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收益约为2.145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1.94亿港元增加约10.5%[10][14]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约194.0百万港元增长10.5%至2025年约214.5百万港元[21] - 2025年毛利约31.0百万港元,毛利率约14.4%;2024年毛利约28.6百万港元,毛利率约14.8%[23] - 其他收入及净收益从2024年约1.4百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0.7百万港元[24] - 2025年净亏损约20.5百万港元,2024年净溢利约0.7百万港元,2025年拨备约22.2百万港元[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直接成本约183.5百万港元,较2024年约165.4百万港元增加10.9%[22] - 2025年行政开支约28.3百万港元,与2024年约27.7百万港元水平相当[25] - 2025年全职雇员77名(2024年88名),员工成本总额约38.1百万港元(2024年约40.8百万港元)[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收益增加主要因集团获屋宇署发出总承建商牌照后,合约工程取得良好业绩[10][14] - 集团大部分收益来自非经常性合约,主要客户项目数量减少会对营运及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因利率高企,预计香港私营机构物业市场仍缓慢,对建造业产生不利影响[11][15] - 集团在私营地基界别将面临激烈价格竞争[11] - 集团已成立项目小组,目标是拓展公营地基部门信誉可靠的客户基础[11] - 集团运营所在行业前景及业务环境充满挑战,未来项目挑选及成本控制将坚守审慎财务管理[15] - 集团将继续获取其他资格、增强财务资源,作为总承建商投标适宜项目[15] - 集团将投资人力及信息系统以提高营运能力及效率[15] 公司合规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严重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情况[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9] - 全体董事在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面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无违规事件[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超9年[7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吴女士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计服务已付及应付费用约为900,000港元,与2024年持平;非审计服务已付及应付费用约为21,000港元,与2024年持平[10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无变动[120]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重大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事宜[139]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重大违反环境法律及法规、劳工常规的情况[154][166] - 报告期内公司致命事故率为零,2024年也为零[172] 公司人员信息 - 凌志辉62岁,2022年9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建造业有约45年经验[44] - 梁卓豪34岁,2023年9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土木工程及建筑项目管理方面有逾11年经验[45] - 凌毓棠37岁,2024年11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十多年经验[46] - 庄金峰45岁,2017年12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06年12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文学士学位[48] - 何振琮61岁,2017年12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87年11月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文凭,1996年12月获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48][49] - 施伟廉47岁,2017年12月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建造业有逾27年经验[50][51] - 凌毓棠是凌志辉的儿子[47] - 梁卓豪2022年获利兹贝克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获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文凭[45] - 施伟廉在2001 - 2014年间获得多项专业资格及会籍[51] - 丘淑文女士47岁,2024年11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建筑行业有逾25年经验[52] - 曾國平先生53岁,现为集团建筑经理,在建造业约有35年经验[54][55] - 黃志偉先生39岁,为集团财务总裁,在会计等方面有约15年经验[55] - 老顯智先生34岁,2023年2月1日任明利机械工程董事,在土木工程及地基工程有10年经验[56] - 吳愷盈女士38岁,2019年3月1日任公司秘书,在审计等方面有逾16年经验[57] 公司治理结构及运作 - 董事会当前女性占比约14.3%[64] - 公司自2018年12月起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由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62] - 董事会职责包括监督公司重大事宜、履行企业管治职责等[73] - 公司业务日常运营及管理授权给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定期向董事会报告[74] - 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凌志辉、梁卓豪,非执行董事凌毓棠,独立非执行董事庄金峰、何振琮、施伟亷、丘淑文[7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高于上市规则规定的至少占董事会三分之一[75] - 提名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由董事会主席担任主席[69] - 公司制定股东通讯政策,由审核委员会定期检讨[60] - 凌先生、梁先生服务合约初始年期分别自2022年9月1日、2023年9月29日起为期三年,庄先生、何先生、施先生委任函自2023年12月27日起为期三年,凌毓棠先生及丘女士委任函自2024年11月1日起为期三年[78] - 凌先生、凌毓棠先生、何先生及丘女士将于2025年8月28日退任董事职位并膺选连任[79] - 全体董事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到陈冯吴律师事务所编制的阅读材料用于培训[82]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审核三个委员会,职责明确且范围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83]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为庄先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认为董事薪酬公平合理,无购股重大事宜需检讨批准[86][87] - 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凌先生,书面职权范围于2025年6月26日修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三次会议[88] - 企业管治守则规定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区分,凌先生任主席,梁先生任行政总裁[81] - 目前三分之一董事应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每位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并膺选连任一次[78] - 由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或额外加入的董事仅出任至获委任后首届股东周年大会,届时合资格重选[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90] - 