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耀莱(00970) - 2025 - 年度财报
新耀莱新耀莱(HK:00970)2025-07-31 16:30

董事会及管理层变动 - 董事会发生重大人事变动,自2024年4月23日起罢免5名董事(郑浩江、赵小东、朱雷、程彬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8][9][11] - 居庆浩自2024年6月22日起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6][7] - 2024年6月21日至2025年6月12日期间,共有7名董事(施嘉豪、武鹏、游弋洋、李青松、廖克难、吴伟雄、游弋洋)辞职[7][10][11][12] - 审计委员会主席自2024年4月30日起由陈敏杰担任[12] - 薪酬委员会主席自2024年6月22日起由王晖担任[12] - 李雲九自2025年6月12日起被任命为审计委员会成员[12] - 居庆浩自2025年6月12日起被任命为薪酬委员会成员[12] - 高亞飛在审计委员会的职务于2024年6月22日终止[12]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36.7%,从32.647亿港元降至20.675亿港元[15][21] - 公司总收益为20.675亿港元,同比下降36.7%[78][79][80] - 毛利同比下降54.0%,从3.063亿港元降至1.410亿港元[15][21] - 集团毛利下降54.0%至1.41亿港元,毛利率由9.4%降至6.8%[81][8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达7.182亿港元(2024年:6.134亿港元)[19][23] - 每股亏损为13.7港仙(2024年:16.1港仙)[19][23]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及分销成本同比下降47.6%[18][22] - 销售及分销成本大幅减少47.6%,从约3.394亿港元降至1.78亿港元[103][106] - 行政费用同比下降33.1%[18][23] - 行政费用下降33.1%,从1.059亿港元降至7080万港元[107][113] - 融资成本减少19.8%,从8140万港元降至6520万港元[108][114] - 员工成本减少至5770万港元(2024年:8870万港元),降幅35.0%[136] 资产减值亏损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亏损达3.285亿港元(2024年:8730万港元)[17][22] - 其他无形资产减值亏损达1.201亿港元(2024年:4050万港元)[17][22] - 商誉减值亏损为2930万港元(2024年:2.076亿港元)[17][22] - 商誉减值损失2930万港元[84]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3.285亿港元[84] - 商誉减值亏损约2930万港元,全部来自物业管理服务(对比去年:约2.076亿港元,其中2.002亿属汽车分销,740万属物业管理服务)[87] - 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亏损约3.285亿港元(对比去年:8730万港元)[87] - 其他无形资产减值亏损约1.201亿港元,其中9200万为电影权,2810万为物业管理合约客户名单(对比去年:4050万港元,全部为电影权)[96][99] - 电影权减值亏损约9200万港元,账面值高于可收回金额[104] - 物业管理客户名单减值亏损2810万港元,可收回金额仅180万港元[105] - 应收账款减值亏损为230万港元(2024年:零)[16][21] 其他财务数据 - 总资产同比下降33.1%至190.78亿港元(2024年:285.27亿港元)[29] - 总资产下降33.1%,从28.527亿港元降至19.078亿港元[109][115] - 净资产同比下降39.0%至97.03亿港元(2024年:159.15亿港元)[29] - 借贷减少27.6%,从7.273亿港元降至5.268亿港元[121][125] - 存货下降31.4%,从8.116亿港元降至5.569亿港元[127] - 存货减少31.4%至5.569亿港元(2024年:8.116亿港元)[131] - 物业厂房设备减少44.6%,从9.496亿港元降至5.26亿港元[118][122] - 质押资产总额减少至13.5亿港元(2024年:20.82亿港元)[135][138] 财务比率 - 毛利率下降2.6个百分点至6.8%(2024年:9.4%)[30] - 权益回报率为-74.0%(2024年:-38.5%)[30] - 资本负债比率上升8.6个百分点至54.3%(2024年:45.7%)[30] - 资本负债比率上升至54.3%(2024年:45.7%)[130] - 资产负债率升至54.3%,上年为45.7%[126]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加至130天(2024年:126天)[131] 超豪华汽车分销业务表现 - 超豪华汽车分销收益下降38.3%至17.248亿港元(上年度27.952亿港元)[47][52] - 宾利汽车销售额下降42.5%至7.78亿港元(上年度13.527亿港元)[47][52] - 劳斯莱斯销售额下降47.0%至5.688亿港元(上年度10.735亿港元)[48][52] - 兰博基尼销售额增长2.4%至2.979亿港元(上年度2.908亿港元)[49][52] - 汽车销售整体毛利下降78.1%[50][53] - 汽车销售额为16.447亿港元,同比下降39.5%[78][80] - 汽车业务毛利减少1.329亿港元[82][85] 售后服务业务表现 - 售后服务收益增长2.5%但毛利率从30.2%降至25.3%[51][53] 非汽车分销业务表现 - 非汽车分销收益下降29.0%至2.762亿港元(上年度3.888亿港元)[55][61] - 非汽车分销毛利率从9.3%降至6.4%主要因存货减值5230万港元[56][61] 其他业务收益 - 其他业务收益下降17.5%至6660万港元(上年度8070万港元)[58][62] 股权投资(Bang & Olufsen) - 对Bang & Olufsen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长57.8%至2.092亿港元(上年度1.325亿港元)[66] -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为2.092亿港元,占总资产11.0%[75][77] - 持有Bang & Olufsen股份1541.414万股,占比10.60%,账面金额增长57.8%至2.092亿港元[69][70] - Bang & Olufsen股价上涨至13.76丹麦克朗/股,年度涨幅47.2%[71][76] 