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仔机器人(00370)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收益为1.161亿港元,较2024年的2.133亿港元下降45.6%[20][22][24] - 2025年净亏损为1.381亿港元,较2024年的1.311亿港元增加5.3%[20][22][24] - 公司2025年总资产为15.361亿港元,较2024年的17.229亿港元下降10.8%[20] - 公司2025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610万港元,较2024年的3420万港元增长34.8%[20] - 公司权益从2024年的758,100,000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617,100,000港元,降幅约18.6%[74] - 流动比率从2024年的1.12降至2025年的1.07[74]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4年的34,200,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46,100,000港元,增幅约34.8%[74] - 有抵押信托贷款从2024年的216,400,000港元略降至2025年的214,500,000港元[74] - 有抵押银行贷款从2024年的99,500,000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的19,300,000港元,降幅约80.6%[74] - 资本开支从2024年的7,600,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9,300,000港元,增幅约22.4%[78][84]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的5,300,000港元增至2025年的7,900,000港元,增幅约49.1%[80][86] - 证券投资公平值收益从2024年的亏损3,500,000港元转为2025年的收益2,700,000港元[80][86] - 员工人数从2024年的279人减少至2025年的99人,降幅约64.5%[91] - 员工成本从2024年的52,900,000港元降至2025年的40,100,000港元,降幅约24.2%[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人数为99名,较2024年的279名减少64.5%[95] - 2025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为40,100,000港元,较2024年的52,900,000港元下降24.2%[9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楼宇建筑承包业务2025年收益为7220万港元,较2024年的1.027亿港元下降29.7%[28][32] - 楼宇建筑承包业务2025年实现分部盈利370万港元,2024年为亏损1540万港元[28][32] - 项目管理业务2025年无收益,2024年为1080万港元[29][33] - 项目管理业务2025年分部亏损1080万港元,2024年为2930万港元[29][33] - 定制技术支持业务2025年收益1110万港元,较2024年的1760万港元下降36.9%[31] - 定制技术支持业务2025年分部盈利190万港元,2024年为650万港元[31] - 特製技術支援業務收益為11,100,000港元,同比下降36.93%(2024年:17,600,000港元),分部溢利為1,900,000港元,同比下降70.77%(2024年:6,500,000港元)[34] - 物業經紀業務無收益產生,分部虧損為1,200,000港元,同比虧損收窄68.42%(2024年:3,800,000港元)[36][39] - 地熱能業務收益為11,400,000港元,同比下降30.49%(2024年:16,400,000港元),分部虧損擴大至31,800,000港元(2024年:5,800,000港元),主要因商譽減值21,800,000港元[38][40] - 物業投資業務租金收入為6,300,000港元(與2024年持平),扣除未變現公平值虧損1,900,000港元後分部溢利為1,000,000港元(2024年:200,000港元)[41][44] - 買賣業務無收益產生,分部虧損為11,800,000港元,同比虧損收窄22.88%(2024年:15,300,000港元)[42][45] - 借貸業務收益為5,100,000港元,同比下降32%(2024年:7,500,000港元),因計提11,300,000港元應收貸款減值導致分部虧損8,400,000港元(2024年:2,500,000港元)[43][46] - 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無收益產生(2024年:50,000港元),分部虧損為4,900,000港元,同比虧損收窄26.87%(2024年:6,700,000港元)[47] - 集中供热业务自2024年7月23日起暂停运营,无收入产生[48][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中供热业务在暂停前收入为990万港元(2024年:5190万港元),毛利200万港元(2024年:毛损1220万港元)[51][54] - 集中供热业务出售预期亏损488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3940万港元[51][54] -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2025年无收入(2024年:5万港元),分部亏损490万港元(2024年:670万港元)[49] - 融资租赁业务2025年无收入(2024年:无),分部亏损410万港元(2024年:110万港元)[52][55] - 货运业务2025年无收入(2024年:160万港元)[53][56]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名称变更,以新企业身份深耕机器人业务领域[13] - 公司锚定机器人产业为核心发展方向,已设立合资公司作为运营平台[13] - 公司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机器人在物业、医疗、教育等场景的应用[13] - 公司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整合产品、销售和供应链以创造业务收益[13] - 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应用商业化将带来全球关注的市场增长潜力[17] - 公司凭借香港资本市场优势和合作伙伴资源,有信心在机器人领域建立业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17] - 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开发人形机器人技术,截至报告日期员工近20人[58] - 合资企业已提交香港科学园入驻申请,计划2025年7月正式入驻[58] - 合资企业在安全、医疗社区、智能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推进解决方案[58] - 合资企业在北京成立,推广教育机器人业务模式至河南、陕西、广东、四川等地区[59] - 合资公司重组完成,人员规模达近20人,大部分为技术人员[60] - 合资公司计划2025年7月正式入驻香港科技园[60]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部署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68]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大陆推出教育机器人产品[68] - 