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HEALTHCARE(06877)

搜索文档
TE HEALTHCARE(06877)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
2025-09-01 09:45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Top Eminent Healthcare Group Limited (卓著健康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877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4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
TE HEALTHCARE(0687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1 17:4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总收入同比下降18.6%,从5550.1万港元降至4518.4万港元[4] - 收入总额为4518.4万港元,同比下降18%[36] - 2025年中期收入总额为452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550万港元下降18.6%[41] - 除税前利润由盈转亏,从溢利743.6万港元转为亏损156.6万港元[4] - 除税前亏损为156.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743.6万港元,同比下降121%[36] - 期内净亏损221.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溢利626.0万港元[5] - 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221.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626万港元[1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2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626万港元,同比下降135%[36] - 2025年中期录得净亏损22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利润630万港元[49] - 纯利率为-5.3%,去年同期为12.3%[3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1港仙,而去年同期为每股溢利0.31港仙[5]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0.31港仙[1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其他经营开支大幅增加47.5%,从1385.0万港元增至2042.4万港元[4] - 市场推广及广告开支增长24%,从2024年上半年的549万港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680.6万港元[14] - 其他经营开支增长47.5%至2040万港元,主要因市场推广费用增加130万港元[48] - 销售成本为239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10万港元下降23.2%[44] - 员工成本降至14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0万港元减少12.5%[46] - 所得税开支大幅减少44.8%,从2024年上半年的117.6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4.9万港元[1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保健业务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8.0%,从5068.7万港元降至4155.9万港元[4][9] - 保健业务收益为416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70万港元下降18.0%[42] - 客户B收入同比下降74.5%,从2024年上半年的1084.1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276万港元[12] - 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货品817,000港元[33] - 向同系附属公司购买存货493,000港元[33]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4.7%,从2024年上半年的481.4万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362.5万港元[13] - 其他收入减少24.7%至360万港元,主要因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43] - 汇兑亏损3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万港元亏损显著扩大[51] - 货币汇兑收益6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汇兑亏损50万港元[51] - 未分配分部亏损扩大,从去年亏损96.5万港元增至亏损722.2万港元[9] 现金流和营运资金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0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287.9万港元,同比增长344%[36]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5.9%,从2.063亿港元增至2.186亿港元[6]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7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052亿港元增长5.9%[40][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74亿港元较2024年末2.052亿港元增长5.9%[28] - 银行定期存款1.865亿港元较2024年末1.958亿港元减少4.8%[27] - 客户信托银行结余116.4万港元保持稳定[27] - 存货大幅减少50.1%,从3454.6万港元降至1723.9万港元[6] - 制成品存货大幅减少50.1%,从2024年底的3454.6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723.9万港元[1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21.5%,从3672.0万港元降至2883.8万港元[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下降21.1%,从2024年底的3734.5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2946.3万港元[1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2883.8万港元较2024年末3672万港元减少21.4%[25]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88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670万港元下降21.5%[58] - 贸易应付款项1563.3万港元较2024年末2860.6万港元减少45.4%[29] - 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总额123.9万港元较2024年末170.3万港元减少27.2%[26] - 后续结算中超过3个月的应收款项已收回676.9万港元(1016千港元+1771千港元)[59] - 截至公告日期,即期应收款项后续结算373.4万港元,占原即期总额的21.2%[59] - 3个月内应收款项后续结算510.1万港元,占原该期间总额的76.2%[59] 贸易应收款项质量与结构 - 即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显著提升,从2024年底的25.5%增至2025年中的59.7%[20] - 即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60%,较2024年12月31日的25.5%上升34.5个百分点[58] - 最大债务人贸易应收款项占比75%从2024年末85%下降[25] - 最大债务人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为75%,较2024年12月31日的85%下降10个百分点[58] - 港元计值贸易应收款项1501万港元占比52.1%[25] - 第三方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从2024年底的1.67%改善至2025年中的1.21%[24] - 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为62.5万港元,公司认为充足[62] - 