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思健康(02138)
icon
搜索文档
医思健康(0213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5-07-31 17:50
业绩相关 - 报告涵盖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业务活动,表现数据仅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香港营运业务[11] - 报告年度医疗及美容医疗重大负面回馈的退款及结算金额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为0.01%[147] 用户数据 - 公司本年度客户满意度为99.99%,复购率为65.7%[9] - 公司服务覆盖超40个医疗保健品牌,在大中华区经营164个服务点[10] - 公司为3300多人带来积极影响[13] - 退化性膝关节炎管理计划健康研讨会参与率达90.4%(198人),收集83份疼痛评估,49名患者被优先安排后续治疗[71] 未来展望 - 公司致力于成为亚洲领先的一站式医疗保健及健康服务供应商,业务有五个核心价值[8] - 2025年公司将对员工福利计划进行重大改进[134] - 公司将在2025财年及以后致力于患者护理、监管合规性及营运诚信[16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无 市场扩张和并购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与多行业参与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医疗保健生态系统[9] - 公司坚持以客为本,通过封闭生态系统建立高忠诚度客户群[9] - 公司在2025财年可持续发展取得进展,关注环境、社会可持续性和公司管治[18] - 公司成立医疗顾问委员会,每季开会提供策略监督[19] - 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每季度开会,向董事会报告环境、社会及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23] - 公司董事会授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制定集团可持续发展策略[26] - 可持续发展工作组获授权设定2030年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并推动实施[26] - 公司开始在各服务点逐步采用物联网设备优化能源消耗[56] - 公司开展100次社区外展活动,涉及45间护养院,为3300多个生命带来正面影响[69] - 公司与同路人联盟及罗氏合作,为大众提供血液检测筛检肝癌[74] - 公司实施管理培训生计划,由行政总裁统筹,旨在培养下一代商业领袖[122] - 公司实施为期24个月的计划培养优秀健康及医学美容专业人士[123] - 公司实施针对性人才发展计划,培养高潜力人才[120] - 公司推出三项福利改进措施,包括设立生日假期政策、与新强积金服务提供者合作、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135] - 公司搬迁办公室后继续为员工提供弹性工作安排[136] - 公司为全体员工提供免费年度流感疫苗接种[137] - 公司推出办公室综合症及心血管健康管理计划[138] - 公司委任业内知名专业人士组成医疗顾问委员会提高医疗安全标准[147] - 公司成立医疗安全委员会,就合规、患者安全及营运韧性提供咨询[160] - 公司建立符合ISO 31000标准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53] - 2024年公司将继续与首席数据隐私顾问合作加强数据治理及隐私保障[163] - 公司制定危机管理工作指引和政策,由行政总裁领导危机管理团队[164] - 公司禁止宣传或广告虚假失实陈述,广告发布前严格审阅[178] - 公司设立24小时客户支援热线及电邮解答客户查询[178] - 公司制定多项辅助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新员工入职介绍相关政策[179] - 公司每年检讨采购政策,以符合行业标准并提升自身[182] - 公司将可持续性原则纳入供应商评估矩阵,设有严格的供应商甄选政策[182] - 公司履行“负责任采购”责任以提高可持续性[183] - 公司将可持续性因素融入运营的政策及指引涵盖环境、社会、管治方面[185] 数据相关 - 每位雇员的平均培训时数增加23%,达到22.45小时[13][22][141] - 公司债务总额的68%与可持续融资挂钩[13] - DR REBORN连续第16年稳固最畅销品牌地位[10] - 到2025年,公司75%的设施完成LED灯安装[20] - 2025年举办逾100场社区外展活动,为3300多名人士提供照护及教育,外展计划涵盖45间安老院[22] - 女性目前担任56%的高级管理职位及部门主管[22] - 公司委托SGS在2022年审查23个重要议题的持份者观点,五大持份者组别的问卷整体回复率超60%[28] - 公司识别出23个重要议题,其中11个对持份者及企业影响最深[29] - 2022年6月21日,公司签订首笔7亿港元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融资[34] - 2023年5月,公司签署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银团贷款,融资金额从7亿港元增至10亿港元[34] - 公司超过70%的未偿还债务来自可持续融资[34] - 2023财年传统融资占比73%,可持续融资占比27%[35] - 2024财年传统融资占比66%,可持续融资占比34%[35] - 2025财年传统融资占比68%,可持续融资占比32%[35] - 本年度产生无害废弃物总量为28.81吨,堆填比例70%,循环再用比例30%[47] - 本年度无害废弃物处理总排放量为6.05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为5.28吨,2023年为7.19吨[49] - 2025年总耗电量为7,828,338千瓦,2024年为8,126,462千瓦,2023年为6,913,921千瓦[51] - 2025年总耗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597.42吨,2024年为3,942.05吨,2023年为3,351.15吨[51] - 2025年每平方呎耗电量为13.25千瓦,2024年为12.37千瓦,2023年为9.79千瓦[54] - 2025年总耗水量为14,819立方米,2024年为14,434立方米,2023年为11,928立方米[58] - 2025 - 2023年每平方呎耗水量均为0.02立方米[58] - 2025年有害废弃物产生量为11.33吨,2024年为10.54吨,2023年为5.76吨[60] - 2025年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为28.81吨,2024年为25.12吨,2023年为34.25吨[60] - 2025年每百万港元收益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为0.0027吨/百万港元,2024年为0.0025吨/百万港元,2023年为0.0015吨/百万港元[60] - 2025年每百万港元收益产生的无害废弃物为0.0069吨/百万港元,2024年为0.0059吨/百万港元,2023年为0.0088吨/百万港元[6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聘用2997人,大部分为40岁以下女性全职雇员[113] - 公司员工中女性占比71%,男性占比29%[115] - 公司管治主体年龄构成中,<30岁占比28%,30 - 50岁占比54%,>50岁占比19%[114]
医思健康(02138) - 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给非登记人士
2025-07-31 12:13
基础信息 - 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股份代号2138[1] 财报发布 - 2025年7月31日发布年报及通函发布通知[2] 文件获取 - 通讯文件中英文版已上载公司及港交所网站[2][7] - 收印刷本指示一年内有效[3][7] - 可向中介提供电邮收网站通知[4][7] 咨询方式 - 对函件有疑问可致电或电邮咨询[6][8]
医思健康(02138) - 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给股东
2025-07-31 12:09
公司通讯文件 - 发布通知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2][10] - 中英文版本已上载于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2][8] - 包括董事报告、年度财报等多类文件[7][10] 收取方式 - 收取印刷本指示一年内有效[3][8] - 可提供电邮接收电子通知[4][8] - 鼓励股东以电子形式浏览,可免费寄印刷本[6][9] 登记公司信息 - 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地址在香港夏慤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4][8] - 电话热线(852) 2980 1333,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9:00 - 18:00[7][9] 股东权益 - 自愿提供资料用于处理指示及核实记录[14][15] - 有权书面要求查阅及修改个人资料[15][16]
医思健康(02138) - 股东週年大会通告
2025-07-31 12:03
股东周年大会 - 2025年8月22日上午10时30分在香港举行[4] - 考虑采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5] - 重选4位董事并授权董事会厘定董事酬金[5] - 续聘安永为公司核数师并授权董事会厘定其酬金[5] 股份相关 - 批准董事行使权力配发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20%[7][8] - 批准董事行使权力购买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10%[12] - 扩大一般授权后,可配发或发行股份不超已发行股份10%[13] 其他安排 - 2025年8月19日至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5] - 2025年8月22日股东有权出席大会并投票[15] - 过户文件及股票8月18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分处[15] - 8月22日黑色暴雨或八号以上气旋警告生效,大会押后[15]