其他收入及亏损 - 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为7840万港元亏损[8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录得亏损约7840万港元,主要源于投资物业及影视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物业、机器及设备重估亏损[86] 资产减值评估(可收回金额) - 物业管理服务CGU于2024年9月30日可收回金额约2.254亿港元,低于账面值约2.554亿港元,确认商誉减值亏损约2930万港元[89][92] - 汽车业务CGU于2024年9月30日可收回金额为10.19558亿港元,低于账面值13.481亿港元,导致物业、机器及设备确认减值亏损3.28542亿港元[94][97] - 电影权于2025年3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使用价值约400万港元,低于账面值9750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9200万港元[101] - 物业管理合约客户名单于2025年3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180万港元,低于账面值2990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2810万港元[102] - 物业管理服务CGU于2025年3月31日可收回金额约2.584亿港元,高于账面值约2.132亿港元,无需进一步减值[90][93] - 汽车业务CGU于2025年3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7.24201亿港元,高于账面值7.2321亿港元,无需进一步减值[95][98] 人力资源 - 员工人数减少至319名(2024年:396名),降幅19.4%[136] 融资活动 - 通过配售新股募集资金净额4640万港元(净价每股0.62港元)[142] - 已动用募集资金3380万港元,其中800万用于诉讼开支,1280万用于潜在投资,1300万用于营运资金[145] - 未动用募集资金1260万港元[145] 法律诉讼及和解 - 需支付临时清盘人费用约140万美元[147] - 公司需支付共同临时清盘人费用总额约140万美元[149] - 针对前董事郑浩江、朱雷及程斌的赔偿令涵盖百慕达诉讼相关法律费用及损失[152] - 公司向最大股东施清流支付和解金616.23万港元[157] - 公司向申万宏源支付和解金40万港元[157] - 百慕达法院费用裁决上诉程序于2024年12月13日启动[150] - 部分前董事(蔡思聪、林国昌等)赔偿聆讯延期审理[152] - 贷款违约法律程序于2022年8月8日达成和解并签署协议[164] - 公司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到部分分期付款合计2432万港元[165][168] - 法院判决第一借款人需偿还截至2022年11月22日的未偿还本金3712.48万港元[165][168] - 法院判定第一借款人需支付年利率6.5%的利息(自2022年11月22日起计算)[165][168] - 公司获法院判给的诉讼费用为42万港元[165][1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未从第一借款人或担保人收到任何还款[171][176] 贷款详情(第一笔) - 第一笔贷款未偿还本金为5800万港元[160] - 第一笔贷款年利率为6.5%[159] - 法律程序涉及5800万港元贷款违约及担保人追偿[161] 贷款详情(第二笔) - 第二笔贷款本金为3200万港元,年利率7%[173][177] - 第二借款人未能于2022年3月22日偿还3200万港元本金及应计利息[174][177] - 法院于2024年2月6日对第二借款人发出破产令[178][181] - 公司于2023年9月19日向法院提交针对第二借款人的破产呈请[178][181] - 第二借款人于2024年8月申请撤销破产令但于2025年3月被法院驳回[178][181] 业务展望与指引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经营亏损,新管理层下一年度将进行审慎财务管理[182] - 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8%-20%[32] - 2024年豪华车销量同比下降7.8%至274.21万辆[38] - 中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带来410-520万辆增量销售[39] - 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2.5%至2,621万辆[39] - 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预计未来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33] 股息政策 - 公司不派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无),且年内无分派中期股息(2024年:无)[187][191] 股份期权计划 - 股份期权计划下可供发行的股份为199,709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562,801,809股的约0.04%[197][19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份期权计划下可授出的期权涉及零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444,178,468股的0%[19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授予并全部行使了34,000,000份股份期权,行使价为每股1.00港元[194] - 股份期权计划的一般计划限额为547,195,344股合并前股份(相当于合并后34,199,709股),占批准日已发行股本的10%[19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970[1] - 报告期为2025年年报[2][3] -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奢侈品和汽车分销、售后服务、物业管理及租赁、影视业务及放贷业务,主要位于香港和中国内地[184][188]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382,939,372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