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收益为116,933千港元,较2024年的62,581千港元增长86.85%[3] - 2025年毛利为15,909千港元,较2024年的24,757千港元下降35.74%[3] - 2025年经营亏损为33,460千港元,较2024年的11,883千港元亏损扩大181.58%[3]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35,814千港元,较2024年的17,752千港元亏损扩大101.75%[3] - 2025年本年度亏损为35,831千港元,较2024年的17,768千港元亏损扩大101.66%[3]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8.2港仙,较2024年的6.0港仙亏损扩大36.67%[4] - 2025年呈报分部收益为11.8703亿港元,2024年为6.614亿港元,同比增长79.47%[22] - 2025年综合收益为11.6933亿港元,2024年为6.2581亿港元,同比增长86.85%[22] - 2025年呈报分部亏损为1.2543亿港元,2024年为7628万港元,亏损扩大64.43%[22] - 2025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3.5814亿港元,2024年为1.7752亿港元,亏损扩大101.75%[22] - 2025年来自香港、中国、海外对外客户的收益分别为7.8924亿、3.1052亿、6957万港元,2024年分别为246万、6.2335亿、0港元[24] - 2025年智能手機分銷客戶甲收益为7.5465亿港元,控制系统客户乙为1.5476亿港元;2024年楼宇智能客户丙为1.6972亿港元,客户丁为6612万港元[26] - 2025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总额为116,921千港元,2024年为62,335千港元,收益总额2025年为116,933千港元,2024年为62,581千港元[27] - 2025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2,471千港元,2024年为7,044千港元[30]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488,000港元,2024年约17,840,000港元[34] - 2025年智能手机分销收益为85,869千港元,2024年无此项收益;楼宇智能业务2025年为1,553千港元,2024年为24,305千港元;控制系统业务2025年为29,499千港元,2024年为38,030千港元[27] - 2025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43千港元,2024年为50千港元;政府补贴2025年为479千港元,2024年无[30] - 控制系统业务2025财年外部收益升至2950万港元(2024年为3800万港元),分部溢利为870万港元(2024年为50万港元)[40] - 楼宇智能业务“MOX”品牌可视对讲及监控系统产品销售收益从2024年的2430万港元大幅减至2025年的160万港元,2025财年分部亏损1190万港元(2024年为溢利360万港元)[41] - 数据中心业务收益从2024财年的20万港元减至2025财年的1.2万港元,2025财年分部亏损1.8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1170万港元)[42] - 智能手机分销业务2025财年收益为8590万港元,分部亏损930万港元[44] - 公司2025财年收益约1.169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6260万港元大幅上升约5430万港元或87.0%,主要因推出智能手機分銷業務[49] - 公司2025财年毛利约159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2480万港元减少约890万港元或35.9%,毛利率降至13.6%,2024财年为39.6%,因新业务毛利率低[51] - 公司2025财年其他收入约25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220万港元轻微增加,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52] - 公司2025财年其他收益净额约1.2万港元,2024财年约480万港元,主要因2024财年有出售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一次性收益[5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过往年度约1780万港元增加约1470万港元或82.6%至本年度约3250万港元[6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354千港元,2024年为3,310千港元;员工成本2025年为24,551千港元,2024年为18,441千港元[31]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17千港元,2024年为16千港元[32] - 公司2025财年销售成本约1.01亿港元,较2024财年约3780万港元增加约6320万港元或167.1%,与销售增加及推出智能手機分銷業務相符[50] - 公司2025财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140万港元减少约120万港元或85.7%,与楼宇智能分部销售减少相符[54] - 公司2025财年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约360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2750万港元增加约850万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及股份支付开支增加[55] - 公司2025财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250万港元,2024财年约750万港元[56] - 公司2025财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约920万港元,2024财年确认出售联营公司收益150万港元[58] - 公司2025财年融资成本约240万港元,较2024财年约330万港元减少约90万港元或27.3%,因偿还银行借贷[5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约为24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840万港元增加约620万港元或33.7%[7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扩展至智能手机分销业务,呈列4项呈报分部(2024年为3项)[16] - 公司于2024年7月推出智能手机分销业务,目标是成为小米品牌相关产品的分销商[38][43] - 公司2025财年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控制系统、楼宇智能、数据中心和智能手机分销业务[39] - 控制系统业务客户涵盖大型上市机构、政府部门等,控制系统广泛用于多种行业[40] - 楼宇智能业务为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等提供住宅可视对讲系统等产品,生产基地在嘉兴科技城[41] - 数据中心业务始于2022年,目的是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42]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来自香港、中国、海外对外客户的收益分别为7.8924亿、3.1052亿、6957万港元,2024年分别为246万、6.2335亿、0港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因中国经济面临不利因素,公司2025财年面临重大挑战,各业务发展受阻[45][4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74,103千港元,较2024年的85,555千港元下降13.38%[5] - 2025年流动负债为113,728千港元,较2024年的106,884千港元增长6.40%[5] - 2025年流动净资产为33,613千港元,较2024年的30,656千港元增长9.64%[5] - 2025年资产净值为107,716千港元,较2024年的116,211千港元下降7.3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3583.1万港元,拖欠银行借贷约4303万港元[10] - 集团已收到一间非全资附属公司的非控股股东就可能出售事项发出具法律约束力的要约函,4303万港元的违约银行借贷预期将在出售完成后解除[11]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其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定[13][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3][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3][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3][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取代现行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可提前应用[15]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预期不影响集团财务状况,但影响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呈列和未来财务报表披露[15] - 2025年呈报分部资产为17.6396亿港元,2024年为14.3822亿港元,同比增长22.65%[22] - 2025年综合资产总值为22.1444亿港元,2024年为22.3095亿港元,同比下降0.74%[22] - 2025年呈报分部负债为9.7443亿港元,2024年为9.1273亿港元,同比增长6.76%[22] - 2025年综合负债总额为11.3728亿港元,2024年为10.6884亿港元,同比增长6.40%[22]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74,618千港元,2024年为40,850千港元[36]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5,473千港元,2024年为45,646千港元[37] - 2025年及2024年均无向公司股东派付或拟派股息[3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约为4490万港元,2024年为3600万港元[61] - 2024年配售事项于2024年3月27日完成,发行6000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380万港元[63] - 2024年配售价较2024年3月6日收市价每股0.485港元折让约17.32%[62] - 2024年11月29日完成认购事项,发行7417.6万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070万港元[6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3,资产负债比率为30.5%,2024年为15%[6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逾期未偿还银行借贷约为4300万港元,2024年约为5070万港元[6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约为2580万港元的土地使用权及物业等已作银行借贷抵押,2024年约为2820万港元[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重大收购及出售交易和重大资本开支承担[72][7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82名雇员,较2024年的73名增加[7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的购股权计划项下10790400份购股尚未行使[76] - 2024年4月26日,公司向执行董事及若干雇员授出合共25043200份购股以认购股份[77]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宣派任何股息[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0]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2及F.2.2条[81] - 因董事会主席自2020年1月3日以来一直悬空,行政总裁自2025年3月18日起悬空,公司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2条[82]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当日董事会主席职务悬空,韩卫宁先生获委任为大会主席[84] - 全体董事确认,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一直遵守标准守则所载交易规定准则[8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检讨及监控集团财务申报、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8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认为公司遵守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并作出足够披露[86] - 栢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初步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符合年内草拟综合财务报表数额,其工作不构成鉴证工作[87] - 全年业绩公告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上述网站[88]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韩卫宁先生、游弋洋先生及何边柳先生;非执行董事为莫怡娜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明绮女士、徐炜先生及徐冬森先生[89]
协同通信(01613) - 2025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