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4.0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2024年同期为14.989亿元人民币)[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6.6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5%(2024年同期为8.521亿元人民币)[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7%(2024年同期为5.475亿元人民币)[4]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58分人民币,同比下降42.6%(2024年同期为6.24分人民币)[4] - 2025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46511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21361亿人民币下降33.5%[14][1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2039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47458亿人民币下降46.6%[14][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400,31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2024年同期为1,498,857千元人民币)[16]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溢利为281,94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8%(2024年同期为501,370千元人民币)[2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00,319千元,同比下降6.6%[4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81,940千元,同比下降43.8%[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3.15461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40563亿人民币下降7.4%[14][15] - 财务成本中利息支出总额为350,45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2024年同期为365,237千元人民币)[18] 发电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发电业务收入为13.35393亿人民币,其中风力发电厂收入11.15501亿人民币,太阳能发电厂收入2.19892亿人民币[14] - 2025年上半年发电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其中风力发电收入下降5.2%,太阳能发电收入增长17.1%[14][15] - 2025年上半年分类业绩为6.20344亿人民币,其中发电业务贡献6.2586亿人民币,其他业务亏损0.05516亿人民币[14] - 售电收入中,标杆及交易电价收入为1,170,4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为153,43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6] - 绿证收入大幅下降至7,21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3.4%(2024年同期为19,716千元人民币)[16] - 公司权益装机容量为4,778MW,同比增长18.0%,其中风电3,844MW(+10.9%),光伏934MW(+60.2%)[46] - 公司权益发电量为4,759GWh,同比持平,其中风电4,155GWh(-2.6%),光伏604GWh(+28.0%)[48] - 风电厂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42小时(-6.4%),光伏厂为531小时(-19.3%)[49] - 风电厂平均弃风率为12.9%,光伏厂平均弃光率为32.6%[48] - 公司发电收入下滑2.1%,控股子公司电厂发电利润下降28.6%,合联营电厂利润下降7.8%[50] - 公司绿电交易电量较同期上涨26%[50] - 2025年上半年控股子公司风电收入1,115,501千元同比下降5.2%,光伏收入219,892千元同比增长17.1%[53] - 2025年上半年控股子公司风电净利润303,384千元同比下降34.2%,光伏净利润46,816千元同比增长59.7%[53]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平均综合电价为0.3653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0185元,光伏为0.4278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0436元[5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投产项目权益容量191MW,其中风电140MW,光伏51MW[55] 其他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为3.34921亿人民币,其中对外客户收入0.64926亿人民币,集团分类间收入2.69995亿人民币[14] - 2025年上半年其他业务对外客户收入同比下降51.7%,从2024年同期的1.34539亿人民币降至0.64926亿人民币[14][15] - 融资租赁收入为9,13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7%(2024年同期为17,824千元人民币)[16] - 利息收入下降至8,043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8.6%(2024年同期为25,585千元人民币)[17] - 税费返还类政府补助增长至30,1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3.6%(2024年同期为17,366千元人民币)[17] 资产和负债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332.12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321.298亿元人民币增长3.4%[6][7] - 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73.11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9.858亿元人民币增长13.9%[6] - 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72.183亿元人民币(非流动62.062亿元人民币+流动10.126亿元人民币)[6][7] - 2025年6月30日其他借款为126.452亿元人民币(非流动115.158亿元人民币+流动11.294亿元人民币)[6][7]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83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938亿元人民币增长17.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32.12691亿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21.29839亿人民币增长3.4%[14][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243.12642亿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232.23533亿人民币增长4.7%[14][15] - 公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8,900,049千元,资产负债率为73.20%[45]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为1,748,10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2024年末为1,653,556千元人民币)[28] - 应收电价调整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78,858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2,241千元,其中1年以上账龄占比从71%提升至74%[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待售资产账面价值为84,877千元,负债为40,530千元[33] - 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9,014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68,675千元,降幅20%[34] 融资和投资 - 公司新增提款的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15%,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63%[58] - 公司启动新加坡二次上市以拓宽资本平台[59] - 公司以45,250,000港元总价回购104,360,000股普通股,每股最高价0.480港元,最低价0.415港元[71] - 2025年2月回购8,970,000股,总金额4,259,600港元[71] - 2025年4月回购95,390,000股,总金额40,990,400港元[71] - 公司回购并注销104,360,000股普通股,总成本4,205.1万元,面值968千元[3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库存股数量从75,650,000股降至58,400,000股[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聚焦投资效率高和收益确定性强的优质项目[66] - 公司锚定年度建设节点目标,严控成本进度,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并网投运[67]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遴选重点市场和优质项目,推进高质量长期购电协议[68] - 公司积极尝试拓展售电业务,布局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69] - 公司围绕“度电成本最低”理念,运用人工智能科技赋能降本增效[70] - 公司董事会确认遵守上市规则的企业管治守则[7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未审计中期财务报[74]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上半年货币汇兑折算差额为1.17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亏损0.648亿元人民币)[5] - 公司计划出售三家附属公司股权的总代价分别为5.061亿元、0.65亿元和6.362亿元,但交易因条件未达成而终止[30][31] - 2025年上半年因资产重新分类确认折旧1.05061亿元,同时转回持有待售资产减值损失1,463.7万元[31] - 中国风电和太阳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6.7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装机[38] - 2025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预计同比增长2%至2.2万亿美元[38] - 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推动绿证价格触底回升[39] - 欧盟氢能银行为15个绿氢项目补贴近10亿欧元[42] - 公司在中国境内新获取风电投资项目600MW,在中国以外区域获取152.5MW光伏项目和300MW储能项目[5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CO2减排量4,534千吨,累计减排量66,249千吨[61] - 公司人均营收同比上升10.4%,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736名全职雇员[63] - 公司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并荣获"最佳5%"殊荣[60]
协合新能源(0018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