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入为4140212千港元,2024年为4211034千港元,2023年为3875377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EBITDA为307846千港元,EBITDA利润率为7.4%;2024年EBITDA为388132千港元,利润率为9.2%;2023年EBITDA为430270千港元,利润率为11.1%[2]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01140千港元,2024年溢利16874千港元,2023年溢利136189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111918千港元,2024年溢利15695千港元,2023年溢利107027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67186千港元,2024年亏损18947千港元,2023年溢利69654千港元[2]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14.1港仙,2024年亏损1.6港仙,2023年盈利5.9港仙[2] - 2025年公司净亏损率为 -4.0%,2024年净利率为0.4%,2023年净利率为2.8%[2] - 2025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00x,速动比率为0.92x;2024年流动比率为0.92x,速动比率为0.85x;2023年流动比率为0.85x,速动比率为0.80x[2] - 2025年公司债务/EBITDA为2.6x,2024年为2.4x,2023年为1.7x[2] - 2025年除税前亏损101,140千港元,2024年溢利16,874千港元[11] - 2025年EBITDA为307,846千港元,2024年为388,132千港元[11] - 2025年经调整EBITDA为375,150千港元,2024年为441,643千港元[11]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4140.2百万港元,销售额4170.3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减少1.7%及1.0%[87][89] - 经调整后,报告期内公司EBITDA同比减少15.1%至375.2百万港元(2024财年:441.6百万港元)[92][96] - 报告期内公司出售香港医疗服务资产确认收益268.2百万港元[93][96] - 2025财年公司对香港牙科诊所等商誉、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权益进行非现金减值213.5百万港元[94] - 报告期公司对投资物业、金融资产及其他应收款确认非现金公允价值亏损约115.6百万港元[94] - 报告期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67.2百万港元(2024财年:亏损18.9百万港元)[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公司医疗收入2,507百万港元,美學醫療、美容及養生服务收入1,296百万港元,獸醫及其他收入337百万港元[17] - 2025财年医疗服务收入下降4.7%至25.07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60.6%)[104][107]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实施诊所整合、资源重新分配、运营升级等措施,向机构医疗保健转型,新建旗舰设施实现规模化[105][108] - 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影像领域提升技术能力,获得主要服务合约[106][108] - 公司美容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支柱包括多种服务及产品销售,报告期内战略收购香港和澳门的连锁品牌,增加14个优质服务点[109]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受非必需B2C分部需求疲软和资产剥离影响,核心医疗服务需求稳定但价格敏感度提高[104][107] - 公司美容医疗、美容及养生业务收购产生协同效应,有助于收入多元化、交叉销售和运营优化[109] - 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收入贡献同比减少1.0%至12.961亿港元,占总收入31.3%[110][113] - 公司实施竞争力提升计划,包括升级CRM系统、投资美容设备、优化营销预算等[111][113] - 公司通过策略性收购新增14间优质服务门市,增强美容及养生产品组合[112] - 香港兽医及多渠道网络分部收入同比增加24.9%至3.368亿港元,占总收入8.1%[115][118] - 兽医团队扩展至71名注册兽医,尖沙咀东首间旗舰动物医疗学会医院实现盈利并获认证[115][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9个兽医服务点,为战略分部持续增长奠定基础[116][119]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除香港及澳门外)有8个服务点,中国香港有152个服务点,中国大湾区(除香港外)有12个服务点[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香港有152个业务点,中国大湾区(除香港外)有12个业务点,中国内地(除香港及澳门外)有8个业务点,澳门有4个业务点,深圳有3个业务点,广州有5个业务点[22][23] - 香港42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4.8%至10.098亿港元,内地8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9.0%至1亿港元,澳门3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4.0%至1.08亿港元[110][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在2026年完成IT、HR、财务、集中采购及客户服务职能的系统性整合[27][29] - 公司有望在未来三年恢复净盈利[28][29] - 公司的方针围绕强化核心业务、推动卓越营运及加速数位转型三大策略支柱[27][29] - 公司通过深化与保险公司及政府计划的合作,在医疗服务收入来源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28][29] - 公司对高端区域连锁店的策略性收购提升了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的市场地位[30][36] - 公司的兽医服务分部受益于稳定本地需求和跨境宠物检疫规则放宽,展现出韧性[31][36] - 2025财年下半年宏观经济状况严峻,通胀持续、利率高企、消费者谨慎消费阻碍经济复苏[86][89] - 美国政府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为香港带来新不确定性和压力,削弱消费者信心[86][89] - 香港医疗保健行业竞争激烈,跨境医疗消费趋势增长加大本地机构竞争压力[86][89] - 公司将专注优化网络整合,寻求B2B、B2I和B2G机会,提升运营和财务表现[95] - 公司保持谨慎乐观,战略聚焦业务发展、卓越运营和数字化转型[125][127] - 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将利用平台和IT能力,针对B2B、B2I和PPP项目扩大客户消费份额[126][128] - 公司香港网络通过合作和新增服务点显著扩张,组建业务发展团队提升运营效率[129][133] - 香港特区政府基层医疗发展与公司专业契合,公司获选公务员牙科计划提供者[130][133] - 卓越运营方面,公司提升员工生产力、优化资产利用、控制成本,加强中心与业务单位整合[131][134] - 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加速转型,实施数据管理系统,与“TTIPP”伙伴合作开发解决方案[135] - 