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佳华(03991)

搜索文档
长虹佳华(03991.HK)拟8月12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7-31 18:05
董事会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2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 [1] 财务表现 - 公司年度纯利同比增长5.19%至3.79亿港元 [1] - 公司末期股息为每股0.05港元 [1]
长虹佳华(03991)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7-31 17:51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12日举行[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2025年7月31日执行董事为祝剑秋等6人[4] - 2025年7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铭燊等3人[4]
涵盖十四大创新场景 低空经济告别“单一技术秀”
北京商报· 2025-06-08 22:11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 - 低空经济已涵盖工业智能化、低空旅游、雪场救援等14大创新场景,正逐步摆脱"单一技术秀"的局限 [1] - 无人机配送、空中通勤、低空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创新 [2] - 长虹佳华为智能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消防等领域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其低空车载无人机场产品具备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2] 低空经济发展驱动力 - 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市场接受度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从"不敢用"到"离不开"的转变 [3] - 工业、民生、文旅等领域的成功实践证明低空经济应用边界不断拓宽 [3] - 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落地攻坚"阶段,需突破安全规范、技术协同等瓶颈 [5]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 低空基建需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范式变革,核心是修"天路"、建"天网"、造"天车" [4] - 低空智联网是保障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需实现空域开放与安全可控的平衡 [4] - 长虹佳华提供算力底座、智能交互指挥中心等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低空立体交通网 [4] 低空经济安全挑战 -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底线,需构建可感可防的安全体系保障飞行安全和地面设施 [4] - 空域管理复杂且高密度,需高效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安全防控 [4] - 低空经济落地需守牢安全底线、打通技术链路、融入产业生态 [5]
四川长虹: 四川长虹关于下属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6 20:23
诉讼案件基本情况 - 案件处于一审已判决阶段 尚在上诉期内 判决尚未生效 [1] - 公司下属子公司四川长虹佳华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为原告 被告包括苏宁采购中心等6家苏宁系公司 [1] - 涉案金额包括货款本金720,466,948.25元及资金占用损失 按LPR利率1.3倍计算至实际付清日止 [1] - 案件受理费4,444,655元 原告承担32,518元 被告承担4,412,137元 [1] 一审判决结果 - 判决被告支付货款本金706,032,450.81元(品牌项下)及资金占用损失 [2] - 判决被告支付货款本金14,434,497.44元(其他项下) [2] - 原告对特定不动产拍卖款在898,470,000元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 [2] - 原告对三处抵押不动产拍卖款在登记债权数额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 [3] 其他诉讼披露 - 公司及非上市子公司过去12个月未披露诉讼涉案金额累计19,422.77万元 占最近一期净资产1.32% [4] - 下属上市公司诉讼事项按各自交易所规则披露 [4] 财务影响说明 - 因判决未生效且执行存在不确定性 暂无法预计对当期及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 [1][3] - 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但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3][4]
长虹佳华:文化“引擎”驱动发展“巨轮”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14:21
公司业绩与增长 - 公司连续17年业绩增长,业务规模达400亿港元,2024年实现营收399.86亿港元同比增长7.58%,净利润3.79亿港元同比增长5.19% [1][5] - 2024年登榜上市公司品牌500强第276位,位列四川服务企业百强第9位、四川数字经济企业百强第5位 [1][5] - 荣获长虹控股集团2024年度经营卓越奖,评分位列第一 [5] 企业文化体系 - 创新文化孵化出"智能商业"数智化解决方案,生态文化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伙伴,激励文化催生行业领先的人效比 [1] - 三大文化体系相互赋能,成为公司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的核心优势 [1] - 人才成长机制通过战略锚定、梯队搭建、价值分配等环节激发潜能,形成"以人兴业"的发展模式 [5][6] 数智化产品与服务 - 电商服务平台"虹易通"实现全流程一体化处理,与主流快递物流平台无缝对接,仓配一体化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1][2] - 构建覆盖数智生态链接、交易、供应链、渠道营销等领域的完整产品矩阵,包括采虹链、虹智联、Metamall平台等 [2] - 拥有1700余个技术认证资质,450余位工程师提供全栈技术服务,覆盖25个行业 [3] 生态合作与创新应用 - "虹易通"打通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构建一站式电商解决方案 [2] - 在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深化合作,开发"虚实融合多人交互教学平台"和低空智联网算力方案 [3][5] - 与阿里云合作推出无影云服务,支持云游戏体验,挖掘AI算力应用潜力 [5] 行业定位与战略方向 - 定位于"新时代数字智能综合服务商",从传统分销商向数智生态建设者转型 [1][5] - 以数智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6] - 技术能力覆盖ICT软硬件、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提供全周期综合技术服务 [3]
文化管理案例|长虹佳华:文化“引擎”,驱动发展“巨轮”
搜狐财经· 2025-05-09 12:48
