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川环科技(300547)
icon
搜索文档
川环科技(300547):2025年半年报点评:Q2营收增速略低于预期,盈利能力表现稳健
东兴证券· 2025-08-21 10:40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23.6% [4][9]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47倍,2027年降至31倍 [9][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88亿元(同比+7.65%),归母净利0.99亿元(同比+0.27%)[1] - Q2单季营收3.72亿元(同比+9.45%),净利率14.0%(同比-1.9pct)[1][2] - 综合毛利率25.1%,连续三年维持25%左右水平 [2] - 期间费用率提升主因管理费率同比+1.0pct [2] 业务发展 汽车业务 - 核心客户赛力斯25Q2产量13.4万辆(同比+11.8%),比亚迪+5.9%,长安持平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单车管路价值量增长 [1] - 材料配方/结构设计/复合技术构成竞争优势 [1] 新兴业务 - 获6万套服务器液冷管路订单,技术达UL V0标准 [3] - 进入Cooler Master/英维克等供应链,推进国产化替代 [3] - 商用无人机管路系统已完成首飞试验 [3] 盈利预测 - 2025E营收16.73亿元(同比+22.7%),2027E达25.04亿元 [4][9] - 2025E归母净利2.48亿元(同比+22.3%),2027E增至3.83亿元 [4][9] - ROE从2025年18.5%提升至2027年22.1% [9][1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总市值116.98亿元,52周股价区间13.35-53.93元 [5][7] - 过去一年股价最高涨幅超300%,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7]
A股液冷概念股集体回调,飞龙股份、金田股份跌停
格隆汇· 2025-08-21 10:13
A股液冷概念股回调 - 液冷概念股集体回调,飞龙股份、金田股份跌停 [1] - 剑桥科技、鸿富瀚、同飞股份、科创新源、德邦科技跌超7% [1] - 方盛股份、冰轮环境、川润股份、鼎通科技跌超6% [1] - 高澜股份、川环科技、申菱环境、利欧股份、依米康、中石科技跌超5% [1]
川环科技股价震荡下行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2%
金融界· 2025-08-21 02:3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15时25分,川环科技股价报51 7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 23元,跌幅4 13% [1] - 盘中波动明显,早盘9点37分曾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股价最高触及53 50元 [1] - 全天成交额达20 61亿元,换手率为22 37%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1] - 所属板块包括橡胶制品、四川板块等概念 [1] 资金流向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606 02万元,占流通市值的1 04%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 5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 76% [1]
本周电解槽招投标项目持续新增,氢能重卡获小批量订单
长城证券· 2025-08-20 20:5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输氢管道建设实现多个突破,氢能重卡重现批量订单[2] - 本周新增招中标电解槽项目共5个,建议关注电解槽中标能力较强的公司[2] - 中游加快输氢管道建设,多个输氢管道项目有所突破,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2] - 氢能重卡本周有批量订单公布,建议关注氢能重卡相关企业[2]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2386.88点,本周涨跌幅为2.75%,2025年初至今涨跌幅为34.33%[1][8]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的公司为大元泵业、腾龙股份、凯美特气、佛燃能源、川环科技,涨幅分别为61.11%、35.05%、34.73%、28.72%、27.58%[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五的公司为东华能源、西菱动力、新迅达、山东墨龙、华电辽能,跌幅分别为-11.49%、-6.65%、-5.75%、-5.59%、-5.48%[1][14] - 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为26.96倍,MRQ市净率为1.75倍[11][12] - 示范区域4N级以上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上海地区为2.5元/标准立方米,北京地区为2.3元/标准立方米,河北为2.1元/标准立方米,河南为2.0元/标准立方米,广州为1.9元/标准立方米[11][12]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 本周氢能项目招投标方面,累计中标项目有6个,规模为15MW,制氢规模总计3000 Nm³/h[16] - 本周招标市场方面有7个项目启动招标,规模总计670MW,制氢规模总计134000 Nm³/h[17] - 8月15日,国内首个"本征无储能"离网制氢系统——深能鄂托克旗5MW离网光伏发电制氢工程及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开工建设[18] - 2025年7月份燃料电池车的产量新增229辆,环比增加21.81%;销量新增284辆,环比增长13.15%[19] - 2025年1-7月,燃料电池车的累计产量达到了1593辆,同比下降54.47%;累计销量达到了1657辆,同比下降50.71%[19] - 