医思健康(02138) - (1) 建议授出发行及购回股份之一般授权;(2) 建议重选退任董事;及 ...
2025-07-31 12:00
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拟于2025年8月22日上午10时30分召开股东大会[4][8] - 股东需在股东大会或其续会指定举行时间48小时前交回代表委任表格[4]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9日至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月22日为记录日期[23] - 若2025年8月22日上午8时正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生效或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悬挂,大会将押后[67] 股份发行与购回 - 发行授权拟授予董事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20%的额外股份,即237,042,253股[10][16] - 购回授权拟授予董事购回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股份,即118,521,126股[10][16] - 2024年8月23日股东授予董事的发行及购回股份一般授权,将在本次股东大会结束时届满[15]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由1,185,211,265股股份组成[30] - 行使购回授权可提高每股股份资产净值及/或每股股份盈利[31] - 购回资金来自公司合法可拨作此用途的现金流或营运资金融资[32] - 全面行使购回授权可能对公司营运资金及资产负债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33] 董事相关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李向荣等四名董事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申请重选连任[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执行董事李向荣酬金为3,500,000港元[43] - 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李向荣持有680,500股股份及6,100,000份公司购股权[44] - 非执行董事陆韵晟酬金为每年120,000港元,另加董事会厘定的其他酌情花红及购股权[46] - 陆先生持有2,822,992股股份[47] - 梁女士委任函自2024年12月27日起为期三年,每年酬金120,000港元[49] - 梁女士通过Sunny Sea Global Limited拥有5,500,000股股份,个人名义拥有2,183,000股股份[49] - 区先生委任函自2022年9月1日起为期三年,每年酬金120,000港元[52] 其他 - 公司上市日期为2016年3月11日[10] - 本通函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2025年7月24日[10] - 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01港元[10]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各月股份在联交所买卖的最高和最低价格,如2024年7月最高1.27港元,最低0.96港元[3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邓志辉先生及其受控制法团于712,620,61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0.13%;假设董事全面行使购回授权,控股股东合计持股百分比将增至约66.81%[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并无购回任何股份[40] - 大会将考虑及采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等[58] - 大会将续聘安永为公司核数师并授权董事会厘定其酬金[58]
医思健康(02138)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31 10: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入为4140212千港元,2024年为4211034千港元,2023年为3875377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EBITDA为307846千港元,EBITDA利润率为7.4%;2024年EBITDA为388132千港元,利润率为9.2%;2023年EBITDA为430270千港元,利润率为11.1%[2]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01140千港元,2024年溢利16874千港元,2023年溢利136189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111918千港元,2024年溢利15695千港元,2023年溢利107027千港元[2]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67186千港元,2024年亏损18947千港元,2023年溢利69654千港元[2]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14.1港仙,2024年亏损1.6港仙,2023年盈利5.9港仙[2] - 2025年公司净亏损率为 -4.0%,2024年净利率为0.4%,2023年净利率为2.8%[2] - 2025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00x,速动比率为0.92x;2024年流动比率为0.92x,速动比率为0.85x;2023年流动比率为0.85x,速动比率为0.80x[2] - 2025年公司债务/EBITDA为2.6x,2024年为2.4x,2023年为1.7x[2] - 2025年除税前亏损101,140千港元,2024年溢利16,874千港元[11] - 2025年EBITDA为307,846千港元,2024年为388,132千港元[11] - 2025年经调整EBITDA为375,150千港元,2024年为441,643千港元[11]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4140.2百万港元,销售额4170.3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减少1.7%及1.0%[87][89] - 经调整后,报告期内公司EBITDA同比减少15.1%至375.2百万港元(2024财年:441.6百万港元)[92][96] - 报告期内公司出售香港医疗服务资产确认收益268.2百万港元[93][96] - 2025财年公司对香港牙科诊所等商誉、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权益进行非现金减值213.5百万港元[94] - 报告期公司对投资物业、金融资产及其他应收款确认非现金公允价值亏损约115.6百万港元[94] - 报告期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67.2百万港元(2024财年:亏损18.9百万港元)[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公司医疗收入2,507百万港元,美學醫療、美容及養生服务收入1,296百万港元,獸醫及其他收入337百万港元[17] - 2025财年医疗服务收入下降4.7%至25.07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60.6%)[104][107]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实施诊所整合、资源重新分配、运营升级等措施,向机构医疗保健转型,新建旗舰设施实现规模化[105][108] - 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影像领域提升技术能力,获得主要服务合约[106][108] - 公司美容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支柱包括多种服务及产品销售,报告期内战略收购香港和澳门的连锁品牌,增加14个优质服务点[109]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受非必需B2C分部需求疲软和资产剥离影响,核心医疗服务需求稳定但价格敏感度提高[104][107] - 公司美容医疗、美容及养生业务收购产生协同效应,有助于收入多元化、交叉销售和运营优化[109] - 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收入贡献同比减少1.0%至12.961亿港元,占总收入31.3%[110][113] - 公司实施竞争力提升计划,包括升级CRM系统、投资美容设备、优化营销预算等[111][113] - 公司通过策略性收购新增14间优质服务门市,增强美容及养生产品组合[112] - 香港兽医及多渠道网络分部收入同比增加24.9%至3.368亿港元,占总收入8.1%[115][118] - 兽医团队扩展至71名注册兽医,尖沙咀东首间旗舰动物医疗学会医院实现盈利并获认证[115][1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9个兽医服务点,为战略分部持续增长奠定基础[116][119]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除香港及澳门外)有8个服务点,中国香港有152个服务点,中国大湾区(除香港外)有12个服务点[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中国香港有152个业务点,中国大湾区(除香港外)有12个业务点,中国内地(除香港及澳门外)有8个业务点,澳门有4个业务点,深圳有3个业务点,广州有5个业务点[22][23] - 香港42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4.8%至10.098亿港元,内地8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9.0%至1亿港元,澳门3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4.0%至1.08亿港元[110][11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在2026年完成IT、HR、财务、集中采购及客户服务职能的系统性整合[27][29] - 