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义储电(08328) - 2024 - 年度财报
信义储电信义储电(HK:08328)2025-04-30 17: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下跌11.4%,从2023年的1392.0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233.9百万港元[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7.1百万港元,而2023年为溢利83.1百万港元[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7.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出售资产及减值拨备[25] - 公司总收入从13.92亿港元下降至12.339亿港元,同比减少11.4%[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7.1百万港元(2023年:溢利83.1百万港元)[5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营销成本由35.6百万港元减少2.4百万港元至33.2百万港元[46] - 行政开支由120.7百万港元增加36.9百万港元至157.6百万港元[47] - 财务成本由15.0百万港元增加2.7百万港元至17.7百万港元[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储能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1.6%,从2023年的356.1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72.4百万港元[31] - EPC服务收入增长7.0%,从2023年的572.0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611.8百万港元[31] - 光伏胶膜收入下降6.1%,从2023年的363.5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341.5百万港元[31] - 汽车玻璃维修及更换服务收入增长14.3%,从2023年的50.2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57.4百万港元[31] - 其他业务(叉车贸易及风电场)收入微增1.2%,从2023年的50.2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50.8百万港元[31] - 储能产品收入从3.561亿港元大幅下降至1.724亿港元[33] - EPC服务收入从5.72亿港元增长至6.118亿港元[33] - 光伏胶膜收入从3.635亿港元轻微下降至3.415亿港元[34] - 汽车玻璃维修服务收入从0.502亿港元增长至0.574亿港元,同比增长14.3%[34][32] - 光伏EPC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15] - 光伏EPC服务业务毛利率达25.7% 较2023年24.5%提升1.2个百分点[15] - 光伏胶膜产品销量同比显著上升37%[17] - 光伏胶膜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17] - 光伏胶膜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从毛损0.037亿港元转为毛利0.086亿港元[36] - 风电场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940万元(约1020万港元)[170] - EPC服务收入为611,817,000港元[192] - 电动车充电桩业务及光伏胶膜业务录得亏损并计提减值[193][19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市场收入从9.623亿港元下降至7.235亿港元,同比减少24.8%[32] - 加拿大市场收入从3.76亿港元增长至4.305亿港元,同比增长14.5%[3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专注于电池包、储能系统产品及户用"光‧储‧充"产品的开发[11] - 公司工商业户外储能柜于2024年开始发货交付[11] - 新13.5度电户用储能电池包于2024年开始交付[13] - 2024年第四季度工商业储能系统项目部分交付 剩余部分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14] - 马来西亚马六甲设立5吉瓦封装胶膜产能生产线[17] - 中国安徽芜湖光伏胶膜生产线建成45吉瓦封装产能[17] - 公司正在印尼建设光伏胶膜生产基地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23] - 公司积极发展海外光储EPC业务,重点市场包括加拿大、南非、印尼等国家[22][23]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57] - 公司管理层确认无重大流动性问题[58] - 公司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58] - 董事会认为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无任何重大缺陷[94] - 公司已采纳基于风险的方法来管理高风险的运营范围[94] - 内部审核团队每年轮流检讨公司主要运营以评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94] - 公司设有明确的组织架构以最大程度减低失误及滥用职权风险[95] - 公司持续监察主要运营数据及表现指标,并及时更新业务及财务报告[95] - 公司不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6] - 公司业务面临储能行业供需风险及原材料供应依赖[115] - 公司业务受太阳能行业政策及宏观经济因素影响[115] - EPC服务业务取决于采购能力和分包商选择[115] 减值及出售资产 - 出售锂电池生产线产生亏损95.6百万港元[12] - 电动车充电桩销售推广困难导致设备及资本化开发成本计提减值拨备[13] - 移动储能系列产品研发销售工作中止并全额计提减值拨备[13] - 出售电池生产线产生0.956亿港元亏损[41] - 移动储能业务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2.0百万港元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25.5百万港元[43] - 电动车充电桩业务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3.1百万港元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4.9百万港元[44] - 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3.0百万港元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5.8百万港元[45] - 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63,759,000港元[195] - 储能、光伏胶膜及电动车充电桩业务非金融资产账面值为573,395,000港元[193] - 非金融资产可收回金额评估涉及复合年度销售增长率、平均毛利率及贴现率等关键变量[193] - 减值评估依赖管理层对现金流预测、增长率及贴现率的主观判断[193][198] 其他财务数据 - 整体毛利率从14.0%提升至16.5%[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7百万港元(2023年:206.5百万港元)[52] - 银行借款为467.8百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1,136.6百万港元[52] - 资本开支为50.8百万港元(2023年:131.5百万港元)[54] - 2024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导致公司录得非现金汇兑亏损6620万港元,综合汇兑储备减少6620万港元[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汇兑储备为借方结余142.1百万港元,较2023年借方结余7590万港元扩大[58] - 公司2022年9月供股净筹资393.2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全数动用[59] - 供股资金中5980万港元用于发展光伏胶膜业务的额外营运资金,截至2024年末已全部使用[59] - 公司银行借款为4.678亿港元,较去年5.322亿港元下降12.1%[166] - 应收贸易款项、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及合约资产总额为988,474,000港元[196] - 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5,604,000港元[196] - 应收款项减值评估基于预期信贷亏损模型[19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为三分之一(3/8)[75]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贵升为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6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伟雄担任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职务[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克勤担任3家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财务总监张兆安拥有超过10年审计经验[71] - 