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32.795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1.94117亿港元,轻微减少0.2%[4] - 除税前盈利为8.322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5.63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9.462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7%[7] - 本集團2025年上半年盈利為563,760千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581,146千港元下降3.0%[10][1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80,778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171,114千港元[13] - 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收入32.80亿港元,同比下降2%[53] - 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收入为32.795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2%[65][66] - 盈利微降0.4%至6.2532亿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减少3%至5.6376亿港元[6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直接成本及经营费用为19.10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5] - 毛利为13.692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5] - 财务费用为2.534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5] - 财务费用净额248,795千港元,同比改善7.6%(2024年同期269,146千港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少30.5%[28]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20.1%至17,300千港元(2024年同期21,648千港元)[29] - 直接成本及经营费用减少8%至19.1033亿港元,主要因建造服务成本下降13%[67] - 财务费用下降至2.5345亿港元,得益于借贷利率优化[7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减少2136万港元,主要因杂项收入下降[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经营单一业务分部,专注于水环境治理业务(包括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21] - 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相关收入占总收入95.2%(3,121,222千港元),其中建造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4.1%至1,164,178千港元[26] - 建造服务收入减少14%至11.6418亿港元,运营收入增长13%至14.7689亿港元[65][66] - 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设计规模10,000立方米/日,涉及合同总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54] - 累计处理污水约8.35亿立方米,供应中水约2,000万立方米[57] - 旗下12个项目的光伏发电设施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约20兆瓦[57]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3,276,626千港元,同比下降1.9%(2024年上半年为3,339,163千港元)[23] - 非流动资产总额2025年6月30日为27,042,179千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4.5%(25,888,282千港元),主要增长来自中国内地(27,032,477千港元)[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建立由总裁为首的应收管理专班,实行专人督办专群交流的方式[107] - 公司探索多元回收渠道,包括分期清理历史欠款等方式削减应收账款,并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加速现金回笼[107] - 公司通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工程全过程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以强化工程管理能力[108] - 公司全面跟踪各建设项目进度,针对进度滞后项目及时组织专题会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108] - 公司通过加强合同谈判管理、工程预算管控等方式严控项目预算,降低建造成本[108] - 公司持续开展工程项目的安全、环境、质量专项检查和随机检查,实现重点部位工序检查全覆盖[108] - 公司通过内部竞聘形式选拔优秀人才,解决部分项目重要岗位空缺问题,开辟关键管理岗位干部成长通道[109] - 公司持续关注中国境内外融资环境,合理测算资金需求并制定融资方案以控制融资成本和风险[110] - 公司通过运营对标、精细化管理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无人值守工厂和智慧水务等课题研究[111] 现金流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31,710千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22,256千港元[1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73,54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现金流入净额14,292千港元显著恶化[15]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40,88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82,787千港元大幅下降[15] - 公司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1.3171亿港元[82]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4,089万港元,主要来自发行永续资本工具和中期票据[84] 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69776亿港元[8] - 本集團2025年6月30日流動資產淨額為3,546,205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2,436,715千港元增長45.5%[9] - 本集團2025年6月30日總資產減流動負債為30,668,134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28,367,951千港元增長8.1%[9] - 本集團2025年6月30日非流動負債總額為15,846,545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14,376,273千港元增長10.2%[9] - 本集團2025年6月30日權益總額為14,821,589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13,991,678千港元增長5.9%[9] - 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0,655,689千港元[12]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8.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2.1亿港元,增加23.2亿港元[76] - 合约资产从230.6亿港元增至238.1亿港元,增加7.5008亿港元[76] - 无形资产从23.2亿港元增至27.3亿港元,增加4.0961亿港元[76] - 应收账款从52.9亿港元增至62.9亿港元,增加9.9313亿港元[77] - 公司净流动资产从24.3672亿港元增至35.4621亿港元,增加11.0949亿港元[79] - 公司总权益从139.9亿港元增至148.2亿港元,主要由于盈利6.2532亿港元和外币换算收益4.0846亿港元[80] - 公司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8.7亿港元,较2024财政年度年底增加2197万港元,其中99%为港元及人民币[89] - 公司尚未偿还借贷为172.6亿港元,较2024财政年度年底增加8.6677亿港元,其中46.1亿港元为有抵押计息借贷,126.4亿港元为无抵押计息借贷[90] 股息和股东回报 - 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6.09港仙[4] - 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中期股息为每股6.09港仙,总额为174,344千港元[33] - 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6.09港仙(等值0.99新分)[127][128][130] - 2025财政年度上半年中期股息派付日期为2025年9月12日或前后[128] 风险和挑战 - 公司面临中国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政策变动风险,可能影响经营业绩[101] - 水务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需有效整合资源并挖掘新业务投资机会[103] - 中国新增环境合规法规使企业违法成本显著提升,公司面临管理压力[105] - 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106]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7月24日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监督ESG事务管理工作[51] - 审计委员会由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8] - 薪酬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1] - 提名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22] - 战略委员会由1名非执行董事、2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3]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公司遵守新加坡和香港的企业管治守则[116]
中国光大水务(01857)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