公司有望在未来三年恢复净盈利[28][29] - 公司的方针围绕强化核心业务、推动卓越营运及加速数位转型三大策略支柱[27][29] - 公司通过深化与保险公司及政府计划的合作,在医疗服务收入来源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28][29] - 公司对高端区域连锁店的策略性收购提升了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的市场地位[30][36] - 公司的兽医服务分部受益于稳定本地需求和跨境宠物检疫规则放宽,展现出韧性[31][36] - 2025财年下半年宏观经济状况严峻,通胀持续、利率高企、消费者谨慎消费阻碍经济复苏[86][89] - 美国政府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为香港带来新不确定性和压力,削弱消费者信心[86][89] - 香港医疗保健行业竞争激烈,跨境医疗消费趋势增长加大本地机构竞争压力[86][89] - 公司将专注优化网络整合,寻求B2B、B2I和B2G机会,提升运营和财务表现[95] - 公司保持谨慎乐观,战略聚焦业务发展、卓越运营和数字化转型[125][127] - 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将利用平台和IT能力,针对B2B、B2I和PPP项目扩大客户消费份额[126][128] - 公司香港网络通过合作和新增服务点显著扩张,组建业务发展团队提升运营效率[129][133] - 香港特区政府基层医疗发展与公司专业契合,公司获选公务员牙科计划提供者[130][133] - 卓越运营方面,公司提升员工生产力、优化资产利用、控制成本,加强中心与业务单位整合[131][134] - 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加速转型,实施数据管理系统,与“TTIPP”伙伴合作开发解决方案[135] - 公司正评估将AI技术整合到先进影像中心,以提升诊断能力和运营效率[137][13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5026888千港元,负债总额为2821892千港元,资产净值为2204996千港元[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服务点总数164个,总服务面积591,000平方呎[17][18] - 2025年客户到訪人次1,767,583,回購率65.7% [17] - 2025年现有客户收入佔比66.6%,跨品牌客戶人數佔比36.7% [17] - 2025年客戶滿意率99.99% [17] - 公司註冊醫生人數316,註冊獸醫人數71 [17] - 公司拥有48个多元化品牌,其中医疗品牌29个、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品牌11个、兽医品牌8个[21] - 公司董事长邓志辉46岁,拥有超22年医美和医疗保健行业管理经验,于2005年11月23日创立集团[40][41] - 邓志辉1998年9月至2001年5月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士课程,2001年9月至2005年2月就读于香港大学会计与金融工商管理学士课程,2009年9月获得北墨尔本理工学院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2014年1月获得赫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42] - 吕联炜45岁,2021年8月加入集团,有22年多行业管理经验,2001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获纽约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环球金融硕士学位[46][48][49] - 李向荣44岁,2016年3月加入集团,2019年7月起任首席财务官,有逾20年审计、会计及企业融资专业经验,2004年获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学位,2006年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深造文凭[52][53][54] - 陆韵晟46岁,美学医疗行业逾13年经验,资讯科技行业逾20年经验,2000年8月康奈尔大学电脑科学理学学士,2003年6月斯坦福大学电脑科学理学硕士,2017年任谷歌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57][58][59] - 梁杨世嫡70岁,2024年12月27日任非执行董事,自1982年领导PathLab,该实验室运营超49年,2006年成香港首个获ISO 15189临床实验室测试认证的私人实验室[62] - 吕联炜曾于2001 - 2007年和2008 - 2020年任职国泰航空,曾担任数码总经理等多个管理职位[47][49] - 李向荣2007年和2015年分别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执业会员,2015年成立自己的注册会计师及咨询公司[53][54] - 陆韵晟曾于2011年1月 - 2014年2月任Google (Hong Kong) Limited软件工程师,2003年12月 - 2010年12月任Google Inc.软件工程师[57][59] - 梁杨世嫡曾是香港医学化验师管理委员会成员(2007 - 2013年)和香港测试和认证局成员(2009 - 2016年)[62] - 梁杨世嫡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获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62] - 馬清楠72岁,2016年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律师执业超42年[66][69] - 馬清楠2013年1月10日至2022年11月24日任时计宝投资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 - 2020年任保良局主席[67][69] - 陸東60岁,2016年2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股票市场资产投资分析经验[72][74][75] - 陸東2001、2002、2003、2005、2006、2007年获《亚洲货币》杂志“香港最佳策略员”“最佳分析师”殊荣[73][75] - 陸東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任TCL通讯科技独立非执行董事[73][75] - 區雋45岁,2022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16年高级管理经验[78] - 區雋是Verdant Capital Group首席执行官,管理超数十亿美元资产[78] - 區雋曾是CTF Education Group集团首席运营官[79] - 區雋2002年获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士学位[82] - 2025年5月16日,公司与江西联影集团成立“RIMAG - EC健康科技联盟”,优化成本提升服务[136] - 2025年5月16日,公司与江西一脉阳光集团成立合营企业,成立“一脉-医思健康科技联盟”[138]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将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和Hong Kong Medical Advanced Imaging (TST) Limited全部股权出售给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140][143] - 2024年11月6日,公司等卖方有条件同意向AIA出售NMC已发行股本51%、48%及1%,代价分别为4.3758亿港元、4.1184亿港元及858万港元[176][179] - 公司将促使UAIHL等向NMC转让HKMAI TST已发行股份49%,代价分别为381.4万港元、847.1万港元及847.1万港元[181] - 第一、二、三卖方将促使NMC向UAIHL及第二卖方分别转让HKMAI已发行股份5.1%及4.9%,代价为零[181] - 出售事项完成后,NMC含HKMAI TST 100%已发行股份且不含HKMAI权益,不再是公司附属公司[182] - 出售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比率超75%,构成公司非常重大出售事项[183] - 第二卖方持有NMC 48%股权,第三卖方为目标公司董事,二者均为公司附属公司层面的关连人士[184][186] - 2024年11月6日,许医生、岑医生与NMC订立收购协议,NMC有条件购买HKMAI TST已发行股本40%(许医生及岑医生各20%),代价共1694.2万港元[187][190] - 收购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因属出售事项一部分,参照出售事项分类,须遵守通知、公告及股东批准规定;其交易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获豁免通函、独立财务顾问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189][191][192][196] - 收购及HKMAI TST转让完成后,HKMAI TST将成为NMC全资附属公司[187][188][190][194] - 出售事项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过75%,构成非常重大出售事项,须遵守通知、公告及股东批准规定;其交易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获豁免通函、独立财务顾问及股东批准规定[186][189][191] - 公司因出售事项在总综合收益中录得约1