公司业绩与定位 - 公司成立20余年连续17年业绩增长 业务规模达400亿元 2024年营收399 86亿港元同比增长7 58% 净利润3 79亿港元同比增长5 19% [1][20] - 登榜上市公司品牌500强第276位 获长虹控股集团2024年度经营卓越奖 位列四川服务企业百强第9位 四川数字经济企业百强第5位 [1][20] - 定位"新时代卓越的数字智能综合服务商" 构建覆盖数字经济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1][31] 数智化创新成果 - 2023年8月推出电商服务平台"虹易通" 实现营销端到储运环节全流程一体化处理 对接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 [4][5][7] - 云生态服务平台"亿克虹云"吸引近千家伙伴入驻 服务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 我国云计算产业2022年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增速超30% [7] - 数智化产品矩阵包含采虹链/虹智联/Metamall等 覆盖1-6级城市终端门店 实现交易平台百秒出库 整合山姆/沃尔玛等大型卖场资源 [11] - 与微软合作AI视频广告平台 提供内容生成/精准营销等一站式服务 打破传统广告局限 [13] 生态体系建设 - 与联想/华为/Oracle等逾万家代理商及数百家厂商合作 业务覆盖25个行业 物流网络触达3523个区县 [15] - 在智算中心/云计算/AI/元宇宙等领域深化合作 450人技术团队拥有1700余项认证资质 [17][18] - 教育领域开发"虚实融合教学平台" 低空经济领域推出无人机空管方案 算力领域与阿里云合作无影云服务 [18] 人才管理机制 - 2024年绵阳地区人均纳税超15万元 人效指标显著高于行业头部企业 [24] - 实施骨干员工持股计划 建立薪酬/晋升/荣誉多维激励体系 通过OKR等工具提升管理效能 [26][28] - 资管部门创新外汇管理智能模型 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与数据线上化 [26] 行业机遇与战略 -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获政府支持 数字转型契合国家战略 AI技术爆发带来新动能 [23] - 从产品性思维转向服务性思维 以数智技术支撑生态协同 开拓健康成长路径 [14][31]
长虹佳华(0399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8: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3991[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Hamilton HM 11的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Street[4] - 公司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干诺道中168–200号信德中心西座14楼1412室[4] - 公司核数师为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位于香港铜锣湾告士打道311号皇室大厦安达人寿大楼17楼[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祝剑秋62岁,2013年4月加入公司,2021年4月起任董事会主席,在IT行业管理有逾27年经验[6] - 赵其林49岁,2023年3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在财经领域有逾25年经验[7] - 茆海云49岁,2024年3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在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领域有逾28年经验[8] - 马伴36岁,2024年3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在财经领域有逾8年经验[9] - 苏惠清55岁,2013年4月加入公司,2023年3月任执行董事,在IT行业业务发展有逾32年经验[10] - 周家超47岁,2021年10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在财经管理有逾14年经验[10] - 陈铭燊52岁,2007年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投资及企业财务方面有逾24年经验[11] - 高旭东59岁,2019年5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经济及企业管治研究领域有逾34年经验[12] - 孟庆斌44岁,2019年5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投资及金融理论研究及实操领域有逾16年经验[14] - 何建华44岁,2024年7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裁,在业务经营及运营管理方面有19年经验[16] - 杨娜43岁,2024年7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裁,在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有19年经验[16] - 许珊46岁,2024年7月被委任为公司财务总监,在会计及内控审计方面有逾20年经验[17] - 冯咏莉54岁,2020年12月被委任为公司董事会秘书[17] - 郑程杰2018年6月被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2020年12月11日起为唯一公司秘书,在企业服务范畴有逾12年经验[18] 管理层过往任职情况 - 陈铭燊曾担任优派能源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委任存在争议,优派能源目前处于临时清盘状态[11][13] - 孟庆斌曾担任普惠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任期为2017年9月至2023年12月[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约39,986.35百万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7.58%[2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3.46%,较上财年同期下降约0.04个百分点[21]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379.27百万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约5.19%,基本每股盈利为14.75港仙,较上财年增加0.72港仙[2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借贷未偿还总额约为2,723.46百万港元(2023年:1,780.97百万港元)[2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6,164.24百万港元(2023年:6,129.16百万港元),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约为4,634.96百万港元(2023年:4,967.33百万港元)[2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为2,859.84百万港元(2023年:2,724.77百万港元),净资产负债比率为5.07倍(2023年:5.19倍)[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面收益总额约为295.14百万港元(2023年:311.11百万港元),减少主要因人民币汇率波动所致[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包括董事)成本总额约为4.6465亿港元,2023年为4.2424亿港元[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尚未行使之购股权获授出或获行使[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投资或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之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40] - 于报告付印前的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概无任何未来投资之具体计划[4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3] - 2024年12月31日后并无发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44] - 