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收益为12,114千港元,同比增长54.3%[4] - 公司2025年总收益为12,114千港元,较2024年的7,848千港元增长54.4%[19][24] - 公司2024年总营业额为12,100,000港元,较去年7,800,000港元增长约4,300,000港元[63] - 2025年毛利为6,165千港元,同比增长42.6%[4] - 公司2025年净亏损23,262千港元,同比扩大92.7%[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1,447千港元,同比增长67.8%[4] - 每股亏损从2024年的12.45港仙扩大至2025年的20.89港仙[4] - 公司2025年净亏损为23,262,000港元[8] - 2024年亏损约为23,300,000港元,较去年12,100,000港元增加11,200,000港元[63] - 公司2025年除税前亏损21,792千港元,较2024年12,004千港元扩大81.5%[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行政开支大幅增加至20,244千港元,同比增长52.9%[4] - 2025年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达4,591千港元[4] - 行政开支由去年13,200,000港元增至2024年20,200,000港元,主要因业务发展及员工成本增加[63] - 非现金相关股份付款4,600,000港元导致2024年亏损增加[63] - 影院業務直接開支為1,166千港元(二零二五年)和2,322千港元(二零二四年)[27] - 出售手錶存貨成本為147千港元(二零二五年)和1,203千港元(二零二四年)[27] - 使用權資產折舊為15千港元(二零二五年)和589千港元(二零二四年)[27] - 員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為7,392千港元(二零二五年)和5,826千港元(二零二四年)[27]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4年的28名大幅增加至2025年的102名,员工成本从6,400,000港元增至10,000,000港元[6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划分为影院投资及管理业务和电影娱乐、新媒体开发及特许权业务两个经营分部[15] - 电影娱乐及新媒体业务2025年分部亏损2,656千港元,较2024年盈利1,184千港元转亏[19] - 新媒体开发业务2025年收益6,671千港元,占全年总收益55.1%[24] - 来自知识产权特许权收入2025年达2,461千港元(2,393+68),占特許權業務收益的91.3%[25] - 影院業務收益從2024年的5,700,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2,700,000港元,毛利從3,400,000港元降至1,600,000港元[48] - 特許權業務確認服務費人民幣5,700,000元(約6,200,000港元),並支付特許權使用費1,300,000港元[50][51] - BGM推出首款电影主题陀飞轮手表系列,截至财政期末产生总收益约2,340,000港元[7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益占比从2024年的73.2%提升至2025年的98.1%,达11,879千港元[22] - 客户A和客户B在2025年贡献总收益的67.2%(客户A4,864千港元,客户B3,268千港元)[23] - 香港利得稅兩級制稅率為8.25%(首2,000,000港元)和16.5%(超過部分),中國附屬公司稅率為25%[28] - 即期稅項為1,470千港元(二零二五年)和69千港元(二零二四年),其中中國稅項為1,459千港元[30]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附属公司需按员工薪金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养老金计划供款[68] - 香港雇员参与强积金计划,供款为合资格雇员相关总收入的5%[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取成本控制措施以获取盈利及增加现金流量[10] - 公司已与主要股东协商并达成财务支持协议[10] - 公司预计新媒体开发及特许权业务将在2025/2026财政年度及合约期内实现显著增长[73] - 公司因影院维修停业1.5个月导致收益减少,正考虑开设新影院或收购现有影院[72] - 公司2025年净亏损23,262,000港元,資本虧絀31,723,000港元,存在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46]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从2024年的13,593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的40,226千港元[6] - 流动负债从2024年的12,771千港元激增至2025年的84,569千港元[6] - 公司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负31,181千港元[6] - 非流动负债中可换股债券从2024年的15,031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0千港元[7] - 租赁负债从2024年的994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542千港元[7] - 2025年3月31日的资本亏绌为31,723,000港元[8] - 储备从2024年的-22,531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39,124千港元[7] - 公司股本保持在10,265千港元不变[7]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的-1,647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2,864千港元[7] - 公司2025年综合负债总额85,111千港元,较2024年28,796千港元增长195.6%[19] - 使用权资产添置从2024年1,671千港元降至2025年539千港元,下降67.7%[20]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的14,900,000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53,400,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3,600,000港元增至40,200,000港元[64] - 公司负债比率从2024年的1.93降至2025年的1.59[6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200,000港元可覆盖全部流动负债84,600,000港元,因57,700,000港元应付款项含54,200,000港元初始制作成本将在项目完成后确认为收益[65] 战略合作与投资 - 公司与北京愛奇藝及宙靈文化傳媒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有效期至2029年7月31日[52][53] - 客戶預付初始製作成本人民幣50,000,000元(約54,180,000港元),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尚未正式製作[44] - 北京爱奇艺将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日期后三个月内选择不超过4个指定IP进行开发及制作[54] - 北京爱奇艺已支付人民币50,000,000元(约54,200,000港元)作为合作款项,预计2025年7月31日前落实最终项目[59] - 公司与北京爱奇艺合作的最终项目需在2025年7月31日前完成至少1个前期制作[56]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合作期可延长至2032年7月31日[56] - 公司成立合营企业BGM,总股本为2,000,000港元,股权分配为高艺60%、万希泉20%、勤昇20%[74] - 公司获得《美人鱼》、《长江7号》、《喜剧之王》及《新喜剧之王》的知识产权授权,并分授权予合营公司[76] - 公司与北京爱奇艺成功授权《喜剧之王》及《新喜剧之王》,预计将提升《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观众接受度[78] - 高艺与Jumoon Group签订项目管理服务协议,提供项目管理、版权管理、沟通协调等服务[79] - 公司投资杭州极逸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2%股权,极逸拥有AIGC大模型「Xingyi」[82] - 高晟与新火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咨询服务协议,提供知识产权技术咨询服务[83] - 高晟与新火于2024年7月订立新技术咨询协议,条款与原协议相同[85] - 投资基金在组建过程中,高晟未提供服务且未产生收益[85] 公司治理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无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正物色人选填补空缺[86] - 董事会重大决定由董事会会议作出,所有成员有权建议召开会议讨论重大事项[87] - 董事会文件需在会议前至少三日发出,紧急会议需说明理由并允许延后[8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讨论重大事项,不受执行董事影响[90] - 执行董事需确保与股东有效联系,股东大会后讨论股东意见[90] - 薪酬委员会需就其他执行董事薪酬咨询主要股东周文姬女士[9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徐永得先生(主席)、蔡美平女士及陈乙晴女士组成[95]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已由郑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96] - 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周星驰先生、周文姬女士、刘文杰先生、周雅緻女士、叶耀邦先生及曾凤珠女士,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蔡美平女士、徐永得先生及陈乙晴女士[97] - 公司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连续刊登七日[99]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持有任何未平仓外币对冲合约,也未订立任何外币对冲合约[70] - 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上市证券[94]
比高集团(08220)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