2025年7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增长了353.90%,同比增长39.60%,2025年1-7月,燃料电池专用车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389.63MWh[20] - 2025年7月,燃料电池客车的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了72.50%,同比下降94.80%,2025年1-7月,燃料电池客车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238.36MWh[20]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 吉利醇氢商用车现场签单270台[31] - 华电195公里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计划9月5日开工[31] - 首钢京唐成功研发出输氢管线钢产品矩阵,突破6项关键技术瓶颈[31] - 阿曼宣布新的氢能财政激励措施,包括减免90%的土地租赁费、特许权使用费减免,以及长达10年的企业所得税豁免[32] - 能源巨头ACWA计划在砂拉越开发千兆瓦规模绿氢项目[32] - 沃尔沃集团墨西哥建设氢能重卡生产基地[32] - 财政部公告氢能作为燃料(能源)可抵税[33] - 39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重现氢能乘用车[34] -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氢能装备"列为新能源领域核心赛道[34] - 金达弘景(莎车)氢能科技2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EPC招标[35] - 清能股份全面收购Hyzon Motors氢车知识产权,为其全球客户提供服务[35] - 中电绿波获东北电力大学AEM制氢系统订单[35]
国海证券:英伟达架构升级推动液冷发展 国内本土企业相关优势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5:49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 - GB300液冷系统采用直接芯片冷却架构,覆盖GPU、NVLink交换芯片、CPU等高功耗元件,占总发热量的80%以上,其余低功耗组件通过风冷或辅助液冷散热 [1] - 英伟达计划2027年推出的Rubin Ultra NVL576 Kyber机架将实现100%液冷,彻底摒弃风冷 [1] - Blackwell架构性能激增,液冷几乎成为充分利用芯片性能的必选项 [1] 液冷市场规模与需求 - 冷板、CDU、UQD、Manifold四大零组件占GB200 NVL72散热方案总价值的90%以上 [2] - GB300的Compute tray冷板用量将由GB200的54片提升至126片,UQD尺寸缩小至1/3但用量翻倍 [2] - 按照单机柜液冷价值量70万元计算,假设明年出货10-12万个机柜,GPU液冷市场有望达800亿元 [2] ASIC芯片散热发展 - ASIC产品因客户主导设计和合作开发,包含模具设计与制造费用,报价空间更具弹性 [3] - 谷歌液冷TPU集群已实现GW级运行规模,过去七年保持99.999%的高可用性 [3] - 2026年有望迎来ASIC芯片出货潮,预计谷歌TPU出货量150-200万颗,Meta高性能AI ASIC芯片100-150万颗,亚马逊Trainium2 ASIC芯片140-150万颗 [3] 中国液冷企业竞争力 - 奇鋐科技切入美系云端厂商GB200/GB300服务器液冷架构核心供应链,在ASIC平台提升产品附加值 [4] - 曙光数创是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企业,突破传统风冷形式 [4] - 英维克UQD产品被列入英伟达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2024年通过英特尔验证 [4] - 飞荣达3DVC散热器散热功耗达1400w,成为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并实现批量交付 [4] - 川环科技液冷服务器管路产品达V0级标准并获美国UL认证 [4]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Blackwell性能激增推动液冷方案成为必须,ASIC芯片液冷需求明确且客制化程度高助推毛利率提升 [5] - GB200/GB300持续放量与迭代以及ASIC服务器陆续导入,散热产业有望迎量价齐升 [5] - 中国在制造业和材料学领域基础深厚,看好本土市场诞生国际一流液冷公司 [5]
液冷服务器概念延续强势 润禾材料等多股涨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10:01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表现 - 液冷服务器概念延续上周强势表现 [1] - 润禾材料、强瑞技术、高澜股份涨幅超过10% [1] - 川润股份实现2连板 [1] - 银轮股份、飞龙股份、川环科技、英威腾、科士达等个股跟涨 [1]
龙虎榜 | 川环科技20%涨停创新高,深股通净买入1.36亿元,二游资净买入1.25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15 16:57
股价表现 - 川环科技(300547SZ)今日20%涨停 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换手率23.26% 成交额18.87亿元 [1] 龙虎榜数据 - 深股通买入1.69亿元 卖出3317万元 净买入1.36亿元 [1] - 一家机构净买入9000万元 [1] - 游资"中山东路"净买入7065万元 [1] - "量化打板"净买入5445万元 [1] - 上榜席位全天买入4.68亿元 卖出1.06亿元 合计净买入3.62亿元 [1] 买入前五营业部 - 深股通专用买入1691526万元 占总成交896% [1][2] - eastmoneycom机构专用买入903680万元 占总成交479% [1] - 国泰海通证券上海静安区新间路营业部买入827273万元 占总成交438% [1] - 国泰海通证券上海松江区中山东路营业部买入707765万元 占总成交375% [1] - 开源证券西安西大街营业部买入545788万元 占总成交289% [1] 交易数据汇总 - 买入前5名与卖出前5名总合计4679660万元 占总成交2479% [2]
重磅突袭!A股,沸腾!新版“印钞机”横空出世?
