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4年营业收入为9.49亿元,同比下降0.6%[2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7亿元,同比下降193.37%[25]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亿元[32] - 公司营业收入为94,856.60万元,同比下降0.60%[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650.15万元,同比下降193.37%[9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37万元,2024年度为-7.265亿元[18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112,982.59万元,同比上升19.95%[96] - 研发费用为8,394.15万元,同比上升65.34%[96]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112,714.77万元,同比增加20.67%[97]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5.86%,同比增长22.79%至967,835,514.84元,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103] - 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增长51.23%至13,007,273.42元,制造费用增长39.15%至137,013,175.59元[1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6亿元,同比下降441.28%[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50,554.13万元[9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41.28%,为-505,541,308.68元[1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31亿元,同比下降28.26%[26] - 2024年末总资产为28.88亿元,同比下降26.36%[26]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42.89%,期末余额为399,357,384.14元[113] - 应收票据同比增长184.95%,达到228,161,476.10元[113]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4000.91%,达到205,143,454.39元[114] - 应付票据同比下降57.98%,期末余额为339,389,663.00元[114] 业务线表现(锂电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NCM/NCA)[15] - 公司产品涵盖中高镍三元前驱体(NCM5系、6系、7系)及高镍三元前驱体(NCM8系及以上)[15] - 公司2024年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产品销量同比增长显著[38] - 单晶型NCM三元前驱体产品销量16,142.10吨,同比增长12.14%,营业收入899,230,677.72元,毛利率为-18.81%[99][100] - 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生产量同比增长312.63%至1,865.10吨,但毛利率大幅下降53.91个百分点至-48.35%[99][100] 业务线表现(钠电业务) - 钠电正极前驱体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0%[38] - 钠电材料销量同比增长304.29%至116.88吨,营业收入4,814,086.72元,但毛利率下降23.99个百分点至-24.73%[99][100] - 公司与客户签订协议,预计2025年起未来三年采购钠电正极前驱体不少于5,000吨[60] - 钠电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00%[189] 业务线表现(研发和技术) - 公司技术涉及固态电池及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研发[16] - 公司全年研发费用投入8,394.15万元,同比增长65.34%,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项[40] - 公司研发体系分为基础研发、小试研发和中试研发三个阶段,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前沿科学探索[44] - 公司研发投入增加,重点布局锂电4.5V超高电压前驱体材料、钠电铜基多元前驱体材料等新技术[67]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62] - 研发投入总额为83,941,481.13元,同比增长65.34%[6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5%,较上年增加3.53个百分点[69] 业务线表现(产能和项目) - 公司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建成,整体产能实现翻倍[53] - 年产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10,000吨项目已获批复[196] - 1.5万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联产2.7万吨/年无水硫酸钠生产线建设项目已获批复[196] - 公司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折旧预计将大幅增加[9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产品、产能和产业三个维度,包括单晶高镍材料、钠电材料研发和半固态/固态材料布局[127]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投项目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审慎规划新产能投资[127] - 公司关注产业一体化布局,寻求向上游原材料端闭环,包括矿物资源开采和废旧电池回收[128] - 2025年公司经营目标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现扭亏为盈[129] - 公司将持续深化企业规范化运作,优化内部治理架构,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129] 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毛利率下滑、资产减值、业绩持续亏损的风险[4] - 公司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000万元[13] - 公司经营管理层存在经营管理不善问题,导致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13]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锂电单晶型、高电压和超高电压材料[82] - 公司采用浮动结算价格方式,原材料价格下行时利润可能降低[85]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存在坏账风险[86] -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出现跌价损失,影响经营业绩[86] - 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较高,存在减值风险[86]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否定意见[186] 公司治理和监管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供应商交易价格、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问题[3][9] - 两名董事(邓超、凌敏)无法保证年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 - 公司及高管受监管处罚:2024年5月31日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2024年7月4日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涉及董事长张宝、财务总监袁建军、董事会秘书徐琥[159] - 公司董事及核心技术人员变动:钱晓峰(董事)、郑诗礼(独立董事)、刘玉龙(独立董事)、林可博(核心技术人员)离任,杨迪航(独立董事)、杨峰(董事)、凌敏(独立董事)、赵义(核心技术人员)新任[157] - 公司累计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183] - 公司存在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审批流程不严的情况[184] 股东回报和股份回购 - 公司2024年度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值,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2024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181] - 累计投入资金7,344.05万元回购股份495.59万股,占期末总股本比例超3%[41] - 累计投入资金7,344.05万元回购股份495.59万股,占期末总股本比例超3%[190] 环境和社会责任 - 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6,536,840.06元[191] - 公司组织实施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操演练5次,参演员工达140人次[197] - 报告期内环境监测结果100%达标[198] - 公司废气处理采用布袋除尘和射流除尘方式[200] - 公司废水处理实现零排放[200]
帕瓦股份(688184)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