超过6个月但在12个月内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60万港元,涉及3名客户[61] - 30-90天账期贸易应付款项占比保持100%[2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为2.662亿港元,较去年底下降5%[36] - 权益总额为2.482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2%[36] - 已发行股本20.333亿股对应2033.3万港元资本金[3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胡朝霞、周祖禹及吕爱平[76] - 胡朝霞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2025年中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76] - 审核委员会对公司会计处理方法无异议并提供建议[76]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姬广飞、李江及张焕平[77] - 董事会包括三名非执行董事李冏、袁峰及钟卓勋[77] - 董事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周祖禹、胡朝霞及吕爱平[77] - 周祖禹担任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董事袍金减少24万港元/年[74] 其他重要事项 - 与盛汇信息科技的法律诉讼索赔总额包括终止付款250万港元及基础设施费用150万港元[35] - 无中期股息宣派[69]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将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发[77] - 中期报告印製本将寄发给股东[77]
TE HEALTHCARE(0687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
2025-08-01 08:20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Top Eminent Healthcare Group Limited (卓著健康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877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4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
创新药产业再迎利好 多家企业加速抢滩资本市场
环球网· 2025-07-08 10:21
政策环境与行业动态 - 国家药监局推出创新药临床试验"30日快速审批通道",旨在为创新药研发提速增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科创板、创业板推出未盈利企业上市新政,显示资本市场对优秀成长企业的包容度提升 [3] - 2025年度医保目录谈判在即,政策端有望对创新药行业形成积极催化 [4] 市场表现与行业数据 - 近一年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累计收益率约5%,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累计收益率高达34% [3] - 港股上市的新消费、创新药企业表现火热 [3] - 中泰证券认为国产创新药竞争力持续提升,板块估值体系重估有望带来较大β行情 [4] 企业研发与产品进展 -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在治疗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达主要终点 [3] - 阳光诺和与上海乐旷惠霖医药科技签署2亿元合同共同开发镇痛适应症项目 [3] - 迪哲医药核心产品舒沃哲®获美国FDA加速批准 [3] - 东阳光药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超过20% [4] - 2014-2023年间东阳光药在中国公布的专利数量及授权公告数量均位居国内药企首位 [4] - 东阳光药AI驱动平台诞生的首个候选药物HEC169584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 企业资本运作 - 东阳光药计划通过"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1.127亿股H股,预计8月7日开启正式交易 [3]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东阳光药引入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包括AI辅助专利文献摘要和运用GAT算法开发药代模型 [4] - 公司未来将在药物设计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AI应用 [4]
东阳光药以创新研发为核,拟于港股主板 “介绍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7-04 16:55
上市计划与定位 - 公司计划通过"介绍上市"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1.127亿股H股,预计2025年8月7日正式交易 [1] - 此次上市标志着公司完成私有化后以创新药企的全新定位回归资本市场 [1] - 公司从收购传统药企起步,成功转型为聚焦创新药研发的企业 [1] 研发实力与设施 - 公司拥有广东省唯一的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配备5万余平方米实验室和400余台高效液相色谱仪 [1] - 实验室设备包括400MHz/600MHz核磁、液-双质联用仪等行业领先仪器 [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超过20%,持续高投入驱动技术突破 [2] 技术创新与成果 - 2014-2023年期间公司在中国公布的专利数量及授权公告数量均位居国内药企首位 [2] - 引入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包括AI辅助专利文献摘要和GAT算法开发药代模型 [2] - AI驱动平台首个候选药物HEC169584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 人才战略与组织文化 - 公司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实现研发资源与高端人才的汇聚融合 [2] - 采用专家引领模式,专家专注技术决策而不兼任行政职务 [3] - 董事长张英俊博士带领团队突破国外专利壁垒,主导开发磷酸依米他韦 [3] 企业发展战略 - 公司已构建横向涵盖三大领域、纵向覆盖研发全生命周期的成熟体系 [3] - 创始人张中能确立"立足自身,专注发展"的核心精神,形成独特企业文化 [3] - 上市是公司重要战略布局,将为港股市场注入具备研发基础的创新药标的 [3]
医药企业回应关税冲击:影响相对有限,多元布局拓展新兴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08:09
核心观点 - 美国政府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医药企业影响有限,多数企业经营正常 [1][2][3][4] - 中国医药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国产替代和供应链优化等措施积极应对潜在贸易风险 [5][6][7][8] - 医疗器械和疫苗行业加速国产替代,企业技术实力提升,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 [8][9][10] 企业影响分析 恒瑞医药 - 海外销售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2.56%,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1] - 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国际环境变化,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1] - 相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暂未受到影响 [2] 翰宇药业 - 密切关注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动态,积极研究和制定应对策略 [2] - 海外市场布局覆盖北美、亚洲、欧洲、南美等多个地区,多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政策变动风险 [2] 百洋医药 - 相关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 [3] - 上游供应链已在全球多国布局,迪巧跨境产品目前在韩国生产 [3] - 已进入商业化的器械可替代美国进口产品 [8] 康龙化成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有限 [3] - 主要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CMC涉及的商业化货物出口业务占比较小 [3] 药明康德 - 