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世纪集团(00234)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9030万港元[16] - 公司收入轻微增长2.2%至90,263,000港元(2024年:88,291,000港元)[51][53] - 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4600万港元[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5570万港元[1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5,659,000港元(2024年:溢利22,413,000港元)[62][64] - 已终止经营业务在2024年产生盈利930万港元[16] - 每股亏损0.96港仙[16]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4.7%至44,531,000港元(2024年:46,731,000港元)[56][59] - 广告及推广开支大幅减少44.4%至2,539,000港元(2024年:4,565,000港元)[56][59] - 减值亏损拨备净额减少2.4%至37,059,000港元(2024年:37,964,000港元)[58][61] - 雇员福利开支(含董事酬金)为2262.9万港元,较2024年2266.3万港元微降0.15%[132][135] 放债业务表现 - 放债利息收入下降4.2%至69,716,000港元(2024年:72,744,000港元)[51][53][63][65] - 按揭贷款发放本金总额减少26.3%至1.885亿港元(2024年:2.56亿港元),发放笔数减少30%至28笔(2024年:40笔)[67][70] - 公司按揭贷款发放数量从40笔减少至28笔,同比下降30%[35][37] - 无抵押个人贷款发放本金总额增长107.5%至523万港元(2024年:252万港元),发放笔数增加40%至7笔(2024年:5笔)[68][71]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下降20.3%至5.773亿港元(2024年:7.245亿港元)[69][72] - 按揭贷款客户数减少18.4%至93户(2024年:114户),对应应收款下降20.5%至5.683亿港元(2024年:7.15亿港元)[69][72] - 无抵押个人贷款客户数减少4.5%至21户(2024年:22户),对应应收款下降4.3%至908万港元(2024年:948.7万港元)[69][72] - 最大客户应收款占比升至9.9%(2024年:7.6%),前五大客户占比升至33.7%(2024年:26.0%)[73][76] - 按揭贷款减值拨备增长51.3%至3898万港元(2024年:2577万港元)[75][77] - 无抵押个人贷款实现减值拨回831万港元(2024年:拨备218万港元)[75][77] - 放债业务分部利润微增0.6%至2089.8万港元(2024年:2076.6万港元)[81][83] - 公司采取法律手段收回抵押品以管理信用风险[35][37] - 抵债资产账面总值增长30.5%至1.345亿港元(2024年:1.03亿港元),涉及案件数增加60%至16宗(2024年:10宗)[79][82] 物业投资业务表现 - 集团物业投资分部收入下降2.4%至14,914,000港元(去年:15,288,000港元)[86][88] - 香港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减少2.5%至12,355,000港元(2024年:12,675,000港元)[86][88] - 新加坡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下降2.1%至2,559,000港元(2024年:2,613,000港元)[86][88] - 投资物业整体平均出租率降至95.8%(2024年:96.9%)[86][88] - 投资物业整体平均年租金收益率升至3.1%(2024年:2.8%)[86][88] - 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净收益由10,149,000港元转为净亏损69,400,000港元[90][94] - 香港投资物业公平价值亏损增至69,400,000港元(2024年:13,131,000港元)[90][94] - 物业投资分部由溢利21,644,000港元转为亏损57,788,000港元[91][94] 证券交易业务表现 - 证券交易业务实现强劲盈利,恒生指数受科技、医疗及消费板块推动显著上涨[39][41] - 证券买卖分部溢利增加5,378,000港元至5,693,000港元(2024年:315,000港元)[93][96] - 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收益大幅增加至4,140,000港元(2024年:74,000港元),增幅达5,494.6%[51][53] - 上市股权投资股息收入增长至1,493,000港元(2024年:185,000港元),增幅达706.5%[51][53]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之股权投资的公平价值净收益增至4,140,000港元(2024年:74,000港元)[93][96] 市场环境与经营背景 - 香港经济在持续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下仅温和扩张[31] - 消费者支出显著转向中国内地抑制了本地零售活动[31] - 零售业面临挑战,消费者行为快速转向线上渠道和成本优先支出[31] -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从147.1点下降至136.9点,跌幅6.9%[32][34] - 住宅按揭贷款负资产个案从32,073宗增至40,741宗,增幅27%[32][34] - 公司由盈转亏,主因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大幅下跌及按揭利息收入减少[40][41] - 香港政府将价值不超过400万港元物业的印花税下调以刺激市场活动[42][44] - 2025年初数据显示利率趋稳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交易量反弹[42][44] - 写字楼空置率因供应过剩维持高位,零售租金呈现逐步回升趋势[43][44] - 内地政策鼓励企业赴港上市,沪深港通计划促进跨境资本流动[46]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22亿港元,较去年5.183亿港元增长31.7%[105] - 净流动资产为12.204亿港元,较去年11.65亿港元增长4.8%[10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059亿港元[16] - 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059亿港元,较去年15.619亿港元下降3.6%[104] - 