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收入为12.57亿元,同比增长25.75%[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36.44万元,同比增长40.73%[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64.04万元,同比增长43.31%[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15.63万元,同比下降145.30%[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310元/股,同比增长39.30%[26] - 稀释每股收益为0.5283元/股,同比增长38.59%[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7%,同比上升1.37个百分点[26] - 公司营业收入为12.57亿元,同比增长25.75%[103] - 营业成本为10.52亿元,同比增长23.19%[103] - 销售费用为2452.85万元,同比增长31.91%[103] - 管理费用为5784.18万元,同比增长35.65%[103] - 财务费用为1123.84万元,同比下降19.81%[103] - 研发投入为4747.03万元,同比增长29.34%[10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15.63万元,同比下降145.30%[10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85.03%[1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改性塑料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3,449.70万元,同比增长30.50%[75] - 车用改性材料业务营收占比超70%,同比增速逾30%[76] - 新能源汽车市场技术附加值持续放大,营收占比超70%[76] - 弹性体业务营业收入2,638.55万元,同比增长9.15%[85] - 碳纤维复材板块营业收入1,027.77万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亏损217.94万元[86] - 无人机零部件及整机业务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50%[86] - 塑木板块营业收入8,112.56万元,同比增长10.64%,净利润355.41万元,同比下降20.18%[87] - 塑木产品出口占比约90%,国际运费显著上升[87] - 改性工程塑料营业收入为5.70亿元,毛利率为19.99%[105] - 改性通用塑料营业收入为4.47亿元,毛利率为11.62%[105]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与比亚迪、小鹏、赛力斯、零跑、理想、吉利、小米、蔚来等头部新势力加强合作[76] - 传统燃油车领域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主流主机厂保持稳定供货关系[76] - 公司塑木产品远销德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49] - 国外业务占比10%[139] - 墨西哥生产基地尚未实现盈利[1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43] - 公司2025年将启动"聚隆科技年产4万吨特种材料生产项目",年产5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生产线全面投产[78] - 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30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120万股,授予价格为12.40元/股[148]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由9.00元/股调整为8.75元/股,向6名激励对象授予19.50万股[14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研发的PA6、PA66、PBT、PPA、PPS等阻燃材料及高CTI材料(相对漏电起痕指数≥400V)已在电动工具和连接器领域广泛应用[80] - 公司自主研发的改性POM材料已应用于高耐疲劳要求的齿轮关键零件并实现量产[82] - 公司研发的改性PPS产品在汽车动力系统和电子电器领域得到新应用拓展[83] - 公司及子公司参与起草制定8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涵盖塑料、汽车材料、电动汽车等领域[90] - 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55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报告期内新增6项实用新型专利[92] - 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改性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科技平台[93] - 公司研发团队包括尼龙项目团队、特种材料研发团队等16个专业团队,覆盖多个高分子材料领域[94][9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改性塑料产量3,320万吨,同比增长11.6%[3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PPI)同比下跌8.3%,其中合成纤维下跌11.3%,合成树脂下跌4.5%,合成橡胶下跌0.6%[33] - 家电板块改性塑料需求年增8%–10%[34] - 2024年全球热塑性弹性体市场价值为254亿美元[37] - 碳纤维复材在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特性[39][40] - 汽车行业是热塑性弹性体(TPE)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尤其在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方面应用增加[36] - 改性塑料下游需求多极化,汽车产业为第一大制造产业链,家电板块为第二增长极[34] - 2023年塑木复合材料产量约450万吨,预计2024年产量达495万吨,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0%[43]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到万亿级[41] 公司结构与子公司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聚隆新材料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南京聚隆香港有限公司等[16]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南京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16] - 公司孙公司包括南京聚新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聚新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16] - 公司控股子公司聚隆复材具备无人机结构件、零部件及整机装配制造能力[60] - 公司控股子公司聚锋新材生产生物基资源循环塑木型材,应用于环保型室外地板、栈道等[62] - 滁州聚隆子公司总资产为3.22922亿元,净资产为7257.257万元,营业收入为1.800184亿元,营业利润为1385.058万元,净利润为1168.286万元[13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宏观环境与行业形势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受国家宏观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影响盈利水平及市场份额[132] -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尼龙、聚丙烯等石油衍生品,价格波动可能对成本控制造成压力,影响盈利能力[134] - 公司面临核心技术配方失密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技术优势削弱[135] - 公司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136] - 公司在美国和墨西哥设立子公司以开展国际业务,但面临政治和投资运营风险[137] - 公司碳纤维复材自动化制造技术整体水平仍偏低,高端技术未批量应用[4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股东包括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1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44,214股至22,063,670股,占比从20.29%降至20.06%[188]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262,850股至87,905,791股,占比从79.71%升至79.94%[188] - 股份总数增加18,636股至109,969,461股[188] - 限售股减少244,214股系离职高管股份释放与股权激励锁定所致[188] - 无限售股增加262,850股包含244,214股限售转流通及18,636股可转债转股[189] - 公司回购股份126.3万股,总金额29,579,027.23元,成交价区间18.00-25.79元/股[189]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3,455[191] - 刘越持股比例为14.51%,持股数量为15,956,458股[191] - 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21%,持股数量为15,624,770股[191] - 吴劲松持股比例为6.61%,持股数量为7,274,041股,本期增持80,000股[191] - 刘曙阳持股比例为5.37%,持股数量为5,909,608股,本期增持200,000股[191][193]
南京聚隆(300644)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