关税对公司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明朗 [4] - 过去几年不断优化采购供应链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4] 皓元医药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整体可控 [4] - 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单一市场营收占比较低 [4] - 在欧洲、印度建立商务仓储中心,积极开拓日韩市场 [11] 康希诺生物 - 主营业务的海外收入中不包含来自美国的收入 [4] - 已对绝大部分上游供应实现进口替代 [4] - 推动国产疫苗进口替代,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 [8] 康泰生物 - 无任何产品出口美国 [5] - 与十多个国家达成合作协议,拓展国际市场业务 [5] - 拥有已获批上市及获批紧急使用的产品11种,在研项目近30项 [9] 迈瑞医疗 - 部分原材料从美国进口,正在采取原材料替代等应对措施 [5] - 中国对美国加征反制关税将对今年利润率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是一次性的 [5] 健友股份 - 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如拓展欧洲及新兴市场、加速中国药品注册等举措应对潜在变化 [7] - 作为多品类短缺药品的核心供应商,市场议价能力有望增强 [7] 万泰生物 - 美国最新关税政策是国产替代的良好机会 [10] -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 [10] 行业趋势 - 中国医药市场平稳正常,国产替代加速 [12] - 从药品到医疗器械再到疫苗,关税政策对绝大多数中国医药企业影响有限 [12] - 中国药企积极多元布局拓展新兴市场,寻求更多增量 [12]
CLSA PREMIUM:姬广飞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
智通财经· 2025-04-10 17:23
高管变动 - 许建强辞任非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职务[1] - 武剑锋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审核委员会成员职务[1] - 马安阳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企业管治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1] - 袁峰辞任副行政总裁职务并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 - 钟卓勋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 新任高管 - 姬广飞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1] - 李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1] - 张焕平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 - 周祖禹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1] - 吕爱平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 授权代表变更 - 许建强及袁峰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2] - 姬广飞及石永华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2] 董事会调整 - 姬广飞接替李冏担任董事会主席[1]
TE HEALTHCARE(0687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2 16: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6877[14][15] - 公司註冊辦事處位於開曼群島KY1 - 1111的Cricket Square等地[11][12] - 公司香港總部及主要營業地點在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8樓810室[12]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和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14][15] - 公司核數師為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14][15] - 公司網站為www.clsapremium.com[14][1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馬旭飛自2024年3月20日起辭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馬安陽自2024年3月21日起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14][15] 公司人员信息 - 袁峰41歲,2019年6月獲委任為集團副行政總裁,2019年4月開始擔任中信證券計劃財務部高級副總裁等職[17][21] - 鍾卓勳45歲,2021年4月加入中信里昂集團擔任集團總法律主管,現為公司法律及合規主管[19][21] - 李冏55歲,2018年5月21日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現為董事會主席等職[23] - 许建强44岁,2018年5月21日任非执行董事,2005年8月加入中信证券[24][26] - 李冏55岁,2018年5月21日任非执行董事,1996年加入中信证券[25] - 武剑锋49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2019年12月9日起任Accertify首席工程师[27][29] - 胡朝霞73岁,2019年6月加入集团,2012 - 2015年9月任赞华(中国)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8][30] - 马安阳63岁,2024年3月加入集团,任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32][33] - 李江2022年加入集团,有超30年医药零售管理等经验,2000 - 2021年任北京同仁堂崇雍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5] - 于世新2023年加入集团任顾问,有超30年进出口贸易等经验,曾任职多家公司[36] - 许建强2003年获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学位[24][26] - 武剑锋1993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计算机系统结构工学博士学位[27][29] - 胡朝霞197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1992年获中国银行评委会授予高级会计师职衔[28][30] - 张焕平2023年加入公司任顾问,有超40年中药产品生产经验,就ODM产品开发提供意见[38][39] - 李江2022年加入集团,有超30年医药零售及生产运营经验[37] - 余世新2023年加入集团任顾问,有超30年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经验,就保健业务提供意见[37] 公司经营成果 - 公司2024年综合溢利净额较去年稳健增长15%,得益于销售渠道战略投资及市场拓展[41][44] - 公司推出根据客户反馈设计的新产品,丰富产品组合并加强竞争优势[42][44] - 公司通过简化供应链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冗余且不影响产品质量[43][45] 公司股份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份于2023年4月25日因上市规则问题暂停买卖,2024年7月19日成功复牌[46][50] - 公司股份于2023年4月25日上午9时起停牌,2024年7月19日上午9时起复牌[107] - 公司股份于2023年4月25日上午9时起停牌,2024年7月19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109]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战略计划包括拓展新兴市场,与潜在伙伴讨论合作以推动收益增长[47][50] - 公司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发展实践,包括减少碳足迹、改进包装及支持社区活动[48][50] - 2025年公司将继续发展保健业务,利用香港地位及与中国关系,为目标客户寻找全球特色产品[111][114] - 未来公司计划通过中国知名线下渠道拓展业务,在中国及香港推出ODM产品[112][114] - ODM产品将通过电商跨境渠道销售,预计在香港通过多种渠道分销[113][114] - 公司取得香港批发牌照,计划与日本药企合作,在电商渠道分销药品并推出其他ODM产品[116][120] - 公司与当地连锁商店洽谈合作,拟设专柜销售产品[117][121] - 