医思健康(02138.HK)年度总收入达41.40亿港元 股东应占亏损扩大至1.67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6-19 12:18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41 402亿港元 同比减少1 7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 672亿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1 894 7万港元 每股亏损14 1港仙 [1] - 集团销售额为41 70亿港元 同比减少1 0 [1] 收入下降原因 - 非必需医疗保健服务分部需求疲软 受深圳跨境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谨慎消费及日益增长的趋势影响 [1] - 策略性出售若干医疗资产 以优化投资组合并加强资本管理 [1] 成本管理与调整后盈利 - 集团维持严格的成本管理及策略整合以适应市场环境 [2] - 经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同比减少15 1至3 752亿港元 反映市场挑战及对长期营运效率的策略投资 [2] - 调整项目包括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净额 政府补助 金融资产亏损 商誉减值亏损等 [2] 市场环境与策略 - 市场环境趋于稳定下 公司表现有所提升 [2] - 通过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创造价值 [1]
医思健康(0213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19 1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总收入41.402亿港元,同比下降1.7%[3]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3.078亿港元,同比下降20.7%;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3.752亿港元,同比下降15.1%[3]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7.432亿港元,同比增长7.9%[3] - 净亏损11190万港元,同比下降812.7%;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亏损14.1港仙,同比下降781.3%[3] - 2025年除税前亏损1.0114亿港元,财务成本8944.2万港元,折旧2.18762亿港元,无形资产摊销1.18182亿港元[7] - 2025年银行及其他利息收入1740万港元,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3.7515亿港元[7] - 2025年公司收入为4140212千港元,较2024年的4211034千港元有所下降[8]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111918千港元,而2024年为溢利15695千港元[8][9] - 2025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61294千港元,较2024年的7662千港元大幅增加[8] - 2025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145967千港元,较2024年的4054404千港元减少[10] - 2025年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1880921千港元,较2024年的1318650千港元增加[10] - 2025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886017千港元,较2024年的1431116千港元增加[11] - 2025年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935875千港元,较2024年的1539167千港元减少[11] - 2025年公司资产净额为2204996千港元,较2024年的2402771千港元减少[11] - 2025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167186千港元,2024年为亏损18947千港元[8] - 2025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1港仙,2024年为1.6港仙[8] - 2025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43,241千港元,2024年为689,101千港元[12] - 2025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41,280千港元,2024年为 - 358,355千港元[12] - 2025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633,787千港元,2024年为 - 486,464千港元[12] - 2025年现金及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50,734千港元,2024年为 - 155,718千港元[12] - 2025年4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3,625千港元,2024年为709,859千港元[12] - 2025年外汇汇率变动影响为 - 446千港元,2024年为 - 516千港元[12]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03,913千港元,2024年为553,625千港元[12] - 2025年可报告分部总收入4201085千港元,2024年为4233867千港元,2025年外部客户收入4140212千港元,2024年为4211034千港元[23] - 2025年综合税前亏损101140千港元,2024年综合税前溢利16874千港元[23] - 2025年年内折旧及摊销总计630977千港元,2024年为625545千港元[23] - 2025年可报告分部资产总计4566409千港元,2024年为4649761千港元[23] - 2025年综合资产总值5026888千港元,2024年为5373054千港元[23] - 2025年年内添置非流动分部资产212691千港元,2024年为369772千港元[23] - 2025年可报告分部负债总计2025433千港元,2024年为2049614千港元[23] - 2025年综合负债总额2821892千港元,2024年为2970283千港元[23] - 2025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3853839千港元,2024年为3961934千港元[25] - 2025年公司总收入4140212千港元,2024年为4211034千港元,其中医疗服务收入2025年为2507266千港元,2024年为2631947千港元[27]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15842千港元,2024年为13665千港元;2025年其他利息收入1558千港元,2024年为1908千港元[28] - 2025年财务成本89442千港元,2024年为100837千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2025年为47167千港元,2024年为58339千港元[29] - 2025年除税前亏损相关,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18762千港元,2024年为177073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5年为294033千港元,2024年为339551千港元[30] - 2025年即期税项总额59419千港元,2024年为51807千港元;递延税项2025年为 - 48641千港元,2024年为 - 50628千港元[30] - 2025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亏损167186000港元,2024年为18947000港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185211000股[33] - 2025年存货152545千港元,2024年为107087千港元,其中护肤、保健及美容设备及产品2025年为54918千港元,2024年为16186千港元[36] - 2025年已出售及消耗的存货账面价值797951千港元,2024年为666132千港元[37]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341609千港元,2024年为263016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2025年为 - 17901千港元,2024年为0[3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323,708千港元,2024年为263,016千港元[40] - 2025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19,301千港元,2024年为117,706千港元[43]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03,913千港元,2024年为553,625千港元[43]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06,032千港元,2024年为81,094千港元[44] - 2025年银行借款为542,134千港元,2024年为678,902千港元[45] - 2025年已宣派及支付中期股息为11,852千港元,2024年为5,924千港元[47] - 2025年上一财政年度末期股息为0千港元,2024年为49,765千港元[48] - 2025年可换股债券流动负债为254,325千港元,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241,767千港元[51] - 2025财年下半年集团收入4140.2百万港元,销售额4170.3百万港元,同比分别减少1.7%及1.0%[53] - 经调整后集团报告期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同比减少15.1%至375.2百万港元,2024财年为441.6百万港元[54] - 2025财年集团计提213.5百万港元非现金减值开支,确认约115.6百万港元非现金公平值亏损,报告期内股东应占亏损167.2百万港元,2024财年亏损18.9百万港元[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收入25.073亿港元,同比下降4.7%;美学医疗以及美容及养生收入12.961亿港元,同比下降1.0%;兽医及其他收入3.368亿港元,同比增长24.9%[3] - 公司业务分为医疗、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兽医及其他三个报告分部[19] - 2025财年,医疗服务收入下降4.7%至2,507.