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农金融投资(08120) - 2025 - 中期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公司收入为517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876.6万港元下降24.7%[10][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6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199.7万港元扩大47.1%[10] - 毛利为369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766.4万港元下降22.6%[10][13] - 税前亏损为1745.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59.4万港元扩大50.6%[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扩大至1764.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99.7万港元增长47.1%[15]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24.7%,从6886.6万港元降至5176.6万港元[34]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6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99.7万港元亏损扩大47.1%[6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增至176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99.7万港元增长47.1%[196] - 总收入下降25%至5176.6万港元(去年同期6876.6万港元)[197]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5383.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60.6万港元下降11.2%[13] - 财务成本为192.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15.4万港元下降10.5%[13] - 员工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2470.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12.3万港元下降12.1%[6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23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46.4万港元下降20.0%[64] - 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1486.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10.2万港元下降29.6%[64] - 董事酬金为143.2万港元,与去年同期142.5万港元基本持平[64] - 香港利得税开支为0港元,去年同期为43.7万港元[58] - 行政费用下降11.2%至5383.6万港元(去年同期6060.6万港元)[200]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43.2万港元,与去年同期142.5万港元基本持平[194]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食品及饮料业务收入为4329.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908.0万港元下降26.7%[13] - 金融服务收入为409.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78.9万港元下降29.2%[13] - 儿童教育服务收入为392.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97.2万港元增长32.0%[13] - 食品及饮料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6.7%,从5908.1万港元降至4329.2万港元[34] - 金融服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9.2%,从578.9万港元降至409.6万港元[34] - 儿童教育服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32.0%,从297.2万港元增至392.4万港元[34] - 酒精饮料及杂项业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94.4%,从25.2万港元降至1.4万港元[34] - 食品及饮料业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9,080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292千港元,降幅为26.7%[45] - 儿童教育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972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3,924千港元,增幅为32.0%[45] - 金融服务佣金收入中,证券交易佣金从2024年上半年的1,099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587千港元,增幅为44.4%[45] - 酒精饮料分销及杂项业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52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千港元,降幅为94.4%[45] - 配售及包销佣金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925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千港元[45] - 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下降29.2%至409.6万港元(去年同期578.9万港元)[197] - 食品饮料业务收入下降26.7%至4329.2万港元(去年同期5908.0万港元)[197] - 儿童教育服务收入增长32.0%至392.4万港元(去年同期297.2万港元)[197] 各业务线利润表现 - 集团整体分部亏损扩大至1117.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31.9万港元亏损[34] - 食品及饮料分部亏损扩大至89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35.8万港元亏损[34] - 证券投资分部亏损扩大至143.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2.9万港元亏损[34] - 中央行政成本略降至534.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50.9万港元[34] 其他收入及金融资产表现 - 其他收入总额为26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7.8万港元下降32.4%[51] - 咨询及转介费收入为14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5.2万港元下降19.5%[5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亏损128.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7.6万港元扩大169.7%[13] - 来自证券客户的利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70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26千港元,降幅为10.4%[47] - 基金投资公允价值损失32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598,000港元收窄80%[103] 资产状况变化 - 总资产由2024年末的1.214亿港元下降至1.168亿港元,减少3.8%[16]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少34.4%至2357.2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593.9万港元大幅下降[16] - 贸易应收账款减少22.8%至4059.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5254.8万港元明显改善[16] - 资产净值下降6.2%至4570.8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871.6万港元减少[17] - 股本增加50.1%至135.5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90.3万港元显著增长[1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9,95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8,368千港元,降幅为12.7%[40] - 放债业务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7,38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646千港元[40] - 证券投资业务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28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837千港元,降幅为23.8%[4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初账面值为3593.9万港元,期末降至2357.2万港元,减少34.4%[76] - 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从2795.2万港元降至1801.5万港元,减少35.5%[78]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从1231.8万港元降至1206万港元,信贷亏损拨备为815.1万港元[85] - 非上市基金投资账面价值2,386,000港元,较期初2,706,000港元下降11.8%[99] - 应收账款总额40,590,000港元,较期初52,548,000港元下降22.7%[105] - 香港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为7,750,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0,200,000港元下降24.0%[129] - 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保持87,000港元不变[129]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第一层级金融资产为775万港元[171]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第二层级金融资产为243.9万港元[171]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为8.7万港元[171] - 公司第一层级金融资产较期初1020万港元下降24.0%[171] - 公司第二层级金融资产较期初275.9万港元下降11.6%[171]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资产与期初87万港元持平[171] 负债和权益变化 - 流动负债减少9.6%至9872.