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海高新资源(00065) - 2024 - 年度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180,934,000港元,同比下降3.7%[2] - 公司2024年煤炭销售收入为1.809亿港元,同比下降3.7%(2023年:1.880亿港元)[16] - 2024年收入总额约1.809亿港元,同比下降702.6万港元(3.7%)[44] - 毛利为67,469,000港元,同比增长3.5%[2] - 年度亏损为63,783,000港元,去年为33,610,000港元[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0,768,000港元,去年为23,734,000港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076.8万港元,同比增长114%(2023年:2373.4万港元)[31] - 2024年净亏损约6378.3万港元,较2023年3361万港元亏损扩大89.8%[4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076.8万港元,较2023年2373.4万港元增长114%[44] - 年度亏损扩大至6378.3万港元,同比增长约89.8%[53] - 每股基本亏损为25.50港仙,去年为14.62港仙[3] - 每股基本亏损基于199,062,382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2023年:162,342,236股)[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整体毛利率为37.3%,去年为34.7%[2] - 已售存货成本1.135亿港元,同比下降7.6%(2023年:1.227亿港元)[2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617.2万港元,同比下降6.0%(2023年:1721.1万港元)[25] - 行政罚款65.0万港元,同比下降57.7%(2023年:153.5万港元)[25][2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至390.9万港元,同比下降约14.0%[49] - 行政开支增加至1.038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2.2%[50] - 财务成本减少至3.6万港元,同比下降约95.6%[52] - 员工成本增至95,812,000港元,较2023年78,716,000港元增长21.7%[77] - 煤炭开采业务经营成本增加约2800万港元[44] - 行政费用增加约1100万港元[44] 业务线表现 - 内蒙古煤矿年产能120万吨,2024年实际产量90.2万吨(2023年:90.4万吨)[45] - 2024年煤炭销售量90.8万吨(2023年:90.1万吨)[45] - 煤炭开采业务产生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2596万港元[44][47] - 煤炭行业政策收紧导致运营资金承压并影响利润[78] - 收购联营公司泰山久久52%股权,现金代价约2676.4万港元[36] - 联营公司老挝公司期内亏损633.3万港元,其他全面收益亏损223.3万港元[38] - 收购FatBoy Limited全部股权,现金代价1180万港元[39] - 收购获得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1193.6万港元[40] - 完成收购老挝铜矿52%股权,代价为26,764,000港元[88] - 联营公司投资账面值为24,735,000港元,应占业绩为1,667,000港元[88] - 泰山久久持有51%股权的老挝公司拥有铜矿,开采面积约24平方公里,估计铜储量超过100,000吨[61] - 铜矿于报告期末后开始投产,共处理约50,000吨原矿石[61] - 公司将其于泰山久久的投资确认为联营公司并使用权益法入账,持股比例为52%[63] - 老挝铜矿投资按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作为联营公司入账[91] 财务管理和投融资活动 - 净流动资产为39,007,000港元,去年为50,416,000港元[5] - 合约负债年末余额295.2万港元,较年初932.2万港元下降68.3%[17][18] - 2024年利息收入196.1万港元,同比增长9.2%(2023年:179.6万港元)[19] - 汇兑亏损246.5万港元(2023年收益12.7万港元)[25] - 支付予潜在煤炭供应商的可退还诚意金约2728.3万港元已全额收回[34] - 向联营公司提供无抵押免息贷款本金约3828.1万港元[37] - 配售新股3.22692亿股获净款项5910.1万港元,发行成本59.7万港元[43] - 可换股债券转换发行2.2亿股普通股,本金4000万港元[43] - 配售新股322,692,000股,净筹资约5910.1万港元[55] - 支付老挝铜矿投资诚意金约3221.9万港元[58] - 弘愿环球向泰山久久提供股东贷款人民币36,000,000元(约38,281,000港元)用于偿还机器购置及基础设施建造资金[62] - 2022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39,800,000港元已全部使用,其中15,462,000港元用于老挝铜矿潜在投资[67][72] - 2024年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59,101,000港元已全部使用[67][72]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总额约73,565,000港元,无借贷,资本负债比率为零[72] - 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52[72] - 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约为1,213,000港元[76] 资产和减值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9,240,000港元[3] - 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4,470,000港元[3]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2,250,000港元[3] - 非流动资产总额1.313亿港元,其中中国内地1.165亿港元(占比88.8%),香港1471.9万港元[20] - 贸易应收账款总额117.4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全额覆盖[33] 客户和收入集中度 - 两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50.9%(客户甲6580.7万港元,客户乙2631.0万港元)[22] 一次性项目和非经常性支出 - 2023年一次性和解支出2218.8万港元(2024年无此项支出)[25][26] - 其他经营开支包含一次性和解金额约2218.8万港元[51] 公司治理和人事 - 公司员工总数减少至425名,较2023年466名减少8.8%[77] - 公司无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空缺,正物色人选填补[8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年度业绩[84] - 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7] 审计和合规 - 核数师对财务报告发表保留意见,涉及联营公司投资分类问题[87][88] - 独立核数师为苏亚文舜会计师事务所,未对业绩公告作保证[85] - 公司持有泰山久久52%股权但无法行使控制权[92] 股份和资本结构 - 股份合并后已发行普通股204,616,916股,面值总额2046.2万港元[41] - 股份合并生效,每10股合并为1股面值0.1港元的合并股份[56]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2] 股息和股份交易状态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93] - 公司股份自2025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95] - 公司申请2025年7月2日恢复股份买卖[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