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0.6%[62] - 医疗服务由香港102个服务点、316名注册医生网络提供,涵盖38个专科[62] - 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收入同比减少1.0%至1,296.1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31.3%[66] - 香港42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4.8%至1,009.8百万港元[66] - 中国内地8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9.0%至100.0百万港元[66] - 澳门3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4.0%至108.0百万港元[66] - 公司香港兽医及多渠道网络分部收入同比增加24.9%至3.368亿港元,占总收入的8.1%[69] - 公司兽医团队已扩展至71名注册兽医[6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9个兽医服务点[70]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3853839千港元,2024年为3961934千港元[25] - 香港42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4.8%至1,009.8百万港元[66] - 中国内地8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9.0%至100.0百万港元[66] - 澳门3个服务点收入同比减少14.0%至108.0百万港元[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香港市场目前的低迷状态将在短期内持续[71] - 公司将专注业务发展、卓越营运及数位转型三个战略重点应对挑战[72] - 公司将利用平台模式和资讯科技能力打造产品,提升客户消费份额[73] - 公司正在组建专业医疗业务发展团队,推动创新举措[74] - 公司获选为公务员牙科计划提供者[75] - 公司将通过广泛网络及营运能力支持公共医疗保健目标[75] - 公司将持续加强卓越中心与业务单位整合,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77] - 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实施安全资料管理系统,与TTIPP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开发创新医疗解决方案[78] - 公司评估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先进影像中心,提升诊断能力和运营效率[80] - 公司将继续与TTIPP领域主要参与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优化资产组合[82] - 香港医疗保健市场整合或加剧,公司通过选择性收购和合作巩固市场领导地位[83] - 公司通过选择性并购机会寻求外部增长,优先考虑能产生协同效应的投资[84] - 公司致力于提供预防性医疗服务,以TTIPP策略为支持[8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提供医疗及保健服务[13] -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16] - 各报告期向单一客户销售产生的收入未占集团收入总额10%以上,未列主要客户资料[26] - 公司信用卡结算信用期一般为0至120天,力图严格控制未收回的应收款项,贸易应收款项不计息[39] - 集团因出售香港医疗服务资产确认收益268.2百万港元[55] - 与2023财年基期相比,报告期内集团员工减少613名,其中后台272名、前线341名[58] - 报告期内集团重新协商137000平方呎服务场地租金,整合业务营运,释出233000平方呎未充分动用设施[58] - 自2023财年基期以来集团累计节省约286.0百万港元成本(不包括若干一次性薪酬及成本)[59] - 与2024财年相比,服务点净减少18个,总服务场地空间面积减少66,000平方呎[6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164个服务点,总面积约为591,000平方呎,2024财年为657,000平方呎[60][61] - 公司收购BMF等品牌,新增14间优质服务门市[65] - 公司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影像领域,获医院管理局影像转介等合约[64] - 香港政府自2025年6月3日起将从中国内地入境的宠物隔离期由120天缩短至30天[70] - 2025年5月16日,公司与江西一脉阳光集团成立合营企业,成立“一脉-医思健康科技联盟”[79] - 报告期内,公司将持有的NMC和HKMAI全部股权出售给友邦保险,优化投资组合[81] - 2024年6月1日,公司将冯氏大厦更名为医思健康大楼(中环),建立旗舰业务[85] - 金马伦道的医思健康大楼预计2026财年竣工,共20层,服务场地面积约100,300平方呎[8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提取银行借款54210万港元,可用未提取银行贷款60000万港元,现金及按金105490万港元[8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资本承担,已承诺订立尚未启动的若干新租赁,不计延期选择权的租赁付款总额约38000万港元[9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54210万港元未偿还计息无抵押银行借款及2543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93] - 2025
医思健康(0213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20 16:57
财务表现 - 公司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88.1%至4030万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12.0%至1410万港元[12][13] - 公司EBITDA增长18.8%至2.479亿港元,反映运营效率的提升[32] - 公司税前利润增长60.5%至5664.2万港元,显示盈利能力显著提升[32] - 公司期内溢利增长88.1%至4030.1万港元,主要由于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3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增长112.0%至14.097港仙,反映股东回报显著增加[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EBITDA利润率从9.8%提升至12.0%[45] - 净溢利率从1.0%提升至2.0%[4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税前利润为56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5%[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6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0%[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利润为40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8.1%,净利率为2.0%[84]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公司通过优化运营效率、总部成本优化和净利息支出减少实现利润增长[12][13] - 公司自2023财年以来减少469名员工,涉及219个后台和250个前线职位[15] - 公司自2023财年以来减少超过123,000平方英尺服务区的租金,并归还超过125,000平方英尺的服务区及后台空间[15] - 公司通过成本控制措施自2023财年以来节省约1.28亿港元[15] - 公司预计通过加速新医疗和影像中心的发展,实现运营效率和财务表现的显著提升[14] - 公司计划通过增强人才生产力、优化资产利用、提高流程效率和控制成本来实现卓越运营[138] 收入与业务表现 - 公司收入减少2.8%至20.629亿港元,主要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挑战导致香港及中国大陆消费者减少消费[25] - 医疗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1.3%,减少3.7%至12.643亿港元,主要由于消费气氛谨慎及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趋势[25] - 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0.5%,减少5.4%至6.298亿港元,主要由于市场环境挑战及消费气氛淡薄[25] - 兽医及其他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2%,增加18.3%至1.689亿港元,主要由于兽医服务的扩展[25] - 公司服务点净增加8个,总服务面积减少约8.3万平方英尺,主要由于医疗服务板块的整合[4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运营171个服务点,总服务面积约61.9万平方英尺,覆盖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41] - 医疗服务的收入同比减少3.7%至1,264.