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海高新资源(00065)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3.7%至1.809亿港元(2023年:1.880亿港元)[13][14][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大幅扩大113.9%至5076.8万港元(2023年:2373.4万港元)[13][14][1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约50,768,000港元,较2023年约23,734,000港元增加[27]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行政费用增加约1100万港元,主要因收购老挝铜矿股权及勘探投资产生[17] - 经营成本增加约2800万港元,含绿色矿山政策合规成本及员工成本[17]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约639,000港元至3,909,000港元,主要因物流成本下降[23] - 2024年行政开支增加约30,825,000港元至103,811,000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及勘探费用增加[24] - 公司就土地破坏和解一次性确认其他经营开支人民币20,110,000元(约22,188,000港元)[25] - 2024年财务成本大幅减少至约36,000港元,主要因可换股债券全数兑换[26] - 员工成本达9581.2万港元,较去年7871.6万港元增长21.7%[48] 财务表现:现金流与资本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下降23.0%至7341.2万港元(2023年:9535.9万港元)[13]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总额约7356.5万港元,较去年1.039亿港元下降29.3%[45] - 公司完成配售322,692,000股新股,每股0.185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59,101,000港元[29]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3980万港元已悉数动用[45]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累计使用于加强采煤机器及系统达21,538千港元[39] - 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老挝铜矿潜在投资达35,000千港元[39] - 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采矿机器及系统达14,000千港元[39] - 资本承担约121.3万港元,较去年198.9万港元减少39%[47] 业务运营:煤炭业务 - 煤炭产量为90.2万吨(2023年:90.4万吨),销量为90.8万吨(2023年:90.1万吨)[18] - 煤炭开采业务确认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2596万港元[17][20] - 缴纳行政罚款65万港元(2023年:153.5万港元)[19] - 煤炭开采现金生产单位年度煤炭产出量估计为900,000吨[22] - 2024年预测平均每吨煤炭单位售价为人民币188元,2025年为人民币191元,2026年为人民币196元[22] - 现金流预测采用通胀率为2.5%及税前贴现率在16.50%至16.60%之间[22] - 报告期内生产量约为902,000吨较2023财年904,000吨下降0.2%[189] - 公司2024财年煤炭产量约902,000吨,较2023财年904,000吨下降0.2%[151] 业务运营:新投资与扩张 - 公司于2024年通过对老挝一个铜矿的股权投资进入东南亚矿业[10] - 公司支付老挝铜矿投资诚意金人民币30,000,000元(约32,219,000港元)[31] - 弘愿环球收购泰山久久52%股权,最终修订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4,800,000元(约26,764,000港元)[33] - 收购泰山久久52%股权支付代价余额人民币4,800,000元(约5,284,000港元)[34] - 泰山久久持有51%股权的非全资附属公司久久矿业拥有铜矿,估计铜储量超过100,000吨[34] - 铜矿覆盖采矿面积约24平方公里,已处理约50,000吨原矿石[34] - 弘愿环球向泰山久久提供股东贷款人民币36,000,000元(约38,281,000港元)[35] - 谅解备忘录诚意金及应计利息合共约人民币30,753,000元(约33,000,000港元)已退回集团[33] - 对泰山久久投资账面值约2473.5万港元,确认应占业绩166.7万港元[51] - 弘愿集团以现金代价11,800,000港元收购FatBoy Limited所有权益[3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变动 - 2024年发生多项董事变动包括4月5日杨默女士获委任并于7月19日辞任[5] - 2024年11月26日邝沛贤女士获委任非执行董事郑安怡小姐获委任法定代表[5] - 2024年9月30日蒋鑫先生辞任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5]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多名执行董事,其中李巨辉于2024年4月17日获委任[65][72]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存在企业管治守则偏离事项,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空缺[69]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董事任期为三年[72][73] - 杨默女士于2024年7月19日辞任导致董事会暂时不符合性别多元化要求[81] - 邝沛贤女士于2024年11月26日获委任后恢复性别多元化合规[81] - 董事变更记录:2024年共发生6次董事职务变动[75][77] 董事会结构与组成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60%[74] -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男性4人占比80%,女性1人占比20%[80] - 