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卫生集团(00673) - 2025 - 年度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入38,943千港元,较2024年的59,930千港元下降35.02%[3] - 2025年公司经营亏损67,126千港元,较2024年的41,967千港元增加59.95%[3] - 2025年公司本年度亏损67,821千港元,较2024年的42,497千港元增加59.59%[4] - 2025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13.91港仙,较2024年的8.45港仙增加64.62%[4] - 2025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69,564千港元,较2024年的45,951千港元增加51.39%[5] - 2025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3.8943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6737.8万港元;2024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5.993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4229.4万港元[23] - 2025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38,943千港元,2024年为59,930千港元,其中医疗器材及耗材分销及服务收入2025年为27,216千港元,2024年为45,334千港元;提供医院经营及管理服务收入2025年为11,232千港元,2024年为14,081千港元;服务费收入2025年为495千港元,2024年为515千港元[31] - 2025年其他收入为16,689千港元,2024年为39,085千港元;2025年其他亏损净额为6,575千港元,2024年为24,689千港元[36]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52千港元,2024年为327千港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2025年为93千港元,2024年为98千港元;银行借贷利息2025年为159千港元,2024年为229千港元[37] - 2025年除税前亏损涉及多项费用,如核数师酬金950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260千港元等;2024年也有对应费用,如核数师酬金880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39千港元等[38] - 2025年客户A1收入为5,364千港元,2024年为8,739千港元,两个年度无客户贡献集团总收益超10%[29][30] - 2025年添置非流动资产(预付款项除外)为3,297千港元,2024年为6,247千港元[27] - 2025年无形资产摊销为260千港元,2024年为39千港元[27] - 2025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17,642千港元,2024年为18,435千港元[27] - 2025年即期税项本年度拨备为574千港元,递延税项抵免为(131)千港元,总计443千港元;2024年即期税项本年度拨备为215千港元,递延税项抵免为(12)千港元,总计203千港元[41] - 2025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67,790)千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87,428千股;2024年亏损为(40,187)千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75,474千股[41] - 2025年客户合约产生之应收贸易款项为21,779千港元,信贷亏损拨备为(549)千港元,净额为21,230千港元;2024年分别为31,559千港元、(1,516)千港元、30,043千港元[42] - 2025年90日内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6,206千港元,91至180日为1,230千港元,180日以上为13,794千港元;2024年分别为11,964千港元、3,308千港元、14,771千港元[43] - 2025年应付贸易款项1个月内为409千港元,1至3个月为1,757千港元,超过3个月为22,220千港元,总计24,386千港元;2024年分别为1,879千港元、3,302千港元、26,365千港元、31,546千港元[43] - 2025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中,可赎回可换股累积优先股应付之股息为31,120千港元,可换股债券之应计利息为9,865千港元,应计法律及专业费用为7,115千港元,应计薪资为4,048千港元,其他为36,323千港元,总计88,471千港元;2024年分别为0千港元、9,865千港元、14,743千港元、2,859千港元、34,967千港元、62,434千港元[43] - 2025年3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12,765,000港元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32,960,000港元[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约67,821,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7,345,000港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拥有未偿还银行借贷约5,418,000港元、应付贸易款项约24,386,000港元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应计开支约88,471,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1,048,000港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约389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的5990万港元减少35%[73] - 该年度集团毛利约92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的1360万港元减少32%[73] - 就应收贷款及利息之预期信贷亏损确认减值亏损约1170万港元(2024年:1770万港元),2025年3月31日适用违约概率为100%(2024年:98.2%),违约时亏损率估计为52.05%(2024年:64.1%)[74] - 本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6780万港元,上一年度亏损净额约4020万港元,亏损增加主因诉讼开支拨备400万美元(约3120万港元)[74] - 