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1.3%[42] - 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服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5.4%至6.298亿港元,占总收入的30.5%[153] - 香港29个服务点的收入同比下降9.7%至4.893亿港元[153] - 中国大陆10个服务点的收入同比下降5.6%至5490万港元[153] - 澳门3个服务点的收入同比下降32.9%至4440万港元[153] 资本与资产优化 - 公司出售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 51%的股份,交易金额为437,580,000港元[60] - 公司预计从出售事项中录得全面收益总额开支约150万港元,净收益约3.38亿港元[67] - 公司计划将出售事项的净收益约4.36亿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需求[67] - 公司将继续优化资产组合,出售非核心及表现欠佳的资产,并将资本重新分配至增长前景更好的新投资[110] -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并购机会扩展医疗生态系统并增强垂直整合[110] - 公司将通过减少债务来降低利息支出,并寻求提升EBITDA利润率的战略投资机会[110] - 公司通过战略并购推动外部增长,重点关注医疗保健生态系统的扩展和纵向整合,同时减少债务以降低利息开支[112] 员工与福利 - 员工福利支出同比下降11.3%至4.742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3.0%[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雇员福利开支为4.742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3.0%,较去年同期减少11.3%[7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拥有2,872名雇员(不包括注册医生)[76] 市场与竞争 - 公司在大中华区拥有619,200平方英尺的服务点,覆盖1Z1个服务点[6] - 公司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底线增长和提高生产力,专注于增强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19] - 公司兽医及多渠道网络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8.9%至1.689亿港元,占总收入的8.2%,主要得益于香港市场份额的增长[125] - 公司兽医及多渠道联动营销服务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18.9%至168.9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8.2%,主要受香港兽医市场份额增长带动[127] - 公司首间自建兽医医院AMAH在2024财年开始运营,并在报告期间产生正数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127] - 香港医疗市场在2023年同比增长16.9%,达到2840亿港元,私营医疗保健行业同比增长12.6%,达到1100亿港元[132] - 公司在香港四大黄金地段(中环、尖沙咀、旺角及铜锣湾)定位为提供一站式综合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司[147] 数字化转型与客户体验 - 公司计划通过数字转型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成本效益,并改善客户体验[107] - 公司计划通过IT能力支持的平台方法,创造相关产品以最大化客户消费份额,包括B2B企业医疗市场和B2I保险行业[134] - 公司计划通过实施强大的数据管理协议,提升服务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率,并通过24/7在线预订增强客户体验[139] 股东与股权 - 公司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持有公司股份的权益比例分别为60.93%、0.84%、0.57%、0.24%和0.03%[123] - 公司控股股东邓先生及其全资拥有的Union Medical Care Holding Limited共持有722,204,610股股份[185] - 邓先生的配偶邱明利女士持有4,181,000股股份,Union Medical Care持有712,620,610股股份[185]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6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3年12月1日至2031年11月30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6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4年12月1日至2031年11月30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6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5年12月1日至2031年11月30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6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6年12月1日至2031年11月30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25,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19年1月2日至2028年8月13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25,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0年1月2日至2028年8月13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25,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1年1月4日至2028年8月13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25,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2年1月3日至2028年8月13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1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0年1月2日至2028年11月27日[190]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包括200,000份购股权,行使期为2021年1月4日至2028年11月27日[190] - 截至2024年4月1日,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1,000,000股[200] - 在报告期内,1,000,000股股票期权失效[20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量为1,000,000股,授予日期为2019年10月16日,行权价格为每股7.00港元[20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量为2,500,000股,授予日期为2021年3月15日,行权价格为每股6.55港元[20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量为2,500,000股,授予日期为2021年12月1日,行权价格为每股13.30港元[200] 其他财务信息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同比增加81.7%至21.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增加4.0百万港元[52] - 存货及耗材成本同比增加10.4%至367.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收购美学医疗设备及实验室设备的分销业务[52] - 注册医生开支同比减少7.9%至543.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26.3%[52] - 营销及广告开支同比减少13.9%至92.6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4.5%[54] - 租金及相关开支及使用权资产折旧同比减少11.3%至189.9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9.2%[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46.4百万港元,定期存款76.5百万港元[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偿还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6.5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为2.418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35.0%[68]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承诺的新租赁付款总额约为3.8亿港元[68] - 公司通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资本支出提供资金,主要用于设立新诊所及服务中心、购买经营设备等[68]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担保[68]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无投资物业、土地及楼宇的所有权权益作抵押[6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信用卡开支为3750万港元,占总收入的1.8%,较去年同期减少4.8%[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经营开支为1.267亿港元,占总收入的6.6%,较去年同期增加17.7%[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64亿港元,定期存款为7650万港元[89] - 公司预计利率上升或下降100个基点将导致税后利润及保留利润减少或增加约540万港元[99] 战略合作与并购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与NMC签订服务协议,为HKMAI TST提供为期三年的运营管理服务[93]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完成出售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 51%股权的非常重大出售及关连交易[90] - 公司出售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及Hong Kong Medical Advanced Imaging (TST) Limited的全部股权给AIA Group Limited[106] - 