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望股份(06657) - 2025 - 中期业绩
百望股份百望股份(HK:06657)2025-08-20 20: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816亿元增长23.5%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6亿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0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净亏损4.458亿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460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8120万元[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2元,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亏损3.18元[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人民币3,717千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445,505千元[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3.6百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445.8百万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459.7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8119.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54] - 公司净利润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58.3%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1.0%[71] 毛利和毛利率(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103亿元增长46.8%至2025年上半年的1.62亿元[5] - 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39.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6.6%[5] - 毛利增长46.8%至人民币162.0百万元,毛利率从39.2%提升至46.6%[4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6.6%,较2024年同期的39.2%提升7.4个百分点[7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业务毛利额为6,503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10.7%,其中睿界金融业务智能体毛利率高达81.8%[41] - 公司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额同比增长39.1%至153,990千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14.6个百分点至54.0%[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6825.5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02597亿元下降33.5%[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銷及銷售開支為4925.9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8016.2万元下降38.5%[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开支为人民币347,87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415,255千元下降16.2%[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33.5%至68.3百万元人民币,其中Data+AI研发投入为12.6百万元人民币[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销及销售开支同比减少38.6%至49.3百万元人民币[4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同比增加17.6%至44.8百万元人民币[45] - 销售成本增长8.4%至人民币185.6百万元[38] - 人工智能业务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4.4百万元,占总销售成本的29.3%[39] 业务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业务收入为60,860千元人民币,其中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贡献59,964千元人民币[14] - 2025年上半年核心业务收入为285,21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81,267千元人民币增长1.4%[14] - 2025年上半年云化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为111,16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95,575千元人民币增长16.3%[14] - 2025年上半年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为81,66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2,286千元人民币增长93.1%[14] - 2025年上半年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收入为92,382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3,406千元人民币下降35.6%[14] - 人工智能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0.9百万元,占总收益的17.5%,其中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贡献17.3%[36] - 核心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5.2百万元,占总收益的82.1%,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36] - 云化财税数字解决方案收入增长16.3%至人民币111.2百万元[37] - 本地部署财税数字解决方案收入增长93.1%至人民币81.7百万元[37] - 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收入下降35.6%至人民币92.4百万元[37] 财务数据其他变化 - 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17,55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0,426千元人民币增长17.4%[8] - 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73,532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9,697千元人民币下降2.2%[9]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0,12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443,899千元人民币下降23.4%[8]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4,921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1,956千元,增长129.5%[1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59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3,310千元,增长76.3%[19] - 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30日内账龄占比46.0%(人民币79,174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6%显著提升[19] - 公司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45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016亿元,主要由于营运资金需求[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43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401亿元[56]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理财产品的合计金额为人民币5.796亿元[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49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0万元增长512.5%[6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6850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170万元下降4.5%[6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人民币2080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0万元增长593.3%[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核心业务实现稳健增长,云化方案在发票开具数量及交易总额等核心运营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4] - 公司推出三大智能体矩阵,包括「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睿界」金融业务智能体和「问数」经营决策智能体,强化在大型集团企业、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三大客户群体中的市场定位[25][26] - 「睿界」金融业务智能体依托3000+维度的商业信用评价体系,为银行及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精准风险评估和智能风控服务[25] - 金融风控智能体利用MCP服务与2000+维度信用评价指标,快速定制企业级风险画像[25] - 公司服务中国9070万税务主体,并依托Tax Swift Agent全球税务合规基础设施,兼容100+国家语言、200+票据类型和3万条国际财税规则[30] - 公司通过战略协同推动智能体在垂直行业的快速落地,包括国际航运、国际品牌销售、电动车销售、商业地产和金融服务领域[27] -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建设,承担底层架构设计与系统研发,推动福建、安徽等地的省级数据登记平台建设[29] - 公司合作生态不断扩展,形成成百上千个智能化应用场景,进一步夯实行业壁垒与客户粘性[28] - 公司未来将以「AI智能体+数据智能基座」为双引擎,持续推动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深化[31]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处理发票量约231.0亿张,对应交易总额达1,055.1万亿元[23] - 公司服务纳税人识别号客户规模超过9,070万家,覆盖2,825家集团型企业客户及2,85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2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税项为人民币2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00千元下降88.5%[16] - 2025年上半年确认外汇损失净额为人民币150万元,主要受港币资产汇率波动影响[57] - 公司未实施任何外汇对冲安排,但通过密切监测汇率变化管理外汇风险[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使用利率掉期对冲利率风险敞口[58] - 公司面临与理财产品、优先权股份投资等相关的价格风险,但未制定对冲政策[59]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主要存放于中国国有或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较低[60] - 贸易应收款项的信贷期通常为自发票日期起180天内,并持续评估客户信贷素质[61] - 公司获得人民币1亿元信贷额度,截至公告日未动用该额度[6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2.289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7030万港元[72][74] - 公司研发支出占所得款项净额的29.4%,已动用3970万港元[74] - 公司雇员人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934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35名,降幅为10.6%[7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經審核中期財務資料已根據適用會計準則編製並獲審計委員會信納[82][83] - 公司核數師由德勤更換為容誠(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於2025年6月27日獲股東批准[81] - 公司於2025年7月29日向五名承授人授出4,750,000股受限制股份,約佔已發行股本的2.10%[84] - 審計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吳國賢先生擔任主席[82] - 公司確認所有董事及監事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內遵守證券交易標準守則[80]