承担总额约4.6515亿港元,包括建设及发展物业约2.5918亿港元和应付联营公司贷款注资约2.0597亿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约1.2112亿港元担保,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064万港元增加[4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50]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5] - 集团拥有单一可报告分部,即位于中国的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15]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一期预计2022年底前取得预售许可证,二期建设预计2023下半年展开,主楼预计2024下半年竣工,预售预计2024年展开[32][33][34] - 集团于2013年1月收购唐山曹妃甸99.99%股权,已支付约9249万元,卖方未缴个人所得税前不要求支付余额1200万元[35][36] - 大亚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9171.7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约148万港元,去年同期约111万港元[38] - 金宝城项目总土地面积约50656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所得款约1347万港元,去年同期约447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预售收取约73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5961万港元[39][40] - 红海湾项目总土地面积约273534.2平方米,董事会计划发展成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的旅游及娱乐综合项目[41] - 唐海县项目所在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公司正与地方政府商讨整体规划[37] - 公司与绿地香港联合发展上海合庆项目,双方各持50%权益,项目已完成[43][44]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1] 法律诉讼 - 2020年承建商向集团提出民事索偿约4850万元,集团截至2020年12月31日计提拨备约1400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额外拨备[42] 公司治理 - 2023年6月2日公司采纳新组织章程细则,于股东大会结束后生效[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规定的准则[62] - 2023年6月2日,林栢森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成员[63] - 2023年6月2日,王红欣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成员[64]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郑康棋、梁坤及王红欣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截至公布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黄世再和黄文稀,非执行董事为李晓华,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郑康棋、梁坤和王红欣[65]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聘用102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94名增加,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754万港元[51] 购股计划 - 公司于2011年5月23日采纳购股计划[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尚未行使之购股[54]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黄世再持有公司1,848,162,476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6.49%[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黄文稀持有公司635,801,40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5.99%[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智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133,41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7.10%[58] 会计准则影响 - 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本期及过往会计期间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预计未来采纳也无重大影响[14]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2: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12,546,000港元,较2021年的10,018,000港元增长25.23%[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54,270,000港元,2021年为亏损47,882,000港元[1] - 2022年年内溢利为53,021,000港元,2021年为亏损47,673,000港元[1] - 2022年全面亏损收益总额为亏损95,657,000港元,2021年为收益6,958,000港元[2]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1.33港仙,2021年为亏损1.20港仙[2]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59,807,000港元,较2021年的1,472,609,000港元下降7.65%[3]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848,351,000港元,较2021年的890,089,000港元下降4.69%[3]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146,403,000港元,较2021年的1,190,881,000港元下降3.73%[3] - 2022年流动负债净额为298,052,000港元,2021年为300,792,000港元[3] - 2022年资产净额为895,366,000港元,较2021年的991,023,000港元下降9.65%[4] - 2022年销售物业收益8942千港元,2021年为4733千港元;物业管理收入2022年为1390千港元,2021年为1574千港元;租金收入总额2022年为2214千港元,2021年为3711千港元;收益总额2022年为12546千港元,2021年为10018千港元[31] - 2022年租赁负债的财务费用为65千港元,2021年为64千港元[32] - 2022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12207千港元,2021年为13598千港元;已出售物业成本2022年为6939千港元,2021年为3869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2年为212千港元,2021年为46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2年为2451千港元,2021年为2432千港元;核数师酬金2022年为900千港元,2021年为850千港元;产生租金收入之投资物业之直接经营开支2022年为539千港元,2021年为563千港元;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之收益2022年为 - 109千港元,2021年为0千港元;短期租赁付款2022年为65千港元,2021年为0千港元[33]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54270千港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为47882千港元[37]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249千港元,2021年所得税抵免为209千港元[37]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53.02百万港元,2021年为 - 47.67百万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2年和2021年均为3975百万股;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2022年为1.33港仙,2021年为 - 1.20港仙[38]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30天内为63千港元,31 - 60天为26千港元,61 - 90天为32千港元,超过90天为1641千港元,总计1762千港元;2021年对应分别为133千港元、61千港元、61千港元、518千港元,总计773千港元[40]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30天内为1832千港元,31 - 60天为27千港元,61 - 90天为25千港元,超过90天为43187千港元,总计45071千港元;2021年对应分别为25720千港元、0千港元、23千港元、22639千港元,总计48382千港元[44] - 2022年集团营业额约12550000港元,较2021年约10020000港元增加约25.25%[4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5302万港元,去年则为亏损约4767万港元[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197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2227万港元),流动资产总额约为8.4835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1.464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21%(2021年12月31日:0.14%)[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总额约为4.605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4.0756亿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就物业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约806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716万港元)的担保[69] - 2022年12月31日,不计及董事,集团聘用55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80名雇员),相关员工成本约为1099万港元(2021年:约1243万港元)[7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租金收入196.6万港元(2021年:296.6万港元)来自集团的两大客户[30] - 大亚湾项目东方新天地大厦总建筑面积约为69171.7平方米,2022年租金收入约为221万港元,2021年约为371万港元[52] - 