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城发展控股(08268) - 2025 - 年度财报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份代号为8268[25] - 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2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为4.009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351亿港元减少约7.9%[29]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3530万港元(2024年:约2040万港元)[29]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4.00852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35077亿港元减少约7.9%[42][44] - 报告期集团收入约4.009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4.351亿港元减少约7.9%[61][67] - 集团毛利从2024年的约2450万港元增加约120万港元或约5.0%,至报告期的约2570万港元,报告期毛利率约6.4%,较去年的5.6%上升0.8个百分点[62][63][68] - 扣除部分业务后,报告期整体毛利率约6.3%,较去年的4.9%上升1.4%[64][6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4年的约370万港元增加约30万港元或9.3%,至报告期的约400万港元[65][69] - 报告期净亏损增加约1492.1万港元至约3527.7万港元,2024年为约2035.6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13.24港仙,2024年为8.48港仙[57][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期内建筑业务收入约为4.00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317亿港元减少约7.3%[29] - 报告期内证券投资业务收入亏损约50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150万港元亏损增加约238.6%[29] - 报告期内物业投资业务收入约为5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60万港元减少约9.1%[29] - 报告期内放债业务收入约为50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20万港元增加约17.1%[29] - 建筑业务分部报告期收入约4.00327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31722亿港元减少约7.3%[42][44] - 证券投资分部报告期收入亏损约496.7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约146.7万港元增加约238.6%[42][44] - 物业投资业务分部报告期收入约54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59.4万港元减少约9.1%[42][44] - 放债业务分部报告期收入约495.2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422.8万港元增加约17.1%[42][44] - 建筑业务中楼宇建造工程及相关业务报告期收入约1.88989亿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13%[45][50] - 建筑业务中机电工程报告期收入约1.90114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3.4%[47][51] - 建筑业务中室内装修工程报告期收入约2122.4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30%[49][51] - 集团放债业务板块2025年录得收入约4,952,000港元,2024年为4,228,000港元,同比增加约17.1%[87][9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约4320万港元增加约460万港元或10.7%,至报告期的约4790万港元[66][70] - 其他经营开支净值从2024年的约270万港元增加约1050万港元或392.3%,至报告期的约1310万港元[72][76] - 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总值(含董事酬金)约为4500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为390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5.38%[1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报告期内集团参与更多人工智能建设项目以应对行业挑战[28] - 集团将继续在香港并行发展其建筑业务[28] - 公司成立库务管理委员会实施投资政策和指引,委员会由一名主席和两名委员组成,至少两名董事,包括至少一名担任投资经理的执行董事[132] - 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继续应对市场变化,定期审查投资策略,寻求香港及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133] - 鉴于近期股市波动,董事会将采取谨慎措施管理投资组合,目标是在近期为公司带来正回报[134] - 公司维持物业投资业务,在香港收购商业物业用于投资,出租物业以获取稳定租金收入[135]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开展放债业务,虽香港放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且不确定,但公司认为该业务将为公司带来积极影响和回报[136] - 公司将安排来年至少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约每季一次[160][162]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未来董事会任命将兼顾多元化和性别多样性[172] - 提名委员会选拔候选人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根据对董事会的可能贡献决定[173] - 集团已采纳反贪污及举报政策,为报告不当行为提供平台[170][174] - 公司就针对董事会的法律诉讼安排保险,并每年审阅受保范围[166][168] - 公司已就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制定正式、审慎及透明程序[185][19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管理的上市股权、债务投资和非上市债务投资组合总公允价值约1790万港元,2024年为2650万港元[53]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已发行股本及债务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亏损约66.1万港元,2024年为未实现收益77.5万港元[54]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较上一报告期增加约1940万港元或201.7%[73][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连利息(未计拨备)为5595.8万港元,2024年为5143.3万港元[74][78] - 报告期计提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总值419.7万港元,2024年为95.8万港元,因还款录得拨备拨回16.3万港元,2024年为20万港元[75][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及利息(未计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55,958,000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为50,948,000港元[81] - 相关客户1未偿还金额为2,823,000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拨备金额为2,823,000港元[84] - 