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耀莱(00970) - 2025 - 年度业绩
新耀莱新耀莱(HK:00970)2025-06-27 19: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36.7%至20.68亿港元(2024年:32.65亿港元)[3]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32.647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0.675亿港元,降幅达36.7%[24] - 公司总收益为2,067,544千港元[17] - 公司总收益为20.675亿港元,同比下降36.7%[57] - 毛利同比下降54.0%至1.41亿港元(2024年:3.06亿港元)[3] - 毛利为1.41亿港元,同比下降54.0%,毛利率由9.4%降至6.8%[58] - 年度亏损扩大至7.17亿港元(2024年:6.12亿港元)[3] - 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从2024年的6.319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的7.318亿港元,增幅为15.8%[19] - 可报告分部总亏损为557,586千港元[17] - 每股基本亏损13.7港仙(2024年:16.1港仙)[4] - 公司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亏损额为71818万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2599万股[30][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代理成本减少47.6%,从约3.394亿港元降至约1.78亿港元[67] - 行政费用减少33.1%,从约1.059亿港元降至约7080万港元[68] - 融资成本减少19.8%,从约8140万港元降至约6520万港元[69]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的8139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6523万港元,降幅为19.8%[27] - 员工成本减少35.0%,从约8870万港元降至约5770万港元[83] 各业务线表现 - 汽车分销收益为1,724,766千港元,占总收益83.4%[17] - 汽车销售收益大幅下降,从2024年的27.17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16.447亿港元,降幅为39.5%[24] - 汽车销售额为16.447亿港元,同比下降39.5%[57] - 超豪汽车分销收益同比下降38.3%至1,724,800,000港元,宾利销售额下降42.5%至778,000,000港元,销量减少42.3%至251辆[46] - 劳斯莱斯销售额同比下降47.0%至568,800,000港元,销量减少42.8%至91辆[46] - 兰博基尼销售额同比增长2.4%至297,900,000港元,但销量下降10.0%至81辆[46] - 汽车分销分部亏损为281,912千港元[17] - 售后服务业收益同比增长2.5%,但毛利率从30.2%下降至25.3%[47] - 非汽车分销收益为276,186千港元,占总收益13.4%[17] - 非汽车分销收益同比下降29.0%至276,200,000港元,毛利率从9.3%降至6.4%,主要因存货减值52,300,000港元[48] - 其他商品销售收益从2024年的3.88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762亿港元,降幅为28.9%[24] - 非汽车分销分部亏损为65,396千港元[17] - 物业管理及其他收益为66,592千港元,占总收益3.2%[17] - 其他业务收益同比下降17.5%至66,600,000港元,主要因放贷业务暂停[50] - 物业管理及其他分部亏损为210,278千港元[1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净值下降至9.70亿港元(2024年:15.92亿港元)[6] - 流动负债减少至7.23亿港元(2024年:9.92亿港元)[5] - 存货减少至5.57亿港元(2024年:8.12亿港元)[5] - 银行及手头现金增至1.05亿港元(2024年:9357万港元)[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的28.527亿港元减少至未明确金额,但可报告分部资产为24.959亿港元[18] - 总资产减少33.1%,从约28.527亿港元降至约19.078亿港元[70] - 借贷减少27.6%,从约7.273亿港元降至约5.268亿港元[76] - 存货减少31.4%,从约8.116亿港元降至约5.569亿港元[79]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少44.6%,从约9.496亿港元降至约5.26亿港元[72] - 资本负债比率上升至54.3%,较去年同期的45.7%增加8.6个百分点[78] -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为2.092亿港元,占总资产11.0%[55] 减值损失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3.29亿港元(2024年:8725万港元)[3] - 商誉减值2932万港元(2024年:2.08亿港元)[3]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损失为328,542千港元[17] - 其他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为120,126千港元[17] - 商誉减值损失从2024年的2.076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2932万港元,降幅达85.9%[27]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从2024年的8725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3.285亿港元,增幅达276.5%[27] - 商誉减值亏损为0.293亿港元[60]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亏损为3.285亿港元[60] - 