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迪米生活控股(01667) - 2025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益为102.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6.0%[2] - 公司年度总收益同比下降15.9%至102.131百万港元(2024年:121.519百万港元)[21][23]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121,51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02,131千港元,降幅约为15.9%[43] - 公司收益由121.5百万港元减少16.0%至102.1百万港元[50] - 毛损为7.5百万港元,上年同期为毛利2.0百万港元[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72.6百万港元,同比收窄19.7%[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约72,581,000港元[9] - 年度亏损收窄19.7%至72.581百万港元(2024年:90.417百万港元)[20][21] - 除税前亏损由90.2百万港元减少至72.0百万港元[5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由90.4百万港元减少至72.6百万港元[55] - 每股基本亏损为7.56港仙,上年同期为9.42港仙[4]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3.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4.2%[2][3] - 行政开支为34.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2.4%[2][3] - 研发开支减少39.1%至3.506百万港元(2024年:5.754百万港元)[28] - 雇员福利开支锐减43.8%至29.032百万港元(2024年:51.694百万港元)[28] - 销售及营销开支由35.4百万港元减少至23.3百万港元[53] - 行政开支由60.1百万港元减少至34.6百万港元[54] - 股份为基础付款由19.4百万港元减少至零[54] - 资本开支缩减66.5%至0.474百万港元(2024年:1.416百万港元)[20][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为537千港元,较2024年的179千港元增长200%[32]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香港楼宇建造服务及历史性楼宇维修[10][19] - 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分布于香港及日本[10][19] - 在中国内地开发销售智能生活消费品[10][19] - 生活消费产品收益大幅下滑61.3%至6.984百万港元(2024年:18.054百万港元)[21][26] - 建筑及工程服务收益下降8.3%至88.908百万港元(2024年:97.001百万港元)[21][23] - 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EBITDA转负至-3.861百万港元(2024年:+1.099百万港元)[20][21] - 改建、加建、装修工程及楼宇服务收益占比从46.4%大幅提升至67.0%,收益额为68,424千港元[43] - 维修及修复有历史性楼宇收益显著下降,从39,022千港元(占比32.1%)减少至19,249千港元(占比18.8%)[43] - 销售生活消费产品收益大幅减少,从18,054千港元(占比14.9%)降至6,984千港元(占比6.9%)[43] - 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益由18.1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7.0百万港元[50] - 建筑及工程业务毛亏由8.5百万港元增加至12.5百万港元[52] - 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由7.8百万港元减少至2.3百万港元[52] - 日本大阪物业占地面积171.15平方米,公允价值占集团总资产少于5%[58] - 该物业过去三个财政年度未产生任何收益及溢利[58]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收益占比降至6.8%(2024年:14.9%),香港收益占比升至87.1%[23] 现金流和流动性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现金净流出约34,652,000港元[9]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3.1%[5]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75,000港元[9]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5百万港元(2024年:9.7百万港元)[61] - 流动比率2.4(2024年:2.5),资本负债比率91%(2024年:90%)[62] 债务和借款 - 来自股东之贷款为76.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3%[6] - 2025年3月31日未偿还其他借款及股东贷款账面值合计约151,888,000港元[9] - 其中328,000港元需在12个月内偿还[9] - 剩余151,560,000港元于一年后偿还[9] - 来自股东之贷款的非流动部分从96,517千港元减少至76,875千港元,降幅为20.4%[41] - 其他借款的非流动部分从70,357千港元小幅增加至74,685千港元[41] - 其他借款的流动部分为328千港元(2025年),2024年该项为0[41] - 公司总借款额约为154.1百万港元(2024年:171.9百万港元),年利率3.0%至6.4%[59] - 借款主要以港元计值,无利率对冲政策[59] - 集团无抵押资产担保其他借款[60] 资产和负债(业务相关部分) - 合约资产为146.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4%[5] - 总权益为14.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9.0%[6] - 总资产减少10.2%至250.115百万港元(2024年:278.495百万港元)[20][21]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值为2,819千港元,较2024年的1,531千港元增长84%[3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的13,76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0,048千港元,减少27%[38]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的6,046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2,518千港元,增长107%[38] - 与建筑合约相关的未开发票收入从2024年的169,01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38,825千港元,减少18%[3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的60,23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49,417千港元,减少18%[40]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的10,581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8,142千港元,增长71%[40] - 30日以内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的34,22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6,210千港元,减少23%[40] - 2024年履约保证金1,520千港元在2025年降至0[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管理层使用EBITDA/LBITDA指标评估分部表现[18] - 公司在2025年3月31日后预期确认的收益总额约为73.8百万港元[4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建项目包括:1项楼宇建造服务、24项改建加建装修工程及楼宇服务、8项维修及修复有历史性楼宇项目[43] - 公司持有发展局甲组(试用期)建筑类别牌照,授权合约最高价值达1亿港元[48] - 公司持有发展局电气装置第II组别(试用期)牌照,授权子合约最高价值达1140万港元[48] - 甲组合约价值最高达100百万港元[49] - 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65] - 集团无其他或然负债(除附注15外)[66] - 集团无重大外汇风险,未实施外汇对冲工具[63] 项目合约信息 - 汀九住宅开发楼宇建造服务项目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47] - 元朗体育场馆水管及排水设施安装工程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23年4月至2025年12月[47] - 西贡区市政场所饮水机及净水器更换工程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23年8月至2025年2月[47] - 新界西市政场所饮水机提供工程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47] - 葵涌物流中心维修工程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24年5月至2024年8月[47] - 东涌学校维修工程合约金额超过300万港元,预期期间为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47] - 荔枝角历史建筑修复及保养工程预期期间为2025年3月至2025年11月[48] - 柴湾坟场改建及加建工程预期期间为2024年5月至2024年11月[47] 人力资源和薪酬 - 雇员总数减少至65名,较去年109名下降40.4%[68] - 员工成本降至29.0百万港元,较去年51.7百万港元下降43.9%[68] - 购股权计划预留8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0%[69] 股息和公司治理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5年度股息,与2024年相同[3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息[7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5年度财务资料及全年业绩[76] - 核数师已核对初步公告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草稿一致性[77] - 2025年度年报将刊发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8]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3] - 公司声明未发现雇员违反证券交易指引事件[74] - 公司及子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