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收益为194,780千港元,较2024年的116,469千港元增长67.2%[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收益为207,852千港元,较上一年度129,414千港元增长60.6%[15][16] - 2025年股东应占亏损为9,095千港元,较2024年的6,356千港元扩大43.1%[6]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91港仙,较2024年的0.64港仙扩大42.2%[6]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6,845千港元,较2024年的8,376千港元收窄18.3%[6] - 2025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亏损为58千港元,较2024年的825千港元改善93.0%[6] - 2025年经营亏损为6,549千港元,较2024年亏损8,246千港元收窄20.6%[183] - 公司2025年收益为194,780千港元,同比增长67.2%(2024年:116,469千港元)[18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从二零二四年的3.6%下降至二零二五年的1.9%,主要由于项目W61早期阶段工程进度及材料成本上涨[16] - 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3.6%至24,90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25,800,000港元),主要因董事薪酬及一般行政开支减少[16] - 2025年度员工成本为49,400,000港元,较2024年的43,700,000港元增长13%[31] 业务线表现 - 公司获得两个政府土木工程项目(W62和W63),总合约金额为1,110,000,000港元[8] - 项目W62合约金额为668,000,000港元,合约期为2025年3月至2029年10月[8] - 项目W63合约金额为442,200,000港元,合约期为2025年5月至2029年9月[8] - 公司2024年5月中标项目W61,合约金额为560,000,000港元,合约期为2024年6月至2028年12月[13] - 二零二五年三月及五月新中标项目W62及W63总合约金额为1,110,000,000港元[18][20] - 土木工程服务确认的收益为194,780,000港元[167] - 公司使用产出法确认土木工程服务收益,基于建筑师或客户代表验证的进度付款申请[167] 地区表现 - 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香港政府辖下部门(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渠务署)占总收益的100%,其中土木工程拓展署单独占比95.5%(2024年:98.1%)[92] - 公司核心客户均为香港公共工程部门,业务模式依赖政府项目投标[92] - 公司为香港丙组(无金额限制)认可承建商,可竞投价值超过4亿港元的公共工程合约[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业务依赖香港政府授予的公共部门项目[44]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分包商依赖、投标定价误差及自然灾害影响[44] - 公司未报告任何重大违法或违规事件[50] - 可持續發展委员会负责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问题[47] - 公司未设定员工性别多元化的量化目标,因建筑行业传统以男性为主[121] 现金流和融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3,600,000港元至28,70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42,300,000港元),主要用于收购物业及设备[22]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75,000,000港元(与二零二四年持平)[22] - 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9,800,000港元已全部动用,其中58.3百万港元用于收购机器及设备[34][35] - 2025年动用3.6百万港元收购机器及设备,原计划剩余款项已清零[35] - 公司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691千港元,同比下降32.2%(2024年:42,263千港元)[191] - 2025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069千港元,同比减少61.3%(2024年:13,109千港元)[190] 资产和负债 - 资本负债比率从二零二四年的0.4%降至二零二五年的0.2%[23]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14,400,000港元,主要用于项目W60、W61及W62[17]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4,50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4,300,000港元)[22][28] - 公司2025年资产净值为293,933千港元,同比下降3.0%(2024年:303,028千港元)[186] - 2025年递延税项负债为2,319千港元,同比增长191.0%(2024年:797千港元)[186]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4,186千港元,同比增长13.1%(2024年:12,548千港元)[185] - 公司2025年合约资产为90,131千港元,同比增长45.1%(2024年:62,117千港元)[185] - 2025年物业、机器及设备资产为22,044千港元,同比增长98.2%(2024年:11,122千港元)[185] - 其他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70,916,000港元[17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年内仅召开三次会议,未达到企业管治守则要求的四次[100] -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4] - 公司企业管治报告披露其部分偏离企业管治守则要求(如董事会会议次数)[10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财务管理专长,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一[105] - 2025年度董事会举行三次会议,股东大会举行一次,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以德、何大东、曾咏翘、蔡浩仁出席全部会议,执行董事赖英华缺席所有会议[113] - 公司主席赖伟先生参与全部3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而执行董事赖英华先生缺席所有会议[11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确认其独立性,提名委员会评估认为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独立性指引[109] - 公司每两年进行一次董事会绩效评估,自2023年3月31日起实施[114] - 执行董事任期三年,非执行董事(含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两年,所有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10]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分离,主席负责董事会管理及集团策略计划,行政总裁负责日常业务管理[117] - 公司为董事提供持续培训,除执行董事赖英华外,其他董事均参与企业管治/法律/财务相关的简报会或研讨会[116] - 