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409元/股,较2023年的0.2653元/股减少46.88%[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3%,较2023年的6.75%减少3.52个百分点[23] - 2024年营业收入18.43亿元,较2023年的21.37亿元降低13.75%[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3.13万元,较2023年的1.21亿元减少46.85%[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01亿元,较2023年末的19.83亿元增加0.95%[23] - 2024年末总资产35.86亿元,较2023年末的39.59亿元减少9.41%[23]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95.26万元[25]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5.68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77.55万元[27] - 2024年所得税影响额为 -11.58万元,2023年为1901.40万元,2022年为4062.56万元[28] - 2024年公司围绕全球化战略推进业务优化,实现营业收入同比降低13.75%,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46.85%[31]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8.43亿元,同比降低13.75%;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降低46.85%[72]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35.86亿元,同比降低9.41%;净资产20.01亿元,同比增长0.95%;资产负债率44.20%,降低5.73个百分点[72] - 工业自动化产线营业收入18.38亿元,营业成本15.65亿元,毛利率14.83%,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12.92%,营业成本比上年减少12.25%,毛利率比上年减少0.65%[80] - 境内营业收入2.95亿元,营业成本2.75亿元,毛利率6.66%,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13.11%,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121.25%,毛利率比上年减少3.43%[80] - 境外营业收入15.43亿元,营业成本12.90亿元,毛利率16.39%,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22.58%,营业成本比上年减少23.00%,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45%[80] - 公司销售费用15,033,877.60元,同比降低4.89%;管理费用119,754,461.58元,同比降低9.99%;财务费用20,447,509.64元,同比降低29.43%;研发费用27,493,690.69元,同比增长78.13%[74]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4,866,596.78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9,152,930.20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69,497.72元[7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4年为20.03亿元,较2023年的16.47亿元同比增长21.61%[8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4年为1.89亿元,较2023年的6271.67万元同比增长200.63%[8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24年为19.72亿元,较2023年的16.16亿元同比增长22.07%[8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4年为1.22亿元,较2023年的470.75万元同比增长2485.93%[88]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3533.50万元,较上期期末数的190.24万元增长1757.39%[91]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3.24亿元,较上期期末数的7.26亿元下降55.32%[9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智能制造,提供工业自动化产线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多领域[55][56] - 公司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用于汽车多部件焊装,提供全模块化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56] - 公司结构件焊装自动化产线用于汽车底盘部件焊装,掌握形变规律并降低焊接形变[57] - 公司新能源汽车焊装自动化生产线为关键零部件提供服务,掌握多种金属焊接工艺[58][59] - 公司在北美新能源汽车装备市场具备较强先发优势,与多家核心客户合作[59] -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业务模式,生产流程包括项目前期评估、方案设计等[62] - 公司作为系统集成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通过招标或商务谈判获取订单,交付后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63] - 公司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63] - 公司在汽车结构件自动化焊装领域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在弧焊焊接变形控制上有北美市场领先技术优势[64] -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自动化领域竞争优势明显,为多家国际知名新能源车企完成首条电动汽车产线设计及建造[65] - 公司拓宽新赛道,为零售、仓储等客户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装配式建筑企业实现全屋部件自动生产设计装配产线[65]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等最新连接技术和虚拟调试、数字孪生等最新数字化技术[66] -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加强国内业务,产品已服务于一汽、大众等众多汽车主机厂[33] - 报告期内公司非汽车行业客户订单及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34]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仿生智能机器人,与Mindtrace、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35][36] -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方案报价、项目管理等六大管理体系建设[37] 各地区表现 - 境外资产为23.1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4%[93] - 美国万丰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15.40亿元,净利润为1.13亿元[95] - 美国万丰总资产231,051.13,净资产120,094.92,营业收入154,038.46,净利润11,275.50;上海派斯林总资产42,364.91,净资产793.28,营业收入43,148.04,净利润 -2,718.50;万丰智能总资产33,206.02,净资产5,804.28,营业收入11,794.62,净利润 -1,202.83[10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围绕经营指导思想,坚持“市场、技术、品牌”三个领军开展业务[110] - 深耕汽车行业,巩固乘用车优势,开拓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装备市场,发展标准化设备[111] - 聚焦国内头部汽车主机厂,以核心竞争力获取高盈利项目,加强供应链和项目管理[112] - 依托汽车制造经验,拓展智能仓储等非汽车产业业务布局[113] - 加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推进飞机自动化产线落地[114] - 利用技术数据和经验,开发深度学习平台和算法,加强AI与工业制造融合[115] -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升级[116] - 公司将以Paslin在北美市场的优势为基础,提升国际化协作力度,参与国际化竞争[11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944,930.70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7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62,995,380股[6] -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1年8月25日变更为长春市经济开发区南沙大街2888号[17]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派斯林,代码600215,变更前简称长春经开[19]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3] - 持续督导财务顾问为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2年1月1日至重组事项相关承诺全部履行完毕[21] - 签字会计师为杨如玉、潘明波,签字的财务顾问主办人为项宁、丁冬梅[2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锦华[15] - 董事会秘书为潘笑盈,证券事务代表为刘博[16] -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80多年经验,在中国、美国、墨西哥设有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32] - 2024年全球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与设备市场规模达2454.