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入增加约9.8%至3.96529亿港元,2023年为3.61301亿港元[10] - 公司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2023年为7765.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2023年为21.5%[10] - 公司2024年溢利减少约6.5%至1289.5万港元,2023年为1378.8万港元[10] - 公司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17.4%至1269.4万港元,2023年为1536万港元[1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为0.89港仙[1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7亿港元,较上年增幅9.8%;利润总额1289.5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03万标箱,较上年同期增长200标箱;年末净资产总额为8.1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37.7%,平均每股收益0.74港元[20] - 2024年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减少1.5%至1.49708亿港元,2023年为1.52042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收入增加30.8%至4999万港元,2023年为3823万港元[33]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2023年为1.58281亿港元[33] - 2024年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约12.6%,2023年为10.6%[37] - 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16.8%至1.84797亿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46.6%[40] - 物业业务港口及仓库租赁收入减少5.6%至1203.4万港元,占2024年总收入约3.0%[42] - 2024年毛利减少20.7%至6161.3万港元,毛利率为15.5%[44] - 2024年其他收入增加约71.5%至3793.4万港元[4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73.4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74.1万港元[46]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266.6万港元或约17.4%至1269.4万港元,每股盈利减少16.9%至0.74港仙[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4年新开通「印尼 — 武汉」国际件杂货班轮航线[16] - 公司2024年新开辟「如皋港 — 阳逻港」等集装箱直达航线[16] - 公司2024年完成汽车装箱1367标箱、锂电池出口箱量1600标箱,分别同比增长3.2%和7%[16] - 武汉大通投入4条船舶至“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达航线,形成每周2 - 3班固定出口班期[22][23] - 2023年新开通“武汉 — 黄冈”等多条区域、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及江海直达航线,“武汉 — 日韩俄”国际直航航线投入2条新船运营,形成每周2班固定出口班期[25] - 闸口设立验箱服务点,减少场内空箱翻箱作业,降低操作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27] - 新签署3家箱管客户,预计每月带来新增箱量340 - 600标箱[27] - 签署法国达飞轮船区域箱管协定,港口箱管服务延伸到宜昌、黄石、江西[27] - 阳逻港CFS与中港物流就装拆箱业务展开分工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27] - 2024年公司完成整车装箱1869台,共计1367标箱[22]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武汉阳逻港营商环境综合评分位列全国内河港口第3位,较2023年上升2位[20] - 2024年武汉阳逻港总吞吐量增加约0.1%至900342标箱,2023年为900142标箱[34] - 2024年本地货物吞吐量增加约14.2%至366412标箱,2023年为320905标箱[34] - 2024年转运货物吞吐量减少约7.8%至533930标箱,2023年为579237标箱[34] - 2024年公司在武汉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约为25.7%,2023年为32%[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做好“五篇文章”,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17] - 集团预期主要收入来自武汉阳逻港相关费率及投资物业租金收入[63] - 集团已开始汉南港二期前期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到产生收入耗时超一年[67] - 公司计划将汉南港打造成华中最大多功能港口及武汉西南部物流枢纽[2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10] - 公司汉南港2024年获批国家一类口岸[16]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866.2万港元,未偿还计息借款总额为2.51614亿港元,资产净值为8.14289亿港元,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3倍[50] - 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1.31644亿港元,流动资产为1.6177亿港元,流动负债为2.9341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6倍[50] - 2024年末已订约但未拨备之资本承担为4064万港元[52] - 2024年末集团共有328名全职员工[58] - 报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主席兼执行董事周薇37岁,2023年6月起任董事会主席[74] - 执行董事乔云54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75] - 喻玲女士39岁,2025年1月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财务管理等经验[76] - 李伟先生52岁,2023年6月28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现任职湖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77] - 邹国强先生48岁,2022年5月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1月起任来凯医药首席财务官[78] - 邹先生2002年6月起为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等多个专业协会会员[79] - 付新平先生62岁,2022年5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80] - 毛振华博士61岁,自2016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在多家公司任职[81] - 乔云先生54岁,2022年5月任公司总经理[83] - 郭文川先生49岁,2022年7月任公司副总经理,有超22年内河集装箱码头管理经验[83][84] - 雷珍45岁,2023年3月起任公司财务总监,有24年财务审计工作经验[84] - 刘勍48岁,2024年2月任公司副总经理[84] - 姚俊荣先生2025年1月加入集团,任公司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85] - 港口营运可能受机器故障、劳资纠纷等不利因素影响[61] - 行业有周期性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问题,且较为分散[64] - 集团业务所在地人才竞争致其吸引和挽留关键员工困难[65] - 供应链管理产业竞争激烈且分散,影响集团吸引和留住客户能力[70] - 集团供应链业务存在信贷、存货和营运资金风险[71][7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8] - 2024年周薇女士担任董事会主席,乔云先生担任总经理[100] - 