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特迅(00222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奥特迅奥特迅(SZ:002227)2025-04-29 21: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3.48亿元,较调整后的2023年数据增长16.95%[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86万元,较2023年下降22.77%[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97万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468.46%[22] - 2024年总资产为16.1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77%[22] - 2023年营业收入因会计差错更正从3.55亿元调整为2.98亿元,调减16.05%[22][2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1.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36.36%[28]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600万元,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政府补助影响[30][31] - 公司2024年总体经营结果为增收不增利,继续推进与国网、南网、三峡集团等企业的合作[10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48,114,581.36元,同比增长16.95%[112] - 工业行业收入327,555,630.21元,占营业收入94.09%,同比增长20.25%[112]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业务收入61,021,971.70元,同比增长26.20%[112] - 储能业务及其他收入659,876.12元,同比下降72.74%[113] - 国内收入347,334,514.26元,占营业收入99.78%,同比增长18.84%[113] - 国外收入780,067.10元,同比下降85.53%[113]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65,397,553.5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8.79%[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原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4.99%,达到170,078,512.52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9.68%[118]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业务人工工资同比下降48.98%,至1,604,437.46元,占营业成本比重2.56%[118] - 储能业务及其他总成本同比下降76.59%,至291,818.05元,其中原材料成本下降79.29%[119] - 运行设备维护成本同比增长74.17%,至82,809.40元,全部为原材料成本[11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6.54%,至32,501,474.78元[123]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47%,至14,756,763.34元[123] - 研发费用同比微增0.64%,至34,608,673.78元[123] 各业务线表现 - 工业行业收入327,555,630.21元,占营业收入94.09%,同比增长20.25%[112]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业务收入61,021,971.70元,同比增长26.20%[112] - 储能业务及其他收入659,876.12元,同比下降72.74%[113] -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毛利率27.90%,同比下降2.76%[114]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业务毛利率-2.69%,同比上升11.34%[114] - 储能业务及其他毛利率55.78%,同比上升7.28%[114] -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生产量4,520面,同比增长26.54%[116]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收入347,334,514.26元,占营业收入99.78%,同比增长18.84%[113] - 国外收入780,067.10元,同比下降85.53%[113] - 公司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经受土耳其7.7级地震等极端环境考验[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最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24] - 工业电源板块采取区域与行业拓展的双轮驱动营销策略,构建快速响应的销售和服务网络[160] - 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以直销为主,重点拓展海外市场作为未来增长点[160] - 储能业务计划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共创共赢[161] - 产品策略聚焦技术主线驱动创新,加大差异化人才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162] - 供应链策略优化分层管理,提升到料及时率并加快库存周转[165] - 制造策略采用MTS、MTO和ETO三种生产模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166] - 组织能力建设强调全面激励体系和干部队伍灵活管理机制[167] - 流程和数字化策略依托数据驱动业务变革,提升效率与质量[168] - 公司计划通过新产品推广和海外市场拓展,在2025年实现销售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大[7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不超过66,179,220股[14] - 公司累计交付工业电源设备超50,000套,变电站充电装置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国网、南网第一[44] - 公司是国内唯一核安全级高频开关电源供应商,产品应用于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等全国核电站[45][46] - 公司参与起草制定7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拥有专利近200项及软件著作权70多项[41] - 公司核安全级电源系统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大幅降低建设成本[45] - 公司新能源板块总装机功率超过300MW(兆瓦),在全国运营150多座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示范站[48][49] - 充电设备装机功率利用率较传统固定功率充电设备提升30%以上,大功率/超充(600kW超充)网络规模居全国前列[49] - 公司已在全国投资、建设及运营100多个集约式公共超充站,总装机功率超过200MW,自建配电容量超过170MVA[52] - 公司成功研制基于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的ChaoJi充电系统,单个充电端口最大输出能力提升至600kW(1000V/600A),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50] - 公司储能产品功率范围覆盖30kW~3.4MW的储能变流器(PCS),可并网、离网运行[56] - 子公司西安奥特迅累计为多个重大柔直工程提供2万余套换流阀取能电源[60] - 公司研制的27.5kV/5MVA铁路功率融通装置提升铁路运力15%以上,降低铁路能耗4%以上[64] - 公司是深圳最大的公共充电运营商,也是全国唯一拥有成熟的兆瓦级充电堆运行经验的设备供应商[48] - 公司投资回报明显高于社会公共充电站的平均运营水平[52] - 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机与电网双向互通工程实验室,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技术研究[54] - 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2] - 公司已在全国投资、建设及运营150多座集约式柔性公共充电示范站,充电设备装机功率利用率较传统设备提升30%以上[78] - 公司开发的兆瓦级柔性充电堆单个充电端口最大输出能力达600kW(1000V/600A),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75] - 公司超充充电网络规模居全国第一,支持高达500千瓦的充电功率[89] - 公司累计获授权专利168项、软件著作权160项,负责起草34项、参与起草43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91] - 公司2023年通过美国UL认证,产品品质、性能、安规全方位提升[76] - 公司储能板块在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储备[83] - 公司电动汽车柔性充电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5] - 公司迅充网充电运营管理云平台SaaS版、支付宝小程序、迅充网App已投运,支撑充电示范网络[79] - 公司研制的27.5kV大功率铁路功率融通装置已在铁路现场持续稳定运行5年[93] - 公司核安全级电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亚湾、田湾、岭澳等核电站,是国内唯一拥有核安全级高频开关直流电源供货资质的企业[94] - 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奥堆)实际融合功率超过1MW(兆瓦),单充电口最大输出功率达600kW[96] - 公司在国网、南网变电站直流电源领域保持市占率第一,并在核电领域、特高压项目(如750kV、1000kV变电站)持续中标[104] - 公司已投资建设运营的集约式柔性公共超充示范实验网络的装机功率达到230兆瓦[106] - 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在我国500kV及以上变电站、大型发电厂等高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99] - 公司产品交付的变电站充电装置市场占有率稳居国网、南网第一[99] - 公司2024年获得绿色工厂评价认证、数智化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认证[100] - 公司立项开发新型绝缘检测仪、新型监控器等产品,获批6项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