其他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1.201亿港元[64] - 公司汽车业务现金产生单位确认减值亏损32854.2万港元,可收回金额为101956万港元[35] - 汽车业务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为7.242亿港元[63] - 公司电影权资产确认减值亏损9199.6万港元,汇兑差额143.4万港元[39] - 电影权可收回金额为0.04亿港元,低于账面值9.75亿港元[65] - 公司物业管理合约客户名单确认减值亏损2813万港元,可收回金额为179.5万港元[40] - 物业管理合约客户名单减值亏损2810万港元,可收回金额为180万港元,低于账面值2990万港元[66] - 存货撇减从2024年的8020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5421万港元,降幅为32.4%[27] 投资和金融资产 - 持有Bang & Olufsen股权账面价值同比增长57.8%至209,200,000港元,持股比例9.13%(2025年)和10.17%(2024年)[52] - B&O股价同比上涨47.2%至每股13.76丹麦克朗,公司后续增持2,164,140股耗资32,690,000港元[5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从2024年的7088万港元收窄至2025年的3536万港元[26] -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收益3536万港元[37] - 公司物业及设备转拨至投资物业的账面金额为1932.2万港元,重估产生亏损1912.5万港元[34] - 电影及电视节目投资账面价值从42,846千港元大幅降至2,258千港元,同比减少94.7%[43] 税务相关 - 公司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所得税率为25%[28] - 公司本年度中国内地所得税总额为124.6万港元,其中当期支出106.7万港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17.9万港元[29] - 公司递延所得税抵免为1572.8万港元,所得税总抵免为1448.2万港元[29] 现金流和融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净额约3380万港元已用于诉讼开支和一般营运资金[87] - 公司计划用途中诉讼开支为80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87] - 公司计划可能投资2540万港元,已动用1280万港元,剩余1260万港元未动用[87] - 公司计划一般营运资金130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87] - 2025年5月19日通过一般授权配发93,800,301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0.402港元)[109] - 认购事项净筹资额约36,800,000港元[109] - 认购完成后已发行股份总数增至562,801,809股[109] 诉讼和法律事项 - 百慕达法院裁定公司需支付共同临时清盘人费用总额约140万美元[89] - 公司向施清流支付和解金额616.23038万港元,向申万支付40万港元[91] - 第一笔贷款未偿还本金额为3712.476451万港元,年利率6.5%[93] - 法院判贷款人获得讼费42万港元[93] - 公司收到部分分期款项合计2432万港元[93] - 贷款本金额为5800万港元,年利率6.5%[92] - 公司未收到第一借款人及担保人任何款项,正考虑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法律行动[95] - 第二笔贷款本金32,000,000港元,年利率7%,借款人违约未偿还本金及利息[96] - 公司已取得针对第二借款人及担保人的判决,并于2024年2月6日获法院对第二借款人发出破产令[97] - 法院于2025年3月驳回第二借款人废止破产令的申请[97] 公司管治和人事变动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公司符合企业管治守则要求(除2024年4月23日前主席与CEO职务未分立)[99] - 2025年6月12日起李雲九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成员[100] - 2025年6月12日起仇沛沅辞任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职务[100] - 2025年6月12日起三名非执行董事(施嘉豪、武鵬、李青松)辞任[100] - 2024年11月15日起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变更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02] 股份期权和股本变动 - 股份期权计划更新后最高可认购547,195,344股合并前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本10%)[10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34,000,000份行使价1.00港元的股份期权被悉数行使[103]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可授出199,709份股份期权(占已发行股份469,001,508股的0.04%)[103] - 2025年3月31日可供授出股份期权数量为199,709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419,491,073股的0.05%)[104] - 2025年3月31日年度无股份期权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10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0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07] 股息政策 - 2025财年未派发末期股息及中期股息(2024财年同期:无)[98] 应收账款账期 - 应收贸易款项总额为32,013千港元(2025年)和31,600千港元(2024年),其中0-30天账期占比80.1%(2025年)和69.1%(2024年)[42] 估值假设 - 公司汽车业务现金产生单位使用价值计算采用税前贴现率1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