公司已安排保险保障董事及高级职员潜在责任[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检讨公司薪酬政策[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议中期及全年业绩等事宜[105]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4] - 2024年薪酬1港元至100万港元的高层管理人员有2人[103] - 喻玲女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非执行董事[96] - 付新平先生及毛振华博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可膺选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决议推荐委任╱调任董事及全体退任董事于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东大会召开2次,董事会会议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110] - 周薇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乔云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徐傲凌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7/7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李伟出席股东大会1/2次、董事会会议6/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邹国强、付新平、毛振华出席股东大会2/2次、董事会会议7/7次、薪酬委员会会议3/3次、审核委员会会议2/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110] - 公司已采纳一套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度遵守该守则及标准守则,公司未获悉违规事故[112] - 各董事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1.4条及董事培训报告,2024年全体董事通过阅读资料╱参加培训课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13][114] - 董事承认负责编制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115] - 2024年度,公司就核数师提供的核数及非核数服务支付酬金分别为128万港元及17.5万港元[116] - 公司秘书姚俊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报告日期已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相关专业培训,公司将按要求使其每个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17] - 公司无内部审核部门,2024年委聘独立专业顾问提供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评估服务[119] - 外聘核数师在财务报表审核时,会测试与集团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若干监控的营运有效性,并向审核委员会汇报内部监控重大不足之处[120] - 董事会认为集团有足够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能解决重大财务、营运、合规及资讯科技控制风险[120] - 集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有关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的相关守则条文[120] - 集团建立有效风险管治及管理架构,董事会直接参与制定集团风险偏好[121] - 管理层每年最少开会一次,以审阅集团营运及讨论识别到的问题[121] - 董事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是否需要增设内部审核功能[121] - 公司设有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程序及内部监控[122] - 自2024年12月31日起,公司采纳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的新安排[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组织章程文件无变动[133] - 公司7位董事中的2位、5位高级管理人员中的2位以及21.5%的员工为女性[125] - 股东请求召开股东大会需持有公司至少十分之一的股本[131] - 董事会若未在递呈要求当日起21日内正式召开大会,需在额外21日内举行大会[131] - 若董事会未履行召开大会职责,递呈要求人士可在三个月内召开大会[131] - 公司制定股息政策,派付股息需考虑财务业绩、现金流量状况等因素[126][128]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交流[134][136] - 公司将持续完善ESG表现的资料收集及汇报系统[13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秘书向董事会作出查询或表达意见[132] - 公司第二份经修订和重述的公司章程大纲细则登载于联交所指定网站及公司网站[133] - 报告汇报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38] - 报告依据联交所证券主板上市规则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公司实际情况编制[139] - 报告采用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汇报原则[140] - 公司目标是为社会持份者创造长期价值,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143] - 董事会负责评估、识别和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发掘潜在机遇[145] - ESG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收集分析资料、监督评估表现等[146]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主要持份者交流,改善可持续发展策略[147] - 报告涵盖7间对公司有主要利润贡献的附属公司[138] - 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涵盖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社会关键绩效指标涵盖整体业务范围[138] - 董事会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142] - 公司确认上一年度ESG报告中的重要性矩阵图结果适用于2024年[153] - 公司重要ESG议题包括服务质量、供应商筛选及评估等16项[154]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环保法规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155] - 公司制定并落实多项内部政策管理污染物排放[156] - 公司空气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机械、食堂及空调设备[157] - 报告期内公司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15%[157] - 报告期内公司硫氧化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5.73%[157] - 报告期内公司颗粒物排放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99.27%[157]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包括直接、能源间接和其他间接排放[158] - 公司通过更新改造设备和减少食堂用气减少污染物排放[157] - 报告期内,集团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5.51%,其中范围1排放减少约15.93%,范围2排放增加约58.93%,范围3增加约41.24%,计划2027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0] - 报告期内,集团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约183.82%,计划2027年实现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较本年度下降不少于5%[163] - 报告期内,集团能源
中国通商集团(01719)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