董事会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05港元(2023年为每股0.05港元),合共128,526,000港元,预期2025年6月20日派付[122] - 2023年度已宣派末期股息合共128,526,000港元(每股0.05港元),已于2024年6月21日支付[1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维持已发行股份数目至少25%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3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若干可供分派储备账约为176百万港元[132] - 2024年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约13.06%,最大客户销售额约占4.26%;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约45.1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占19.83%[13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454,652,000股,优先股总数为1,115,868,000股[15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ICT消费者产品分销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12%至17,860.89百万港元,业务溢利下降6.81%至288.85百万港元[23] - ICT企业产品分销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43%至14,166.18百万港元,业务溢利增长14.91%至472.97百万港元[23] - 其他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0.01%至7,959.28百万港元,业务溢利增加54.13%至89.17百万港元[24] 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整个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之所有守则条文,但祝剑秋先生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46]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整个年度股东通讯政策已有效执行[48] - 董事会现由九名成员组成,茆海雲女士及馬伴先生于2024年3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张晓龙先生和邵敏先生于同日辞任[51]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作适当投保安排并每年检讨条款[52] - 部分董事与公司订立固定年期服务合约每年自动续期,部分订立无固定期限合约可提前一月通知或付代通知金终止[52] - 任一财政年度董事会会议至少举行四次,2024年已举行七次[56] - 祝剑秋等多位董事2024年出席董事会会议、股东大会等会议的出席率为100%[56] - 2024年度公司安排部分董事参加非正式会面[57] - 2024年祝剑秋等多位董事参与合适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活动[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秘书郑程傑先生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58] - 祝剑秋自2021年4月8日起同时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获委任任期为12个月,可自动重续,有固定年酬金[62] - 公司设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董事会委员会,大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阅全年业绩[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审阅薪酬政策和待遇[72][73] - 提名委员会提名董事候选人参照细则规定,甄选以多元化范畴为基准[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2名女性董事和7名男性董事组成[7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负责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及监督财务报表等[67] - 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执行董事和高管薪酬待遇等[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79] - 2024年薪酬在50万港元至3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人员有3人,300万港元以上的有3人[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永中和提供核数服务酬金为153.7万人民币,其他服务费用总额为22.3万人民币[91] - 董事会至少每年一次定期审阅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93] - 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通过特别决议案,采纳经第二次修订及重述组织细则并生效[97] - 提名委员会负责评核候选人担任董事适宜性、审核独立董事独立性及2024年董事会架构等[80]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审阅公司多项政策及合规情况[82]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包括与表现挂钩月薪及年度花红,执行董事为固定薪酬[83] - 公司建立内幕消息处理政策,董事会负责批准相关公告及通函[95] - 公司设有内部审核职能,审核委员会定期审阅相关计划和报告[94] - 公司将调查全球顶级机构企业管治常规动态等,不时审阅及提升集团企业管治程序[99][105] 集团战略定位与业务影响因素 - 集团定位为新时代卓越数字智能综合服务商,提供多种服务助力伙伴成长[100] - 集团致力于伙伴数字智能化升级,成为有盈利能力的上市企业和卓越服务商[102] - 集团在保持传统ICT分销业务基础上,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战略转型[104] - 集团业务受中国整体经济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依赖少数主要供应商及产品[113] - 集团主要在中国经营,绝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币计值结算,人民币贬值影响境外股东股息价值[115] 公司环境相关数据 - 2024年公司在24个城市租用办公室,电力消耗1269百万瓦时,碳排放681吨(2023年为789吨),人均电力消耗涉碳排放量0.48吨(2023年为0.54吨),下降11.1%[116] - 2024年公司燃油消耗涉碳排放为7.9吨(2023年为9.3吨),人均燃油消耗涉碳排放0.0055吨,较2023年0.0057吨略有下降[121] - 2024年公司纸张使用0.54百万张(2023年为0.79百万张),较上年同期下降31.6%[121] 公司股份相关安排 - 公司计划2025年5月23日举行股东大会,5月20日至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23] - 公司2025年6月4日至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股东享有2024年度拟派末期股息权利[124]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12月31日,祝剑秋先生持有普通股115,165,762股,占比7.92%;赵其林先生持有750,000股,占比0.05%;苏惠清女士持有34,589,636股,占比2.38%[147] - 2024年12月31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普通股874,650,000股,占比60.13%,持有优先股1,115,868,000股,占比100.00%[151] - 