金宝城项目总土地面积约为50656平方米,2022年销售所得款项约894万港元,2021年约为424万港元,2022年底已收取预售款约5961万港元,2021年底约为5313万港元[53][54]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提早采纳多项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采纳这些修订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尚未提早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但于本年度尚未生效的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等,董事预期未来采纳不会对集团财务表现及状况造成重大影响[25][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澄清,为终止确认金融负债进行“百分之十测试”时,借款人仅计及与贷款人间的已付或已收费用[22] 财务报表审计情况 - 公司已向公司注册处处长递交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核数师已就该年度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核数师尚未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出具报告[27][28] - 核数师中审众环认可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所载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草稿金额相符[77] 公司业务项目进展 - 集团有一个可报告分部,即位于中国的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无独立经营分部财务资料可供呈列[29]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一期预计2023年二季度取得预售许可证,二期预计2023年一季度开工、年底主楼竣工,2024年展开预售[47][48] - 集团收购唐山曹妃甸99.99%股权,已支付代价约人民币9249万元,尚余人民币1200万元待卖方缴清个人所得税后支付[49][50] - 红海湾项目总土地面积约为273534.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承建商申索约人民币4850万元,公司已计提拨备约人民币1400万元(相当于约1580万港元)[55][56] - 合庆项目公司与绿地香港分别持有50%权益,发展项目已完成[57][58] 公司名称及简称变更 - 2022年4月25日董事会建议更改公司名称,5月27日获股东批准,7月7日生效,英文由「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改为「Great China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中文由「大中华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改为「大中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59] - 2022年8月3日起,公司股份英文简称由「GREAT CHI PPT」变更为「GREAT CHI HLDGS」,中文简称由「大中华地产控股」变更为「大中华控股」,股份代号仍为「21」[60] 物业租赁相关 - 2022年8月1日,公司三家全资附属公司与关联人士大中华国际订立物业租赁协议,月租分别为人民币28,000元、43,600元、93,000元[61][63] 上市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3]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74] 股份过户及股东大会相关 - 公司将在2023年5月23日至2023年5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8] - 为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权利,股票及过户表格须在2023年5月2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78] 董事会组成情况 - 公布刊发日期,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亏损率 - 整体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43] 资产抵押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2021年12月31日:无)[70]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6 19:07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367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5469000港元;期内溢利为36776000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1006000港元][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溢利为0.93港仙,2021年同期亏损0.53港仙][3] - [2022年上半年,因换算海外业务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为亏损87812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22857000港元][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51036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全面收益1851000港元][3]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6,63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21,012千港元][12] - [2022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6367000千港元,较2021年的5469000千港元有所增长][25]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680万港元,而2021年为亏损2100万港元][33]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为0.93港仙,2021年为亏损0.53港仙][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6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547万港元增加约16%,主要因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增加][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67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2101万港元,主要因换算金融负债产生汇兑收益][64]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08482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72609000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总额为848591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90089000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144266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90881000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负债净额为295675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0792000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939987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91023000港元有所减少][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股本为983266000港元,其他(亏绌)/储备为亏损43292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储备为7744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867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73000港元有所增加;贸易应付款项为45260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8382000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0273000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271000港元有所减少][5] - [2022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188000千港元][36]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即期为20700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89000千港元减少][37] - [2022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395690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10859000千港元][39] - [2022年6月30日,发展中物业账面价值为628781000千港元,较年初减少28508000千港元][41]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86.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7.3万港元][46] - [整体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公司认为预期信贷亏损不重大,未进行亏损备抵拨备][47] - [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901.