公司计划在香港社交媒体设官方账号,推广产品并引入KOL业务模式[118][12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额约为1.028亿港元,2023年约为1.997亿港元[65][71] - 2024年公司保健业务收益约为8650万港元,2023年为1.912亿港元[66][72]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约为1630万港元,2023年为850万港元[67][73]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5250万港元,2023年为1.511亿港元[69][74]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开支总额(撇除销售成本)约为3780万港元,较2023年的3400万港元增加约11%[70][75]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转介开支及其他费用为280万港元,2023年为360万港元[76][81] - 2024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约为30万港元,2023年约为40万港元[77][82]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其他经营费用增至3100万港元,较2023年的2850万港元增加约9%[78] - 2024年公司录得综合净利润约1130万港元,2023年约为980万港元[8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年的2850万港元增加约9%至2024年的3100万港元[83] - 公司2024年综合溢利净额约为1130万港元,2023年经审核综合溢利净额约为980万港元[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052亿港元,2023年为2.224亿港元[85][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比率为零,2023年也为零[86][91] - 回顾年度,公司外汇收益净额约680万港元,2023年外汇亏损净额约20万港元;货币汇兑亏损约690万港元,2023年约80万港元[88][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95][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聘用13名员工[96][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银行结余用于担保银行信贷[97][103]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为102,821千港元,2023年为201,488千港元[132]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2,589千港元,2023年为11,587千港元,2022年亏损30,979千港元[134]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1,338千港元,2023年为9,842千港元,2022年亏损31,052千港元[134]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442千港元,2023年为9,065千港元,2022年开支37,957千港元[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279,382千港元,2023年为251,775千港元,2022年为284,310千港元[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35,075千港元,2023年为11,910千港元,2022年为53,510千港元[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7400万港元,2023年约为6300万港元[185][189] 公司股权结构变化 - 完成相关交易后,Beijing Tong Ren Tang (Cayman) Limited成为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40%的股东,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成为持有19.03%的股东[99][105]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 - 董事会呈交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22][1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末期股息(2023年:无)[125][130] - 2024年公司股本详情见附注和综合权益变动表[181] 公司股息政策 - 公司股息派付比率由董事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等因素后酌情厘定,无预定分派比例[190][192][196] - 公司派付股息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公司章程及其他适用法律法规限制[190][193][196] - 公司无法保证在任何年度宣派或分派股息[194][197]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内收益总额的52%,最大客户销售额占28%[195][198] - 集团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内采购总额的99%,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75%[195][198] - 年内董事、其联系人或持股超5%的股东在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中无利益关系[200] 公司风险因素 - 公司主要财务风险为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已建立风险管理系统[138][143] - 宏观经济不利变动如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和政策不可预测,或影响公司经营业绩[139][144] - 公司资讯科技系统受干扰或变慢,可能导致数据流失或操作中断,公司持续投资[145][148] - 公司产品依赖全球供应链,已确定不同地区供应商,实施库存管理措施[146][149] - 公司与盛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法律纠纷,双方互相索赔[147][150] - 与盛汇的两项法律诉讼将于2026年1月一并审理,现阶段无需拨备[151][156] 公司合规与环保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大方面遵守经营地法律法规,持有业务所需牌照[159][163] - 公司实施办公耗材循环利用和节能措施保护环境[154][155][157] 公司员工管理 - 公司员工获固定工资、津贴,可根据表现获酌情花红,定期接受评估[162][165] 公司服务与目标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服务,将扩大客户群、招聘人才发展业务[166][167][173][174] - 公司与银行保持良好关系,必要时可获资金[168][175] - 公司主要服务供应商包括系统设备商、外聘顾问和业务伙伴[169][176] - 公司目标是为股东提升公司价值,相关详情见企业管治报告[170][177]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B2C业务通过扩展取得约4000万港元收入[59][62]
TE HEALTHCARE(0687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7 20: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6,332千港元,2023年为8,513千港元[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之除税前溢利为12,589千港元,2023年为14,575千港元[5] - 2024年年度溢利为11,338千港元,2023年为9,842千港元[5] - 2024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4,442千港元,2023年为9,065千港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7千港元,2023年为388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5,075千港元,2023年为11,910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总值为279,382千港元,2023年为251,775千港元[6] - 2024年权益总额为244,307千港元,2023年为239,865千港元[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191,170千港元,2023年为86,489千港元;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218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15][17] - 