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076.79万元,同比增长15.68%[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66.71万元,同比增长24.74%[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645.27万元,同比增长23.67%[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2,319.85万元,同比增长23.13%,占营业收入比例7.37%[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9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08%[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3%,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2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37%,同比上升0.44个百分点[25] - 营业成本为11.053亿元,同比增长11.27%[124] 业务线表现 - 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保持全球主导地位[66] - 公司生物基哌啶完成许可证办理并开始生产销售[66] - 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量产,生产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90] - 公司长链二元酸年产能为11.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为5万吨[30] - 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为10万吨,其中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11月结项[31] - 公司生物基哌啶已开始生产销售,可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新材料等领域[32] - 公司主导全球DC11-DC18长链二元酸市场[58] - 公司拥有从聚酰胺单体到聚酰胺改性复合材料的完整生产链条[74]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总额为123,198,537.35元,同比增长23.13%[8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37%,较上年同期增加0.44个百分点[87]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39个,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达836个[85] - 生物基聚酰胺PA5X双组分复合弹性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85] - 开发短碳链二元酸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并完成中试,属于行业首创[83] - 开发戊二胺高产菌株,实现发酵转化率提升[83] - 完成长链二元酸提取新工艺开发,降低提取成本并实际应用于生产[83] - 公司拥有516项专利,其中包括400项发明专利[7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33人,占总人数的18.8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4,002.20万元[93] 产能与项目建设 -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99] - 太原技术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99] - 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99] - 公司在太原生产基地正在建设年产能50万吨的生产线[47] - 公司生物法癸二酸年产能4万吨,2022年三季度投产[58] -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计划2024年底先行建成部分产能[171][注6] 市场与行业趋势 - 麦肯锡预测2030-2040年间全球每年通过生物合成的材料、化学品及能源品将产生约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42] - CB Insights预测合成生物潜在可替代工业品市场约14.5万亿元、农业市场约8300亿元、食品饮料市场约3000亿元、消费品市场约2000亿元、医疗健康市场约1800亿元[42] - OECD预计2030年世界上35%的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产品所取代[43] - 全球聚酰胺消费量近10年年均增速约7.5%,聚酰胺6和聚酰胺66合计占比接近90%[48] - 全球特种聚酰胺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到36亿美元,2018-2026年复合增长率5.3%[51] - 生物制造行业存在技术、研发团队和资金三大壁垒[54][55][57] 子公司表现 - 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8,945.95万元,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137] - 凯赛(乌苏)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净利润为-9,267.5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137] - 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净利润为-4,673.59万元,处于亏损状态[138] - 公司新增两家子公司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氢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均处于建设期[139] - 公司主要子公司包括金乡凯赛、乌苏材料、太原材料等[1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54,567,395股,占比35.29%,其中137,911,755股为限售股[183][186] -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有52,007,550股,占比7.21%[186] - 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为第三大股东,持有48,543,681股,占比6.73%[186] - 山西科技创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第四大股东,持有40,139,958股,占比5.57%[186] - 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Cayman)Ltd.为第五大股东,持有35,621,436股,占比4.94%[18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共持有31,765.60万股,占总股本44.04%[191] 资金与融资 - 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1.38亿股,募集资金净额59.15亿元[125]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获得59.15亿元资金用于业务发展[68]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87.20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6.61%,同比增长63.09%[1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1.026亿元,同比增长234,904.58%[128] - 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引入59.15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业务发展[24] - 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上海曜修,CIB和招商局集团向上海曜修的注资已完成[24]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研发进程和业务持续发展[94] - 公司存在核心技术外泄或失密风险,可能对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95][96]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大,已计提充分坏账准备[106]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大,已对部分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7] -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汇兑损益较大,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109] - 公司涉及两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涉案金额分别为78,350,000元和501,898,875.69元[161] 管理层讨论与指引 - 公司计划通过增强现有业务竞争力、拓展客户、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提高盈利能力[151] - 公司将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实现预期效益[151] - 公司已制定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计划,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151] - 公司与招商局集团计划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合作开发生物基聚酰胺材料[177] - 公司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在合肥设立招商凯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加速项目建设[68] - 公司与福建时代泽远等联合设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公司,聚焦生物基复合材料研发[69] - 公司与株式会社3p.com联合设立合肥氢禾新材料公司,开发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应用[6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3] - 公司未在本报告期提出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详见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3] - 公司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的情况[6]
凯赛生物(688065)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