2024年12月31日,长虹(香港)贸易有限公司持有普通股874,650,000股,占比60.13%,持有优先股1,115,868,000股,占比100.00%[151] - 2024年12月31日,安健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普通股858,650,000股,占比59.03%,持有优先股1,115,868,000股,占比100.00%[151] - 四川川投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普通股83,009,340股,权益百分比为5.70%[152] -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普通股83,009,340股,权益百分比为5.70%[152] - 四川长虹控股持有四川长虹全部已发行股本约23.22%[153] - 北京长虹由四川长虹拥有约48.98%权益,成都长虹由四川长虹拥有约99.95%权益[161] 公司董事变动 - 张晓龙先生和邵敏先生自2024年3月27日起辞任执行董事[135] - 茆海云女士和马伴先生自2024年3月27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35] - 赵其林先生、周家超先生及孟庆斌先生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符合资格且愿意膺选连任[137] 公司捐赠与协议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慈善及其他捐赠[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股权挂钩协议[141] 公司协议相关情况 - 租赁项下以集团将确认的使用权资产估计价值计算的一项或多项适用百分比率合计超0.1%但低于5%[162] - 2024年总供应协议固定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166] - 2024年总供应协议交易金额上限为1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2.42亿元人民币[167] - 2024年总供应协议下销售总额约为9342万元人民币,2023年约为1468万元人民币[169] - 2024年总采购协议固定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171] - 2024年总采购协议交易金额上限为479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4790万元人民币[171] - 2024年总采购协议下购买
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长虹佳华2024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中金在线· 2025-04-01 10:16
文章核心观点 - 长虹佳华2024年凭借数智化核心能力把握前沿技术和市场机会实现业绩持续增长,未来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9.86亿港元,同比增长7.58%;净利润3.79亿港元,同比增长5.19% [1] 平台支撑服务升级 解决方案聚合平台 - 深耕多个专业市场,在智算中心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宽加深与国内外品牌合作,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及差异化服务 [2] 数字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 创新“智能商业”体系,加大渠道下沉力度,小程序动销工具通达1 - 6级城市终端门店;提升线上店铺运营,交易平台百秒出库,业务提效达95.6%;打通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支持多品牌一件代发订单达百万级 [3] 云生态服务平台 - 整合云资源,强化云生态服务,提供全栈式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构建云生态体系,推动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已联接近20家云生态品牌,服务25个垂直行业领域 [4] 拓展行业新生态 五大方向拓展 - 以智能分销服务业务为基础,聚焦云应用、元宇宙、安全、智算中心、低空经济五大方向拓展行业新生态价值 [5] 具体生态服务 - 创新云生态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多云基础设施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元宇宙生态系统在多行业领域提供智能化、场景化综合服务;安全方面提供数字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保障 [5] 合作与服务 - 与国内外算力等领域领导品牌合作,提供智算中心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在低空经济领域提供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与生态服务 [6] 核心能力赋能 企业“出海”服务 - 针对企业“出海”场景,提供AI驱动的一站式数字化引擎和全球媒体精准营销,实现跨境互联应用加速,降低“出海”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全球云枢合规智链服务确保企业跨境业务数据安全和合规运营 [7][8] 数实融合应用 - 探索虚拟现实和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场景落地,在VR体感娱乐等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带来全新交互感受,推动产业融合升级 [8] 企业荣誉与未来规划 企业荣誉 - 2024年荣登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第276位,荣获“数字化转型十大创新企业”“新经济百佳创新企业”等称号 [9] 未来规划 - 2025年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长虹经济高质量发展 [10]
长虹佳华(0399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8: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收益为39,986,349千港元,2023年为37,170,63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58%[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38,603,498千港元,2023年为35,870,01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62%[3] - 2024年毛利为1,382,851千港元,2023年为1,300,61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32%[3] - 2024年其他收入为76,648千港元,2023年为130,374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1.21%[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415,436千港元,2023年为428,64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08%[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6,170千港元,2023年为68,10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46.89%[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79,266千港元,2023年为360,54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5.2%[4] - 