董事会年龄分布:41-45岁2人占比40%,46-50岁1人占比20%,51-55岁1人占比20%,56-60岁1人占比20%[80] - 董事会教育背景:工商管理2人占比40%,会计/财务1人占比20%,电机电子工程1人占比20%,法律1人占比20%[80] - 董事服务年资:1-5年3人占比60%,6-10年2人占比40%[80] 委员会运作 - 提名委员会2024年举行5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1] - 薪酬委员会2024年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5] - 提名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88] - 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92]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伟明担任主席[96] - 审计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4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8] - 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全年业绩及2024年中期未经审计业绩已获审计委员会审阅[99] 审计与核数师 - 独立核数师为苏亚文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7] - 核数师因缺乏审计证据对泰山久久投资出具保留意见[50][51] - 核数师指出缺乏足够证据确定股权会计处理方法[55] - 独立核数师2024年度审计服务收费为680,000港元,较2023年审计服务1,350,000港元下降约49.6%[103] -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聘核数师委任及审查非审计工作[103] 财务控制与投资会计处理 - 公司持有泰山久久52%股权但无法单方面行使控制权[55] - 核数师认为公司无法确定对泰山久久行使重大影响力[55] - 管理层坚持按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将52%股权分类为联营公司[57] - 审核委员会支持管理层关于重大影响力的判断[58] - 法律意见表明公司需股东会过半数投票权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57] - 公司强调持有20%以上投票权即推定具有重大影响力[57] - 将完善财务汇报程序并向当地人员传达要求[60] - 相关人员将接受合规及最佳常规培训[60]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董事会席位避免未来审计保留意见[60]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2024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规定[7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提供独立性年度确认书,被认为符合独立性要求[73] - 公司高级管理层在订立重大交易前须获得董事会批准[71]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业务计划、策略及重大财务决策[71]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常规,定期审阅监察合规情况[70] - 董事会举行13次会议,所有董事出席率均为100%[75][76] - 2024年召开1次股东周年大会和1次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均为100%[75][77] - 董事任期遵循三分之一轮值退任规则,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84] - 董事保险已为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投保[8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逾9年需股东单独决议批准重选[84] - 提名委员会负责评估董事会结构、人数及多元化,每年至少一次[88]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董事薪酬待遇及董事袍金检阅[94] - 公司秘书在2024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02] - 公司按时公布年度及中期业绩,分别在年度结束後3个月及半年度结束後2个月内发出[106]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部门,认为委聘外聘专业公司执行内部审核职能更具成本效益[109] - 董事确认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未发现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事件[107] - 公司已制定内幕消息识别及保密直至董事会批准发布的披露机制[111] - 公司已实施反贪腐政策违规员工将被解除合约并移交司法机关[112] - 公司董事会将加强附属及被投资公司财务记录查阅要求以确保监察透明度[114] - 公司董事会将检视附属及被投资公司董事会代表席位以加强管理控制[114] - 公司董事会将向当地管理层提供集团财务申报及审计规定的额外培训[114]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表现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间[122] - 公司核心业务位于中国内蒙古的煤矿,对环境影响重大,香港总部及其他中国附属公司影响微不足道[125] - 董事会全面负责可持续发展事务及ESG战略整合,成员具备相关监督技能与经验[127] - 可持续发展项目组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讨论ESG表现并向董事会汇报[128] - 持份者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投资者、政府及本地社区六大群体[131][132] - 投资者沟通渠道包含股东大会、财务报告及公司网站等五类方式[134] - 客户关注重点为服务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安全及商业道德三项[134] - 雇员权益涵盖培训发展、薪酬福利、职业健康安全等六类事项[134] - 