资本负债比率降至5.3%,较去年6.7%改善1.4个百分点[113][115] - 抵押资产净值1.04亿港元(物业1.04亿+股权投资0.114亿)获取0.786亿港元贷款额度[102][107] - 未使用银行担保额度7000万港元[106] - 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无抵押免息款项8000万港元[110][114] - 少数股东豁免贷款2408.7万港元并转为资本投入[111][114] - 股权投资公允价值1142万港元,较去年1538万港元下降25.7%[102][107] - 主要货币风险敞口为港元、新加坡元和美元[105][1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港元、新加坡元和美元结算[130] - 证券投资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并按期末市价计量[129]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含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5][14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47]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36.4%[1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上市规则要求的三分之一(36.4% vs 33.3%)[152][16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均获得年度独立性书面确认[152][164] - 本年度共举行4次董事会常规会议[154] - 本年度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审议财报及管理账目[151] - 董事出席率:黄伟杰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3/4次(75%)[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全部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4次(100%)[157] - 审计委员会会议出席率: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3/3次(100%)[157] - 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2/2次(100%)[157] - 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1/1次(100%)[157] - 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所有董事均出席1/1次(100%)[157] - 董事会主席每年至少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76] - 公司承担董事为履行职责所寻求独立专业意见的费用[176] - 董事在涉及重大利益冲突的决议中须放弃投票且不计入法定人数[176] - 董事会设立三个法定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175] - 已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并每年复核承保范围[150] - 年度股东大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召开[134][137] 委员会职能与构成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黄伟杰先生、陈格致女士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张镇国先生(主席)、关启健先生、何友明先生、黄卓雄先生[178]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黄伟杰先生(主席)、陈格致女士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张镇国先生、关启健先生、何友明先生、黄卓雄先生[182]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建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政策、审查管理层薪酬提案、批准股份计划相关事宜[178][180] - 薪酬委员会年度工作包括检讨董事薪酬待遇及建议执行董事年终奖金发放[182]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及组成、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建议董事重新委任[183][184] 高级管理层薪酬 - 高级管理层薪酬分布:1人薪酬在0至1,000,000港元区间,3人薪酬在1,000,001至1,500,000港元区间,1人薪酬在1,500,001至2,000,000港元区间,2人薪酬在2,000,001至2,500,000港元区间[182] 员工与多元化 - 员工总数32名与2024年持平[132][13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含高级管理层)为32人,其中男性13人占41%,女性19人占59%[190] - 集团员工(含高级管理层)男女比例约为4:6,公司认为已实现员工性别多元化[190][1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董事会共有11名董事,其中男性6人占55%,女性5人占45%[186][188] - 董事会于2013年9月采纳了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85][187] - 提名委员会将适时检讨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以确保其成效[186][188] - 本年度未发现影响实现性别多元化的挑战因素[191][193] - 公司于2019年1月采纳提名政策,为董事遴选提供框架标准[195][197] - 董事遴选标准包括品格诚信、与业务相关的专业资历及技能、时间投入意愿等[199] - 董事会确认当前架构适当无需调整[186][188] 其他重要事项 - 2022年和2021年财务数据已重列以反映已终止经营业务影响[28] - 其他收入增长12.6%至17,377,000港元(2024年:15,434,000港元)[52][54] - 本年度未持有重大投资及进行重大收购处置[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