2024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295,136千港元,2023年为311,10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5.13%[4]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4.75仙,2023年为14.03仙,同比增长约5.13%[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32,805千港元,2023年为96,236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7,936,181千港元,2023年为17,311,227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5,076,338千港元,2023年为14,586,457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859,843千港元,2023年为2,724,770千港元[5]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992,648千港元,2023年为2,821,006千港元[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13,493千港元,2023年为8,461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979,155千港元,2023年为2,812,545千港元[6] - 2024年股本为36,366千港元,2023年为36,366千港元[6] - 2024年可换股优先股为27,897千港元,2023年为27,897千港元[6] - 2024年储备为2,914,892千港元,2023年为2,748,282千港元[6] - 2024年客户合约总收益为39,986,349千港元,2023年为37,170,632千港元[18][19] - 2024年其他收入为76,648千港元,2023年为130,374千港元[25]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54,531千港元,2023年为95,217千港元[25] - 2024年政府补助为20,471千港元,2023年为34,840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总收益为39,986,349千港元,其中ICT消费者产品收益17,860,891千港元,ICT企业产品收益14,166,177千港元,其他收益7,959,281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分部溢利总计850,989千港元,其中ICT消费者产品分部溢利288,853千港元,ICT企业产品分部溢利472,966千港元,其他分部溢利89,170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其他收入76,648千港元,研发开支26,507千港元,行政开支202,094千港元,汇兑亏损净额21,941千港元,融资成本261,659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除税前溢利415,436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分部资产总计11,380,577千港元,其中ICT消费者产品分部资产3,846,958千港元,ICT企业产品分部资产5,774,097千港元,其他分部资产1,759,522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未分配资产中,已抵押银行存款5,602,464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561,776千港元,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391,364千港元等[30] - 该年度公司综合资产总额18,068,986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分部负债总计11,824,775千港元,其中ICT消费者产品分部负债1,727,308千港元,ICT企业产品分部负债9,224,863千港元,其他分部负债872,604千港元[30] - 该年度公司未分配负债中,其他应付款项474,401千港元,应付关连公司款项24,063千港元,应付税项17,510千港元等[30] - 该年度公司综合负债总额15,089,831千港元[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总收益为37170632千港元,其中消费者产品收益16830930千港元,企业产品收益12379905千港元,其他收益7959797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部溢利为779414千港元,其中消费者产品分部溢利309947千港元,企业产品分部溢利411613千港元,其他分部溢利57854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28648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资产总额为17407463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14594918千港元[31] - 2024年中国内地销售额为39,204,925千港元,其他地区为781,424千港元,总计39,986,349千港元;2023年中国内地销售额为36,878,399千港元,其他地区为292,233千港元,总计37,170,632千港元[33] - 2024年非流动资账面价值为54,459千港元,2023年为36,977千港元[33] - 2024年银行借贷利息为82,718千港元,2023年为86,064千港元[35] - 2024年应收贴现票据及供应链融资安排利息为167,676千港元,2023年为148,063千港元[35] - 2024年担保费为10,402千港元,2023年为13,928千港元[35]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863千港元,2023年为493千港元[35]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261,659千港元,2023年为248,548千港元[3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6,170千港元,2023年为68,108千港元[35] - 2024年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754千港元,2023年为1744千港元[38]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2202千港元,2023年为12704千港元[38] - 2024年上市公司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为38603498千港元,2023年为35870017千港元[3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79266千港元,2023年为360540千港元[39]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数目为1454652千股,2023年相同[39] - 2024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股份数目为2570520千股,2023年相同[39]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4630765千港元,2023年为5013333千港元[39] - 2024年30日内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111255千港元,2023年为1652923千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结余内包括总账面价值1728343000港元的已过期款项,2023年为1756884000港元[41]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为5194413千港元,供应链融资项下应付票据为5865134千港元,总计11059547千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121164千港元、4694384千港元、11815548千港元[42]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30日内为520984千港元,31至60日为428416千港元,61至90日为100414千港元,91至180日为142300千港元,181至365日为113739千港元,一年以上为96250千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249025千港元、317232千港元、52769千港元、97517千港元、97676千港元、84330千港元[43] - 