公司计划完成“香港仔机器人康养示范园区项目”的正式立项[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导致公司相关业务分部收益显著下降[12] - 集中供热业务经营权的终止是收益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12] - 公司持续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以应对收益压力[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权益及净流动资产分别为6.171亿港元和6070万港元[71] - 公司有2.145亿港元的信托贷款未偿还,年利率12%[71] - 公司有1930万港元的银行贷款未偿还,年利率3.0%至4.9%[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3.715亿港元,总资产为15.361亿港元[72] - 2025年度未根据2021年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期权[97][102]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同样未派发)[98][103]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9月2日至9月8日暂停办理[99][104]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5年度财务报表[100][105] - 公司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偏离了C.1.6和D.2.5条款[106][109][113] - 集团实施了一系列内部监控程序以规范借贷业务,包括信贷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108][110] - 董事会负责制定政策方向并批准战略/运营计划,以确保公司有效运作和发展[117][118][119] - 日常管理、行政和运营工作已授权给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12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结构 - 董事局现由1名非执行董事、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7][13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中至少有1名具备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29][132] - 所有董事与公司签订为期3年的服务合约,可提前3个月或1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34] - 董事须每3年轮值告退一次,新董事需在首次股东周年大会上接受重选[135][138] - Li Mengzhe先生、王颖千女士和叶建木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连任[135][136][1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有董事均通过培训课程或阅读材料参与企业管治相关持续专业发展[141] - 提名委员会负责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33][138] - 公司已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提交的年度独立性确认函[130][132] - 非执行董事Li Mengzhe先生于2025年1月17日获委任为主席[142] - 执行董事王颖千女士在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1月16日期间担任主席职务[160] - 行政总裁秦杰先生负责集团整体管理和运营[1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叶建木先生因其他事务未能出席2024年9月10日的股东周年大会续会[149][156] - 董事局例行会议通知至少提前14天发出[150] - 董事会文件至少提前3天发送给所有董事[151] - 2025财年共举行4次董事局会议,多数董事出席率为100%[14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举行2次会议,独立董事全部出席[146] - 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各举行1次会议[146] - 执行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专门讨论企业管治职责[146][147]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女性(占比28.6%)和5名男性(占比71.4%)[18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中女性占比约31%,男性占比约69%[183]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1名具备专业会计或财务管理资质[167][170] - 审计委员会在年度内举行2次会议,审查半年及全年财务业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报告[168][170] - 提名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1名非执行董事、1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2][174] - 提名委员会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结构、规模及多元化政策[178]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明确董事提名需考虑技能、经验、专业知识等客观标准[173][175] - 公司2025财年(截至3月31日)年度业绩已通过审计委员会审查[169][170] - 主席职务在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1月16日期间由王颖千女士担任,此后由Li Mengzhe先生接任[164] - 行政总裁职务由秦杰先生担任,负责集团整体管理及战略执行[164] - 董事局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2名为女性(占比28.57%),5名为男性(占比71.43%)[1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中女性占比31%,男性占比69%[185]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1次会议,审查董事局架构及多元化政策[184][19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1次会议审查高管薪酬[187][190][192] - 执行委员会由3名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管理集团运营及企业管治职责[197][200]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及董事局多元化政策,确保董事局技能组合平衡[184][191] - 薪酬委员会参考个人表现、公司业绩及市场条件制定高管薪酬[188][192] - 执行委员会在2024年4月1日至报告日期期间审查公司管治政策[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