公司将继续与TTIPP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释放成熟资产的价值[110] - 公司与HKMAI TST签订服务协议,将在三年内提供包括放射科医生服务、客户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六大核心功能领域的服务[114] - 公司以16,942,000港元收购HKMAI TST 40%的已发行股本,完成后HKMAI TST将成为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115] 股息与股份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预计于2025年1月24日支付[99] - 公司将在2025年1月3日至1月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中期股息资格[10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85,211,265股[14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85,211,265股[166] 业务发展与扩展 - 公司计划通过业务发展、卓越运营和数字化转型三大重点领域实现利润增长[133] - 公司迅速调整运营策略,抓住B2I、B2B和B2G领域的新兴机遇,应对患者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动态市场环境[152] - 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鼓励预防性护理和定期检查的患者友好型医疗保险计划和企业医疗市场[152] - 公司在上一财年内部设立的22个新医疗设施业务持续大幅增加[152] 购股权与股票期权 - 公司2016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3年5月29日终止,2024年4月1日及2024年9月30日无购股权可供授出[176] - 公司2016年购股权计划在报告期间内未发行任何股份,占报告期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176] - 公司董事吕馨烽持有10,000,000股股份,每股行使价格为11.60港元[177] - 公司董事李向受持有100,000股股份,每股行使价格为6.00港元[177]
医思健康(0213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8 12:03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20.629亿港元,同比下降2.8%[2] - 医疗业务收入为12.643亿港元,同比下降3.7%[2] - 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业务收入为6.298亿港元,同比下降5.4%[2] - 兽医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689亿港元,同比增长18.3%[2]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2.479亿港元,同比增长18.8%[2] - 净溢利为4030万港元,同比增长88.1%[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2港仙,同比增长100%[2] - 每股中期股息为1.0港仙,同比增长100%[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总收入为2,062,89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21,312千港元略有下降[28] - 医疗服务收入为1,264,26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2,913千港元下降3.7%[28] - 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服务收入为629,76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65,697千港元下降5.4%[28] - 兽医及其他服务收入为168,86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2,702千港元增长18.3%[28] - 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56,64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282千港元增长60.5%[2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税前溢利为14,097,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651,000港元增长111.9%[3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2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6港仙增长100%[3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每股摊薄盈利为1.2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6港仙增长100%[41] - 公司2025财年中期收入为2,062.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8%;销售额为2,084.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63] - 公司税后净溢利同比增加88.1%至40.3百万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112.0%至14.1百万港元[64] - 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减少3.7%至1,264.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1.3%[70] - 公司美学医疗、美容及养生分部收入同比减少5.4%至629.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30.5%[72] - 兽医及其他服务分部收入同比增加18.9%至168.9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8.2%[75]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21.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1.7%,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增加[96] - 除税前溢利为56.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0.5%[106] - 期内溢利为4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8.1%,净溢利率为2.0%[109] 资产负债情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为8.22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931亿港元有所增加[2] - 债务总额为8.91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207亿港元有所减少[2]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793,641千港元,较上一期的4,054,404千港元有所下降[11] - 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1,732,464千港元,较上一期的1,318,650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02,296千港元,较上一期的1,431,116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公司资产净值为2,544,843千港元,较上一期的2,402,771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6,390千港元,较上一期的553,625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338,850千港元,较上一期的263,016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银行借款为222,893千港元,较上一期的136,912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公司递延收入为515,795千港元,较上一期的540,148千港元有所下降[13]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78,966千港元,较上一期的1,539,167千港元有所下降[13] - 公司储备为2,011,557千港元,较上一期的1,961,333千港元有所增加[13] - 公司报告分部资产总额为4,889,57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649,761千港元增长5.2%[26] - 公司报告分部负债总额为2,089,47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49,614千港元增长1.9%[2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64亿港元,定期存款为7650万港元[110] - 公司大部分现金及银行结余以港元计值[1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偿还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650.0百万港元,可换股债券为241.8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为35.0%[129] 业务分部 - 公司业务分为三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医疗、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兽医及其他[21] - 