董事会由5名男性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组成,性别比例为83.3%男性,16.7%女性[120] - 公司员工总人数中66.7%为男性(2024年:62.1%),33.3%为女性(2024年:38.8%)[121] - 董事会已成立五个专门委员会(审核、薪酬、提名、可持续发展及投资委员会)以协助治理[122]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5财年召开1次会议且全体成员出席[127] - 投资委员会由3名高管组成,2025财年召开2次会议且全体成员出席[128]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执行董事赖伟先生持有公司60%股份(600,000,000股)[69] - 主要股东世慧持有600,000,000股,占比60.0%[72] - 顿新春女士作为配偶权益同样持有600,000,000股,占比60.0%[72]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7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00,000,000股[79] - 任何人士12个月内通过购股权获发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80] - 购股权行使价需为最高者:授出日收市价、前五日平均收市价或股份面值[82] - 购股权计划将持续有效至2030年3月17日[86] - 公司维持至少25%已发行股份的公众持股量[93] 审计和财务报告 - 独立核数师确认公司2025年3月31日的综合财务报表真实公平地反映了财务状况[164] -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核准则进行[165] - 关键审核事项为审计期间综合财务报表最重要的事项[166] - 2025财年支付审计费用12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25万港元[131] - 公司未设内部审计部门,但通过独立顾问评估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132] - 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数值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数(千港元)[193]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售后租回交易中的租赁负债进行处理[19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影响损益表呈列及财务披露[197] - 公司未提前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本[196] - 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199] - 公平值计量分为第一级、第二级或第三级,基于输入数据可观察程度[200] 员工和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147名,较2024年的98名增长50%[31] - 员工薪酬组合包括薪金、花红、现金补贴及购股权[33] - 公司向强积金计划的雇主供款按雇员基本薪金的固定比例计算,供款后资产归雇员所有[94] - 高级管理层(不包括董事)薪酬分布:1人在0-1,000,000港元区间,2人在1,500,001-2,000,000港元区间[12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度未派发末期股息(2024年同期亦无)[39]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84,400,000港元(2024年:87,800,000港元)[52] - 公司股本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变动[56]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券[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以德教授、何大东先生及曾詠翹女士的任期将于2026年3月16日届满[64]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0] - 公司未订立任何与股票挂钩的协议[54] - 公司未与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订立重大合约[67] - 公司未向董事提供收购股份或债权证的权利[68] - 公司未向股东提供任何税项宽免[53] - 公司附属公司租赁办公室月租为7,500港元,租期两年至2025年3月31日[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已付租金总额为90,000港元[88] - 公司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78.4%,最大供应商占比61.0%(2024年分别为52.1%和18.5%)[92] - 公司确认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年内未违反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3] - 公司于2020年3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93] - 执行董事赖伟先生拥有33年土木工程行业经验,负责集团整体企业策略及业务发展[148] - 执行董事赖英华先生同样拥有33年土木工程行业经验,负责业务发展及地盘平整项目日常营运[1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以德教授拥有43年高校教学经验,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可持续建设系主任[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何大东先生在银行业拥有40年经验,曾任职于多家银行担任高级职位[155] - 公司股东通讯政策在年内有效执行,董事会已进行年度检讨[145] - 公司网站会尽快登载财务報表、業績公告等监管披露资料[144] - 公司通讯文件以中英双语编制,便于股东理解[143] - 股东大会将有董事会主席、各委员会主席及外聘核数师出席回答股东提问[145] - 梁以德教授曾担任瑞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816)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52] - 公司行政总裁欧俊荣拥有21年香港土木工程行业经验[160] - 财务总监岑子扬拥有25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61] - 公司秘书张锦丽拥有25年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蔡浩仁拥有26年会计及企业融资经验[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咏翘拥有27年会计及财务经验[158] - 公司高级管理层均具备相关领域专业资格及丰富行业经验[160][161] - 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变动[146] - 股东需持股至少10%方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37] - 公司采用反贪污政策对舞弊行为零容忍[134] - 公司设立举报政策供员工匿名报告不当行为[133] - 主要股东沟通渠道包括财务报告、ESG报告及股东大会[141] - 公司秘书张锦丽在2025财年完成至少15小时专业培训[1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未发现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29]
生兴控股(01472)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