2024年客户A贡献集团收益24,557千港元,2023年为22,117千港元;2023年客户B贡献集团收益28,000千港元;2024年客户C贡献集团收益10,841千港元,2023年为18,221千港元[19]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为9,282千港元,2023年为7,770千港元;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为31,021千港元,2023年为28,455千港元[21] - 2024年香港所得税开支1251千港元,2023年为1745千港元;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12589千港元,2023年为14575千港元[2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溢利11338千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0.56港仙;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溢利12830千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0.63港仙[29] - 2024年制成品存货34546千港元,2023年为11916千港元;2024年销售成本约52454000港元,2023年为151077000港元[3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37345千港元,减值拨备625千港元,净额36720千港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12979千港元[32]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总计1703千港元,2023年为2914千港元[35]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9353千港元,银行定期存款195818千港元,客户信托银行结余1165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33766千港元、188620千港元、1188千港元[35]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28606千港元,2023年为6536千港元[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额约1.028亿港元,2023年约1.997亿港元[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保健业务收益约8650万港元,2023年为1.912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约1630万港元,2023年为850万港元[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5250万港元,2023年为1.511亿港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开支总额(撇除销售成本)约378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11%[48] - 2024年集团综合溢利净额约1130万港元,2023年约980万港元[5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馀为2.052亿港元,2023年为2.224亿港元[5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保健业务货品销售为86,489千港元,2023年为191,170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保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191,170千港元,年度溢利为11,687千港元;未分配分部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7,901千港元,年度溢利为1,143千港元;保证金交易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1,805千港元,年度亏损为2,988千港元[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保健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86,489千港元,年度溢利为8,956千港元;未分配分部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13,112千港元,年度溢利为2,382千港元[1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杠杆式外汇及其他交易收入为218千港元,其他收入为1,587千港元,收入总额为1,805千港元,年度亏损为2,988千港元[23]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出为5,042千港元,投资现金流入为1,870千港元,融资现金流出为1千港元,现金流出总额为3,173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展B2C模式,带来约4000万港元收益[41] - 2024年保健业务除税前溢利逾1000万港元,集团溢利净额1100万港元[42]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公司已应用自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报告期间生效,公司董事预期应用该准则不会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产生影响,但会影响综合全面收益表的呈列[11] 业务开展与分布 - 公司于2022年开展保健业务,通过国际知名电商平台成立网店,保健业务属自然增长[12]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香港的经营业务,非流动资产分布方面,2023年香港已终止经营业务非流动资产为357千港元,澳洲为31千港元[16][17]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新西兰按28%、澳洲按30%税率计算所得税开支[2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股息[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71] 股权结构 - 2025年2月18日,Beijing Tong Ren Tang (Cayman) Limited和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0%和19.03%[39] - 完成出售后,Beijing Tong Ren Tang (Cayman) Limited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40%,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持有19.03%[63] - 2024年全年及公告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不少于全部已发行股本25%的足够公众持股量[72] 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每股面值0.01港元,2024年和2023年均为4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2024年和2023年均为20333千港元[36]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13名员工[60] 重大事项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结馀用于担保银行信贷[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4] 合规与守则遵守 - 2024年全年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73] - 2024年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该守则[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董事及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构成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业务或权益[70] 董事相关 - 独立非执行董事武剑锋任职的Accertify于2024年5月1日被分拆独立运营[77] - 李冏和许建强与公司续签三年董事服务协议,有权收取每年12万港元酬金,但自2023年4月1日起放弃[77] - 袁峰董事袍金为每月2万港元,自2023年4月1日起放弃;2024年9月30日起放弃年度酬金78.96万港元[77] 年报发布 - 2024年年报将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刊发,并寄发股东[79] 公司名称更改 - 董事会建议将公司名称由“CLSA Premium Limited”改为“Top Eminent Healthcare Group Limited”[80] - 更改公司名称需股东在股东大会通过特别决议案,并获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处长发出名称更改注册证书[81] - 更改公司名称不影响股东权利和股份买卖,新发行股票用新名称,现有股票继续有效[84] - 鉴于更改公司名称,董事会建议修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需股东特别决议批准并在更名生效后生效[85] - 公司将召开股东大会供股东考虑批准更改公司名称及采纳修订大纲及细则[87] - 载有相关建议详情的通函、大会通告及代表委任表格将尽快寄发股东[87]