执行董事凌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75%(3/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2/2),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约为66.7%(2/3)[91] - 执行董事梁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9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庄先生、何先生、施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4/4),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3/3),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2/2),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3/3)[91] 公司政策相关 - 2021年12月香港联交所公布咨询总结,大部分修订适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财政年度[59] - 集团自2017年4月起采纳反贪污政策[59] - 集团自2017年4月起采纳举报政策[59]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59] - 董事会自2018年12月21日起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93] - 提名委员会确保董事会至少有一名女性董事,董事会目前有一名女性董事丘女士[95][96] - 董事会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一项提名政策[98] - 提名委员会评估候选人时考虑诚信、相关行业成就经验等因素[100] - 董事会至少每年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审阅[108] -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识别及评估每年进行或更新,结果及缓解措施记录在风险资料册供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审阅[109]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及充分[109] - 公司无内部审核职能,但会每年检讨是否需要成立[110] - 董事会自2017年4月起采纳举报政策,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重大欺诈或不当行为事件[111] - 董事会自2017年4月起采纳反贪污政策,该政策会定期检讨及更新[113] - 公司发放内幕消息时会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有关资料[116] - 公司界定定期财务及经营申报规定,按须知基准控制雇员知悉内幕消息途径,并与持份者按上市规则沟通[117] - 公司已采纳股东沟通政策,目标是让股东和有意投资者方便、平等、及时获得无偏见且可理解的资料[118] - 公司检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东沟通政策的执行及有效性,认为已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且政策执行有效[119] - 董事会自2018年12月2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派息目的是让股东分享溢利并为集团未来增长保留储备[199] - 董事会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前需考虑相关因素,且派付须遵守适用法律法规,会持续检讨股息政策,不保证特定期间派特定金额股息[200]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依循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资料来自集团正式文件、统计数据及附属公司监测等资料[124]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反映集团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在环境管理及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每年发布[125] - 集团为香港总承包商,从事地基工程服务,已识别若干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并评估其重要性[126] - 董事会对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有效性负最终责任,集团成立专责团队管理相关事宜,专责团队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27] - 编制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联交所四项汇报原则为基础,集团与各方持份者公开定期沟通[128] - 集团与股东及投资者、客户、雇员、供应商、分包商、政府等持份者就不同关注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沟通[129] - 集团识别17项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并向相关持份者收集反馈[131] - 报告期重要性分析结果与上期一致,持份者认为最重要的事宜为职业健康及安全、劳工常规、废弃物及水管理[134] - 公司每年审阅及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并评估,已识别可能影响经营的重大气候相关事件[136] - 公司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对急剧风险,识别可能资产损害并购买必要保险[136] - 公司采用更高效能降温设备及措施应对慢性风险,为劳工提供定期健康体检[136] - 公司使用更节能机器及建筑工艺模式应对政策及法律风险,密切监测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并及时回应[136] - 公司推广节能应对市场风险[136] - 公司制定程序处理建筑地盘废水,确保废水减少及处理后符合许可证规定[137] - 公司制定程序处理不合规情况,修正措施包括通知相关人员、调查并建议缓解方法、向管理层报告问题及跟进措施[138] - 2025年公司车辆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130吨,2024年为1.207吨;2025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1吨,2024年为0.001吨;2025年颗粒物排放量为0.010吨,2024年为0.084吨,2025年车辆废气排放量大幅减少[140] - 202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150.03吨,较2024年的246.13吨有所下降;每项目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密度为18.75吨,较2024年的24.61吨下降[147] - 2025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98,096吨,较2024年的94,126吨有所增加;每项目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为12,262吨,较2024年的9,413吨增加[151] - 2025年总耗水量为2,470立方米,较2024年的1,449立方米增加;每项目总耗水量密度为309立方米,较2024年的145立方米增加[156] - 2025年总能耗为457,976千瓦 时,较2024年的785,203千瓦 时下降;每项目总能耗密度为57,247千瓦 时,较2024年的78,520千瓦 时下降[158] - 2025年男性雇员与女性雇员人数比例约为4.1:1,2024年为5.5:1[164] - 公司以2022财年的密度为基准,设定未来五年维持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的目标[149] - 公司以2022财年的密度为基准,设定未来五年维持废弃物水平的目标[151] - 公司以2022财年的密度为基准,设定未来五年维持较低能耗及用水量密度的目标[158] - 公司成立环境体系管理小组,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ISO9001品质管理体系专业认证[160] - 2025年总雇员流失率为81.8%,2024年为161.2%;30岁以下2025年为50.0%,2024年为225.0%;30至50岁2025年为114.3%,2024年为138.3%;50岁以上2025年为55.6%,
凌锐控股(00784)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