券商中国· 2025-08-15 15:47
液冷板块市场表现 - 液冷板块8月15日涨幅显著,涨幅超过5%的股票达27只,其中13只涨停或涨幅超10% [1] - 大元泵业连续5个涨停板,金田股份、川环科技、川润股份等个股首板涨停 [1] - A股整体强势,沪指涨0.83%报3696.77点,创业板指涨2.61%,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2万亿 [1] - 液冷服务器被市场类比为“下一个光模块”,预期产生多只十倍股 [1] 液冷需求驱动因素 - 液冷快接头单价从700元飙升至2100元,涨幅200%,冷板价格从1500元/kW升至1800元/kW [2] - 单机柜功率突破120kW,液冷渗透率从2023年不足15%猛增至2025年50%以上 [2] - 英伟达GB300系统采用液冷散热设计,预计2026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2] - 海外液冷龙头Vertiv 2025年二季度营收26.38亿美元超指引,上调全年预期 [3] 液冷技术发展前景 - 液冷技术是应对AI芯片高功耗的关键,英伟达GB300平台全面采用液冷设计 [4] - 国内厂商在冷板、快接头等核心零部件具备竞争力,部分实现海外突破 [4] - 政策推动数据中心PUE值下降,液冷从“可选”变为“刚需” [4] - AI服务器功耗上升倒逼液冷大规模应用,2025-202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4] 液冷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冷却液、CDU、冷板等高壁垒核心组件,中游提供系统集成与整机解决方案 [5] - 液冷渗透率低,供给端尚未无序扩张,具备较高赔率优势 [5] - 产业链结构性机会集中在上游高价值环节,中游企业需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 [5]
液冷概念持续走强,英维克、川环科技涨停,欧陆通、南方泵业、润禾材料等跟涨。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41
液冷概念股表现 - 液冷概念板块持续走强 [1] - 英维克、川环科技股价涨停 [1] - 欧陆通、南方泵业、润禾材料等个股跟涨 [1]
川环科技斩获5亿项目定点 加码研发营收净利保持双增
长江商报· 2025-08-15 08:08
核心观点 - 川环科技获得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J客户的2个项目定点函,配套液冷流体管路系统等产品,预计生命周期6年,总金额约5亿元,量产时间计划于2025年11月 [1][2] - 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增长,业绩大幅提升,2022年-2024年营收从9.07亿元增至13.63亿元,净利润从1.22亿元提升至2.03亿元 [1][4] - 公司在研发领域持续投入,2020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2.13亿元,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53项 [1][5] 业务发展 - 公司已形成较完整的产品体系,进入多家汽车主机厂、储能和数据服务器领域客户的供应商体系 [2] - 公司对某液冷服务器公司使用的冷却系统管路产品已研发成功并通过客户验证,2025年上半年实现批量供货,填补国内空白 [2] - 数据服务领域液冷管路系统相关技术指标达到V0标准,已通过美国UL认证,进入CoolerMaster、AVC等供应商体系 [2] 产能扩张 - 2021年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量扩能"项目,新增200亩工业用地 [3] - 项目设计新增10000吨胶管生产能力,2024年全部竣工投产,新增约9亿元产值产能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7.65%;净利润9863.01万元,同比增长0.27%;扣非净利润9524.38万元,同比增长1.49% [4] - 2020年-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481.4万元、3217.2万元、3447.4万元、4277.6万元、5233.5万元、2610.5万元 [5] 技术积累 - 公司拥有40余年车用软管及总成开发和产业化经验 [5]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PCT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