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 HEALTHCARE(06877) - 2025 - 中期业绩
TE HEALTHCARETE HEALTHCARE(HK:06877)2025-08-11 17:4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总收入同比下降18.6%,从5550.1万港元降至4518.4万港元[4] - 收入总额为4518.4万港元,同比下降18%[36] - 2025年中期收入总额为452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550万港元下降18.6%[41] - 除税前利润由盈转亏,从溢利743.6万港元转为亏损156.6万港元[4] - 除税前亏损为156.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743.6万港元,同比下降121%[36] - 期内净亏损221.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溢利626.0万港元[5] - 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221.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626万港元[1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2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626万港元,同比下降135%[36] - 2025年中期录得净亏损22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利润630万港元[49] - 纯利率为-5.3%,去年同期为12.3%[3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1港仙,而去年同期为每股溢利0.31港仙[5]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0.31港仙[1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其他经营开支大幅增加47.5%,从1385.0万港元增至2042.4万港元[4] - 市场推广及广告开支增长24%,从2024年上半年的549万港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680.6万港元[14] - 其他经营开支增长47.5%至2040万港元,主要因市场推广费用增加130万港元[48] - 销售成本为239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10万港元下降23.2%[44] - 员工成本降至14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0万港元减少12.5%[46] - 所得税开支大幅减少44.8%,从2024年上半年的117.6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4.9万港元[1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保健业务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8.0%,从5068.7万港元降至4155.9万港元[4][9] - 保健业务收益为416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70万港元下降18.0%[42] - 客户B收入同比下降74.5%,从2024年上半年的1084.1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276万港元[12] - 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货品817,000港元[33] - 向同系附属公司购买存货493,000港元[33]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4.7%,从2024年上半年的481.4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362.5万港元[13] - 其他收入减少24.7%至360万港元,主要因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43] - 汇兑亏损3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万港元亏损显著扩大[51] - 货币汇兑收益6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汇兑亏损50万港元[51] - 未分配分部亏损扩大,从去年亏损96.5万港元增至亏损722.2万港元[9] 现金流和营运资金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0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287.9万港元,同比增长344%[36]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5.9%,从2.063亿港元增至2.186亿港元[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7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052亿港元增长5.9%[40][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74亿港元较2024年末2.052亿港元增长5.9%[28] - 银行定期存款1.865亿港元较2024年末1.958亿港元减少4.8%[27] - 客户信托银行结余116.4万港元保持稳定[27] - 存货大幅减少50.1%,从3454.6万港元降至1723.9万港元[6] - 制成品存货大幅减少50.1%,从2024年底的3454.6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723.9万港元[1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21.5%,从3672.0万港元降至2883.8万港元[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下降21.1%,从2024年底的3734.5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2946.3万港元[1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2883.8万港元较2024年末3672万港元减少21.4%[25]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88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670万港元下降21.5%[58] - 贸易应付款项1563.3万港元较2024年末2860.6万港元减少45.4%[29] - 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总额123.9万港元较2024年末170.3万港元减少27.2%[26] - 后续结算中超过3个月的应收款项已收回676.9万港元(1016千港元+1771千港元)[59] - 截至公告日期,即期应收款项后续结算373.4万港元,占原即期总额的21.2%[59] - 3个月内应收款项后续结算510.1万港元,占原该期间总额的76.2%[59] 贸易应收款项质量与结构 - 即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显著提升,从2024年底的25.5%增至2025年中的59.7%[20] - 即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60%,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5%上升34.5个百分点[58] - 最大债务人贸易应收款项占比75%从2024年末85%下降[25] - 最大债务人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为75%,较2024年12月31日的85%下降10个百分点[58] - 港元计值贸易应收款项1501万港元占比52.1%[25] - 第三方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从2024年底的1.67%改善至2025年中的1.21%[24] - 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为62.5万港元,公司认为充足[62] - 超过6个月但在12个月内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60万港元,涉及3名客户[61] - 30-90天账期贸易应付款项占比保持100%[2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为2.662亿港元,较去年底下降5%[36] - 权益总额为2.482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2%[36] - 已发行股本20.333亿股对应2033.3万港元资本金[3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胡朝霞、周祖禹及吕爱平[76] - 胡朝霞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2025年中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76] - 审核委员会对公司会计处理方法无异议并提供建议[76]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姬广飞、李江及张焕平[77] - 董事会包括三名非执行董事李冏、袁峰及钟卓勋[77] - 董事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周祖禹、胡朝霞及吕爱平[77] - 周祖禹担任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董事袍金减少24万港元/年[74] 其他重要事项 - 与盛汇信息科技的法律诉讼索赔总额包括终止付款250万港元及基础设施费用150万港元[35] - 无中期股息宣派[69]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将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发[77] - 中期报告印製本将寄发给股东[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