TE HEALTHCARE(0687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6:30
财务资料提呈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被提呈,含2023年同期比较数字[5]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中期期间总收入为55,50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3,008千港元下降61%[6] - 2024年中期期间除税前溢利为7,43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858千港元增长8%[6] - 2024年中期期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6,26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554千港元增长13%[6] - 2024年中期期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7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52)千港元下降9%[6] - 2024年中期期间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为0.31港仙/股,较2023年同期的0.27港仙/股增长15%[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6.21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4%;权益总额24.56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2% [7] - 2024年中期公司收入总额约555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43亿港元;保健业务收益约506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8亿港元 [9] - 2024年中期公司其他收入约48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3%;销售成本约3109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19亿港元 [9] - 2024年中期公司转介开支及其他费用约13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员工成本约163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4% [10][11] - 2024年中期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约19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其他经营开支约138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2% [12][13] - 2024年中期公司净利润约626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555万港元 [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2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2.22亿港元 [2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比率为零,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 [7][21] - 2024年中期公司外汇亏损约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约62万港元;货币换算亏损约50万港元,与2023年同期相近 [2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23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239亿港元[24] - 2024年中期集团录得汇兑亏损2万港元,2023年中期为收益62万港元;货币汇兑亏损约50万港元,与2023年中期持平[25]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比率均为零[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保健业务货品销售为50,687千港元,2023年为138,108千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55,501千港元,2023年为141,895千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开支总额为48,065千港元,2023年为133,659千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产生之期内溢利为6,260千港元,2023年为6,932千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260千港元,2023年为5,554千港元[7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5,741千港元,2023年为5,074千港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值为19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8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動資產总值为261,90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1,387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資產总值为262,09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1,775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權益总额为245,60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9,865千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49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10千港元有所增加[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6,260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5,741千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45,606千港元,较2024年1月1日的239,865千港元有所增加[77]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溢利为7,436千港元,2023年为8,236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0千港元,2023年为1,378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2,816千港元,2023年为2,412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879千港元,2023年为2,652千港元[8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所得税为3,01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42千港元有所增加[7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2,32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09千港元有所增加[75] - 2024年上半年折旧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94千港元,2023年为236千港元[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81.