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预计2031年攀升至471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9%[40] - 到2027年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预计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41] - 2023年中国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两步走”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与整机批量生产,到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世界先进水平[4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范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方向[48] -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 产国,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48] - 根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48] -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有80多年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在北美市场细分焊装技术领域与KUKA、柯马等位于第一梯队[64] - 公司服务众多知名车企和供应商,包括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通用、福特等,并与核心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4][69] - 公司建立RASCI 4.0流程控制体系,对业务流程全面有效管控,实行大数据管理[68] - 公司向全资子公司上海派斯林增资5000万元[99] - 公司完成对美国万丰及其经营实体Paslin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报告期内推进了多方面整合[101] - 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54万台,中国以28万台装机量占全球51%份额,连续12年居最大市场[105] - 公司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方向,遵循“1 + 2 + 3”战略步伐,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108] - 公司报告期内召开3次股东大会,审议议案20项[123] - 公司完成第十一届董事会换届选举,报告期内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审议议案33项[124] - 公司完成第十一届监事会换届选举,报告期内召开5次监事会会议,审议议案18项[124] - 公司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加强规范运作[125] - 公司编制《未来三年(2024 - 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提升公司治理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125] - 公司指定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工作,指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为公开信息披露报纸[125] - 董事长吴锦华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8,153,486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32.43万元[129] - 董事、总经理倪伟勇年初持股800,000股,年末持股600,000股,减少20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84.96万元[129] - 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丁锋云年初持股800,000股,年末持股600,000股,减少20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79.15万元[129] - 董事郑建明年初持股300,000股,年末持股225,000股,减少75,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00万元[129] - 董事、董事会秘书潘笑盈年初持股800,000股,年末持股600,000股,减少20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3.43万元[129] - 副总经理文磊年初持股1,000,000股,年末持股750,000股,减少250,000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6.07万元[129] - 监事会主席孙燕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1.51万元[129] - 公司回购注销相关合计数量为11,853,486,其中10,928,486,925,000[131]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监事会原任期至2024年10月31日届满,2024年11月14日完成第十一届换届[132] - 吴锦华等多人在万丰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股东单位任职,任期为2025年1月至2028年1月[133] - 吴锦华自2015年7月起在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34] - 吴锦华自2020年7月起在万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134] - 张锡康自2017年4月起在万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任董事[134] - 倪伟勇自2016年8月起在新昌县天然气有限公司任董事[135] - 郑建明在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独立董事,任期为2019年2月至2025年6月[135] - 孙林在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独立董事,任期为2023年5月至2026年5月[135] - 朱利民自2024年3月起在无锡光则众创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任执行事务合伙人[13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670.42万元[136] - 潘笑盈、朱利民因换届选举当选董事和独立董事,梁赛南、孙金云、文磊因任期届满离任[137] - 2024年3月29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1项议案[138] - 2024年4月25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16项议案[138] - 2024年8月22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5项议案[139] - 2024年10月29日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6项议案[139] - 2024年11月14日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5项议案[139]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5次,其中现场会议0次,通讯方式
派斯林(600215) - 2024 Q4 - 年度财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