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虹佳华(03991) - 2025 - 中期业绩
长虹佳华长虹佳华(HK:03991)2025-08-12 16: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9,286,17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168,691千港元下降8.9%[2] - 公司税前溢利为216,69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9,086千港元增长2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81,19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4,484千港元增长10.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41,05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4,936千港元增长78.6%[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7.05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6.40港仙增长10.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1,168,69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286,174千港元增长9.76%[10][15] - 除税前溢利为216,69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9,086千港元增长21.00%[15] - 2025年上半年收益达21,168.6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76%[33]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81.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16%[33] - 基本每股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6.40港仙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05港仙,增长0.65港仙[3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为21,168.69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76%[4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溢利为181.19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6%[4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为649,63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43,648千港元增长0.9%[2] - 公司销售成本为18,642,52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519,053千港元下降9.1%[2] - 公司研发开支为12,22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602千港元下降30.5%[2] - 公司融资成本为104,94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5,580千港元下降27.9%[2] - 其他收入为43,34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462千港元增长22.24%[15] - 研发开支为17,60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226千港元增长43.98%[15] - 行政开支为89,52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5,480千港元增长4.73%[15] - 融资成本为104,94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5,580千港元下降27.92%[15]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3.0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33] - 研发开支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因研发人员增加[34] - 分销及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因电商业务运营费用增加[3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ICT消费者产品收益为8,471,25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0.28%[10][15] - ICT企业产品收益为8,378,26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3.67%[10][15] - 其他产品收益为4,319,17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54%[10][15] - 分部溢利总计396,51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01,210千港元下降1.17%[15] - ICT消费者产品分销业务营业额下降0.28%至8,471.25百万港元,溢利增加5.62%至129.55百万港元[34] - ICT企业产品分销业务营业额上升23.67%至8,378.27百万港元,溢利减少8.08%至221.86百万港元[35] - 其他业务营业额上升7.53%至4,319.18百万港元,溢利增加21.23%至45.10百万港元[3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从2024年的19,007,151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20,906,633千港元,增长率为10%[17] - 其他地区收入从2024年的279,023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62,058千港元,下降率为6.1%[1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维持每股0.05港元的末期股息,与2024年相同[2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建议派发任何股息(2024年同期:无)[49] -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由祝剑秋一人担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5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4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未来资本资产购入计划[46]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35,49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602千港元增长143%[3]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的132,805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124,020千港元,下降6.6%[4] - 存货从2024年的5,582,487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3,913,815千港元,下降29.9%[4] - 应收贸易账款从2024年的4,460,739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5,239,554千港元,增长17.5%[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的561,776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257,718千港元,增长123.9%[4]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的15,076,338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11,080,748千港元,下降26.5%[4] - 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的5,194,413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4,977,310千港元,下降4.2%[4] - 供应链融资项下应付票据从2024年的5,865,134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2,333,710千港元,下降60.2%[4] - 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的2,992,648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3,100,770千港元,增长3.6%[5] - 储备从2024年的2,914,892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3,027,424千港元,增长3.9%[5] - 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但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7] - 期内溢利中已售存货成本从2024年的18,642,526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20,519,053千港元,增长率为10.1%[17] - 汇兑亏损净额从2024年的14,300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11,098千港元,下降率为22.4%[17] - 香港利得税采用两级制,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超出部分按16.5%税率[18] - 中国附属公司因符合鼓励类企业条件,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降至15%[20] - 应收贸易账款中30日内账龄部分从2024年的1,111,255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419,410千港元,增长率为27.7%[24] - 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7,311,02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059,547千港元,增长51.3%[25] - 供应链融资项下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33,710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865,134千港元,增长151.3%[25] - 30日内的应付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520,98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99,781千港元,增长34.3%[25] - 公司银行无抵押借贷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23,459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49,991千港元,增长1%[27] - 借贷实际利率区间从2024年的2.64%-5.2481%降至2025年的0.9981%-4.6727%[27] - 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241.06百万港元,主要因人民币汇率波动所致[4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计息借款总额为2,749.99百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371.76百万港元[39]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976.75百万港元,净资产负债比率为3.59倍[39]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背书应收票据清偿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74,17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2,139千港元下降43.9%[44] - 公司通过贴现应收票据筹集现金的金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03,80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03,174千港元,增幅达11.1%[44] - 具追索权的未收回已背书及贴现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35,93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77,351千港元,增长7.3%[44]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1,552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9名,降幅达12.4%[48] - 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合计约128.53百万港元[49] - 公司未收回的已背书及贴现应收票据账龄从2024年的360日缩短至2025年的185日[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