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68.3万港元[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0,2023年同期为0.1万港元[81]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38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333亿港元[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55,501千港元,期内溢利为6,260千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143,008千港元,期内溢利为5,554千港元[99][100]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收入(利息收入)为4,81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787千港元[107]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员工成本(包括工资及津贴、退休金计划供款)为1,63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7千港元[108] - 2024年上半年折旧为194千港元,租赁付款为173千港元;2023年折旧为236千港元,租赁付款为667千港元[99][100]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176千港元,2023年为1,304千港元[99][100] - 2024年上半年客户A、B、C分别贡献收益10,841千港元、8,699千港元、6,092千港元;2023年客户A、B、C、D、E分别贡献收益13,442千港元、23,797千港元、13,132千港元、28,000千港元、16,716千港元[105]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保健业务)分部溢利为8,401千港元,未分配部分亏损965千港元;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保健业务)分部溢利为8,597千港元,未分配部分亏损361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保证金交易)亏损1,378千港元[99][10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为1.38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2805亿港元[109]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期内亏损137.8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无相关数据[1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17.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0.4万港元[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62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93.2万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无亏损,2023年同期亏损137.8万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2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55.4万港元[1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溢利为0.3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4港仙;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023年同期为0.07港仙[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19.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8万港元[124]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流入总额为1362.5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无相关数据[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成品-商品存货为912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16千港元有所下降[126] - 2024年上半年确认的销售成本约为31086000港元,远低于2023年同期的118651000港元[126][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634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979千港元大幅增加[1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即期贸易应收款项占比58.1%,逾期少于三个月占比36.4%,逾期三至六个月占比5.5%;2023年12月31日即期占比45.2%,逾期少于三个月占比54.8%[1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按港元、人民币、美元计值分别为16744千港元、8179千港元、14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167千港元、8812千港元、0千港元[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总计141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14千港元减少[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9595千港元,银行定期存款为194255千港元,客户信托银行结余为11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3766千港元、188620千港元、1188千港元[134] - 就现金流量表而言,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38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2386千港元[13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1,0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36千港元[137] - 2024年6月30日应计审计费用为71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05千港元[137]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计费用为38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04千港元[137] - 2024年6月30日退款负债为12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1千港元[137] - 2024年上半年向其他关联方支付软件维护等服务款项为16千港元,2023年为17千港元[151] - 2024年上半年向其他关联方支付管理服务款项为173千港元,2023年为431千港元[151] 人员变动 - 马旭飞自2024年3月20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马安阳自2024年3月21日起获委任为相关职务[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武剑锋任职的Accertify于2024年5月1日分拆独立运营[47][50] - 李冏、许建强与公司于2024年5月21日续签董事服务协议,年薪120,000港元,自2023年4月1日起放弃董事袍金[48][50] - 袁峰自2023年4月1日起放弃每月20,000港元董事袍金[48][50] - 钟卓勋与公司于2024年7月5日续签董事服务协议,年薪240,000港元[49][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4]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4] - 公司股份代号为6877,网站为www.clsapremium.com[4] 业务运营资金 - 2024年中期公司运营主要由股权资本、业务运营产生的现金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提供资金 [20] 保健业务发展 - 保健业务自2022年设立后发展显著,已成为有盈利和增长潜力的业务[34][35] - 2023年集团通过B2B及B2C模式销售保健产品成绩显著,与同仁堂(香港)及中科分子订立战略协议拓展业务[36][37]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