供应商关注公平竞争、履约承诺及付款时间表三大核心问题[134] - 政府监管侧重法律合规性、内幕消息处理及查询响应机制[134] - 本地社区主要通过社区活动及捐赠参与,关注环境保护与公平雇佣[134] - 公司识别出19项重大ESG问题,涵盖排放物、资源使用、雇佣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135] - 重要性评估基于管理层观点和持份者反馈,采用二维矩阵确定优先级[138] - 高优先级ESG事项包括:雇员健康与安全(12)、能源消耗(4)、温室气体排放(2)、水资源消耗(5)[139] - 中优先级ESG事项包括平等机会(11)和防止童工及强制劳工(14)[139] 环境绩效:排放与资源使用 - 公司委任独立专家进行空气质量检测,2024年12月报告显示硫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146] - 公司推行粉尘控制措施包括建造专用储存设施、使用抑尘材料道路及洒水系统[146] - 粉尘预防措施遵循《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144] - 煤炭运输实施车速限制和车辆覆盖措施控制粉尘排放[146] - 公司NOx排放密度从2023财年约0.13千克/千吨煤炭降至2024财年约0.11千克/千吨煤炭,降幅15.4%[149] - 公司NOx排放总量从2023财年117.9千克降至2024财年96.5千克,降幅18.1%[149]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2023财年9,101.3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2024财年10,748.2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幅18.1%[150]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从2023财年10.07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吨煤炭增至2024财年11.92吨二氧化碳当量/千吨煤炭,增幅18.4%[150] - 公司范围二排放(外购电力)从2023财年8,265.7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2024财年9,968.5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幅20.6%[150] - 公司目标以2024财年为基准,到2050财年将每千吨煤炭产量的NOx排放减少30%[149] - 公司目标以2024财年为基准,到2030财年将每千吨煤炭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15%[150] - 总能源消耗量从16807.2兆瓦时增至17744.8兆瓦时,同比增长5.58%[158] - 能源消耗密度从18.59兆瓦时/千吨增至19.67兆瓦时/千吨,同比增长5.81%[158] - 直接能源消耗量从3259.1兆瓦时降至3033.3兆瓦时,同比下降6.93%[158] - 非直接能源消耗(电力)从13548.1兆瓦时增至14711.5兆瓦时,同比增长8.59%[158] - 总用水量从102090.0立方米增至102824.0立方米,同比增长0.72%[160] - 用水密度从112.93立方米/千吨增至114.00立方米/千吨,同比增长0.95%[160] - 纸张消耗量约为598.5千克[161] - 柴油消耗量从2265.4兆瓦时降至1869.9兆瓦时,同比下降17.46%[158] - 汽油消耗量从911.3兆瓦时增至1120.2兆瓦时,同比增长22.92%[158] - 甲醇消耗量从82.4兆瓦时降至43.2兆瓦时,同比下降47.57%[158] - 公司优先使用清洁能源,以甲醇替代液化石油气,并推动采购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汽车[147] - 公司鼓励员工100公里以上出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排放[147] - 公司2024财年产生无害生活垃圾约400.0吨,人均0.90吨/雇员[153] - 公司2024财年产生工业污水约23,289.0吨和生活污水约5,136.0吨[154] 社会绩效:员工与社区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466名减少至2024年的425名[169] - 全职雇员425人,较去年466人减少8.8%[48] - 女性员工比例从2023年的17.6%(75名)上升至2024年的18.5%(86名)[170] - 高级管理层占比0.4%(2名),一般员工占比99.6%(464名)[172] - 30岁以下员工占比8.1%(38名),30-50岁员工占比45.3%(211名),50岁以上员工占比46.6%(217名)[172] - 员工整体流失率从2023财年的28.1%下降至2024财年的21.5%[174] - 男性员工流失率19.2%(70名),女性员工流失率32.3%(26名)[174] - 内蒙古地区员工流失率21.9%(68名),香港地区流失率80.0%(6名)[174] - 报告期内因14起工伤事故损失1,320个工作日(2023财年:2,154日)[177] - 公司过去三年实现零工伤死亡记录[177] - 2024财年约77.7%的员工完成培训,总培训时数达9,326小时[182] - 员工培训平均时数为20.9小时,男性员工平均培训22小时,女性16.1小时[182] - 呼吸性粉尘密度每月检查一次,总煤尘密度每两周检查一次[179] - 采空区须在45天内完成防火建设和永久封闭[179] - 煤矿主通风机需全天候开启,停机须总工程师批准[179] - 2023财年员工培训完成率为85.9%,总培训时数10,050小时[182] - 新员工必须通过安全考试方可入职,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实施培训[182] - 矿工必须携带气体监测装置,有害气体超限时立即撤离[179] - 地下工人须佩戴防煤尘面罩,进入矿场前接受严格检查[179] - 每周进行一次自燃预测以确定燃烧风险[179] - 公司与5名主要供应商合作均位于中国[187] - 报告期内客户投诉为零与2023财年持平[189] - 产品安全召回事件为零与2023财年持平[189] - 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及投诉均为零与2023财年持平[191] - 信息隐私侵犯事件为零与2023财年持平[193] - 反贪污相关诉讼案件为零与2023财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