非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自2022年7月12日起为期三年[77] - 公司已完全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05条关于董事委任的要求[75] - 董事会主席丹斯里拿督董清世负责维护公司治理常规及程序[75] - 行政总裁王墨涵负责集团日常业务管理和未来战略制定[76] - 所有8名董事在2024年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均为100%[78]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举行了2次会议[84]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举行了1次会议[83]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举行了1次会议[85] - 1名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在100万至150万港元范围内[83]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30-39岁1人、40-49岁2人、50-59岁4人、60-69岁1人[89] - 董事会成员地域分布:中国5人、香港3人[89] - 大部分董事拥有超过8年可再生能源行业高管或董事经验[89] - 公司已采纳不逊于GEM上市规定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2]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专业经验等多维度因素[89] - 公司员工总数445人,其中男性雇员占比73%,女性雇员占比27%[90] - 公司外聘核数师就年度财务报表核数服务收取费用140万港元[93] - 公司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的十分之一[98] - 公司设有股东沟通渠道,包括网站www.xinyies.com公布主要资料[102] - 公司管理层可按要求与股东及投资者会面,提供最新业务发展资料[102] - 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酬金为200,000港元[131]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0] 购股权计划 - 2024年授予购股权总数2,200,000份[136] - 2024年已归属购股权数量733,333份(占授予总数33.3%)[136]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出购股权数量从35,465,402份减少至34,547,321份[136] - 2024年授予购股权可发行股份数占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数的0.28%[136] - 执行董事李碧蓉持有未行使购股权264,432份[135] - 执行董事王墨涵持有未行使购股权4,856,296份[135] - 持续合约雇员持有未行使购股权16,779,504份[135] - 2024年雇员行使购股权217,648份[135] - 2024年失效购股权数量1,281,919份[135]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34,866,65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库存股份除外)的4.4%[141] - 因所有购股权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上限为54,011,296股,占批准日已发行股份的10%[141] - 各参与者在任何12个月期间因购股权行使可能发行的股份上限为授出日已发行股份的1%[142]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自2017年5月31日起计十年[146] - 接纳购股权要约时需支付金额为1.00港元[145] - 购股权行使价格不得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48] 股东及关联方交易 - 董事丹斯里拿督董清世通过受控法团及个人持有总计122,495,57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5.59%[150] - 董事吴银河通过一致行动人士权益持有535,537,94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8.17%[150] - 董事李碧蓉持有未行使购股权264,43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03%[152] - 行政总裁王墨涵持有未行使购股权4,856,29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1%[152] - 丹斯里拿督董清世(太平紳士)持有Full Guang 16.20%股权(350,000股普通股)[154] - 吴银河先生持有Full Guang 3.70%股权(80,000股普通股)[154] - 李贤义博士通过Realbest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32,990,198股(占已发行股本16.92%)[157] - 李贤义博士通过Xin Yuen Investment Limited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720,960股(0.34%)[158] - 拿督威拉董清波通过High Park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48,878,216股(6.22%)[158] - 李圣典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46,048,013股(5.86%)[157] - 李清怀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21,323,578股(2.71%)[157] - 李文演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14,473,366股(1.84%)[157] - 施能狮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20,909,316股(2.66%)[158] - 李清凉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14,287,863股(1.81%)[158] - 李圣典通过Telerich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46,048,013股股份[162] - 董系治女士通过联名户口及配偶持有576,888,968股股份[162]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22.2%,其中最大供应商占比6.9%[164]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低于总销售额30%[165] - 向信义玻璃集团采购汽车玻璃产品金额达820万港元[169] - 与信义玻璃签订的销售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2130万元[171] - 与信义光能签订的销售框架协议年度上限为人民币1.277亿元[171] - 公司向信义玻璃集团销售储电产品金额达人民币20.6百万元(约22.4百万港元)[172] - 公司向信义光能集团销售储电产品金额为人民币8.8百万元(约9.6百万港元)[172] - 公司向信义玻璃(江苏)购买蒸汽金额为人民币0.2百万元(约0.2百万港元)[173] - 蒸汽供应协议年度最高总额定为人民币3.3百万元(2023及2024年度)[173] - 2024年玻璃供应框架协议约定2025年采购最高总额为10.2百万港元[175] - 2026年汽车玻璃产品采购最高总额定为11.0百万港元[175] - 2027年汽车玻璃产品采购最高总额定为11.8百万港元[175] - 公司确认持续关连交易符合GEM上市规则披露要求[174][178] - 核数师对持续关连交易出具无保留意见函件[175]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市值为644.1百万港元[8] - 公司股价为0.82港元[8] - 锂电池产品平均售价持续下降[12] - 公司每手买卖单位为4000股普通股[8]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16年7月11日[8] - 公司2024年完成向独立第三方出售电池生产线[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持有超过集团总资产5%的重大投资[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61] - 公司可供分派股份溢价为922.7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922.3百万港元)[124] - 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并通过活性碳吸附处理[109] - 公司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可再生能源自用[108] - 公司固体废物主要通过退回供应商或出售回收公司处理[109] - 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详见年报第55-56页综合损益表[105]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119] - 公司全职雇员约445名,主要分布于中国、香港、加拿大及马来西亚[167] - EPC服务收入确认采用输入法按实际成本占估计总成本比例计量[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