分部业绩评估基于分部资产和负债,包括有形、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但不包括投资物业、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权益等[22] - 分部收入根据提供给客户的服务种类进行分配,并参照销售和开支进行分配[23] - 分部表现通过可报告分部溢利/亏损(经调整除税前溢利/亏损)进行评估,不包括银行利息收入、其他利息收入等[25] - 香港地区收入为1,922,435千港元,占总收入的93.2%,较2023年同期的1,996,995千港元下降3.7%[28] - 澳门地区收入为44,39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6,117千港元下降32.9%[28]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为54,92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8,200千港元下降5.6%[28] - 香港29个服务点的收入同比减少9.7%至489.3百万港元[72] - 中国大陆10个服务点及澳门3个服务点的收入分别同比下跌5.6%至54.9百万港元及同比下跌32.9%至44.4百万港元[72] - 公司将继续投资于兽医综合平台,将其转型为一大增长来源[76] 成本与开支 - 公司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自2023财年基准年以来节省约128百万港元[67] - 公司总员工人数减少469人,涉及219个后台及250个前线职位[67] - 公司服务区面积减少超过123,000平方英尺,并整合重叠业务,归还超过125,000平方英尺的服务区及后台空间[67] - 公司服务点净增加8个,但服务场地空间面积净减少约83,000平方英尺[6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运营171个服务点,服务区共占约619,000平方英尺[68] - 存货及耗材成本为367.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4%,主要由于收购美学医疗设备及实验室设备的分销业务[97] - 注册医生开支为543.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9%,占总收入的26.3%[98] - 雇员福利开支为474.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3%,占总收入的23.0%[99] - 营销及广告开支为92.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3.9%,占总收入的4.5%[102] - 租金及相关开支及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89.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3%,占总收入的9.2%[103] 资本支出与投资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折旧费用为92,708,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5,214,000港元增长8.8%[3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41,67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8,063,000港元下降15.7%[3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无形资产摊销为56,8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1,454,000港元增长10.4%[3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费用为21,37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5,456,000港元下降77.6%[4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使用权资产增加69,554,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1,106,000港元下降23.6%[42]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出售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 51%已发行股本,代价为4.3758亿港元[112] - 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 Limited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其附属公司提供医疗服务和医学诊断服务[114] - 公司促使Union Advanced Imaging Holding Limited及其他股东将HKMAI TST 49%已发行股份转让给NMC,代价分别为381.4万港元和847.1万港元[115] - 出售事项完成后,NMC将不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其财务业绩亦不再并入公司的财务报表[116] - 公司与NMC订立服务协议,同意在完成后的三年内向HKMAI TST提供经营管理服务[119]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收购HKMAI TST 40%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694.2万港元[120] - 收购事项完成后,HKMAI TST将成为NMC的全资附属公司[120] - 公司预计出售事项将产生约1.5百万港元的开支,并确认约338百万港元的净收益[124] - 公司计划将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36百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需求[1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本支出主要用于设立新诊所及服务中心、购买医疗及美容设备,并通过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提供资金[127] - 公司已承诺订立尚未启动的新租赁,租赁付款总额约为380百万港元[128] - 公司收购的兽医业务未能达到保证溢利,兽医卖方需补偿约0.9百万港元,张兽医需补偿约2.3百万港元[137] 市场与行业 - 香港医疗市场同比增长16.9%,2023年达到2,840亿港元[78] - 私营医疗保健行业同比增长12.6%,达到1,100亿港元[78] - 公司未来将专注于业务发展、卓越运营及数字化转型以实现利润增长[79] - 公司计划通过平台方法创造相关产品,以尽量分占客户消费额,包括B2B企业医疗市场和B2I保险行业[80] - 公司将继续增进与TTIPP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巩固在香港的领导地位[84] - 公司通过减少债务转向采用去杠杆,以降低利息开支[86] - 公司位于香港中环干诺道19至20号的“冯氏大厦”易名为“医思健康大厦(中环)”,标志着公司在香港四大黄金地段的战略定位[87] - 公司位于尖沙咀金马伦道的医思健康大厦即将落成,将成为提供高端医疗及保健服务的中心枢纽[88] - 公司通过实施健全且安全的数据管理协议,实现进一步自动化并精简营运[82]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外币风险,主要涉及港元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但未使用衍生合约对冲货币风险[132][134] - 利率上升或下降100个基点将导致公司除税后溢利及保留溢利减少或增加约5.4百万港元[135] - 公司收入减少2.8%至2,062.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90] - 医疗服务收入减少3.7%至1,264.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1.3%[91] - 公司出售New Medical Centre Holdings Limited及Hong Kong Medical Advanced Imaging (TST) Limited的全部股权,以优化资产组合[83] 股息与股东权益 - 公司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预计于2025年1月24日或前后派付[140] - 公司将于2025年1月3日至2025年1月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保股东享有中期股息的资格[141] - 已宣派中期股息为0.5港元每股[59] 公司治理 - 公司在报告期间内未持有重大投资,也未进行任何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139]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内的企业管治守则,并在报告期间内遵守所有守则条文[143]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标准守则,所有董事确认在报告期间内已遵守该守则的规定[144]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在报告期间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认为其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的规定[146] - 公司在报告期间内未发生任何根据上市规则第13.51B(1)条须披露的董事资料变更[147] 其他 - 报告期间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176] - 销售额包括已订立的合约销售及公司提供的所有产品及服务产生的总销售额[176] - 公司股份为每股面值0.00001港元的普通股[176] - 公司执行董事为邓志辉先生、吕联炜先生及李向荣先生[177]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陆韵晟先生[17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马清楠先生、陆东先生及区隽先生[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