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迪米生活控股(01667)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表现:总收益 - 二零二五年总收益为102,131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121,519千港元下降15.9%[7] - 公司2025财年总收益为102.13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9%(2024财年:121.519百万港元)[21] - 公司收益从121.5百万港元减少16.0%至102.1百万港元[28] - 公司年度收益为102.131百万港元,较去年121.519百万港元下降15.9%[174] 财务表现:净亏损 - 二零二五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2,581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90,417千港元收窄19.7%[7] - 除税前亏损从90.2百万港元减少至72.0百万港元[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从90.4百万港元减少至72.6百万港元[33] - 年度净亏损72.581百万港元,较去年90.417百万港元收窄19.7%[174] - 公司净亏损约7258.1万港元,经营现金净流出2928.1万港元[190]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亏损约为90.1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4百万港元增加12.1%[110] 业务线表现:建筑及工程服务收益 - 建筑及工程服务收益中,改建加建装修工程及楼宇服务为68,424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56,445千港元增长21.2%[7] - 维修及修复有历史性楼宇收益为19,249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39,022千港元大幅下降50.7%[7] - 楼宇建造服务收益为1,235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1,534千港元下降19.5%[7] - 改建、加建、装修工程及楼宇服务收益占比67.0%(68.424百万港元),同比上升20.5个百分点[21] - 维修及修复有历史性楼宇收益下降50.7%至19.249百万港元,占比降至18.8%[21] - 公司建筑及工程服务收入为88,908,000港元[157] 业务线表现:生活消费产品收益 - 销售生活消费产品收益为6,984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18,054千港元大幅下降61.3%[7] - 销售生活消费产品收益下降61.3%至6.984百万港元,占比降至6.9%[21] - 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益从18.1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7.0百万港元[28] 业务线表现:酒店收入 - 酒店收入为6,239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6,464千港元下降3.5%[7] - 酒店收入下降3.5%至6.239百万港元,占比微升至6.1%[21] 成本与费用:毛利润/亏损 - 建筑及工程业务毛亏损从8.5百万港元增加至12.5百万港元[29] - 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毛利从7.8百万港元减少至2.3百万港元[29] - 年度毛损7.45百万港元,去年为毛利2.046百万港元,毛利率由正转负[174] 成本与费用:运营开支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35.4百万港元减少至23.3百万港元[30] - 行政开支从60.1百万港元减少至34.6百万港元[31] - 员工成本为29.0百万港元,较去年51.7百万港元下降43.9%[44]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9.281百万港元,较去年38.199百万港元改善23.3%[181]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56.6万港元,较上年所得26千港元大幅恶化[183]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249.2万港元,主要来自股东贷款所得6596.2万港元[183]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747.5万港元,同比下降23.1%[183]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5百万港元,较去年9.7百万港元下降22.7%[38]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7.4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3.1%[176] - 公司净亏损约7258.1万港元,经营现金净流出2928.1万港元[190] 资产与负债 - 二零二五年总资产为250,115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278,495千港元减少10.2%[7] - 二零二五年总负债为235,687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260,675千港元减少9.6%[7] - 二零二五年资产净值为14,428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17,820千港元下降19.0%[7] - 公司借款总额为154.1百万港元,较去年171.9百万港元下降约10.4%[36] - 流动比率为2.4(2024年:2.5),资本负债比率为91%(2024年:90%)[38] - 合约资产减少至146.51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4%[176] - 来自股东之贷款减少至76.8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4%[177] - 未偿还其他借款及股东贷款账面值合计约1.52亿港元,其中32.8万港元需一年内偿还[190] - 公司合约资产于2025年3月31日为146,515,000港元[160] 项目与合约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建项目33个(楼宇建造服务1个、改建类24个、历史建筑维修8个)[21] - 在建项目未来预期确认收益总额为73.8百万港元[22] - 公司已完成合约金额达3百万港元或以上的项目16个,主要为改建类工程[24] - 进行中合约金额超3百万港元的项目9个,包含楼宇建造及历史建筑修复[25] - 进阶建筑获授权公共工程合约最高金额达100百万港元[26] - 讯达工程获授权电气装置合约最高金额达11.4百万港元[26]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侯玲玲女士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工作及业务发展策略制定[46] - 刘宁先生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集团营运管理[47] - 朱健明先生拥有超过20年会计及公司秘书领域工作经验[49] - 何永深先生在会计及客户管理方面具有超过10年经验[51] - 甄永祥先生在审计、企业融资及财务管理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53] - 梁锦辉先生在建造及土木工程业拥有逾20年经验[55] - 吴铭军于2021年3月2日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并于2021年4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56] - 董事会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61]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2]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含2024年新委任及辞任成员)[66][73] - 甄永祥于2024年7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提名委员会委员[66][73] - 何少强于2024年6月13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所有委员会职务[66][73] - 刘宁于2024年7月29日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73] - 本年度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提供书面年度独立性确认且被视为独立人士[67] - 审核委员会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审查中期及年度财务业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74] - 薪酬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审查公司薪酬政策及高管薪酬待遇[76] - 提名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审查董事会结构、规模及组成以及独董独立性[78] - 董事会全体成员出席率100%,4名董事参加全部4次董事会会议[81] - 3名委员会成员(朱健明、何永深、甄永祥)出席全部2次审核委员会会议[81] - 所有董事均出席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和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100%[81] - 公司未设立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但通过集团多方面措施履行内审职能[83] - 审核委员会与外部核数师进行会面[75]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详情披露于年报相关章节[77] - 