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313.8万港元][49]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526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38.2万港元][5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约7858万港元担保,2021年12月31日约为8716.2万港元][54] - [应付关连公司款项2022年约1.5299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58107亿港元][56] - [应付主要股东款项2022年约8.2919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8.62696亿港元][5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027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2227万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总额约8.485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8.9009亿港元减少;流动负债总额约11.442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11.9089亿港元减少;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02%,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0.14%大幅降低][8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约但未在综合财务报表内拨备的资本承担总额约4.007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4.0756亿港元略有减少][82]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就物业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约7858万港元的担保,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8716万港元减少][8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与2021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84] 现金流量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59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9,543千港元][12] - [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97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所用937千港元][12]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4,50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087千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884千港元,期初为1,080千港元;2021年同期增加净额为607千港元,期初为744千港元][14]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358千港元][14]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拥有单一可报告分部,即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17][22]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一期预计2022年底前取得预售证,二期预计2023年一季度开工,2024年展开预售][65] - [公司收购唐山曹妃甸99.99%股权,已支付约9249万元,代價餘額1200万元待卖方缴清个税再支付,项目因所在地被列为保护区或需修改规划][66][68] - [大亚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9171.7平方米,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约11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208万港元下降][69] - [金宝城项目总土地面积约50656平方米,2022年上半年销售所得款约447万港元确认为收益,较2021年同期约260万港元增长,2022年6月30日预售收取约5084万港元确认为合约负债][71] - [红海湾项目总土地面积约273534.2平方米,计划发展成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的旅游及娱乐综合项目,承建商诉讼申索约4850万元,公司已计提约1400万元拨备][72][74] - [合庆项目公司与绿地香港分别持有50%权益,发展项目已完成][75] 税务情况 - [集团在中国成立的实体按25%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因税务亏损未计提拨备][29] - [2022年上半年计入损益之递延税项及中国土地增值税为138000千港元,期内税项抵免总额为138000千港元][3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中期股息][32] 人员情况 - [2022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为59.3万港元,2021年为72.6万港元][5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聘用68名雇员,较2021年12月31日的80名减少;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781万港元,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790万港元略有减少][86] 公司名称变更 - [2022年公司英文名由「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改为「Great China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中文名由「大中华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改为「大中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8月3日起股份简称变更][77] 租赁协议 - [2022年8月1日,汇通中国、大中华(惠州)、大中华(汕尾)分别与大中华国际订立物业租赁协议,月租分别为人民币2.8万元、4.36万元、9.3万元][78] 公司策略 - [公司业务及未来策略继续专注于中高端商业及旅游物业发展及投资,将根据市况及整体环境定期审视及调整发展及销售时间表,寻求高质量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机会][80] 股权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550万份根据2011年购股权计划尚未行使的购股权][87] - [2022年6月30日,黄世再先生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好仓持股量为18.49162476亿股,持股百分比为46.52%;黄文稀女士持股量为6.36801409亿股,持股百分比为16.02%;郑康棋先生、梁坤先生、林栢森先生持股量均为100万股,持股百分比均为0.03%][8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智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133,41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約7.10%][9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無購買、出售或贖回公司上市證券][98] 企业管治 - [公司於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全面遵守上市規則附錄14所載企業管治守則條文][99] - [公司董事於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遵守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100] 管理层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組成無變動][101] 审核情况 - [公司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審閱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中期業績][102] 会计准则采纳 - [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首次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21] - [公司董事预计未来采纳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不会对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21] 收益定义 - [收益指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收入、物业管理收入及租金收入总额][24]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8:3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营业额为10,02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78.83%,主要由于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减少[14] - 公司2021年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7,670,000港元,较去年亏损82,480,000港元有所减少[14] - 公司2021年营业额为10,020,000港元,较去年的47,320,000港元减少约78.83%,主要由于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减少[18] - 公司2021年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7,670,000港元,较去年的82,480,000港元减少,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汇兑亏损减少[18] - 公司2021年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22,270,000港元,较2020年的19,170,000港元有所增加[31] - 公司2021年流动负债总额约为1,190,880,000港元,包括贸易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等[31] - 公司2021年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14%,较2020年的0.15%略有下降[31] - 公司2021年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总额约为407,560,000港元,包括建设及开发物业约173,680,000港元及应付一间联营公司之贷款注资约233,880,000港元[32] - 公司2021年或然负债约为1,530,000港元,较2020年的2,310,000港元有所减少[35] - 公司2021年聘用80名雇员,相关员工成本约为12,430,000港元,较2020年的86名雇员及13,200,000港元有所减少[37]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派发任何股息[11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7[117]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载于综合全面收益表第41页[118] - 