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川环科技(30054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川环科技川环科技(SZ:300547)2025-08-11 19:2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增长7.65%[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63万元,同比增长0.27%[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9524万元,同比增长1.49%[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47元/股,同比增长0.26%[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08%,同比下降0.80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公司营业总收入688,060,343.06元,同比增长7.65%[52] - 主营业务收入685,083,914.46元,同比增长10.43%[52] - 公司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增长7.65%[67] - 营业利润为110,543,620.40元,同比增长0.87%[161] - 净利润为98,630,073.59元,同比增长0.27%[162]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671,715,016.46元,同比增长9.96%[164] - 母公司净利润为58,756,581.64元,同比增长8.34%[164] - 母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2709元,同比增长8.36%[16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主营业务成本514,663,969.72元,同比增长10.56%[52] - 销售费用14,938,737.71元,同比增长18.42%[52] - 管理费用22,787,726.21元,同比增长24.84%[52] - 研发费用26,104,787.26元,同比增长14.52%[53] - 营业成本为5.16亿元,同比增长7.48%[67] - 销售费用为1493.87万元,同比增长18.42%,主要因销售人员工资增加159万元[67] - 管理费用为2278.77万元,同比增长24.84%,主要因职工福利增加459万元[68] - 研发投入为2610.48万元,同比增长14.52%[68] - 营业总成本为584,214,693.21元,同比增长8.69%[161] - 研发费用为26,104,787.26元,同比增长14.52%[161] - 销售费用为14,938,737.71元,同比增长18.42%[161]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49万元,同比下降189.78%[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49.75万元,同比下降189.78%[68] - 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84,683,427.98元,同比下降28.1%[166] - 2025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497,512.77元,同比转负[166] - 母公司2025年半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49,789,577.64元,同比下降21.9%[168] - 母公司2025年半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08,739,084.44元,同比上升14.8%[168] 资产和负债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5.1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52%[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23%[24] - 货币资金为1.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65%,同比下降7.98个百分点[71] - 应收账款为5.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4.61%,同比增加6.43个百分点[72]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00,959,449.30元,较期初230,190,784.90元下降56.1%[15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25,367,078.50元,较期初443,278,534.59元增长18.5%[152] - 存货期末余额为322,870,238.35元,较期初292,575,863.47元增长10.4%[152]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342,899,344.71元,较期初356,117,969.27元下降3.7%[153]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79,937,844.70元,较期初218,366,403.60元下降17.6%[153]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723,516,881.35元,较期初684,781,457.95元增长5.7%[154]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93,374,853.80元,较期初218,401,522.60元下降57.2%[156] - 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13,735,729.53元,较期初431,737,621.39元增长19.0%[157] - 母公司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74,552,093.08元,较期初173,618,843.57元增长0.5%[158]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冷却系统胶管及总成、燃油系统胶管及总成、涡轮增压管路总成,并保持稳定增长[55] - 燃油系统软管营业收入为1.99亿元,毛利率27.69%[70] - 冷却系统软管营业收入为3.83亿元,毛利率23.05%[70] - 公司产品适用于汽车、储能及数据服务器液冷管路领域[31][37][39] - 公司参与氢能源车型配套管路研发,客户包括未势能源、长城、庆铃等[62] - 公司具备总成化、集成化供货能力,可提供组合件解决方案以降低主机厂装配成本[64] 客户和市场 - 公司与国内50多家主机厂、50多家摩托车厂商及200多家二次配套厂商建立稳定供配关系[42] - 公司拥有50多家汽车主机厂、50多家摩托车厂以及上百家二次配套厂商的客户群体[62] - 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超过营业总收入50%[91] - 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0万辆和1565.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32]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超40%,市场渗透率达44.3%[32] 技术和研发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PCT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57] - 公司实验室配备100余台(套)国内外先进试验检测设备,包括高低压脉冲循环试验机、红外光谱分析仪等[58] - 公司液冷管路系统技术指标达到V0标准,并通过美国UL认证,已进入CoolerMaster、英维克等供应商体系[62] - 液冷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储能系统热管理主流方案[38] - 2025年新型储能累积装机目标为30GW[37] - 2025年底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项目PUE不得高于1.2[40] - 制冷系统在典型数据中心能耗占比24%,液冷系统PUE值低于1.25可满足政策能效要求[40]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高度集中、应收账款较大等风险[5] - 公司生产用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用工成本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88] - 汽车主机厂要求供应商降价,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89] - 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52万元,导致3人死亡[100] 公司治理和股东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2025年4月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94] - 独立董事徐文英离任,张玉荀聘任,变动日期为2025年5月16日[96]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97] - 公司股东自愿锁定20%股份10年,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锁定10%股份10年[11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25%,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股份[113]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216,906,174股,占比100.00%[139] - 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38,682,577股,占比17.83%,其中境内自然人持股34,040,258股,占比15.69%[139] - 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178,223,597股,占比82.17%,全部为人民币普通股[139] - 国有法人持股数量为4,642,319股,占比2.14%[139]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948人[141] - 控股股东文建树持股24,255,896股,占比11.18%,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4,809,532股[141] - 股东文琦超持股18,109,571股,占比8.35%,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13,582,178股[141] - 股东王欣持股7,735,110股,占比3.57%,报告期内减持1,216,140股[141] - 股东文秀琼持股7,425,594股,占比3.42%,报告期内减持270,000股[141] - 股东吴加为持股5,152,688股,占比2.38%,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41] 法律和合规 - 公司与合众新能源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133.48万元[118] - 公司与重庆庚辰能源科技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3.59万元[118] - 公司与四川航电微能源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176.2万元,已达成和解[118] - 公司报告期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14]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15]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116]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关联交易[121][122][123][124][125][126][127]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担保情况[131] 社会责任和员工 - 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福翔科技为福利型企业,雇佣残疾员工247名[104] - 公司为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大量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 - 公司建立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在内的薪酬福利制度[103] -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内外部培训结合方式提高员工技能[103] - 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培训[106] - 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线上线下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106] - 公司开展操检合一岗位培训,提升生产操作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107] 环境 - 公司2017年6月验收环保节能型锅炉,9月正式投入使用,废气排放指标达到环保标准[104] - 公司2021年7月建成25蒸吨天然气锅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达到国家最优标准[104] - 公司废水处理采用分厂三级沉淀预处理,处理后清水少量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104] - 公司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1家子公司需披露环境报告[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