公司正评估将AI技术整合到先进影像中心,以提升诊断能力和运营效率[137][13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5026888千港元,负债总额为2821892千港元,资产净值为2204996千港元[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服务点总数164个,总服务面积591,000平方呎[17][18] - 2025年客户到訪人次1,767,583,回購率65.7% [17] - 2025年现有客户收入佔比66.6%,跨品牌客戶人數佔比36.7% [17] - 2025年客戶滿意率99.99% [17] - 公司註冊醫生人數316,註冊獸醫人數71 [17] - 公司拥有48个多元化品牌,其中医疗品牌29个、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品牌11个、兽医品牌8个[21] - 公司董事长邓志辉46岁,拥有超22年医美和医疗保健行业管理经验,于2005年11月23日创立集团[40][41] - 邓志辉1998年9月至2001年5月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士课程,2001年9月至2005年2月就读于香港大学会计与金融工商管理学士课程,2009年9月获得北墨尔本理工学院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2014年1月获得赫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42] - 吕联炜45岁,2021年8月加入集团,有22年多行业管理经验,2001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获纽约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环球金融硕士学位[46][48][49] - 李向荣44岁,2016年3月加入集团,2019年7月起任首席财务官,有逾20年审计、会计及企业融资专业经验,2004年获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学位,2006年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深造文凭[52][53][54] - 陆韵晟46岁,美学医疗行业逾13年经验,资讯科技行业逾20年经验,2000年8月康奈尔大学电脑科学理学学士,2003年6月斯坦福大学电脑科学理学硕士,2017年任谷歌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57][58][59] - 梁杨世嫡70岁,2024年12月27日任非执行董事,自1982年领导PathLab,该实验室运营超49年,2006年成香港首个获ISO 15189临床实验室测试认证的私人实验室[62] - 吕联炜曾于2001 - 2007年和2008 - 2020年任职国泰航空,曾担任数码总经理等多个管理职位[47][49] - 李向荣2007年和2015年分别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执业会员,2015年成立自己的注册会计师及咨询公司[53][54] - 陆韵晟曾于2011年1月 - 2014年2月任Google (Hong Kong) Limited软件工程师,2003年12月 - 2010年12月任Google Inc.软件工程师[57][59] - 梁杨世嫡曾是香港医学化验师管理委员会成员(2007 - 2013年)和香港测试和认证局成员(2009 - 2016年)[62] - 梁杨世嫡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获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62] - 馬清楠72岁,2016年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律师执业超42年[66][69] - 馬清楠2013年1月10日至2022年11月24日任时计宝投资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 - 2020年任保良局主席[67][69] - 陸東60岁,2016年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股票市场资产投资分析经验[72][74][75] - 陸東2001、2002、2003、2005、2006、2007年获《亚洲货币》杂志“香港最佳策略员”“最佳分析师”殊荣[73][75] - 陸東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任TCL通讯科技独立非执行董事[73][75] - 區雋45岁,2022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高级管理经验[78] - 區雋是Verdant Capital Group首席执行官,管理超数十亿美元资产[78] - 區雋曾是CTF Education Group集团首席运营官[79] - 區雋2002年获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士学位[82] - 2025年5月16日,公司与江西联影集团成立“RIMAG - EC健康科技联盟”,优化成本提升服务[136] - 2025年5月16日,公司与江西一脉阳光集团成立合营企业,成立“一脉-医思健康科技联盟”[138]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将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和Hong Kong Medical Advanced Imaging (TST) Limited全部股权出售给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140][143] - 2024年11月6日,公司等卖方有条件同意向AIA出售NMC已发行股本51%、48%及1%,代价分别为4.3758亿港元、4.1184亿港元及858万港元[176][179] - 公司将促使UAIHL等向NMC转让HKMAI TST已发行股份49%,代价分别为381.4万港元、847.1万港元及847.1万港元[181] - 第一、二、三卖方将促使NMC向UAIHL及第二卖方分别转让HKMAI已发行股份5.1%及4.9%,代价为零[181] - 出售事项完成后,NMC含HKMAI TST 100%已发行股份且不含HKMAI权益,不再是公司附属公司[182] - 出售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比率超75%,构成公司非常重大出售事项[183] - 第二卖方持有NMC 48%股权,第三卖方为目标公司董事,二者均为公司附属公司层面的关连人士[184][186] - 2024年11月6日,许医生、岑医生与NMC订立收购协议,NMC有条件购买HKMAI TST已发行股本40%(许医生及岑医生各20%),代价共1694.2万港元[187][190] - 收购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因属出售事项一部分,参照出售事项分类,须遵守通知、公告及股东批准规定;其交易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获豁免通函、独立财务顾问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189][191][192][196] - 收购及HKMAI TST转让完成后,HKMAI TST将成为NMC全资附属公司[187][188][190][194] - 出售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过75%,构成非常重大出售事项,须遵守通知、公告及股东批准规定;其交易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获豁免通函、独立财务顾问及股东批准规定[186][189][191] - 公司因出售事项在总综合收益中录得约1
医思健康(02138) - 2025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