公司五年财务摘要载于第116页,涵盖2017年至2021年的业绩及资产负债摘要[121]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的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及15[122] - 公司股本及购股权在年内的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0及31[123] - 公司储备在年内的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8(a)及综合权益变动表[124] - 公司未在2021年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4] - 公司2021年综合财务报表已由中审众环(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156] - 公司2021年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反映财务状况[160] - 公司2021年商誉未发生减值,管理层认为商誉无减值[166] - 公司2021年薪酬政策基于员工表现、资历及工作能力制定[152] - 公司2021年退休福利计划详情载于年报第71页[152] - 公司2021年未发生核数师变动[157] - 公司2021年已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54] - 商誉减值评估中,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商誉为220,528,000港元[168] - 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中物业账面值为657,289,000港元,持作出售物业账面值为843,907,000港元[178]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已落成投资物业为234,001,000港元[194] - 公司使用现金流量预测和独立估值师进行商誉减值评估[168] - 公司对发展中物业和持作出售物业的可变现净值进行重大判断[184] - 公司已落成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由外聘估值师进行估值[195] - 公司对物业的估值涉及重大判断和估计,包括估值技术事项的确定[197] - 公司对物业的估值程序包括审阅估值报告、评估估值师的客观性和能力[192] - 公司对物业的估值程序包括抽样获取市场交易数据并评估其适合性[198] 项目进展 - 公司旗下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的金宝城项目住宅部分一期、二期及三期已开始销售及预售,销售所得款项已逐步确认为收益[15] - 金宝城项目商业部分的汕尾大中华福朋喜来登酒店主体建设工程已完成[15]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0,000平方米,第一期住宅主体工程已竣工,预计2022年底前取得预售许可证[19] - 唐海县项目已支付92,490,000元人民币作为收购代价,第二期别墅基本建设工程已竣工[20] - 红海湾项目计划发展成总建筑面积约720,000平方米的旅游及娱乐综合项目[25] - 红海湾项目因法律诉讼计提拨备约14,000,000元人民币(约15,800,000港元),2021年未确认额外拨备[27] - 公司及其全资附属公司与绿地香港联合发展两幅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合庆镇的土地,分别持有该项目50%权益[28]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积极履行环境及社会责任,成立专责团队处理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40] - 公司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中国及香港的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41] - 公司通过网上调查方式邀请持份者参与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重要性评估,重点关注雇佣惯例及经营惯例的法律合规[42] - 公司2021年汽车废气排放总量为1,829.64克,其中氮氧化物排放1,679.55克,二氧化硫排放26.44克,微粒排放123.65克[46] - 公司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50.64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电力消耗排放427.07吨,废纸处理排放23.57吨,污水处理排放100.00吨[46] - 公司社区总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净绿化率达30%[54] - 公司采用LED节能灯泡替代传统灯泡,并采用更节能省电的机械设备以减少耗电量[50] - 公司采用节水设备并利用地下水或泉水作为绿化用水及道路清洁用水以减少耗水量[51] - 公司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减轻墙体重量,并采用新高分子防水膜以防止水渗透[51] - 公司每月为雇员举办节约用电和节约用水的教育活动[50][51] - 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例,包括《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中国水污染防治法》[46] - 公司为员工提供每年至少四小时的培训,以提升工作相关技能和知识[69] - 公司通过电子邮箱、培训、社交网络及会议等方式促进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66] - 公司为员工提供健康检查、应急演习和安全检查,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67] - 公司严格禁止童工和强迫劳动,并要求应征者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0] - 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潜在承建商的声誉、技术能力及社会和环境责任来管理供应链[71] - 公司为物业施工过程中的工人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和定期身体检查[74] - 公司设立客户服务部门,通过意见箱和24小时热线电话收集市场评论[75] - 公司确保客户资料仅用于收集资料的相关用途,并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77] -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及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等反贪腐及反贿赂相关法律[78] - 公司已制定全面的内部经营手册及财务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行为守则[78] - 公司提倡保密机制,保护举报人免遭不公平解雇或伤害[78]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负责审阅、评估及落实公司策略及政策,并确保管理层有足够能力进行管理[83] - 公司董事会目前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举行了四次董事会会议,包括每季常规会议[86] - 公司主席黄世再先生与行政总裁黄文稀女士的职责有清晰划分[87] - 公司董事会设立了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以履行企业管治职责[88] - 薪酬委员会负责检讨并釐定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8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审阅并批准了公司董事的薪酬及高级管理层的酌情奖金[90]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举行了四次会议,讨论年度审核安排、审阅集团财务业绩及会计原则[94] - 提名委员会在2021年举行了一次会议,就重新委任董事向董事会提出建议[96] - 执行董事黄世再和黄文稀在2021年出席了所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康棋、梁坤和林栢森在2021年出席了所有审核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会议[97] - 公司为董事提供了法律行动保险,并每年检视保险保障范围[101] - 公司为新董事提供就职指引和培训,确保其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及运营[102] - 董事会确保财务报告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公司条例披露规定[102] - 公司支付了850千港元的外聘核数师酬金[106] - 公司董事会负责维持健全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和股东利益得到保障[107]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但通过审核委员会和外聘核数师进行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的检视[107] 股东及股权结构 - 黄世再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848,162,47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6.52%[131][132] - 黄文稀女士持有公司股份353,667,996股,并通过智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282,133,413股,总计636,801,409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6.02%[131][132] - 智华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82,133,413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10%[137]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的购股权总计5,000,000股,行使价格为0.44港元[138]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975,233,406股[132] - 黄文稀女士通过智华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82,133,413股[140]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未持有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其他业务权益[14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准则,并确认所有董事在2021年度内遵守了该准则[148]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持有5,500,000股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50] 客户及市场 - 公司最大客户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6.41%,五大客户合计占60.44%[153]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为80人,员工成本约为12,431,000港元[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