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科能源(688223) - 2024 Q4 - 年度财报
晶科能源晶科能源(SH:688223)2025-04-29 21: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924.71亿元,较2023年减少22.08%[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92.76万元,较2023年减少98.67%[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8.67亿元,较2023年减少68.30%[2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3.10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5.97%[2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01元/股,较2023年减少98.65%[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30%,较2023年减少23.89个百分点[2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77%,较2023年减少1.04个百分点[24]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6.52亿元,2023年为 - 1.68亿元[29]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4.77亿元,2023年为14.51亿元[29]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31亿元,2023年为5.36亿元[30]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24.71亿元,同比减少22.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减少98.67% [36]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78.67亿元,全年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 [40]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44.07亿元,上年度68.99亿元,变化幅度 - 36.12%[70]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44.07亿元,上年度68.99亿元,变化幅度 - 36.12%[70]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77%,上年度5.81%,下降1.04个百分点[70] - 本期营业收入924.71亿元,上年同期1186.82亿元,变动比例 - 22.08%[102] - 本期营业成本856.84亿元,上年同期1030.23亿元,变动比例 - 16.83%[102] - 本期销售费用19.46亿元,上年同期16.02亿元,变动比例21.45%[102] - 本期管理费用29.65亿元,上年同期26.47亿元,变动比例12.02%[102] - 本期研发费用7.19亿元,上年同期15.78亿元,变动比例 - 54.40%[102] - 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03亿元,上年同期34.34亿元,变动比例69.00%[102] - 光伏行业营业收入900.52亿元,营业成本833.49亿元,毛利率7.44%,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2.55%,营业成本同比减少17.28%,毛利率减少5.90个百分点[105] - 硅片生产量78,132MW,销售量1,924MW,库存量4,293MW,生产量同比增加2.78%,销售量同比增加25.69%,库存量同比增加52.23%[107] - 光伏组件生产量91,394MW,销售量92,873MW,库存量9,077MW,生产量同比增加8.94%,销售量同比增加18.28%,库存量同比减少14.01%[107] - 光伏产品原材料成本本期金额563.56亿元,占总成本比例67.62%,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 - 22.38%[110] - 光伏产品质保金成本本期金额2.56亿元,占总成本比例0.31%,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 - 74.52%[110]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19.46亿元,上年同期数为16.02亿元,变动比例为21.45%[119]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29.65亿元,上年同期数为26.47亿元,变动比例为12.02%[119] - 研发费用本期数为7.19亿元,上年同期数为15.78亿元,变动比例为 - 54.40%[1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78.67亿元,上年同期数为248.16亿元,变动比例为 - 68.30%[12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58.03亿元,上年同期数为34.34亿元,变动比例为69.00%[120] - 其他收益金额为24.48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625.39%[122] - 投资收益金额为9.34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620.35%[122]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22.96亿元,占总资产1.90%,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 - 37.20%[125]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35.24亿元,占总资产11.17%,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为 - 40.07%[125] - 存货为125.0959740616亿元,占比10.33%,较上期182.1553723267亿元下降31.32%,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下滑和期末库存量下降[126] - 合同资产为5.4558924174亿元,占比0.45%,较上期2.6834616444亿元增长103.32%,主要因报告期内应收质保金增加[126] - 2024年单晶硅片拉晶和切片环节平均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7.31%,拉晶环节电费占硅片全工序成本比例8.73%,切片环节为2.98%[129] - 单晶硅片产量78.13GW,产能利用率57.88%,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62.60亿元,设计产能120GW,预计2025年二季度投产[132] - 单晶硅电池产量81.27GW,产能利用率78.57%,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90.16亿元,设计产能95GW,预计2025年二季度投产[132] - 晶体硅电池组件产量91.39GW,产能利用率67.66%,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62.90亿元,设计产能130GW,预计2025年二季度投产[132] - 报告期投资额为57.0232208740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0.4514707228亿元,变动幅度为87.26%[139] - 晶体硅电池组件境内销售收入280.022605亿元,境外销售收入610.721690亿元,境内销售毛利率 - 9.77%,境外为15.84%[13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全球组件出货92.87GW,同比增长18.28%,N型出货81.29GW,占比约88% [3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黄金片区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26.7%,实验室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 [36] - 公司第三代Tiger Neo光伏组件主流版型功率提升至650W以上,最高功率670W,组件转化效率24.8%,双面率85% [36] - 公司全年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1GWh,较上年同期实现较高增长 [41] - 公司预计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2025年底前形成40 - 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 [36] - 公司截至2024年底形成约100GW的一体化先进产能[43] - 公司产品累计服务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家左右客户,建立120多个全球营销分支,全球服务中心达35个[51] - 公司Tiger Neo系列部分产品功率范围:JKMxxxN - 66HL4M - BDV为605 - 630W,JKMxxxN - 66HL4M - (V)为610 - 635W,JKMxxxN - 78HL4 - BDV为625 - 650W,JKMxxxN - 72HL4 - BDV为575 - 600W[45] - 公司2024年在精细化采购模式上进一步改善采购管理能力,提升采购物料库存周转水平,实现外采和一体化生产灵活切换[47] - 公司美国工厂新增产能在报告期内实现满产,沙特合资制造基地建设按规划稳步推进[49] - 公司2024年积极应对市场波动,通过销售网络拓展全球市场,推动全年出货量上新台阶[51] - 公司建立从硅片到光伏组件的垂直一体化产能,产品服务全球客户并提供光伏组件及储能产品[42] - 公司光伏组件主力产品为Tiger Neo系列高端组件,2024年推出第三代产品[44] - 2024年公司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截至年底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300GW[54] - 2024年N型硅片市场占比72.5%,P型硅片市场占比27.5%,2023年分别为24.7%和74.5%[56] - 2024年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25.4%,较2023年提高0.4个百分点[56] - 2024年双面组件市场占比达77.6%,较2023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56] - N型HOT2.0电池量产批次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6.7%[60] - 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达34.22%[62] - Tiger Neo组件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50W(182N - 78双玻)[63] - 公司2020 - 2025年被认定为光伏组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65] - 报告期内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66] - 公司多项研发成果获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66] - 2024年发表SCI论文4篇[67]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申请796个、获得387个,累计申请2984个、获得1663个[68] - 报告期内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171个、获得270个,累计申请1388个、获得1269个[68] - 报告期内外观设计专利新增申请1个、获得8个,累计申请65个、获得61个[68] - 报告期内软件著作权新增申请14个、获得14个,累计申请14个、获得14个[68] - 大尺寸薄硅片技术研究预计总投资规模12.92亿元,本期投入4.96亿元,累计投入11.61亿元[72] - 降氧加热器技术研究投入267,113,986.80元,成本218,626,496.22元,收益589,774,135.32元[73] - P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银浆开发投入103,850,000.00元,成本10,077,313.35元,收益101,733,784.05元[73] - TOPCon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投入2,732,374,159.36元,成本999,641,049.15元,收益2,595,711,108.08元[73] - 电池实验室最高转化效率可达26.89%,量产批次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6.5%[73] - 全背极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投入411,828,900.00元,成本165,497,662.33元,收益318,464,715.53元[73] - 钙钛矿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投入144,793,500.00元,成本41,056,989.04元,收益136,447,210.22元[73] - 新型电池组件技术储备投入622,505,000.00元,成本152,230,760.22元,收益472,779,503.46元[73] - 公司完成光伏组件开发,实现收入82.73亿美元,成本12.94亿美元,利润24.06亿美元[74] - 公司完成0BB组件开发,实现收入88.69亿美元,成本3.36亿美元,利润7.43亿美元[74] - 公司完成绿色组件关键新材料技术开发,实现收入16.26亿美元,成本5.71亿美元,利润14.90亿美元[74] - 公司开发推出储能系统产品,实现收入5.17亿美元,成本1.20亿美元,利润1.74亿美元[74] - 公司研究光伏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运维,实现收入0.44亿美元,成本0.16亿美元,利润0.16亿美元[74] - 公司研究硅片减薄技术,实现收入0.22亿美元,成本0.02亿美元,利润0.02亿美元[74] - 公司努力实现28%以上的晶硅电池量产效率极限,第三代Tiger Neo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4.8%,双面率最高可达85%,主流量产功率平均超越市场产品约40W[77] - 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转化效率高达34.22%,刷新同类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记录[7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球专利申请超4400件,专利授权超3000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数量的67%,海外专利申请量占比30%[78]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公司在东南亚区域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中东地区组件出货量接近10GW[80] - 2024年公司美国升级改造与扩产的2GW产能已达产,中东10GW高效TOPCon电池与组件项目推进[80] -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60%[88] - 公司产品累计销往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88] - 公司在全球十余个国家设立海外销售子公司[88] - 公司先后在东南亚、美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并推进在沙特设立合资工厂[88] - 公司境外业务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8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年底单晶硅片、高效电池和组件产能预计达120GW、95GW和130GW,高效N型电池平均量产效率提升至27%左右,年度出货量目标85 - 100GW,储能系统出货目标6GWh左右[164] - 2024年延续“技术创新”“高效管理”“全球化布局”战略,未来三年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以全面预算管理降负债提周转,推进全球化布局向“全球投资”转变[161][16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