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为13.91港仙(2024年:8.45港仙)[7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0万港元(2024年:400万港元),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净额分别约为1.146亿港元(2024年:1.29亿港元)及1730万港元(2024年:169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0.88(2024年:1.15)[10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以人民币计值银行贷款约540万港元(2024年:550万港元),按贷款基础利率减50个基点计息[106] - 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0.25(2024年:0.03),以债务除公司总资产计算[10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用148名雇员(2024年:118名),总员工成本约1670万港元(上一期约1570万港元),1905万份购股权尚未行使[1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有四个可呈报营运分部,分别为医疗器械及耗材分销及服务、医院经营及管理服务、商业服务、功能性食品研发及销售[22] - 2025年3月31日,医疗器械及耗材分销及服务分部收入为2771.1万港元,业绩为 - 42.1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该分部收入为4584.9万港元,业绩为38.2万港元[23] - 医疗器材及耗材分销及服务业务年内收益约2770万港元(2024年:4580万港元),减少40%,年内亏损约40万港元(2024年:溢利40万港元)[76] - 医院经营及管理服务业务本年度收入约1120万港元(2024年:1410万港元),亏损约1420万港元(2024年:2020万港元)[77] - 商业服务本年度无收入(2024年:无),亏损约1470万港元(2024年:1060万港元)[80] - 功能性食品之研发及销售本年度无收入(2024年:无),溢利约100万港元(2024年:亏损1310万港元)[82] 各地区表现 - 两个年度集团收入均来自中国,超90%(2024年:90%)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预付款项)位于中国[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存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多项融资措施能否成功[9][11] - 公司董事采取措施改善集团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包括完成认购交易、供股交易、与现有贷款人磋商及取得潜在新资金[69] - 2025年4月30日,公司订立认购协议,预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70,000,000港元[71] - 2025年4月30日,公司建议供股,预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14,985,000港元[71] - 董事不建议向股东派发任何末期股息(2024年:无)[72] - 本年度中国经济复苏,集团面临业务下滑、应收账款回收难等挑战,董事会采取引进新股东和供股等措施[85] - 未来集团将聚焦核心业务,发掘合作和新业务机会,克服困境重拾增长[87] - 集团制定时间表实施补救措施,预计大部分措施4至6周内实施[96] - 预计认购事项及供股所得款项总额约8470万港元,净额约8090万港元,公司拟将净额用于偿债及营运资金[10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申报期间首次应用新准则,对过往金额无重大影响,预计对本期及未来也无重大影响[15] - 已颁布的部分准则修订于2025 - 2027年生效,公司将在生效时采纳,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8][19] - 2025年3月31日,就可赎回可换股累积优先股应付股息4,000,000美元(相当于约31,200,000港元)存在争议[44] - 法院于2023年12月20日判决,驳回Capital Foresight就400万美元贷款票据向公司提出的申索,Capital Foresight已上诉,上诉法院将于2024年8月27日举行上诉聆讯[49] - 第2549 & 2569号诉讼中,法院认为公司未能证明相关事项,驳回公司针对所有三名被告的申索[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400万美元(相当于3120万港元)贷款票据收益,因法院判决公司无偿还义务[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其他应付款项拨备400万美元(相当于3120万港元),因上诉法院裁定公司败诉[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拨回约1630.6万港元,因诉讼时效届满或获债权人免除付款[51] - 或然代价非流动部分从2024年的2032.5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1486.3万港元,公平值变动为 - 517.1万港元[52] - 2022年集团收购北京佑康60%股权,代价约2716万港元,2022 - 2023年溢利保证分别不少于340万及680万港元[53] - 2023年集团收购Golden Alliance 51%股权,代价1.53亿港元,2024 - 2025年溢利保证分别不少于4060万及5452万港元[55] - 因Golden Alliance 2024年实际溢利亏损,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行使第一退出条款[58] - 2023年集团收购津美100%股权,代价1.46亿港元,以发行免息承兑票据偿付[59] - 2025年7月3日公司与津美卖方达成和解,发行1200万港元新承兑票据并以1港元转让津美全部股权[6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或然代价公平值变动约517.1万港元[6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0千股,金额为10,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491,645千股,金额为49,164千港元[62] - 2024年7月12日,公司完成按每股0.80港元向6名独立第三方配售12,650,000股现有股份;7月17日,向Treasure Wagon Limited以相同价格发行12,650,000股新普通股[63] - 2025年7月3日,公司就津美代价及交叉违约条款订立和解契据,隆恒将以1港元名义代价转让津美全部股权给卖方[64] - 股本重组于2023年9月20日生效[63] - 公司就申索终止协议项下未偿还欠款及其利息起诉双滦政府及双滦医院,诉讼请求包括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5910万元(约6480万港元)[79] - 交叉违约事件发生时,津美集团修订代价为估值金额或1.46亿港元(以较低者为准),永诚认为不应低于2030万港元[83] - 2025年7月3日公司等订立和解契据,隆恆以1港元向永诚转让津美全部股权,还需支付1200万港元并通过和解票据结算[83][86] - 2021年中衛健康投资博創基金,承担3000万元人民币出资责任,已付1500万元人民币,2024年终止交易,不再支付剩余1500万元人民币[88][89] - 2022年集团向明诚旺达提供初始贷款400万元人民币(约440万港元)[90]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