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报告期实现总收入约67.02亿元,较往期50.36亿元同比增长33%[17] - 公司报告期归属净利润约3.64亿元,较往期2.85亿元同比增长28%[17] - 公司报告期经调整EBITA约8.09亿元,较往期5.04亿元同比增长61%[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经营利润为648,735千元,2024年为309,680千元,经调整EBITA(未经审核)为809,302千元,2024年为503,576千元[22][23] - 2025年公司各业务分部总收入为6,702,326千元,2024年为5,035,713千元;总业绩为1,709,244千元,2024年为1,324,689千元[24]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67.02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0.36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盈利约8.09亿元,同比增长61%;归属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约3.64亿元,同比增长28%[46] - 报告期内公司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约1.23分,较过往期间的约1.03分同比增长19%[46] - 报告期内,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收入约27.12亿元,较往期29.99亿元减少10%;分部业绩约0.73亿元,较往期8.12亿元减少91%[34] - 报告期内,大麦分部收入约20.57亿元,较往期6.13亿元增长236%;分部业绩约12.30亿元,较往期2.81亿元增长339%[38] -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收入较往期增幅逾90%[41] - 报告期内IP衍生业务分部收入约14.33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8.28亿元增长73%;分部业绩约3.8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2.18亿元增长75%[42] - 报告期内剧集制作分部收入约5.00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5.96亿元同比下降16%;分部业绩约0.25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0.14亿元同比增长76%[43]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市场费用约7.89亿元,较过往期间的约7.10亿元同比增长11%,占收入比重从14%降至12%;管理费用从约9.78亿元增长至约12.37亿元,同比增长27%[48]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净收益约1.93亿元,包含银行利息收入及汇兑损失,汇兑损失因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导致[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期内,大麦作为票务平台领航者,交易总额(GMV)连续两年强劲增长,几乎覆盖中国演唱会市场所有头部项目,并上线国际版票务系统[8] - 近年来,IP授权及衍生品赛道跃升为千亿级市场,公司凭前瞻性布局位居行业第一梯队[10] - 报告期内,公司IP衍生业务以三线并进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增长,旗下阿里鱼推动二次元等领域商业化效率提升,实现零售额显著增长[10] - 公司在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的AI算法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影视产业链全流程数字生态体系[12]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2025年收入为2,711,809千元,2024年为2,999,459千元;业绩2025年为73,209千元,2024年为811,901千元[24] - 大麦2025年收入为2,057,205千元,2024年为612,585千元;业绩2025年为1,230,283千元,2024年为280,565千元[24] - IP衍生业务2025年收入为1,433,393千元,2024年为827,545千元;业绩2025年为380,349千元,2024年为217,764千元[24] - 剧集制作2025年收入为499,919千元,2024年为596,124千元;业绩2025年为25,403千元,2024年为14,459千元[24] - 报告期内,大麦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过千场,同比增加63%[36] - 报告期内,大麦开始拓展旅游演艺品类赛道,实现电影与演出票务双平台合并[37] - 截至年报日,大麦积累六大内容厂牌,参与逾120个IP的投资与制作[38] - 阿里鱼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及数千家品牌和渠道商家达成合作,拥有覆盖多类型的IP矩阵[39] - 阿里鱼业务包括转授权业务、运营业务和“锦鲤拿趣”业务[40] - 报告期内已上映主要电影票房:《抓娃娃》33.3亿元、《默杀》13.5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12.4亿元等[29] - 截至年报日,公司重点储备影片约40部,其中投资待映项目约20部,自主研发与合制项目约20部[29] - 公司已计划上映重点影片如《惊蛰无声》(拍摄中)、《东极岛》(待映)等[30] - 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累计招纳58位青年导演并进入剧组实践[31] - 公司在横店、周庄等地建设并投产四个虚拟拍摄影棚,多部影视项目应用虚拟拍摄技术降低置景成本[32] - 公司推出5个全新数字人实现商业化变现,“灯塔AI”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提升行业参与者工作效率[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未来,公司IP衍生业务将以“IP+商品+场景”模式拓展跨界边界,覆盖多元场景,触达特定用户群体[11] -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影视产业链中的应用,推动业务智能化转型[12] - 公司将继续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内容、IP衍生业务、票务业务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化升级[12] - 公司未来向全娱乐生态和多元化娱乐平台发展,推进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商业衍生、布局海外战略规划[44][47] - 公司预期明年用内部资源为业务计划提供资金,合适时或寻求外部财务资助[4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名称由阿里巴巴影業集团有限公司改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自2025年6月5日起生效[4] - 公司执行董事会成员包括樊路远、李捷、孟钧,非执行董事董本洪于2025年1月10日辞任[5] - 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期票房约505亿元,较往期556亿元下降约51亿元,观影人次约11.7亿,较往期13.3亿减少约1.6亿[14]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约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15] - 2024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1550.9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59.9亿元,连续七年稳健增长[16] - 2016 - 