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0926亿港元有所下降[16] - 租赁负债大幅减少61.0%至2302.9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5909.8万港元显著降低[16][17]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1,23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2,660千港元,降幅为15.3%[40]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60,785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61,567千港元略有下降[132] - 非金融服务业务应付账款为4,612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8,576千港元下降46.2%[132][135] - 金融服务业务应付客户款项为21,855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1,459千港元增长1.8%[134] - 其他借款总额为18,157千港元,其中13,157千港元由公司担保抵押[137] - 租赁负债总额为23,029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36,898千港元下降37.6%[141] - 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为19,738千港元,占总额的85.7%[141] - 已发行股本增至135,522千股,股本总额为1,355千港元[142]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05.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67.1万港元下降51.3%[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59.7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使用79.6万港元[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使用现金流净额288.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8万港元减少21.5%[2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65.9万港元,较期初2588.9万港元增长30.0%[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0.0%至3365.9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588.9万港元显著改善[16] 融资和资本活动 - 公司通过供股发行筹集资金1558.5万港元,相关交易成本为81.6万港元[18] - 公司使用缴入盈余813.2万港元抵销累计亏损,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金额达2.2976亿港元[18][19] - 2024年6月通过配售发行150,580千股,获得净收益约6,479千港元[143] - 2024年11月完成资本重组,包括10合1股份合并及拆细[144][145] - 公司完成配售150,580,334股普通股,每股价格港币0.045元,净筹资约港币6,479,000元[146] - 公司股本重组涉及股份合并(每10股合并为1股面值港币0.10元)、股本削减(每股面值由港币0.10元减至0.01元)及股份拆细(每股拆为10股面值港币0.01元)[147][150][151][152] - 公司完成供股发行45,174,100股,认购价每股港币0.345元,净筹资约港币14,769,000元[155][156] - 供股相关成本及费用约港币816,000元[155][156]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Way Union及其子公司100%股权,现金总代价港币20,000元[157][158]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收益港币18,000元[159] 贷款和信贷风险 - 逾期贷款总额为2,06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867,000港元增长10.6%[90] - 未逾期贷款总额为1,844,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2,052,000港元下降10.1%[90] - 贷款减值损失拨备期末余额为8,151,000港元,较期初8,399,000港元减少248,000港元[96] - 本期收回减值贷款248,000港元,而去年同期新增减值2,135,000港元[96] - 减值贷款涉及客户数量从6家减少至4家,减少33.3%[91][96] - 应收贷款实际年利率维持在10%至18%区间[85] - 约184.4万港元应收贷款通过香港泊车位及住宅物业抵押担保[88] - 公司采用365天作为违约认定标准而非行业通用的90天标准[113] - 所有业务板块截至2025年6月30日均未确认应收款项减值损失[114][117][126] - 2024年保证金客户应收账款减值损失拨回1,250,000港元[117] 关联方交易 - 公司关联方证券交易佣金收入从2024年1000港元降至2025年零港元[182] - 关联方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区间为0.03%-0.25%[184] - 关联方现金账户结余中,陈志锋董事结余增长400%至-14.5万港元(去年同期-2.9万港元)[190] - 吴廷杰股东及其近亲现金账户结余改善69.1%至-63万港元(去年同期-204万港元)[190] 其他重要事项 - 每股基本亏损为14.60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4.81港仙略有收窄[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745.7万港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1764.3万港元[18]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5年初的3.907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4.002亿港元[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全面开支为32万港元,主要来自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8] - 公司总权益从2025年初的4871.6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570.8万港元[18] - 合营企业BLVD Cayman Limited已注销,释放储备约24.6万港元[83] - 本期未计提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上年同期减值损失为683.6万港元)[78] - 折旧费用从上年同期的302.9万港元降至123.7万港元[76] - 新增物业投资仅13.3万港元,较上年同期1919.9万港元大幅减少[76] - 董事不建议支付2025年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零港元)[71] - 金融业务应收账款40,329,000港元,其中保证金客户应收账款占比99.8%[105] - 非金融服务业务应收账款261,000港元,较期初772,000港元下降66.2%[105] - 非金融服务业务应收账款0-90天账龄金额为26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772,000港元下降66.2%[110] - 金融服务业务保证金客户贷款抵押品市值为154,692,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69,899,000港元下降9.0%[117] - 2024年末金融业务现金客户应收账款0-90天账龄金额为7,578,000港元,2025年中期该金额降为零[121] - 金融业务现金客户结算期限为交易日后2天[121] - 非金融服务业务主要采用现金及智能卡结算方式[110] - 其他借款年利率为10%至12%,均需在一年内偿还[1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定额福利计划责任账面值约港币649,000元[161][162] - 长期服务金支付以雇员最后薪资(上限港币22,500元)及服务年限计算,每位雇员总上限港币390,000元[164][166] - 香港政府修例取消雇主以强积金供款抵销长期服务金机制,2025年5月1日生效[165][166] - 公司确认修订条例主要影响香港雇员的长期服务金责任[16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177] - 公司董事认为按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值与公允价值无重大差异[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