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E102临床进展 - LAE102用于肥胖症治疗的I期SAD研究A部分纳入40名受试者,B部分纳入24名受试者[4] - LAE102的I期SAD研究中A部分平均年龄29.0岁,平均BMI 23.32 kg/m²;B部分平均年龄31.2岁,平均BMI 23.08 kg/m²[5] - LAE102高剂量组(8 mg/kg IV组、16 mg/kg IV组及8 mg/kg SC组)给药后28天内维持较基线水平升高2至3倍[5] - 公司于2025年3月底在中国启动LAE102的I期MAD研究,计划招募6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6] - LAE102用于肥胖症治疗的I期SAD研究在中国完成,A部分纳入40名受试者,B部分纳入24名受试者[59][60] - LAE102 I期研究中A部分受试者平均年龄29.0岁,平均BMI为23.32 kg/m²;B部分平均年龄31.2岁,平均BMI为23.08 kg/m²[60] - LAE102高剂量组(8 mg/kg IV、16 mg/kg IV及8 mg/kg SC)给药后28天内Activin A水平较基线升高2至3倍[60] - LAE102的I期MAD研究计划在中国招募6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61] - LAE102于2025年5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美国I期临床试验主要研究阶段[62] LAE102国际合作与监管申报 - 公司于2025年3月向美国FDA提交LAE102用于治疗肥胖症的IND修正案[7] - 公司目标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阶段[7] - 公司与礼来签订LAE102肥胖症治疗全球临床开发合作协议 礼来负责并承担美国I期临床试验费用[62] - 公司与礼来合作加速LAE102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临床开发[101] LAE103及LAE123研发进展 - LAE103(ActRIIB选择性抗体)和LAE123(ActRIIA/IIB双重拮抗型单克隆抗体)已于2024年启动IND支持性研究[8] - LAE103的IND申请于2025年6月底提交美国FDA,并于2025年7月获得批准[10][14] - 公司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LAE103的I期临床研究[10][14][17] - LAE103于2025年7月获美国FDA IND批准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I期临床研究[65] - 公司计划2026年推进LAE123进入I期临床研究[65] LAE002临床进展与计划 - LAE002联合治疗mCRPC的II期临床试验中位rPFS为8.1个月,显著优于历史标准治疗的2-4个月[12]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AFFIRM–205中国III期试验的受试者招募[11][16] - 公司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向中国CDE提交LAE002的新药上市申请(NDA)[11] - LAE002 (afuresertib)是中国针对HR+/HER2-乳腺癌启动III期关键研究的两种AKT抑制剂之一[52] - LAE002 III期研究首位受试者于2024年5月入组[52] - LAE002联合LAE001治疗mCRPC的II期试验显示中位rPFS达8.1个月 较标准治疗2-4个月显著改善[68] - 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的II期试验中 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占比37%)中位PFS达5.4个月 vs 对照组2.9个月[69] - 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HR为0.744(95% CI:0.502–1.102)[69] - 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中LAE002联合治疗显著改善PFS HR为0.352(95% CI:0.125–0.997)[69] - LAE002(afuresertib)联合LAE001治疗mCRPC的III期试验方案于2024年5月获FDA批准[69] - 公司探索LAE002 (afuresertib)与氟维司群联合治疗HR+/HER2-乳腺癌患者[100] - 公司推进LAE002联合LAE001治疗第二代A/AR耐药性mCRPC患者[100] - LAE002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III期试验AFFIRM–205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受试者入组[67] 其他管线药物进展 - USP1抑制剂LAE120的IND申请于2025年1月提交FDA,并于2025年2月收到FDA的临床试验继续进行函件[14] - WRN突变体选择性抑制剂LAE122于2025年3月完成PCC确认[14] - 公司计划每年有一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99] 临床前研究 - 临床前研究表明LAE102与LAE103联用可产生肌肉增加与脂肪减少的协同效应[9] 研发费用变化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05.192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0.9百万元或16.6%[19]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052亿元,同比减少16.6%[21] - 研发费用为105,192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6,148千元人民币下降16.6%[33] - 研发费用降至人民币105.2百万元,同比减少16.6%[79] - 临床试验里程碑付款减少人民币17.8百万元至零[79][80] 行政开支变化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2.321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1.9百万元或39.1%[20]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232万元,同比增加39.3%[21] - 行政开支增至人民币42.3百万元,同比增长39.1%[78] 期内亏损及每股亏损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29.637百万元[19]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296亿元,同比收窄9.8%[21] - 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129,63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3,706千元人民币收窄9.8%[3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35元,同比收窄12.5%[2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766亿元,较期初增加6.3%[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676.6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6.3%[8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74,542千元,较2024年同期407,331千元增长65.6%[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人民币42,618千元,2024年同期为净减少人民币-35,972千元[2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77亿元(含应计利息人民币2,020千元),银行现金为人民币2.04亿元,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70亿元[45] - 公司中国内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51亿元(2024年:人民币2.60亿元)[45] 定期存款及银行借款 - 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16万元,较期初减少59.0%[22] - 公司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亿元(含应计利息人民币1,438千元),其中超三个月银行存款为人民币6.57亿元[45] - 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100亿元,较期初增加11.1%[22] - 公司无抵押银行贷款为人民币9,901万元,年利率2.37%至3.85%,全部一年内到期[46] - 银行贷款为人民币110.0百万元,年利率介于2.37%至3.85%[84]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94.7百万元,含计息银行贷款人民币110.0百万元[81] 其他财务数据变化 - 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8267万元,较期初增加74.3%[22] - 