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公司收入为6.15215亿港元,较2024年的7.67561亿港元下降19.85%[3]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1.06788亿港元,而2024年为溢利4.73325亿港元[3] - 2025年每股亏损10.28港仙,2024年每股盈利45.21港仙[4] - 2025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798.5万港元,较2024年的4.82222亿港元大幅下降[4] - 2025年集团收入为615,215千港元,2024年为767,561千港元,同比下降19.85%[21] - 2025年集团分部业绩亏损43,440千港元,2024年盈利24,655千港元[21] - 2025年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309,403千港元,2024年为423,092千港元,同比下降26.87%[21] - 2025年所得税支出为3,639千港元,2024年为8,381千港元,同比下降56.58%[25] - 2025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06,999千港元,2024年溢利473,151千港元[27]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10.28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45.21港仙[27] - 2024/25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07亿港元,2023/24财年为溢利4.732亿港元[35] - 2024/25财年公司营业额为6.152亿港元,剔除2023/24财年出售钟表销售额后按年减少15.4%[35] - 2024/25财年公司毛利率为45.7%,较2023/24财年下降4.5%[35] - 2024/25财年“时间廊”集团营业额为4.13亿港元,除利息及税项前亏损为6570万港元[38][41] - 大中华“时间廊”业务2024/25财年营业额为2.259亿港元,剔除出售钟表销售额后按年减少19.7%[39] - 东南亚“时间廊”业务2024/25财年营业额为1.871亿港元,按年减少15.5%,除利息及税项前亏损减少至820万港元[43] - 供应链及批发贸易分部2024/25财年营业额下降9.9%至2.022亿港元,录得除利息及税项前溢利2230万港元[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存货结余为2.07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8.2%[3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约645位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825位;年内雇员成本总额为1.81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839亿港元[5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首席运营决策者为行政董事,从业务性质和地区角度审阅集团财务资料,业务分为钟表零售和钟表批发业务分部[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钟表零售(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客户合约收益分部总额为225,887千港元,亚洲其余地区为187,119千港元,钟表批发业务为342,979千港元,合计755,985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予外来客户的收入,钟表零售(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为225,887千港元,亚洲其余地区为187,119千港元,钟表批发业务为202,209千港元,合计615,215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各业务分部业绩分别为:钟表零售(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亏损57,484千港元,亚洲其余地区亏损8,219千港元,钟表批发业务盈利22,263千港元,合计亏损43,440千港元[17] - 2025年新增非流动资产业务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 - 8,20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 - 45,457千港元[18] - 2025年折旧业务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 - 21,67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 - 53,874千港元[18] - 2025年减值业务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 - 2,596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 - 8,830千港元[18]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309,403千港元,2024年为423,092千港元,同比下降26.87%[21] - 大中华“时间廊”业务2024/25财年营业额为2.259亿港元,剔除出售钟表销售额后按年减少19.7%[39] - 东南亚“时间廊”业务2024/25财年营业额为1.871亿港元,按年减少15.5%,除利息及税项前亏损减少至820万港元[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于2024年4月1日起强制生效的期间首次采纳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未导致集团借款分类改变及追溯调整,其他修订和诠释预计无重大影响[9][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多项新订准则、准则修订及诠释尚未生效,公司董事正在评估其影响,除部分情况外不太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2][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4月1日生效,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进行重大变更,公司董事正在评估其影响[13][14][1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分配收入为1,593千港元,集团行政净支出为38,636千港元,财务成本为22,666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为103,149千港元,所得税支出为3,639千港元,年度亏损为106,788千港元[17] - 2025年3月31日银行贷款为2.41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2.34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330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6770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为8900万港元[48] - 2025年3月31日借贷比率为17.4%,2024年3月31日为18.3%;股东资金为9.132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9.066亿港元;净债务为1.586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663亿港元[48] - 2025年3月31日部分物业、机器及设备及投资物业总值5.164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338亿港元已抵押予银行[5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物业重估亏损2470万港元[52] - 年内公司以现金于联交所分批购回955.5万股公司股份,总代价(扣除开支前)为839287港元[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黄创增先生兼任,未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59] - 公司董事轮席告退规定:除主席、行政总裁或副主席外,自上次获选起计任期最长的公司三分之一董事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告退[60] - 公司采纳守则规定第E.1.2条有关薪酬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但不包括检讨及厘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部分[6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公司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报告期内无违规[6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非行政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常规等[63] - 审核委员会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63] - 本业绩公布刊登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64] - 公司2025年年报将寄发股东并上传至相关网站[64] - 公司行政董事有Chumphol Kanjanapas(黄创增)、Suriyan Joshua Kanjanapas(黄瑞欣)及廖晶薇[64] - 公司独立非行政董事有陈焯彬、黎启明及黎振宇[64]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24日[64]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9]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3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一间附属公司或然负债约771.5万港元,2024年为773.8万港元[33] - 2025年3月31日附属公司或然负债约为771.5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773.8万港元[51]
宝光实业(00084)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