2024年和2023年确认作为分派的末期股息均为128526千港元,每股均为5港仙,2024年末期股息须待股东于应届股东大会批准[45] - 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约39986.35百万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7.58%[48] - 2024年毛利率3.46%,较上财年同期下降约0.04个百分点[48]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379.27百万港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约5.19%,基本每股盈利为14.75港仙,较上财年同期增加0.72港仙[48] - 2024年计息银行借贷未偿还总额约为27.2346亿港元,较2023年的17.8097亿港元增加[56] - 2024年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61.6424亿港元,较2023年的61.2916亿港元略有增加[5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约为46.3496亿港元,较2023年的49.6733亿港元减少[56] - 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约为28.5984亿港元,较2023年的27.2477亿港元增加[56] - 2024年净资产负债率为5.07倍,较2023年的5.19倍有所下降[56] - 2024年度营业额约为399.8635亿港元,较上年增长7.58%[57] - 2024年度年度溢利约为3.792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57] - 2024年度全面收益总额约为2.9514亿港元,较2023年的3.1111亿港元减少[57] - 2024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为1423名,较2023年的1466名减少;员工成本总额约为4.6465亿港元,较2023年的4.2424亿港元增加[6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品收益为31,062,952千港元,2023年为28,593,716千港元[18][19] - 2024年销售智能手机及自有品牌产品收益为7,815,894千港元,2023年为7,736,342千港元[18][19] - 2024年ICT解决方案收益为1,087,031千港元,2023年为820,220千港元[18][19] - 2024年提供ICT服务收益为20,472千港元,2023年为20,354千港元[18][19] - ICT消费者产品分销业务2024年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12%至17860.89百万港元,业务溢利下降6.81%至288.85百万港元[50] - ICT企业产品分销业务2024年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43%至14166.18百万港元,业务溢利增长14.91%至472.97百万港元[51] - 2024年智能手机业务营业额为79.592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01%,溢利为891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4.13%[52]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0] - 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表现及状况和综合财务报表披露无重大影响[11]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需对供应商融资安排进行额外披露[12] - 因实施修订本,集团已就供应商融资安排在综合财务报表作出额外披露[13] - 集团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第19号等准则及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 - 部分准则及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5] - 部分准则及修订本于2027年
数字领航 赋能产业长虹佳华:科技服务打造数字经济新标杆
中国经济网· 2024-12-30 09:17
文章核心观点 长虹佳华作为数字智能综合服务商,通过科技服务赋能产业,在数智化转型、产业应用、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进展,未来将以创新推动服务和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成长 [2][15] 分组1:活动信息 - 2024年第十七届“佳华好伙伴”答谢会于12月3日起在11个城市陆续召开,各地合作伙伴探讨数字智能产业发展先机 [1] 分组2:公司战略与服务 - 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服务赋能数字智能产业,构建智能商业体系,在云计算、元宇宙等领域布局,提供多种服务 [2] - 公司依托科技服务能力拓展合作品牌生态,专注价值创新,打造数字经济新标杆 [3] 分组3:数智化转型 - 公司构建“智能商业”数字协同能力,打通全链条系统,赋能合作伙伴,提升业务时效 [4] - 公司数智化建设实现“提质增效”,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助力企业决策和业务创新 [4] - 长虹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32.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5.48%;2024年一季度研发投入7.9亿元,同比增长15.5%,构建三层技术创新体系,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5] 分组4:产业赋能 - 公司在保持传统业务基础上,推进新兴赛道应用场景落地,构建发展新模式,提升客户价值 [7] - 公司成为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与信通院发布行业标准,以科技服务赋能低空经济 [7] - 公司作为大赛协办单位,提供元宇宙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教育行业发展 [7] - 长虹集团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带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赋能多个行业 [8] 分组5:生态构建 - 公司整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升商业和社会价值 [9] - 公司为合作伙伴提供综合营销服务,构建多方共赢合作网络 [9] - 公司提升智能分销服务能力,构建智能管理经营体系,推动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 [10] 分组6:公司业绩与展望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2.86亿港元,同比增长13.71%,企业级业务同比增长21.1%,消费类业务同比增长10.0% [12] - 公司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总代理,在全栈业务领域提供智能分销服务和解决方案 [13] - 公司董事长认为数字智能产业增长高于GDP增速,蕴含巨大市场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多创新应用 [14] - 公司将以创新为动力,拓展行业新生态,推动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实现共赢成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