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5.677亿元,较期初减少14.6%[22] - 资产净额为人民币7.129亿元,较期初减少11.4%[22] - 现金及银行结余(含定期存款)降至人民币743.8百万元,较2024年底减少7.0%[82]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4,149千元,较2024年同期-143,382千元改善48.3%[24] 投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5,926千元,较2024年同期101,835千元增长4.0%[24] 融资活动现金流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841千元,较2024年同期5,575千元增长94.5%[24]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其他收入增至人民币19.9百万元,同比增长41.1%[77]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3,903千元,较2024年同期13,318千元增长4.4%[31] - 政府补助收入为人民币4,509千元,较2024年同期406千元大幅增长1010.6%[31] - 外汇收益净额为人民币1,496千元,较2024年同期425千元增长252.0%[31]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人民币1,918千元,较2024年同期1,167千元增长64.4%[32]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人民币114千元,较2024年同期156千元下降26.9%[32] 员工成本及股份支付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77,10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7,312千元人民币增长34.5%[33]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大幅增至35,86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797千元人民币增长232.1%[33] - 研发费用中员工成本及折旧摊销相关费用为44,02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6,992千元人民币增长19.0%[33] - 员工成本增至人民币41.8百万元,同比增长20.9%[80]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7.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7.3百万元增长34.6%[91] 研发费用明细 - 临床开发开支降至人民币28.1百万元,同比减少48.4%[80] - 研发研究开支增至人民币30.4百万元,同比增长131.4%[80]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于2025年6月30日为123,725千元人民币,较2025年1月1日的125,108千元人民币下降1.1%[40] - 许可权成本为122,004千元人民币,软件成本为8,030千元人民币,总计130,034千元人民币[40] 税务状况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25%企业所得税率,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享受100%加计扣除[38] - 美国附属公司适用21%联邦税率及0.75%至9.00%州利得税率,业务经营产生累计经营亏损净额[37] 与诺华交易 - 公司向诺华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1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60万元)并授予776,437股普通股(调整后为7,764,370股),资本总额为18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20万元)[42] - 公司向诺华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5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190万元)并授予165,200股普通股(调整后为1,652,000股),资本总额为52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350万元)[43] - 公司向诺华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预付款1,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940万元)并全额拨充资本[44] 应付项目 - 公司应付工资为人民币798千元,行使购股权应付承授人款项为人民币4,855万元,应计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899万元[47]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团队共60名雇员,其中11名拥有博士学位,33名拥有硕士学位[50] 市场前景 - 全球肥胖症患者人数预计2030年将超过12亿[54] 产品管线概述 - 公司癌症管线包含LAE002、LAE001及其他七种临床前候选药物[52] - 公司ActRII产品组合包括LAE102(ActRIIA抗体)、LAE103(ActRIIB选择性抗体)及LAE123(ActRIIA/IIB双重抗体)[51] - 公司自主开发靶向ActRII的单克隆抗体LAE102,用于促进骨骼肌再生和脂肪减少[98] 合作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加速候选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53] 融资活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724.4百万港元,拟用于核心产品开发等用途[94] - 核心产品LAE001及LAE002临床开发已动用42.9百万港元,占分配额56.3%中的10.5%[95] - 其他管线产品研发已动用29.3百万港元,占分配额150.7百万港元中的19.5%[95] - 产能提升项目未动用款项为66.8百万港元,占分配额71.7百万港元的93.2%[95]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30.4百万港元,已于报告期内动用[96]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总额为2.304亿港元,100%用于加速LAE102及其他靶向ActRII受体的药物资产研发[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5160万港元,占总额约22.4%[9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1.787亿港元,预计2026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97] 抵押及担保 - 人民币4.0百万元存款已抵押作为银行履约担保[90] 公司治理 - 公司创始人吕向阳博士自2018年5月起同时担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103] - 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7]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未审核中期财务资料[108]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吕向阳博士、谢玲女士及顾祥巨博士[118] - 董事会包括两名非执行董事王国玮博士及孙渊先生[118] - 董事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尹旭东博士、利民博士及周健先生[118] 报告信息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发生[109] - 董事会未宣派中期股息[110] - 中期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111]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118] - 报告期定义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16] 交易与证券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06] - 配售事项涉及17,636,000股配售股份[115] - 配售协议于2024年11月21日订立[115] - 公司于2018年4月11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并于2019年10月30日、2021年4月20日及2022年3月31日修订[116] 基本资料 - 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01美元[116] - 公司于2023年6月16日刊发招股章程[116] - 三阴性乳腺癌(TNBC)定义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过量HER2检测均呈阴性的乳腺癌[117] - 美元定义为美国法定货币[117]
来凯医药(02105)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