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剑虹集团控股(01557)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129,580千港元,较2024年的175,174千港元下降约26%[4] - 2025年毛损为43,738千港元,较2024年的31,039千港元增加约41%[4] - 2025年经营所得亏损为56,101千港元,较2024年的42,381千港元增加约32%[4] - 2025年年内亏损为57,592千港元,较2024年的51,560千港元增加约12%[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约57,592,000港元[8]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 - 57,047千港元,2024年为 - 51,560千港元[18]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129,580千港元,较2024年的175,174千港元下降26.0%;非流动资产为157,468千港元,较2024年的12,667千港元增长1143.2%[23] - 2025年提供地基及建筑服务收益125,885千港元,较2024年的171,856千港元下降26.7%;化工产品销售收益3,695千港元,较2024年的3,318千港元增长11.4%[25] - 2025年预计于将来确认的与未完成履约责任有关的总收益约为18,199,000港元,较2024年的305,204,000港元下降94.0%[26] - 2025年其他收入为5,383千港元,较2024年的90,925千港元下降94.1%[27]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计算中亏损为57,592千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480,000千股;2024年亏损为51,560千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为424,044千股[33] - 公司整体收益从2024年约1.75174亿港元减少26.0%至2025年约1.2958亿港元[58] - 整体毛损从2024年约3103.9万港元增加40.9%至2025年约4373.8万港元,毛损率从17.7%增至33.8%[58] - 其他收入从2024年约9092.5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538.3万港元,主要因2024年确认9000万港元补偿[60]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2025年约3537.6万港元,与2024年约3358.4万港元相当[6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从2024年约76.8万港元增至2025年约262.7万港元[62] - 撇销合约资产从2024年约6593.2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1800.8万港元[63] - 融资成本从2024年约917.9万港元减至2025年约94.6万港元[64] - 2025年净亏损约5759.2万港元(2024年:5156万港元)[65] - 2025年度整体收益减少约26.0%至约1.2958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759.2万港元[81] - 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亏损约5759.2万港元[9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银行借款利息开支906千港元,较2024年的6,154千港元下降85.3%;租赁负债利息开支77千港元,较2024年的233千港元下降66.1%;其他借款的推算利息开支为0千港元,2024年为6,211千港元;扣除合约工程应占金额后利息开支为946千港元,较2024年的9,179千港元下降89.7%[28] - 2025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本年度拨备545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28] - 2025年核数服务薪酬880千港元,较2024年的830千港元增长6.0%;非核数服务薪酬600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将“地基及建筑 - 提供地基及建筑服务”和“化工材料 - 销售化工产品”识别为须予呈报营运分类,其他业务归为“其他”[17] - 2025年地基及建筑服务收益为125,885千港元,2024年为171,856千港元;2025年化工产品销售收益为3,695千港元,2024年为3,318千港元[18] - 2025年地基及建筑服务业绩为 - 94,311千港元,2024年为 - 32,615千港元;2025年化工产品销售业绩为173千港元,2024年为 - 3,089千港元[18] - 2025年提供地基及建筑服务客户1收益55,588千港元,客户3收益39,835千港元,客户4收益16,254千港元;2024年客户1收益100,009千港元,客户2收益41,209千港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最终控股方陈先生同意自2025年3月31日起至少12个月内提供充足财务资源[11] - 公司将考虑集资、扩展业务、实施节约成本措施以履行2025年3月31日起12个月内到期财务义务[11] - 集团采取保守策略,优先管理流动资金、减少资本开支、加快收回应收款项等[81] - 香港地基业务年内录得重大亏损,董事会正评估分拆出售该业务的可能性[82] - 短期采取审慎态度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行业挑战,长期将资源重新分配至内地市场[8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首次应用2024年4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新订及修订本,对本年度及过往年度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12] - 已颁布但未在2024年4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生效的准则,公司未提早应用,部分准则生效时间从2025年1月1日至待确定不等[13][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将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对财务报表呈列方式引入重大变动[14][15] - 2025年3月31日有4个项目仍在进行中(2024年3月31日有3个活跃项目)[57] - 2023年11月30日,公司按每股0.375港元配售8000万股新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960万港元[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2530万港元,未动用430万港元[74] - 2025年3月31日,若港元兑人民币升值或贬值5%,综合除税后亏损将减少或增加约129.7万港元[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涉及金额分别约为6861.4万港元、200.8万港元和866.6万港元[77] - 董事会不建议向股东派付2025年股息,2024年也未派付[31] - 2025年3月31日,清算后无抵押货款账面价值为0港元,2024年为1000万港元[6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为4848.1万港元,2024年约为8449.7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4,2024年为0.8[7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除特定情况外,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84] - 2025年1月21日王波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公司未能遵守部分上市规则,4月17日委任司徒丹妮女士后已遵守[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独立内部审核部门,但实施了充足措施履行内部审核职能,还额外聘用外部专业公司促进内部审计职能[86]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旨在提供合理保证,有效识别、评估及管理风险[87] - 董事与高级管理层定期会议,董事会负责维持足够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并于2025年进行年度检讨,未发现重大改善范畴[88] - 董事会将每年检讨内部审核职能之需要[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成员具备专业资格或财务知识[92]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拟于董事会确定日期举行,通告将适时刊发寄发[93] - 一名支持债权人就约270万港元未偿付费用向附属公司提交清盘呈请[94] - 核数师确认初步公告数字与综合财务报表草擬本数额一致[95]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載[96]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刊載[96]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