2023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约189亿元增长至约2219亿元,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约53亿元增长至约102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3%[16] - 公司将经营分部从五个可呈报分部重组成四个可呈报分部[18] - 公司使用经调整EBITA补充综合财务报表,消除不反映经营表现项目的潜在影响[20] - 公司以大湾区为支点,依托票务系统与阿里生态资源,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13] - 集团业务回顾载于年报第6至17页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一节内[82]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概要载于第294页[84] - 2024年7月23日,为抵销华谊兄弟到期及结欠的3.5亿元贷款,公司附属公司收购东阳美拉70%股权,代价3.5亿元,收购于2024年11月完成[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1733名,2024年3月31日为1455名[58] - 报告期内,集团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8.85亿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8.80亿元[58] - 樊路远52岁,2016年1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现任董事会主席等职[60] - 李捷50岁,2020年6月24日获委任为董事会成员,现任执行董事及执行委员会成员[61] - 孟钧45岁,2019年3月5日获委任为董事会成员,现任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及执行委员会成员[63] - 孟先生自2023年5月起任博纳影业非独立董事,自2023年6月起任乐华娱乐非执行董事[63] - 董本洪自2025年1月10日起不再担任非执行董事[71] - 李捷于2024年6月27日卸任北京光线传媒非独立董事[71]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股息,2024年亦无股息派发[7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零元,2024年3月31日亦为零元[78] - 集团国内全职雇员参与国家管理的定额供款退休金计划,2025年按雇员基本薪金的16% - 17%供款,2024年为14% - 16%[79] - 张莹和吴咏珊自2023年9月30日起担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68][69] - 宋立新于2014年12月22日获委任为董事会成员,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4] - 童小幪于2014年6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会成员,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5] - 陈志宏于2016年1月29日获委任加入董事会,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报告期内及截至年报日,除披露者外,董事或高级管理层之间无重大关系[70] - 报告期内集团向退休福利计划总供款为人民币6782.3万元,2024年为人民币6273.3万元[80] - 2025年3月31日,樊路远所持公司普通股、衍生工具总权益为3496.1797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2%;李捷为3922.5091万股,占比约0.13%;孟钧为482.5135万股,占比约0.02%[90] - 2025年3月31日,樊路远所持AGH股份及相关股份总权益占AGH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02%;李捷约0.00%;孟钧约0.00%;童小幪约0.00%[91] - 股东于2002年5月23日及2012年6月11日分别批准采纳2002年购股权计划和2012年购股权计划,2002年购股计划于2012年5月22日届满[93] - 2021年9月6日起,2021年购股计划生效,2012年购股计划终止,不得授出或概无授出任何购股权[94] - 2023年8月30日,股东批准有关2021年购股计划条款的修订[94] - 宋立新女士及童小幪先生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告退,并均符合资格膺选连任[87] - 2021年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对集团、联营公司及相关实体有贡献的参与者,集团对投票权20%或以上的公司为联营公司[95] - 2021年购股计划参与者包括购股计划雇员、公司董监高、相关实体雇员、购股计划服务供应商[96] - 2021年购股计划自2021年9月6日开始,至计划采纳日期起计十年期满或计划根据规则终止之日(以较早者为准)止[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1年购股计划余下有效期约为5年[99] - 董事会有权在计划期内向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授出购股权,认购董事会厘定的股份数目[100] - 授出购股权要约须书面作出,自授出日期起计21日内可供受要约人接纳,计划期间届满后要约不获接纳[101] - 若公司在接纳期内收到受要约人签署的要约函件副本及接纳表格,连同港币1.00元汇款,购股权视作已获接纳,汇款概不退还[102] - 向公司董事、主要行政人员、主要股东或其联系人授出购股权,须获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包括身为有关购股权承授人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103] - 向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或主要股东等授出购股权,若导致12个月内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合计超当时已发行股份的0.1%,须经股东大会股东批准[104] - 认购价不得低于股份授出日期收市价、紧接授出日期前五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06] - 购股权限承授人个人所有,不得转让等,公司可撤销违规承授人的购股股权[107] - 购股股权有效期为自授出日期起10年,行使时承授人须持续受雇12个月以上[107] - 购股股权最短持有期限(归属期)不少于12个月,特定情况可能较短[108] - 因行使2021年购股计划及其他计划购股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2023年8月30日已发行股份的8%[110] - 计算8%上限时,失效的购股股权、奖励或认购权不予计算,公司可寻求更新上限[110] - 股份合并或拆细前后,按8%上限授出的购股股权行使时可发行最高股份数占比相同[110] - 2021年购股计划授予购股服务供应商的购股股权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111] - 公司可寻求股东批准授出超8%上限的购股股权,仅可授予特别指定参与者[111] - 每名承授人12个月内获授和将获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112] - 再度授出购股权致股份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需股东大会另行批准[113] - 年报日2021年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1,985,918,24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6.65%[1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根据2021年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权[115]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2021年购股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权分别为2,138,619,212份及1,983,173,990份,占已发行股份约7.
大麦娱乐(01060)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