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收益、采购、开支、存货和人力资源等运营周期[82] - 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在1,000,001港元至1,500,000港元的有3人,在2,000,001港元至2,500,000港元的有1人[87] - 外聘核数师酬金中,审核服务费用约为160万港元,非审核服务费用约为18万港元[88] - 公司秘书在年度内参加了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90] - 持有不少于公司10%实缴股本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92] - 执行董事刘宁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何永深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重选资格[118] - 公司董事戈张、侯玲玲、刘宁为执行董事,朱健明、何永深、甄永祥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股东结构与关联方 - 侯玲玲通过智越集团持有公司股份433,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5.1%[125][128] - 戈张通过Gloria Ori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77,4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28.90%[125][128] - 刘宁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6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1.00%[125] - 薛凡通过金山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95,36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9.93%[127][134] - 公司关联方交易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30[143] - 公司关联交易获全面豁免上市规则披露及股东批准要求[145] - 独立董事确认关联交易条款公平合理且符合股东整体利益[146] - 向关联方垫款537.1万港元,较上年来自关联方还款143.3万港元出现逆转[183]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五大客户合计贡献总收益49.0%,最大客户占比16.4%[133] - 五大分包商合计占总分包费用84.0%,最大分包商占比36.2%[133] - 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总材料成本56.4%,最大供应商占比23.2%[135] - 客户集中度显著下降:五大客户收益占比从74.3%降至49.0%[133] - 最大客户收益占比从36.5%降至16.4%[133] - 最大供应商材料成本占比从39.6%降至23.2%[135] 股息与购股权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100] - 公司股息政策旨在让股东分享溢利的同时保留足够储备供未来发展[101] - 公司股息政策受集团经营业绩、现金流、未来前景、资金需求及合约限制等因素影响[105]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最高数目为80,00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10%[117] - 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单个参与者授出的购股权行使后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16] - 所有未行使购股权若全部行使,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16] - 公司持有购股权计划额度8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0%[41] 业务概述与战略 - 公司业务包括在香港提供楼宇建造、装修工程及历史性楼宇修复服务[102] - 公司业务包括在日本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102] - 公司业务包括在中国内地开发、营销及销售生活消费产品[102] - 公司通过低风险竞标、成本控制、客户基础扩展和业务范围扩大保持竞争力[19]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香港建筑工程、日本物业开发及中国内地智能消费品销售[187] - 深圳迪米生活科技注册资本1900万元人民币,从事生活消费产品开发销售[188] 物业与资产 - 日本大阪物业面积171.15平方米,占集团总资产不足5%[34][35] - 物业未开发且过去三个财政年度未产生任何收益[35]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2.8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4.1%[174] 审计与会计准则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将退任并符合资格重新委任[152] - 综合财务报表已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妥为编制[154] - 收入确认涉及管理層对工程进度及成本估算的判断[157] - 年内确认合约资产减值亏损259,000港元[160] - 审计程序包括测试预算成本与实际产生成本的抽样比较[159] - 审计程序包含核对分包商报价与合约估计总成本[159] - 管理层基于客户信贷状况及历史结算记录评估可收回性[160] - 减值评估采用历史结算记录及前瞻性经济状况预测[162] - 审计涉及评估变更订单的完成收益及成本基准[159] - 审计程序包含测试收入确认过程的内部控制[159] - 合约资产减值计量涉及管理层判断及估计[160] - 审计涵盖对亏损合约拨备的评估[159] - 公司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 对售后回租中的租赁负债计量进行规范 但无相关交易故无财务影响[196] - 公司重新评估负债分类 确认2023年及2024年4月1日的流动与非流动负债分类维持不变[197] - 公司无供应商融资安排 故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修订本未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19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 要求损益表收支分为经营/投资/融资/所得税/终止经营五类[19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引入两个新界定的小计项目 并需在附注披露管理层界定的表现指标[19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涉及缺乏公众问责性附属公司的披露要求 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98][200] -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修订本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涉及依赖自然能源生产电力合约的处理[198][200] - 投资者与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间资产出售或注资的修订尚未厘定强制生效日期[198][200]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针对缺乏可兑换性问题 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98][200] - 年度改进第11册涉及多项准则修订 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9/10号 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98][200] 其他重要事项 - 员工总数65人,较去年109人减少40.4%[44] - 借款利率区间为3.0%至6.4%,与去年持平[36] - 无重大外汇风险、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除已披露事项)[40][42][43] - 侯玲玲女士管理的深圳瑞嘉为香港某知名珠宝品牌分销商,拥有多达35间门店[46] - 深圳瑞嘉屡获该珠宝品牌最佳销售表现奖项[46] - 朱健明先生现任恒发光学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134)独立非执行董事[49] - 甄永祥先生曾任筑友智造科技集团(股份代号:00726)财务董事[53] - 吴铭军于2023年1月19日获委任为中国泰凌医药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主席[57] - 公司已通过ISO 9001、ISO 14001及ISO 45001的审核并重续证书[85] - 公司已取得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40] - 公司确认已遵守所有环境法律及法规并无重大违规[142] - 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147] - 公司2025年度未进行任何慈善捐献(2024年度:无)[109] - 公司2025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4]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9月25日至9月30日期间暂停办理[120] - 汇兑储备由负5.295百万港元改善至负0.542百万港元[180] - 股东贷款还款3182.2万港元,较上年1707.4万港元增长86.4%[183] - 租赁付款本金部分为302.5万港元,较上年288万港元增长5%[183] - 每股基本亏损7.56港仙,较去年9.42港仙改善19.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