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士高实业(00927)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9.256亿港元,下跌6.7%(2024年为9.925亿港元)[6] - 本年度毛利率26.6%,上升8.9个百分点(2024年为17.7%)[6]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610万港元,下跌310.3%(2024年溢利1720万港元)[6] - 每股基本亏损8.5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4.0港仙)[6] - 2025年经营溢利1716.6万港元,2024年为4422.7万港元[7] - 2025年年内溢利28.7万港元,2024年为4710.4万港元[7]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对外收入526,511千港元,2024年为649,191千港元;配件及零件对外收入2025年为399,049千港元,2024年为343,330千港元[1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9,457千港元,2024年为57,860千港元[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约6.85331亿港元收入来自四名客户,2024年约6.43354亿港元来自三名客户[18] - 2025年来自香港对外客户收入约8.56909亿港元,2024年约9.70549亿港元;来自中国对外客户收入2025年约6865.1万港元,2024年约2197.2万港元[19] - 2025年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亏损36,108千港元,2024年溢利17,168千港元;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8.5港仙,2024年盈利4.0港仙[24] - 2025年公司收入约925,600,000港元,同比减少约6.7%;毛利约246,600,000港元,增加约40.1%;毛利率升至约26.6%(2024年约17.7%)[29] - 因和解协议现金支付约90,700,000港元,2025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6,100,000港元,2024年溢利约17,200,000港元[30]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业务收入约526,5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56.9%;2024年约649,200,000港元[31] - 2025年配件及零件业务收入约399,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3.1%;分部溢利约90,100,000港元,2024年约57,200,000港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分销及销售支出2025年48.9%来自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分部,51.1%来自配件及零件分部;2024年分别为42.1%和57.9%[18] - 2025年经营溢利扣除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241千港元,2024年为17,547千港元[20] - 2025年当期所得税20,571千港元,2024年为17,689千港元;递延所得税支出2025年为8,599千港元,2024年抵免6,933千港元[2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聘用约2000名雇员,2024年为2200名;年内雇员支出约2.616亿港元,2024年约为2.817亿港元[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对外收入526,511千港元,2024年为649,191千港元;配件及零件对外收入2025年为399,049千港元,2024年为343,330千港元[17] - 2025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业务收入约526,5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56.9%;2024年约649,200,000港元[31] - 2025年配件及零件业务收入约399,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3.1%;分部溢利约90,100,000港元,2024年约57,200,000港元[32] - 2024年戴咪耳机及音响耳机市场估值约711.6亿美元,预计2025 - 2032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2.05%,2032年估值近1,768.2亿美元[33]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来自香港对外客户收入约8.56909亿港元,2024年约9.70549亿港元;来自中国对外客户收入2025年约6865.1万港元,2024年约2197.2万港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取“中国 + 1”策略应对宏观经济挑战,提升印尼产能把握商机[33] - 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开发的汽车产品将于2025年12月底前投入生产,产品生命周期一般为7至10年[3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末期股息(每股)5.0港仙(2024年末期及特别末期股息6.0港仙)[6]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0港仙,2024年为末期及特别末期股息6.0港仙[23] - 董事会建议2025年向股东派发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5.0港仙,预期9月12日派付[27] - 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生效时间不同,如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等由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财政年度生效[16]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集团一间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税,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企业所得税[2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4.374亿港元,2024年约为5.336亿港元;流动及速动比率分别约2.6倍和2.1倍,2024年分别约为3.0倍和2.4倍;资产负债率为零,与2024年持平[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36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3.258亿港元下跌约27.3%;其中约88.9%、7.0%及3.5%分别为美元、人民币及港元计值[3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银行信贷额合共约1.62亿港元,未动用余额约1.62亿港元,2024年分别约为1.606亿港元[37] - 回顾年度,公司录得汇兑亏损净额约70万港元,2024年为汇兑收益净额约480万港元[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与2024年3月31日情况相同[3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提供约1.571亿港元企业担保,2024年约为1.557亿港元;附属公司在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未使用任何信贷额[41]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杨志雄先生,董事会认为该安排能提高决策及执行效率,未来将定期检讨[45]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