2025年报告期内,集团应收固定利率贷款年利率为8% - 12%,2024年为7% - 12%[87][91] - 少于或等于500万港元的贷款,贷款数目22笔,应收贷款及利息(未计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47,755,000港元,年利率8 - 12%[81] - 超过500万港元但少于或等于1000万港元的贷款,贷款数目1笔,应收贷款及利息(未计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为8,203,000港元,年利率12%[81] - 集团为定期贷款业务设立信贷委员会,负责处理信贷相关事宜,审批和监督信贷政策及监控贷款组合[89][92] - 所有新客户需通过财务背景和信贷审查,贷款须经信贷委员会批准[89][92] - 集团按“三阶段模型”对贷款及应收利息进行减值评估[94] - 相关客户1的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重新分类至第三阶段,贷款及利息逾期,还款后又停止还款,集团已采取法律行动[84][85]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5522.3万港元,2024年为5050.5万港元,其中250万港元由个人担保[95][98] - 2025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本身及连同另外四名最大借款人分别占集团应收贷款约14.7%(2024年:15.8%)及45.7%(2024年:55.0%)[95][98] - 报告期间新增及续期贷款中,44.4%期限在1年以内,55.6%期限在1年以上但不超过3年[96][9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854万港元,2024年为4916.5万港元;总资产约3.12646亿港元,2024年为3.33037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26(2024年:1.20)[103][10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9%(2024年:2.9%),根据非流动负债约220.6万港元(2024年:389.3万港元)及长期资本约1.13809亿港元(2024年:1.3282亿港元)计算[104][106] - 报告期末公司无重大资本开支(2024年:无)[108][113] - 报告期末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09][114] - 报告期末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110][115] - 账面价值约1899.5万港元(2024年:3885.6万港元)的资产用作银行融资抵押[111][116] - 2024年9月公司完成配售4800万股股份,筹集净收益约151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全部使用[118] - 2024年9月公司完成配售48,000,000股股份,筹得所得款项净值约15,100,000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悉数动用[119] - 扩大放债业务投资计划动用金额500万港元,占所得款项净值总数33.1%,实际动用500万港元;扩大证券业务投资计划动用400万港元,占比26.5%,实际动用400万港元;偿付日常业务开支的一般营运资金计划动用610万港元,占比40.4%,实际动用610万港元[120]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多项新项目,报告日期公司手头合约未付合约金额约16.26亿港元,其中建筑建造工程约2.29亿港元、机电工程约12.02亿港元、室内装修工程约1.95亿港元[127] - 公司建筑分部下的楼宇建造部近年持续亏损,公司决定集中资源于机电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124] - 公司获列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多个名册及香港特区政府屋宇署多个注册承建商资格,机电工程获认可持有十一个牌照及相关承建商资格[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约1794.2万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140] - 上市股本投资中,占集团资产净值少于5%的个别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64.98万港元,市值617.4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本投资约34.4%,占集团资产净值约5.5%[141] - 上市债务投资中,中国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到期的绿色零售债券未变现公平值收益8.7万港元,市值599.1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本投资约33.4%,占集团资产净值约5.4%[141] - 非上市债务投资中,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每月派息)未变现公平值亏损6.18万港元,市值276.65万港元,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本投资约15.4%,占集团资产净值约2.5%[141] - 报告期内,集团出售上市证券销售所得款项约1186万港元,确认亏损约485.9万港元[144] -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到期的绿色零售债券年期为三年,与香港通胀挂钩,每半年支付利息,最低利率为2.5%[14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计划[148][15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已出售一组物业投资公司并自动清盘一间位于澳门的公司[149][15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99名员工,主要位于香港,报告期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约4500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3900万港元[150] - 报告期后集团无重大事件[152] - 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大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5.1条[159][162] - 回顾期间,董事会仅举行三次定期会议,未达每年至少四次的要求[160][162]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五名成员组成,两名女性,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177][182] - 所有董事须最少每隔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一次并由股东重选,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不超三年[186][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秘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90][194] - 回顾期内举行了三次全体董事会会议[196] - 各位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次数均为4/4[197] - 定期董事会会议通知至少提前14天送达所有董事,其他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一般会给予合理通知[197] - 每次董事会或委员会会议至少提前三天向所有董事发送议程、文件及相关信息[198] - 董事可向董事会主席或公司秘书通知提出议程内容[200] - 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有义务让董事了解公司发展及财政状况[200] - 需要时董事会及董事可各自独立接触高级管理层[200] - 除定期会议外特定事宜需董事会决定时召开会议[200] - 董事在每次董事会会议前获发详细议程[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